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分析超声诊断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FGR并获得产后随访确诊的118例胎儿作为FGR真阳性组,60例产前彩色多普勒超...目的:探究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分析超声诊断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FGR并获得产后随访确诊的118例胎儿作为FGR真阳性组,60例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FGR阴性而产后确诊为FGR的胎儿作为FGR假阴性组。比较首次检查时两组间不同孕周的超声参数;比较两组胎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超声诊断FGR假阴性的因素;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孕12~14周假阴性组胎儿的腹围、股骨长明显长于真阳性组,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明显低于真阳性组(P<0.05);孕15~27周假阴性组胎儿的腹围、股骨长明显长于真阳性组(P<0.05);孕28~37周假阴性组胎儿的腹围明显长于真阳性组(P<0.05);随机森林算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增重高于标准、妊娠糖尿病、胎方位为臀位、分娩胎龄>40周、胎儿性别为男性、腹围增加是影响超声诊断FGR假阴性的危险因素(P<0.05);当模型预测超声诊断FGR假阴性概率为0.85时,约登指数最大(74.46),敏感度为86.45%,特异度为88.01%,逻辑回归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Bootstrap验证前后的Nagelkerke R 2=0.602。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12~37周),首次超声检查诊断FGR真阳性和假阴性胎儿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数量逐渐减少,孕期增重、妊娠糖尿病、胎方位等是影响超声诊断FGR假阴性的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5例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比较VBAC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母婴并发症等。结...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5例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比较VBAC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母婴并发症等。结果 865例瘢痕子宫产妇中,637例直接选择剖宫产,228例选择阴道试产,其中阴道分娩成功172例(75.43%)。非医疗因素是瘢痕子宫产妇选择直接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占39.87%。VBAC产后出血量少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产后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BAC是有效、安全的分娩方式,目前非医疗因素是瘢痕子宫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新一代测序(new-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其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NGS技术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和CNVs检测的方法学验证后,于2015...目的应用新一代测序(new-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其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NGS技术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和CNVs检测的方法学验证后,于2015年收集83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应用NGS技术完成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及CNVs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3例稽留流产组织中异常核型78例,异常率93.98%,其中非整倍体44例(56.41%),以16、22、21、X、15号染色体高发;拷贝数变异34例(43.59%)。根据孕妇年龄将样本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和低龄组(年龄<35岁),高龄组绒毛染色体为非整倍体的检出率(78.8%)大于低龄组(36%)(P<0.05)。结论 NGS技术较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拷贝数变异等染色体细微结构异常检测方面显示更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精确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分析超声诊断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FGR并获得产后随访确诊的118例胎儿作为FGR真阳性组,60例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FGR阴性而产后确诊为FGR的胎儿作为FGR假阴性组。比较首次检查时两组间不同孕周的超声参数;比较两组胎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超声诊断FGR假阴性的因素;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孕12~14周假阴性组胎儿的腹围、股骨长明显长于真阳性组,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明显低于真阳性组(P<0.05);孕15~27周假阴性组胎儿的腹围、股骨长明显长于真阳性组(P<0.05);孕28~37周假阴性组胎儿的腹围明显长于真阳性组(P<0.05);随机森林算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增重高于标准、妊娠糖尿病、胎方位为臀位、分娩胎龄>40周、胎儿性别为男性、腹围增加是影响超声诊断FGR假阴性的危险因素(P<0.05);当模型预测超声诊断FGR假阴性概率为0.85时,约登指数最大(74.46),敏感度为86.45%,特异度为88.01%,逻辑回归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Bootstrap验证前后的Nagelkerke R 2=0.602。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12~37周),首次超声检查诊断FGR真阳性和假阴性胎儿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数量逐渐减少,孕期增重、妊娠糖尿病、胎方位等是影响超声诊断FGR假阴性的危险因素。
文摘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5例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比较VBAC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母婴并发症等。结果 865例瘢痕子宫产妇中,637例直接选择剖宫产,228例选择阴道试产,其中阴道分娩成功172例(75.43%)。非医疗因素是瘢痕子宫产妇选择直接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占39.87%。VBAC产后出血量少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产后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BAC是有效、安全的分娩方式,目前非医疗因素是瘢痕子宫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