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类药品无菌检查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静 王振波 +4 位作者 戴翚 肖璜 王似锦 周发友 马仕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无菌检查法是无菌药品检查的法定检验方法,其中薄膜过滤法因易操作、风险低和准确度高等优点比直接接种法应用更广泛。无菌药品剂型种类繁多,其中抗生素类药品因品种结构多变、抑菌性强和抗菌谱广等因素,一直以来是建立无菌检查方法的... 无菌检查法是无菌药品检查的法定检验方法,其中薄膜过滤法因易操作、风险低和准确度高等优点比直接接种法应用更广泛。无菌药品剂型种类繁多,其中抗生素类药品因品种结构多变、抑菌性强和抗菌谱广等因素,一直以来是建立无菌检查方法的难点。本文就薄膜过滤法中的溶解、过滤、冲洗和培养等4个关键步骤展开讨论,通过对已建立的13类47个品种共61个抗生素药品无菌检查方法的综述,探讨建立无菌检查方法的基本策略,并对无菌检查方法和结果的局限性进行讨论,以期为建立抗生素类无菌药品无菌检查方法及正确认识无菌检查结果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无菌药品 无菌检查 薄膜过滤法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药品检验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凯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81-82,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行技术监督检查的法定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药检业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行技术监督检查的法定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药检业务管理势在必行。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检品收检、标准管理、信息统计、报告书打印等方面,对药检工作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使药检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药品检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含量测定的宁夏栽培黄芪质量研究
3
作者 董文静 李哲 +3 位作者 张美 张宇欣 王庆 陈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黄芪中多指标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宁夏不同生长期栽培黄芪的多指标成分,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宁夏栽培黄芪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检测器(HPLC-DAD-ELSD)同时...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黄芪中多指标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宁夏不同生长期栽培黄芪的多指标成分,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宁夏栽培黄芪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检测器(HPLC-DAD-ELSD)同时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异黄芪皂苷Ⅱ和异黄芪皂苷Ⅰ的含量;利用Origin Pro2022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手段,分析宁夏栽培黄芪中各指标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结果 测定了34批不同生长期宁夏栽培黄芪中10个成分的含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为代表不同生长期黄芪的主要特征成分。聚类分析显示按照生长年限不同,宁夏栽培黄芪基本可聚为5类。结论 建立了HPLC-DAD-ELSD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宁夏不同生长期栽培黄芪中成分的积累受种植年限、种植地域的双重影响,生长年限的增加和砂质土壤均有益于黄芪成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检测器 含量测定 不同生长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条件下宁夏枸杞果实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国保 马玲 +5 位作者 撖志明 李苗 刘淑瑛 臧娅妮 孙莹 马小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1,57,共6页
以5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验材料,在营养生长和盛花期、盛果期、秋果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分析其外观品质、药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枸... 以5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验材料,在营养生长和盛花期、盛果期、秋果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分析其外观品质、药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枸杞品质存在差异,将10个品质性状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在盛果期累计贡献率为82.356 0%,药用品质对枸杞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在秋果期累计贡献率为85.234 7%,营养品质对枸杞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盛果期和秋果期均进行中度胁迫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的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水分胁迫 品质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地骨皮PCR-RFLP鉴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庆 董文静 +3 位作者 张美 齐喜红 张宇欣 胡寒雪 《中国药事》 2025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目的:建立中药材地骨皮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鉴别方法,有效区分地骨皮正伪品,保障其用药安全。方法:运用SnapGene软件对地骨皮正品来源中国枸杞(Lycium chinense)和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伪品来源鹅绒藤(... 目的:建立中药材地骨皮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鉴别方法,有效区分地骨皮正伪品,保障其用药安全。