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云华 江应平 +1 位作者 郭良忠 吴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2期1963-1963,1965,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10例采用无痛胃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胃肠... 目的:研究观察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10例采用无痛胃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胃肠道检查治疗,试验组患者先予以麻醉镇痛,再对采用无痛胃镜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8.06%,对照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8.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发生疼痛9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发生疼痛87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诊治消化内科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无痛胃镜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沈永祥 何丽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8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22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重点关注医生给予的药物治疗手段,探究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可从临床医师对...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22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重点关注医生给予的药物治疗手段,探究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可从临床医师对药品的药理学、药动学、药物理化性质等方面着手,并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共出现300例,2010年101例,2011年87例,2011年56例,2012年45例,2013年至6月份11例,呈逐年递减趋势,通过对以往实际案例的搜集、整理,对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抑酸药物使用剂量过大(31.07%)、抗生素使用过久(20.25%)、重复用药(14.55)、药物拮抗(13.87%)、不合理联合用药(12.21%)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7.42%)等。结论研究表明医师用药与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相符,其中在消化内科普遍存在,门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全力配合,减小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临床用药 药物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云华 江应平 +1 位作者 郭小梅 刘菲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7-810,共4页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8年0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8年0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灶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消化道狭窄及穿孔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及一年,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治疗较单独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在提高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和胃肠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上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荷包缝合 病灶清除率 胃肠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0
4
作者 沈永祥 陈军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9期51-53,共3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95例内镜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8例进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治疗组),47例进行内镜下注射药物... 目的 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95例内镜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8例进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治疗组),47例进行内镜下注射药物止血(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6±1.3)d]也短于对照组[(9.8±1.2)d],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 (48/4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7%(45/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无穿孔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比注射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金属钛夹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 向健 +1 位作者 朱卫芳 田文武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7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均为60~70 g/L。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应用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均为60~70 g/L。研究组采用双管输血,对照组采用单针进行输血。比较两组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变化,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24 h的死亡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及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输血过程中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24 h,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RBC、H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PLT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K^(+)、Na^(+)、Cl^(-)、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使用双管双输有助于提升血红蛋白水平,输血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大出血 双管双输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
6
作者 李鸿模 郭良忠 江应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3年第1期28-28,共1页
我院自1991年来用WNZ-B型微波治疗仪,经日本产GIF-Q_(20)、CF-10L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共40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材一、病例选择:30例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大68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9岁。单发性息肉24例... 我院自1991年来用WNZ-B型微波治疗仪,经日本产GIF-Q_(20)、CF-10L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共40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材一、病例选择:30例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大68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9岁。单发性息肉24例,多发性息肉6例,除一例结肠息肉有长蒂外,其余均为广基息肉。息肉内径≥2.0cm3颗,占7.5%,1.0~1.9cm 15颗,占37.5%,0.5~0.9cm22颗,占55%。息肉分布:食管3例8颗,胃体部4例5颗,胃窦部13例20颗,幽门管8例3颗,十二指肠球部2例3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消化道肿瘤 内窥镜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串联套扎术与痔核套扎术治疗内痔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吴诗虹 朱卫芳 +2 位作者 袁华兵 徐湖波 陈友平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9期56-60,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串联套扎术与痔核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3月该院消化内科因便血住院治疗的120例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接受内镜下痔核套扎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比较内镜下串联套扎术与痔核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3月该院消化内科因便血住院治疗的120例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接受内镜下痔核套扎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接受内镜下串联套扎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痔出血的治疗有效率、内痔脱垂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内痔出血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治疗组治疗Ⅱ度内痔脱垂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Ⅲ度内痔脱垂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肛门坠胀感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周疼痛、尿潴留和控便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血栓性外痔等。