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震惊”看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自杀成因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跃敏 乔中国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已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心理问题,更深层次的应是社会原因。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断裂引起了大学生安全感的缺失,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堕距造成他们焦虑的增强,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已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心理问题,更深层次的应是社会原因。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断裂引起了大学生安全感的缺失,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堕距造成他们焦虑的增强,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不一致则直接导致了他们对社会信任感的丧失。故而,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震惊是引起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震惊 社会转型 自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舒 乔中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7,共3页
历史标准、时代标准、阶级标准、政策标准和操作标准共同构成了一定社会条件下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体系。这些标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历史标准、时代标准、阶级标准、政策标准和操作标准共同构成了一定社会条件下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体系。这些标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时代标准是平等、自由和人权,阶级标准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策标准是竞争、民主、人权和文化繁荣。常见的操作标准有法律、竞争、生存或特殊需要、安定团结、习惯、论资排辈、多数意见、平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 标准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破缺的系统学诠释 被引量:15
3
作者 武杰 李润珍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7,共8页
20世纪4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从无机的物质世界到有机的生命世界,再到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而对称性破缺是系统走向有序的主要机制。作者通过对非线性、突现... 20世纪4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从无机的物质世界到有机的生命世界,再到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而对称性破缺是系统走向有序的主要机制。作者通过对非线性、突现、分层和自组织等对称破缺现象的考察,指出对称性破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教益,进而从系统学的角度阐明对称性破缺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一条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破缺 有序演化 非线性 突现 层级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2005年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润珍 武杰 李艳馨 《系统科学学报》 2006年第3期9-14,共6页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2005年的载文、作者和引文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讨论了载文量和基金项目论文比例;作者的地区分布、合著率和合作度以及多产作者的分布情况;引文数量、语种和高频被引期刊、被引作者...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2005年的载文、作者和引文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讨论了载文量和基金项目论文比例;作者的地区分布、合著率和合作度以及多产作者的分布情况;引文数量、语种和高频被引期刊、被引作者以及自引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使作者、读者和编者对本刊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希望经过系统科学领域同仁的共同努力,使它在更名为《系统科学学报》后有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辩证学学报》 载文分析 作者分析 引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险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乔中国 张媛媛 刘宁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2-97,共6页
为从法理上探讨刑事被害人的经济困境,运用价值分析和类比分析方法,对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论证。分析认为,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在解决刑事被害人经济困境问题上作用不大,但只要对... 为从法理上探讨刑事被害人的经济困境,运用价值分析和类比分析方法,对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论证。分析认为,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在解决刑事被害人经济困境问题上作用不大,但只要对其稍作改造,则可以发挥大的作用。同时认为,建立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险制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坚持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方便刑事被害人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 刑事被害人 社会保险 经济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山西为例分析社会工作者在煤炭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平 罗小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山西煤炭行业的调研和考察,分析社会工作者在煤炭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分析认为,社会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具有专业知识和技巧,在山西煤炭污染防治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专门研究污染防治理... 通过对山西煤炭行业的调研和考察,分析社会工作者在煤炭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分析认为,社会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具有专业知识和技巧,在山西煤炭污染防治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专门研究污染防治理论、救助生态难民、倡导煤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争取和管理社会资源、影响政府政策和宣传环保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山西 煤炭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立中西部人才选拔使用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启云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切实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给人才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加快人才培养的同时,建立起一种合理的人才选拔使用体系,这一问题在中西部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西部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天佑 《语文知识》 2008年第3期70-72,共3页
文中讨论了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即本质问题、语言问题、规范问题以及实用写作的宗旨和习惯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 大学 实用写作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
9
作者 樊跃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观、突出"联系"的辩证法是其主要构成要素。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意蕴,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是和...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观、突出"联系"的辩证法是其主要构成要素。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意蕴,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和谐社会思想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生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10
作者 刘振建 《大连干部学刊》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网络改变了民众的生活,也深刻地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网络民主对于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础民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统战宣传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网络... 网络改变了民众的生活,也深刻地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网络民主对于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础民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统战宣传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时代,我们要积极探索网络民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主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11