方法:运用SnapGene软件对地骨皮正品来源中国枸杞(Lycium chinense)和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伪品来源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香加皮(Periploca sepium)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差异限制性内切酶位点Eag I,利用Eag I对ITS序列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别。主要对药材DNA提取方法,PCR扩增的退火温度、循环数及不同酶的扩增效果,酶切反应时间和酶切底物量进行优化,建立地骨皮PCR-RFLP鉴别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稳定性、准确性进行考察。结果:药材DNA适宜提取方法为试剂盒法,PCR扩增适宜退火温度为67℃、适宜循环数为35。Eag I酶切反应适宜底物量为25μL、温度为37℃、反应30min,地骨皮正品PCR扩增产物可被酶切产生酶切条带,而地骨皮伪品PCR扩增产物不能被酶切。结论:研究建立了地骨皮正伪品的PCR-RFLP鉴别方法,可为地骨皮市场流通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骨皮 正品药材 伪品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鉴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学宁夏银柴胡红外指纹图谱及伪品判别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振凯 马玲 +5 位作者 白明生 黄钰馨 宋乐 王红 冯璐 彭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3,共9页
目的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柴胡其及伪品的中红外、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比较两种光谱技术在银柴胡质量评价、真伪鉴定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来源宁夏回族自... 目的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柴胡其及伪品的中红外、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比较两种光谱技术在银柴胡质量评价、真伪鉴定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柴胡及伪品的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图谱,借助Origin 2018软件对图谱进行预处理、图谱合成以及相似度评价、系统聚类分析等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了27个银柴胡中红外图谱共有特征峰和11个近红外图谱共有特征峰;两种光谱图谱经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后,结合2种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均可以鉴别银柴胡伪品,其中近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的效果最为显著,并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来源银柴胡药材。结论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在银柴胡药材真伪优劣判别中的应用效果更好,且更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研究结果对建立快速的道地银柴胡溯源、真伪判别方法,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柴胡 中红外 近红外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质量评价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甘草重金属、有害元素与农药残留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坤 马玲 +2 位作者 詹晓平 金红宇 王英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分析宁夏不同产地甘草中重金属、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铅、镉、铜、砷、汞的含量,GC 法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9批甘草中含铅:0.013~1.459mg·kg^(-1),镉:0.003~0.019mg·kg^(-1),铜:3.62... 目的:分析宁夏不同产地甘草中重金属、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铅、镉、铜、砷、汞的含量,GC 法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9批甘草中含铅:0.013~1.459mg·kg^(-1),镉:0.003~0.019mg·kg^(-1),铜:3.629~7.745mg·kg^(-1),砷:0.095~0.189mg·kg^(-1),汞:0~0.031mg·kg^(-1);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五氯硝基苯,只有1个样品检出滴滴涕,六六六为5.5~13.5μg·kg^(-1)。结论:宁夏栽培与野生甘草的重金属、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量远低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重金属 有害元素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根际土壤链霉菌Ⅱ-2-2-2的基因组测序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运琪 许建韧 +5 位作者 沈晓华 林文星 吴秀丽 南泽东 马晓莉 江志波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3年第2期99-109,共11页
目的 分析链霉菌Ⅱ-2-2-2基因序列,挖掘潜在次级代谢能力生物合成基因簇。方法 采用IlluminaHiSeq+PacBio测序技术获得链霉菌Ⅱ-2-2-2的基因组草图序列,经antiSMASH(v6.0.1)平台分析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 目的 分析链霉菌Ⅱ-2-2-2基因序列,挖掘潜在次级代谢能力生物合成基因簇。方法 采用IlluminaHiSeq+PacBio测序技术获得链霉菌Ⅱ-2-2-2的基因组草图序列,经antiSMASH(v6.0.1)平台分析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发酵液进行网络化分析。结果 自宁夏枸杞须根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Ⅱ-2-2-2,经鉴定其与缺乏研究的Streptomycesacrimycini CSSP430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达99.64%。其基因组草图序列4 409 970 bp,G+C含量占66.43%,397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0个rRNA操纵子和72个tRNA。Anti SMASH分析基因序列至少包含5条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可能编码线性含唑肽类、核糖体合成和翻译后修饰的肽、非核糖体肽、聚酮类和萜类化合物。获得82个正负模式的离子,并将二级碎片离子在全球天然产物交互分子网络平台进行聚类分析和数据库搜索,发现了24个化学结构。结论 链霉菌Ⅱ-2-2-2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能力并可能成为研究和开发新抗生素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Ⅱ-2-2-2 生物合成基因簇 基因组挖掘 分子网络 次级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宁夏产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 被引量:17
