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烧伤患者抗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全 朱毅 +1 位作者 张建明 高志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应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住院治疗的老年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制定出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临床判断标准和理化观察项目。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6.2%,而对照组的有效率只有...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应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住院治疗的老年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制定出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临床判断标准和理化观察项目。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6.2%,而对照组的有效率只有36.0%。经过四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理化指标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对照组的各项理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而营养不良是一个连续的改变过程。它始于老年病人进食量不能满足当时本身机体的需要,由于部分老年人在受伤前就存在着各种胃肠道疾患,而烧伤后的胃肠功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这都影响了营养的吸收。对这部分老年人施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况,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感染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老年 烧伤 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烧伤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乙 刘群 《医学综述》 2005年第6期522-524,共3页
关键词 重症烧伤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创面 被引量:2
3
作者 施耘 冯世海 +1 位作者 李国耀 刘群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43-44,i0002,共3页
关键词 岛状皮瓣修复 深度烧伤创面 手指 局部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远位带蒂皮瓣 组织缺损 部分坏死 热压伤 电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脓毒症的治疗
4
作者 梁彦辉 高志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10期960-961,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治疗 诊断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阮建春 施耘 +3 位作者 刘群 熊宏强 张希成 张艳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从烧伤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325...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从烧伤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32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846株,占63.8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G+)球菌464株,占35.0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15株,占1.13%,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病原菌抗药性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检出率为82.12%;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0.71%和41.89%。结论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致病菌常为多药耐药,加强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 被引量:8
6
作者 阮建春 施耘 +1 位作者 刘群 冯世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脐旁皮瓣、髂腹股沟皮瓣、指掌推进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指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101例15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脐旁皮瓣、髂腹股沟皮瓣、指掌推进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指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101例157指。男78例,女23例;年龄12~56岁,平均34.6岁。深度37例59指,度64例98指。创面缺损范围1.0cm×1.0cm~6.5cm×6.0cm。89例伤后4h~5d行皮瓣修复术,12例感染创面于伤后18~27d行皮瓣修复术。术中皮瓣切取范围1.2cm×1.2cm~7.8cm×6.5cm,供区直接缝合84例,游离植皮17例。结果术后98例皮瓣成活良好,切口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淤血坏死,经换药后期愈合。供区均期愈合。101例患者均获随访2~24个月,平均6.5个月。9例脐旁皮瓣和14例腹股沟皮瓣修复手指臃肿,余外形满意。患指两点辨别觉为5~10mm,皮瓣耐磨,有弹性,手指屈曲、伸展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指掌推进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指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临床效果良好,脐旁皮瓣、髂腹股沟皮瓣对多指深度烧伤修复效果好,但术后手指略显臃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烧伤 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崔津医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烧伤 手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持续镇静治疗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马伟 冯世海 +2 位作者 李林 王亚菲 刘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镇静治疗烧伤刨面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创面脓毒症息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静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例。镇静治疗组患者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或睡眠障碍... 目的观察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镇静治疗烧伤刨面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创面脓毒症息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静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例。镇静治疗组患者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或睡眠障碍以及人机对抗时,先均予吗啡10mg肌内注射镇痛,后给予咪达唑仑0.05—0.10mg/kg静脉缓慢推注超过60s,然后用微量泵以0.03—0.20mg·kg-1·h-1剂量维持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在3—4分,持续24h;对照组患者不予干预或仅在睡前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镇静。于治疗前及治疗8、16、24h记录镇静治疗组患者心率、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Ramsay镇静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24h记录镇静治疗组患者SO2、PaO2、PaCO2水平,测定血浆中IL-1、IL-6、TNF-口水平。