结论内镜下串联套扎术与痔核套扎术治疗内痔出血的近期疗效相似,均能取得理想效果;两者治疗Ⅱ度内痔脱垂的近期疗效相似;内镜下串联套扎术治疗Ⅲ度内痔脱垂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痔核套扎术;治疗组术后肛门坠胀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余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内镜下套扎治疗 串联套扎术 痔核套扎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昊宇 邓露 +4 位作者 袁华兵 沈永祥 雷珍 晏维 徐湖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9期1033-1038,共6页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结肠镜检查可以更早地检出结直肠息肉并行内镜下切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是直径≥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标准治疗方法,该术式通过黏膜下注射使病变与固有基...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结肠镜检查可以更早地检出结直肠息肉并行内镜下切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是直径≥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标准治疗方法,该术式通过黏膜下注射使病变与固有基层分离后进行病变切除。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新兴技术,通过往肠腔内注水而非黏膜下注射进行黏膜病变的切除。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其治疗消化道多种病变的疗效尚可。本文通过对比UEMR与CEMR,以评估UEMR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对其优势、相关创新及不足之处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D147,FGA,PSA检测在结直肠癌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9
作者 王德超 杨田 +3 位作者 刘云华 笪荣峰 沈永祥 张万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纤维蛋白原α链(FG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结直肠癌(CRC)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CRC患者作为CRC组,另选取同期结直肠...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纤维蛋白原α链(FG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结直肠癌(CRC)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CRC患者作为CRC组,另选取同期结直肠良性疾病者146例作为良性组。ELISA检测血清CD147和FG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PSA。根据术后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n=105)和无效组(n=33)。CRC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对血清CD147、FGA、PSA对CRC的诊断价值及对CRC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与良性组相比,CRC组血清CD147、FGA、PSA水平均显著较高(t=10.359、9.104、11.161,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血清CD147、FGA、PSA水平均明显较有效组高(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在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χ^(2)=6.195、4.108、7.468,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CD147(OR=1.428)、FGA(OR=1.241)、PSA水平(OR=1.634)、临床分期(OR=1.326)、淋巴结转移(OR=2.055)为CRC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CD147、FGA、PSA联合诊断CRC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1.51%、AUC为0.894;血清CD147、FGA、PSA联合预测CRC术后化疗无效的敏感度为87.88%、特异度为82.86%、AUC为0.894。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D147、FGA、PSA水平均明显较高,血清CD147、FGA、PSA联合对结直肠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诊断 疗效监测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纤维蛋白原α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恩辉 笪荣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54-758,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是全球第六大常见肿瘤和引起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大病因[1,2]。中国是全球HCC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据中国癌症中心统计,我国中晚期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3]。HCC的隐匿性使大多数患者确...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是全球第六大常见肿瘤和引起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大病因[1,2]。中国是全球HCC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据中国癌症中心统计,我国中晚期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3]。HCC的隐匿性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即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失去手术机会。目前随着免疫药物的开发改变了HCC治疗格局,特别是阿替丽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意味着HCC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时代。本文对当前单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在HCC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中晚期HCC的后续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CST1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湖波 刘云华 +2 位作者 江应平 雷珍 陈友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CST1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结直肠癌SW480、HCT116、Caco2和HT29细胞及正常结肠NCM460细胞中CST1的蛋白表达。以Lipofectamin... 目的探讨RNA干扰CST1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结直肠癌SW480、HCT116、Caco2和HT29细胞及正常结肠NCM460细胞中CST1的蛋白表达。以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载体,将设计合成的CST1的特异性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转染HCT116细胞(si-CST1组和NC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人结直肠癌SW480、HCT116、Caco2和HT29细胞中CST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NCM460细胞(P<0.05)。si-CST1组HCT116细胞中CST1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NC组比较,si-CST1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STAT3、PCNA、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RNA干扰CST1基因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ST1基因 侵袭 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丽琳 沈永祥 许晓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6期56-58,61,共4页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72例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72例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醛氢叶酸化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生活质量改变、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抗原(CA-199)和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8例,总有效率(RR)为58.3%.对照组CR 2例,PR 15例,RR为47.2%.观察组卡氏评分改善率(52.8%)高于对照组(41.6%).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损伤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EA[(15.68±2.72)ng/mL]、CA-199[(69.58±4.72) μg/mL]和β2-MG[(3.27±0.61)ng/mL]较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提高化疗有效率、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奥沙利铂 胃癌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乳酸脱氢酶-A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ROS产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湖波 刘云华 +2 位作者 江应平 沈永祥 陈友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下调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A,LDHA)对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转染)、siN C组(转染control-siRNA)和siL DHA组... 