9
作者 尚明远 袁本香 +1 位作者 王英华 邢世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153-153,共1页
HPLC法测定10种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色谱条件:ODS-C18柱15cm×6.0cm,流动相甲醇-水(77:33),测定波长204nm,结果:10种柴胡中柴胡皂苷a,d含量及其二者比例差异较大,其中柴胡、银洲柴胡、线叶柴胡和窄竹叶柴胡中柴... HPLC法测定10种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色谱条件:ODS-C18柱15cm×6.0cm,流动相甲醇-水(77:33),测定波长204nm,结果:10种柴胡中柴胡皂苷a,d含量及其二者比例差异较大,其中柴胡、银洲柴胡、线叶柴胡和窄竹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d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柴胡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固原地产栽培中药材质量评价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文懿 王旭鹏 +1 位作者 张学良 王英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01-303,共3页
目的对宁夏固原栽培中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宜发展的品种。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检验项目对栽培中药材质量进行全面考察。结果固原市辖区栽培中药材90%以上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规定。结论加强规范化种植可促... 目的对宁夏固原栽培中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宜发展的品种。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检验项目对栽培中药材质量进行全面考察。结果固原市辖区栽培中药材90%以上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规定。结论加强规范化种植可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中药材 质量评价 规范化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药品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会琴 《中国药事》 CAS 2002年第9期560-561,共2页
关键词 药品质量检验 药品质量标准 建议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柴胡本草考证
12
作者 李振凯 王英华 +7 位作者 彭励 王红 冯璐 李海姗 牛丕莲 唐静荣 武瑞瑞 马素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53-3058,共6页
银柴胡与柴胡有着紧密且极易混淆的历史渊源。本文以银柴胡为考证主体,以历代中医药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和时间线索为依据,结合植物学、中药学等现代学科理论,对银柴胡的名称、功效、药用历史、基原、质量评价、采收加工等进行系统考证。... 银柴胡与柴胡有着紧密且极易混淆的历史渊源。本文以银柴胡为考证主体,以历代中医药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和时间线索为依据,结合植物学、中药学等现代学科理论,对银柴胡的名称、功效、药用历史、基原、质量评价、采收加工等进行系统考证。经考证,银柴胡的发展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分别为唐代至元代、明清、民国至近现代,对应银柴胡与柴胡混用期、逐渐区分期、独立成熟期。随历史发展“银柴胡”一名逐渐由“银州产柴胡”发展为独立的药材名,银柴胡药材、功效和基原植物也与柴胡逐渐区分。此外,结合地方志和现代资源调查,对银柴胡在宁夏的道地产区分布进行考证,进一步明确了银柴胡的历史道地产区为陕西-内蒙古-宁夏毗邻区域,以及宁夏中部风沙干旱带及以北地区。为银柴胡正本清源、澄清混乱、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了有效依据,对宁夏银柴胡产业发展和道地产区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柴胡 名称 功效 药用历史 基原 道地产区 品质评价 采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金莲清热胶囊中5种有效成分
13
作者 高萌 丁锐 +2 位作者 杨静 孔丽娟 齐喜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金莲清热胶囊中荭草苷、芒果苷、牡荆苷、毛蕊花糖苷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以0.1%甲酸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金莲清热胶囊中荭草苷、芒果苷、牡荆苷、毛蕊花糖苷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2 mL·min^(-1)。电离方式为喷雾负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结果金莲清热胶囊中荭草苷等5种成分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回收率(n=6)为98.3%~101.8%,RSD值为1.1%~1.8%。结论建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金莲清热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清热胶囊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荭草苷 芒果苷 牡荆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止痛贴膏挥发性成分测定及质量评价
14
