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涛 米成嵘 王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62-1764,共3页
目的分析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对探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及应用细针穿刺抽吸的意义;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2例。超声造影后观察前哨淋巴结,记录数目,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检测淋巴... 目的分析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对探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及应用细针穿刺抽吸的意义;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2例。超声造影后观察前哨淋巴结,记录数目,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78.13%(25/32)。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病理检查的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87.50%。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抽吸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分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膀胱肿瘤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文 米成嵘 +1 位作者 解玉君 李卫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经周围静脉注射造影剂分析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的血流分布特征。方法对29例临床确诊并预行经尿道切除或膀胱全切患者的37个膀胱肿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肿瘤血流显示强度的变化,分析肿瘤的血流分布特点... 目的经周围静脉注射造影剂分析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的血流分布特征。方法对29例临床确诊并预行经尿道切除或膀胱全切患者的37个膀胱肿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肿瘤血流显示强度的变化,分析肿瘤的血流分布特点与病理分期、分级和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注射造影剂后,膀胱肿瘤血流显示率为100%;注射造影剂前后肿瘤的大小与其血流分级在1.0cm以下组与1.0cm以上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流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显著提高膀胱肿瘤的血流显示率,但其血流分布特征尚不能预计膀胱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膀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窗超声造影加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秀芳 王剑君 +3 位作者 马乾凤 崔亚 张力 李园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568-571,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胃窗超声造影(OUCA)和组织谐波成像(NTHI)技术在早期胃癌(EG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EGC患者采用基波成像(FI)和NTHI成像技术,观察二者对小病灶胃癌显像的差别以及NTHI对图像质量的改善程度,综合分析超声检查在EGC... 目的研究胃窗超声造影(OUCA)和组织谐波成像(NTHI)技术在早期胃癌(EG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EGC患者采用基波成像(FI)和NTHI成像技术,观察二者对小病灶胃癌显像的差别以及NTHI对图像质量的改善程度,综合分析超声检查在EG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为76%,对病灶浸润范围测值的准确性为84.2%,对病灶浸润深度判断的符合率为52.6%。FI图像质量与病灶部位、患者体型及胃充盈情况密切相关,各种原因FI不满意的患者在THI状态下得到了明显改善,平均改善率为88.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I技术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增强病灶与周围组织间的对比,超声成像对胃壁异常增厚改变的敏感性较高,可对EGC的发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有助于提高超声对EGC的检出率;对EGC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谐波成像 早期胃癌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进展期胃癌血流与免疫组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微 叶秀芳 +2 位作者 马乾凤 何卫彪 李飞宇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7期441-443,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胃癌血流并探讨胃癌彩色多普勒血管分布指数(CDVI)与微血管密度(MVD)、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胃癌血流并行CDVI测定,术后对肿瘤组...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胃癌血流并探讨胃癌彩色多普勒血管分布指数(CDVI)与微血管密度(MVD)、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胃癌血流并行CDVI测定,术后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肿瘤组织CDVI与MVD、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CDVI与血管浸润相关(P=0.037),但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回归分析显示CDVI与MVD呈线性相关(r=0.553,P=0.002);但相关分析显示CDVI与β-catenin不相关(P=0.210)。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胃癌CDVI联合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胃癌的血管生成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情况,有助于评价胃癌血管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免疫组化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剑君 崔亚 马乾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1期1643-1644,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80例临床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常规腹部多切面扫查,如发现淋巴结,记录其形态、大小及数量。对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80例临床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常规腹部多切面扫查,如发现淋巴结,记录其形态、大小及数量。