作者 刘振建 《前进》 2010年第12期37-38,共2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为广大网民利用这一新兴媒体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重要手段。这一新兴的民主实现形式被叫做“网络民主”。
关键词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网络民主 党的十七大精神 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 民主实现形式 民主生活 媒体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劳动关系与意思自治原则
12
作者 张文敬 《商业文化》 2011年第7X期373-374,共2页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书面形式确定劳动关系的观念已经渐渐的深入人心,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是雇佣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载体和表现,但是一直以来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都是弱势,合同的签订本身强调双方真实意思的自主,在劳动关系...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书面形式确定劳动关系的观念已经渐渐的深入人心,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是雇佣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载体和表现,但是一直以来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都是弱势,合同的签订本身强调双方真实意思的自主,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真实意思是如何体现的呢?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思 自治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天佑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1-84,共4页
现代汉语中的"死活+VP"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表达背离性的"结果义"和一致性的"行为义";在语用功能方面,该格式普遍具有凸显"VP"的功能,同时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还具... 现代汉语中的"死活+VP"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表达背离性的"结果义"和一致性的"行为义";在语用功能方面,该格式普遍具有凸显"VP"的功能,同时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还具有特殊的"反驳"功能;在句式联系方面,表"结果义"的"死活+VP"格式不能形成取舍句,而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一般能形成取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义 行为义 凸显 反驳 取舍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活”考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天佑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1-22,30,共3页
两汉、魏晋以后,"死活"开始结合成词,这个阶段的"死活"相当于一个名词,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唐宋以后直至今日",死活"一词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仍然用作名词,主要用作宾语,很少用作主语;一部分当做副词,用... 两汉、魏晋以后,"死活"开始结合成词,这个阶段的"死活"相当于一个名词,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唐宋以后直至今日",死活"一词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仍然用作名词,主要用作宾语,很少用作主语;一部分当做副词,用作状语,同时,作状语的"死活"又分为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活 名词 副词 “死活+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行为和法律行为的概念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敏 张檀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将《民法通则》的民事行为在涵义上等同于传统民法学的法律行为,其混淆的原因是望文生"训",把法律行为中的"法律"一词解释为合法性,导致法律行为原有内涵的缺失。"法律"一词正确的涵义是法律约束力。这... 将《民法通则》的民事行为在涵义上等同于传统民法学的法律行为,其混淆的原因是望文生"训",把法律行为中的"法律"一词解释为合法性,导致法律行为原有内涵的缺失。"法律"一词正确的涵义是法律约束力。这一理解基于法律行为的特点:法律行为是具体法律行为的概括,是意思自治的体现,和法律规范联系与区别。基于二者的差别,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立法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 具体法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宁可、宁愿、宁肯”语法化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天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1-73,共3页
"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词汇化)开始于魏晋南北朝,以后经过历代的发展,到元、明、清以后完全取代"宁"的地位。"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主要受汉语双音化类推的影响,同时受句法位置和语义侧重的影... "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词汇化)开始于魏晋南北朝,以后经过历代的发展,到元、明、清以后完全取代"宁"的地位。"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主要受汉语双音化类推的影响,同时受句法位置和语义侧重的影响,在语法化过程中,"可、愿、肯"的语义受到很大磨损,但它们的语义仍有一定残留,这是造成"宁可、宁愿、宁肯"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双音化类推 语义磨损 语义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创业模式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中国 张艳 张岩 《中国劳动保障》 2009年第12期29-30,共2页
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访谈形式调查了多位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并在参考分析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值得推荐和提倡的几种大学生创业模式。
关键词 创业模式 校园 大学生 就业问题 自主创业 访谈形式 文献资料 考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具有理论创新的哲学专著——读聂暾《“中”论——中规律与中规则》
18
作者 张永光 谭桂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胡锦涛不仅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重大任务,而且也论述了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胡锦涛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原则、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领域、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内容及... 胡锦涛不仅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重大任务,而且也论述了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胡锦涛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原则、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领域、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内容及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宗旨。深入学习和研究胡锦涛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于推进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原则 领域 内容 宗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生物经济案例的伦理学启示——中国儒商海外成功之理念
19
作者 程守华 乔中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四种社会。继信息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是生物社会。全球主流经济的走向也恰恰印证了这一预言。本文试图发掘与生物经济相符的伦理学原理,通过借鉴中国华人海外经商成功理念衍生的文化基因概念,揭示文化基...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四种社会。继信息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是生物社会。全球主流经济的走向也恰恰印证了这一预言。本文试图发掘与生物经济相符的伦理学原理,通过借鉴中国华人海外经商成功理念衍生的文化基因概念,揭示文化基因概念背后的伦理学含义,指出其深层伦理学意义是可以引导社会信任的重建,为现代经济形态变革的理想价值取向做出一个富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广义信任 社会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取舍范畴说略
20
作者 王天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6-48,53,共4页
“取舍”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也是汉语当中一个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汉语取舍范畴是由相应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组成。语义结构包括“常量”和“变量”,常量对取舍句式的表达不施加影响,而变量则是造成各种取舍句式差异的真... “取舍”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也是汉语当中一个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汉语取舍范畴是由相应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组成。语义结构包括“常量”和“变量”,常量对取舍句式的表达不施加影响,而变量则是造成各种取舍句式差异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舍范畴 常量 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