作者 董文静 李鹏飞 +3 位作者 张美 张宇欣 李哲 王庆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建立以萘为内标,麝香止痛贴膏中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的气相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DB-WAX毛细管柱(30 m×0.32 mm,0.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柱初始温度为100℃,以4℃·min^(-1)的速率升至200℃,保持6 min,... 目的建立以萘为内标,麝香止痛贴膏中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的气相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DB-WAX毛细管柱(30 m×0.32 mm,0.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柱初始温度为100℃,以4℃·min^(-1)的速率升至200℃,保持6 min,流速1.8 mL·min^(-1),分流比10∶1,进样量1.0μL。结果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分别在0.0998~0.5986 g·L^(-1)(r=0.9998)、0.1268~0.7607 g·L^(-1)(r=0.9997)、0.1039~0.6236 g·L^(-1)(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98.5%、100.8%,RSD分别为1.9%、1.9%、1.6%。经测定9个厂家的样品后发现,各厂家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热压法工艺对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小于溶剂法。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为麝香止痛贴膏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止痛贴膏 含量测定 内标法 挥发性成分 超声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抗小鼠抑郁活性可能与其增强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有关 被引量:25
15
作者 程瑞凤 景晶 +8 位作者 华冰 薛旻秋 陆钊罡 赵伟鸿 樊紫周 果嘉 杨卫东 王英华 彭晓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LF)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30和180 mg·kg-1,连续21 d,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给药后1 h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另取KM小鼠,按照FST的实... 目的探讨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LF)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30和180 mg·kg-1,连续21 d,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给药后1 h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另取KM小鼠,按照FST的实验分组处理,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po药后1 h进行悬尾实验(T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ICR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进行利血平诱发症状拮抗实验(ART),于末次给药后1 h采用记录小鼠运动不能、上睑下垂和监测肛温;另取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于末次给药1 h后sc阈致死剂量的育亨宾,观察24 h小鼠存活情况;取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第8天进行5-羟色氨酸诱导的甩头实验(HTT),记录30 min内的甩头次数,并检测皮质、海马和丘脑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结果 FST和TST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F能够减少小鼠游泳和悬尾的不动时间(P<0.05),且与氟西汀有相似的时-效特点。ART实验结果显示,LF能够拮抗给予利血平1 h后引起的小鼠上睑下垂和运动不能(P<0.05),但不能够拮抗4 h后引起的小鼠体温降低。LF对育亨宾阈致死剂量引起的小鼠死亡没有协同增加作用;LF 150和400 mg·kg-1均能明显协同增加注射5-羟色氨酸后甩头次数(P<0.05),小鼠皮质、海马和丘脑中MAO活性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结论 LF在急性绝望小鼠模型上具有抗抑郁样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直接增强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甘草 黄酮 5-羟色氨酸 单胺氧化酶 5-羟色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颗粒剂与煎剂有效成分及体外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鹏 张鑫 +7 位作者 贺凯 潘琼 王爽 李金荣 郭亚男 曹思婷 白晓南 何生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了比较当归颗粒剂与煎剂在有效成分和药效上的差异,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定当归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颗粒剂、煎剂和对照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颗粒剂、煎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 为了比较当归颗粒剂与煎剂在有效成分和药效上的差异,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定当归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颗粒剂、煎剂和对照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颗粒剂、煎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当归颗粒剂TLC图中存在当归对照药材的特征斑点,与对照药材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达95.1%;颗粒剂、煎剂和对照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3.95、1.69、2.84mg/g;抑菌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抑菌圈颗粒剂和煎剂相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抑菌圈颗粒剂>煎剂。通过试验发现,当归颗粒剂中有效成分与对照药材相近,体外抑菌结果优于煎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颗粒剂 煎剂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枸杞耗水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苗 马玲 +3 位作者 捍志明 刘淑瑛 黄钰馨 郑国保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113,共8页