对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探及的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64例),其次位于脐周(10例),右中上腹占少数(4例),极少数位于左中上腹(2例)。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多呈椭圆形或肾形,包膜完整。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作为一种经济快捷、无创无痛苦的检查方法,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系膜淋巴结炎 高频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毅东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344-1344,共1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测量23例患儿的幽门管长度、直径,幽门肌层厚度,观察胃蠕动和排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3例超声诊断CHPS2,2例经手术证实,1例手术证实...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测量23例患儿的幽门管长度、直径,幽门肌层厚度,观察胃蠕动和排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3例超声诊断CHPS2,2例经手术证实,1例手术证实为幽门前瓣膜。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幽门管结构,准确测量幽门管大小、幽门肌层厚度,并且能动态观察胃蠕动和排空,对CHPS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先天性 幽门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隐睾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7
作者 韩毅东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5期6475-6475,共1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隐睾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98例经手术证实的隐睾声像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隐睾88%位于腹股沟部;3%位于腹膜后;4%位于阴囊上方或其他少见部位(包括耻骨上区和膀胱左上方)。结论:超声检查对隐睾... 目的:探讨超声在隐睾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98例经手术证实的隐睾声像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隐睾88%位于腹股沟部;3%位于腹膜后;4%位于阴囊上方或其他少见部位(包括耻骨上区和膀胱左上方)。结论:超声检查对隐睾的定位、大小测定、内部结构及血流观测较为准确、可靠,对临床手术方式、部位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隐睾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隐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与人乳腺珠蛋白基因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倩 米成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1-684,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中人乳腺珠蛋白基因(hMAM)的表达,探讨超声对诊断ALN的价值及hMA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超声发现的10例乳腺癌患者的23枚ALN作为试验组,术前对其标记,术后对离体标本行常规病理及hMAM mRNA的逆转录-聚合... 目的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中人乳腺珠蛋白基因(hMAM)的表达,探讨超声对诊断ALN的价值及hMA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超声发现的10例乳腺癌患者的23枚ALN作为试验组,术前对其标记,术后对离体标本行常规病理及hMAM mRNA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以6枚无乳腺癌病史患者的颈部或ALN作为对照组。结果 10例乳腺癌组织的hMAM均呈阳性;23枚淋巴结中病理阳性率26.09%(6/23),hMAM表达阳性率78.26%(18/2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枚对照组淋巴结病理为反应性增生或正常,hMAM表达均阴性。结论超声可以实时观察ALN并预测其良恶性;hMAM的RT-PCR检测可显著提高乳腺癌ALN转移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淋巴结 人乳腺珠蛋白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苗 叶秀芳 +1 位作者 马乾凤 崔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查80例乙肝病毒性肝硬化(VLC)患者和5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并...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查80例乙肝病毒性肝硬化(VLC)患者和5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VLC组、ALC组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PSV)分别为(74.1±30.5)cm/s和(41.5±7.2)cm/s,时间平均流速(TAVM_(HA))为(26.9±5.5)cm/s和(37.1±14.2)cm/s,阻力指数(RI)为0.72±0.06和0.73±0.05,搏动指数(PI)分别为1.6±0.44和1.7±0.29,血流量(Q_(HA))分别为629.5±206.1和263.4±89.9;门静脉主干最大血流速度(Vmax)为(13.2±3.4)cm/s和(12.1±4.2)cm/s,血流量(Qpv)为945.5±346.9和670.0±190.5。VLC组、ALC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内径(D_(HA))增宽,Vmax降低;RI、PI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LC组和ALC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因的不同也有较大差异,VLC组Qpv降低,Q_(HA)则呈代偿性增高;而ALC组Q_(HA)总体呈下降趋势,RI、PI明显高于VLC组。肝硬化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Q_(HA)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大,与之呈正相关;门静脉的Vpv、Qpv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减少,与之呈负相关;其DPI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亦有很好的相关性。VLC组、ALC组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1、0.69(P=0.000)。结论肝硬化肝脏整体流入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特异性改变为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在乳腺肿块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米成嵘 何雁 王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0-9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检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检出的42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皮下肿块边缘3、6、9、12点各注射1.25 m1SonoVue,观察同侧腋窝SLN的造影增强情况,记录淋巴管开始... 