对照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4h进行相同检测。评价2组患者睡眠障碍及精神障碍情况,观察有无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对数据行X。检验及t检验。结果治疗前镇静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接近(P值均大于0.05)。镇静治疗组患者治疗各时相点心率、呼吸频率、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治疗24h体温、SO。PaO。PaCO2、血浆中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24h,镇静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除血浆中IL-1水平[分别为(6.5±1.5)、(7.3±3.2)pg/mL]、血浆中TNF-α水平[分别为(9±4)、(10±5)pg/mL]、平均动脉压[(93±12)、(93±14)mmHg,1mmHg=0.133kPa]外,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镇静治疗组患者睡眠障碍及精神障碍的情况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发生呼吸抑制及肺部感染。结论持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能抑制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的应激反应失控,减轻其导致的“二次打击”,提高患者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咪达唑仑 创面脓毒症 镇静治疗
原文传递
关于烧伤休克治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玉莲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休克的治疗是烧伤救治的基础与关键。近年来,烧伤休克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基础研究逐渐深入,但其涉及面广,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现就以下几个临床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临床治疗 烧伤休克 烧伤救治
原文传递
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莲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1-342,共2页
营养支持治疗是严重烧伤治疗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目前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不规范、不完善的营养支持理念、技术、方法等,现归纳如下与大家探讨,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进。
关键词 营养支持治疗 烧伤患者 烧伤治疗 临床工作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清肉碱水平变化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梁彦辉 王玉莲 +4 位作者 刘群 冯世海 贾享成 付建荣 闫峻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5-366,共2页
据国外报道,手术、烧伤和多发伤等应激状态患者血浆肉碱水平降低。而国内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手术后肉碱排出量减少,血浆肉碱水平升高。严重烧伤患者肉碱水平变化情况国内鲜见报道。在对严重烧伤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脂肪乳剂是双... 据国外报道,手术、烧伤和多发伤等应激状态患者血浆肉碱水平降低。而国内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手术后肉碱排出量减少,血浆肉碱水平升高。严重烧伤患者肉碱水平变化情况国内鲜见报道。在对严重烧伤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脂肪乳剂是双能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患者 水平变化 血脂代谢 肉碱 早期血清 肠外营养治疗 肝硬化患者 应激状态
原文传递
小儿色素性巨痣诊断标准探讨及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邢溢庆 梁彦辉 +2 位作者 孙国德 常耕卫 朱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1-432,共2页
目的 :探讨符合小儿生理条件的色素性巨痣诊断标准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以达到小儿体表面积5 %作为小儿色素性巨痣的诊断标准。一次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不超过体表面积的3 %~5 % ,如需切除继发创面以同种异体皮或辐射异种皮覆盖 ,同时... 目的 :探讨符合小儿生理条件的色素性巨痣诊断标准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以达到小儿体表面积5 %作为小儿色素性巨痣的诊断标准。一次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不超过体表面积的3 %~5 % ,如需切除继发创面以同种异体皮或辐射异种皮覆盖 ,同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压积、尿量、创面情况。结果:20例患儿巨痣均行分次根治切除。除1例1次因切除面积超过5 %同时又未行同种异体皮覆盖 ,临床出现术区渗出液较多、血容量不足等症状经及时处理症状缓解外 ,所有患儿围手术期度过平稳。所有创面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上述诊断标准及手术方法可客观反映巨痣病变范围在小儿自身的严重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巨痣 诊断标准 围手术期处理 小儿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缺损15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永健 刘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1-471,共1页
2007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足部深度烧(创)伤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9~43岁。致伤部位:拇趾背侧8例、跖趾关节5例、拇趾残端2例。致伤原因:热力烧伤3例、电烧伤5例、化学烧伤3例、车祸伤2例、摩擦伤2例。损... 2007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足部深度烧(创)伤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9~43岁。致伤部位:拇趾背侧8例、跖趾关节5例、拇趾残端2例。致伤原因:热力烧伤3例、电烧伤5例、化学烧伤3例、车祸伤2例、摩擦伤2例。损伤范围3cm×3cm~6cm×4cm,均合并肌腱、神经及骨组织损伤或外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 足前部缺损 皮瓣修复 骨组织损伤 内侧 足背 致伤部位 跖趾关节
原文传递
逆行外踝上部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12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永健 刘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2-392,共1页
1临床资料 笔者单位2009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1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7~42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电击伤5例、热压伤2例、摩擦伤2例、慢性创面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外露。缺损面积为4cm×... 1临床资料 笔者单位2009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1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7~42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电击伤5例、热压伤2例、摩擦伤2例、慢性创面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外露。缺损面积为4cm×4cm~10cm×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缺损 皮瓣修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上部 外踝 2009年 临床资料 致伤原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