以枸杞‘宁杞1号’为试材,在营养生长和盛花期(StageⅠ)、盛果期(StageⅡ)、秋果期(StageⅢ)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植株耗水特性以及果实药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水分生产条件... 以枸杞‘宁杞1号’为试材,在营养生长和盛花期(StageⅠ)、盛果期(StageⅡ)、秋果期(StageⅢ)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植株耗水特性以及果实药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水分生产条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枸杞耗水量,降低幅度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充分灌溉相比,StageⅡ轻度水分胁迫后,在StageⅢ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枸杞多糖、总黄酮、甜菜碱、β-胡萝卜素和脂肪含量均有所增加,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降低;StageⅡ中度水分胁迫后,StageⅢ伴随胁迫程度的加剧,枸杞多糖、总黄酮、甜菜碱、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StageⅡ重度水分胁迫后,在StageⅢ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枸杞多糖、甜菜碱、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随之增加,总黄酮和脂肪含量则有所降低。综合分析认为,在StageⅡ和StageⅢ进行中度或轻度亏缺,可兼顾灌溉的效率以及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不同生育期 水分胁迫 耗水特性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珍黄安宫片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强 樊华 +1 位作者 张芦燕 郭兴杰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0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建立珍黄安宫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青黛、黄芩提取物、石菖蒲、小檗根提取物,采用HPLC法测定珍黄安宫片中大黄的活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TLC色谱申可检出青黛、黄芩提取物、石菖蒲、小檗根... 目的:建立珍黄安宫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青黛、黄芩提取物、石菖蒲、小檗根提取物,采用HPLC法测定珍黄安宫片中大黄的活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TLC色谱申可检出青黛、黄芩提取物、石菖蒲、小檗根提取物,阴性均无干扰。大黄素在0.033~0.66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77%(RSD=1.40%,n=6);大黄酚在0.102~2.03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02%(RSD=1.00%,n=6);大黄素甲醚在0.033~0.659μg范围內,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60%(RSD=1.03%,n=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珍黄安宫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黄安宫片 质量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黑柴胡诱导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淑婷 奥海航 +1 位作者 王英华 白洁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15,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小叶黑柴胡诱导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的凋亡效应。方法实验分6组,对照组(MGC-803细胞培养于基础培养基中),实验1~5组(MGC-803细胞培养于基础培养基中加小叶黑柴胡的乙醚提取物,小叶黑柴胡终浓度分别为4、8、16、32、64μ... 目的研究小叶黑柴胡诱导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的凋亡效应。方法实验分6组,对照组(MGC-803细胞培养于基础培养基中),实验1~5组(MGC-803细胞培养于基础培养基中加小叶黑柴胡的乙醚提取物,小叶黑柴胡终浓度分别为4、8、16、32、64μg/μL/3mL培养液)。计算各组细胞死亡率、细胞生长抑制率、克隆形成率并观察形态学变化,应用凝胶电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小叶黑柴胡作用MGC-803细胞后的细胞DNA含量的改变。结幂小叶黑柴胡作用后细胞死亡率、细胞生长抑制率升高,克隆形成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DNA含量荧光值测定,对照组(2265.92±225.130),实验组(1653.60±23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DNA凝胶电泳实验组显示清晰的“阶梯状”条带。结论小叶黑柴胡可诱导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黑柴胡 人胃腺癌 MGC-803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清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睿 张园园 任涛 《今日药学》 CAS 2011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制剂上清片中活性成分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henom enex Gem in i C18(5μm,250 mm×4.6 mm i.d.)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11∶89);流速:1.0 m l/m in;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制剂上清片中活性成分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henom enex Gem in i C18(5μm,250 mm×4.6 mm i.d.)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11∶89);流速:1.0 m l/m in;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指标成分分离良好且无样品中杂质峰干扰,线性范围为0.07~0.7μg,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1.0%。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上清片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片 栀子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