目的 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检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检出的42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皮下肿块边缘3、6、9、12点各注射1.25 m1SonoVue,观察同侧腋窝SLN的造影增强情况,记录淋巴管开始增强时间、增强淋巴结个数、部位、淋巴结开始增强时间、消退时间.并与美兰染色及病理对照,比较造影对SLN检出的准确性.结果 42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超声造影成功检出SLN 30例,检出率71.4%.良性肿块10例,检出SLN 5例,检出率50%;乳腺癌32例,检出SLN 25例,检出率78.1%;共检出SLN 40枚,良性5枚,乳腺癌转移淋巴结35枚.美兰染色后检出SLN 39例,检出率92.9%,其中良性肿块10例,检出SLN 7例;乳腺癌32例,美兰全部染色.共检出SLN 64枚,良性11枚,乳腺癌转移淋巴结53枚.结论 经皮下注射SonoVue可较好地检测出SLN,在预测乳腺癌淋巴结是否转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超声对胃癌胃壁外侵犯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秀芳 崔亚 +3 位作者 马乾凤 王剑君 张力 李园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对胃癌胃壁外侵犯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胃癌患者以浆膜层为界分为A、B两组。A组为浆膜内组(33例):胃癌病灶浸润胃壁深度局限于浆膜层以内,浆膜层亮线连续完整;B组为浆膜外组(60例):胃癌病灶浸... 目的研究超声对胃癌胃壁外侵犯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胃癌患者以浆膜层为界分为A、B两组。A组为浆膜内组(33例):胃癌病灶浸润胃壁深度局限于浆膜层以内,浆膜层亮线连续完整;B组为浆膜外组(60例):胃癌病灶浸润深度达浆膜层和胃外组织,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A、B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8%(24例)和93.3%(56例),超声对胃癌壁内和壁外浸润判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2,P〈0.05)。对B组诊断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72.72%,阳性预测值为86.15%,阴性预测值为85.17%。结论超声对胃癌胃壁外侵犯判断的准确性高,与手术病理结果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可为临床术前预测肿瘤可切除『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原文传递
胃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微 叶秀芳 郝进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胃癌血流分级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术前测定60例各期胃癌患者肿瘤区域和正常胃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根据血流显示情况进行血流分级;术后免疫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胃癌血流分级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术前测定60例各期胃癌患者肿瘤区域和正常胃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根据血流显示情况进行血流分级;术后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对应标本内MVD、VEGF的表达。结果随着胃癌病灶区域内血流信号增多,血流分级增高,病理MVD计数和VEGF表达呈上升趋势(P=0.000);胃癌癌组织血流分级和MVD计数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进展期高于早期(P<0.05);VEGF表达水平癌组织则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进展期高于早期(P=0.000);MVD值同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胃癌癌旁正常组织进展期与早期血流分级、MVD值和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检测的胃癌内血流信号与病理MVD测值和VEGF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胃癌术前CDFI血流检测可间接评价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状态,为胃癌的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IGF1R及hTER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苏文 赵何伟 +1 位作者 王文 张业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讨CD90、IGF1R及hTERT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中CD90、IGF1R和hTERT蛋白的表达,并以同期20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比较其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及术后生存... 目的探讨CD90、IGF1R及hTERT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中CD90、IGF1R和hTERT蛋白的表达,并以同期20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比较其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CD90、IGF1R和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其相应良性对照组(P<0.05),分别为63.9%比0、52.8%比5.0%和47.2%比0;CD90、IGF1R和hTERT蛋白表达在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中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5),分别为79.2%比33.3%、70.8%比16.7%和62.5%比16.7%;CD90与IGF1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tau-b=0.563 1,P<0.05);CD90与hTER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tau-b=0.363 6,P<0.05);CD90、IGF1R和hTERT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CD90、IGF1R和hTERT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分别为21.7%比50.0%、17.6%比43.8%和20.0%比38.9%,Log-rank检验显示其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90、IGF1R和hTERT可能与肝癌的发生与发展相关,其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表面标志物 CD9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端粒酶逆转录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