目的:探讨下调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A,LDHA)对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转染)、siN C组(转染control-siRNA)和siL DHA组(转染LDHA-siRNA),脂质体转染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ROS水平,比色法分析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L DHA组细胞的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ROS水平和GSS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LDHA mRNA表达和LDHA、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siN C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LDHA、Bcl-2和Bax蛋白表达、LDHA mRNA表达、ROS水平和GSS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下调LDHA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乳酸脱氢酶-A 细胞凋亡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爱萍 张利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1X期102-102,共1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5例大肠息肉患者电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腹部体征、大便性质的改变,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结果:其中4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分别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或去甲肾上腺素...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5例大肠息肉患者电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腹部体征、大便性质的改变,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结果:其中4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分别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或去甲肾上腺素冷盐水灌肠、或/和应用止血药物,均达到止血目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及时发现出血倾向或出血征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高频电切术 迟发性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丽琳 沈永祥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期182-183,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不同放疗方案[化疗+放疗+化疗(46例)、化疗+放疗(37例)、单纯放疗(27例)]、...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不同放疗方案[化疗+放疗+化疗(46例)、化疗+放疗(37例)、单纯放疗(27例)]、受照剂量[≤50 Gy(83例)、>50 Gy(27例)]以及照射野(锁上野46例、腋锁野32例、胸壁野23例)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情况。结果不同治疗方案(化疗+放疗+化疗,化疗+放疗,单纯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照剂量(≤50 Gy、>50 Gy)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1,P<0.05);照射野不同(锁上野、腋锁野、胸壁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照射野、受照剂量不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性肺炎 放疗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比较
16
作者 陈友平 何正在 +2 位作者 郭良忠 江应平 刘云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方法比较3种预切开方法在操作难度、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从预切开到选择胆管插管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之处。结果操作难度以针形刀预切开最大,犁状刀预切开次之,经...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方法比较3种预切开方法在操作难度、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从预切开到选择胆管插管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之处。结果操作难度以针形刀预切开最大,犁状刀预切开次之,经胰管预切开难度最小。3种预切开方法的成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平均插管时间以经胰管预切开最短,针状刀预切开与犁状刀预切开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风险的比较有待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结论临床上选择预切开,如果导丝能进入胰管,应首选经胰管预切开。如果导丝不能进入胰管,应根据乳头大小、形态、有无结石嵌顿、是否是毕Ⅱ氏术后等情况选择犁状刀预切开或针状刀预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头下乳头预切开 经胰管预切开 犁状刀预切开 针状刀预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68例体会
17
作者 郭庆斌 陈杰 +6 位作者 张新民 宋劲松 严想元 何正在 江应平 郭良忠 陈友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26-527,共2页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10%~20%合并胆总管结石[1].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n sphincteroplastry dilatation,EPBD)...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10%~20%合并胆总管结石[1].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n sphincteroplastry dilatation,EPBD)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romy,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以发挥微创的优势,使大多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我院对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均先行EST或EPBD取石,再行LC切除胆囊,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胆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胆总管取石加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春秀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鼻胆管 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胆总管结石 切开取石 T管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正在 江应平 +2 位作者 郭良忠 陈友平 孙永忠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0-771,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0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和(或)适度水压气囊扩张,并行网篮取石和(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0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和(或)适度水压气囊扩张,并行网篮取石和(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 107例行EST后99例取净结石(92.5%),术后发生胰腺炎3例,出血2例,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4%。结论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只要熟悉胆总管末端与憩室的解剖关系;明确适当的切开指征,掌握EST及取石的操作技巧,就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与T细胞斑点试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江勤 徐湖波 乔文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的肠结核(ITB)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ITB患者的资料及其T-spot.TB检测结果。结果109例ITB患者中,有82例(75.2%)患者的T-spot.TB检测结果呈阳性(T-spot.TB阳性组),平均... 目的探讨不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的肠结核(ITB)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ITB患者的资料及其T-spot.TB检测结果。结果109例ITB患者中,有82例(75.2%)患者的T-spot.TB检测结果呈阳性(T-spot.TB阳性组),平均年龄为(44.1±12.0)岁;有27例(24.8%)患者的T-spot.TB检测结果呈阴性(T-spot.TB阴性组),平均年龄为(37.0±14.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6)。T-spot.TB阴性组中,有腹痛和腹泻症状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T-spot.TB阳性组(P<0.05)。T-spot.TB阴性组和T-spot.TB阳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6.4±9.9)、(1.3±2.3)mg/d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9.2±4.9)×10~9/L、(6.3±1.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spot.T阴性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小(OR=0.947,P=0.016)、腹泻(OR=3.936,P=0.042)和高C反应蛋白(OR=1.146,P=0.029)可以作为T-spot.TB阴性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T-spot.TB是一种有效的ITB辅助诊断方法,与T-spot.TB阴性ITB患者相比,T-spot.TB阳性ITB患者具有炎性反应较轻、临床症状较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结核 T细胞斑点试验 C反应蛋白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