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题(笔谈)
1
作者 王春林 杨玉梅 王士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化之美,延续着民族精神之光,在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新作频出、佳作不断,以其特有的民族特征丰富着“文学湘军”和湖南文学的民族底蕴与地域特色。我们邀约了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春林教授、杨玉梅编审、王士强研究员就“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撰写专题笔谈文章,本期刊发他们分别为回族作家马笑泉、土家族作家少一、苗族作家梁书正的作品所著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期望促进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文艺批评的繁荣,推动湖南少数民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作家 文艺评论家 文学走向 王士 湖南少数民族 梁书 回族作家 笑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的新开拓
2
作者 罗海燕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马琳编著、赵季校订的《朝鲜半岛古代诗人追和中国古代诗歌辑考》对朝鲜半岛自高丽时代以来一千余年中400多位诗人追和中国诗人的诗作,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汇辑和深度考释,由之延展了域外汉籍整理的传承谱系,填充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传播图... 马琳编著、赵季校订的《朝鲜半岛古代诗人追和中国古代诗歌辑考》对朝鲜半岛自高丽时代以来一千余年中400多位诗人追和中国诗人的诗作,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汇辑和深度考释,由之延展了域外汉籍整理的传承谱系,填充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传播图景,开辟了朝鲜半岛诗歌研究的新路径,同时也为当前推动东亚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籍 朝鲜半岛 诗歌研究 东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道体论”与儒学思想之文明结构性格局重建——兼及牟宗三式宋明理学研究路径平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大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识自然之为体尔”出于张载对天道、道体的体认及其总体思想格局,其不同于程、朱道德形而上学的最大特点,或许正在于它的某种“自然”视野与“自然”属性。“关洛之辨”的实质,就是张载思想之文明结构性的“自然”... “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识自然之为体尔”出于张载对天道、道体的体认及其总体思想格局,其不同于程、朱道德形而上学的最大特点,或许正在于它的某种“自然”视野与“自然”属性。“关洛之辨”的实质,就是张载思想之文明结构性的“自然”格局与二程思想的道德形而上学建构之间的分歧与争执。“自然”是张载认知方式与思想格局的内在品质:天道不是人的理性所能穷尽的,“道体”不是概念构成物,张载不会轻易地认“心”“性”“诚”等为“体”,而是首先将它们综汇入“自然之为体”的浑融一体的总体哲学视野来加以考察,是为“自然—道体论”,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儒学之文明结构性思想格局或“文明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道体论 牟宗三 道德形而上学 文明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性与温情交融的历史讲述——读叶兆言的《璩家花园》
4
作者 艾翔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在当下白话文写作的整体序列中,叶兆言的声誉早就足以让他可以不携带任何修饰语而享受到热烈的赞颂。他通过勤奋而扎实的创作,让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高度凝结在他的作品中,他已经将这座城市由内而外的种种气质悉数反映在了他笔下的... 在当下白话文写作的整体序列中,叶兆言的声誉早就足以让他可以不携带任何修饰语而享受到热烈的赞颂。他通过勤奋而扎实的创作,让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高度凝结在他的作品中,他已经将这座城市由内而外的种种气质悉数反映在了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之上,特别是近年来《南京传》和《仪凤之门》的出现,更让他名正言顺地坐稳了南京这座城市代言人的交椅,成为“南京公认的文学代言人”(1)。但指认和界定无法束缚住叶兆言艺术探索的脚步,新作《璩家花园》又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其实对他创作的灵动这一点无需惊讶,毕竟在他以流畅的叙事成为南京代言人之前,他作为先锋文学代表人物的名气同样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兆言 先锋文学 艺术探索 智性 名正言顺 修饰语 代言人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子以为文”:伦理生活与伦理世界之“文明”秩序
5
作者 张大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7,共16页
在文明儒学的视野当中,凡是认为“性无善恶”“无善无恶”者,根本上会导致实践理性、实践哲学问题视野的解体、塌陷,而将儒家的实践理性、实践哲学问题“理论化”为理论形而上学与认知理性问题。休谟问题的启示,是回到真正彻底的实践理... 在文明儒学的视野当中,凡是认为“性无善恶”“无善无恶”者,根本上会导致实践理性、实践哲学问题视野的解体、塌陷,而将儒家的实践理性、实践哲学问题“理论化”为理论形而上学与认知理性问题。休谟问题的启示,是回到真正彻底的实践理性与实践哲学立场,而“有善无恶”是保持实践理性与实践哲学问题视野的必要条件。在这一视野当中,天道自然秩序被人的实践条理化、系统化、明晰化的过程,正是文明儒学的实践理性与实践哲学属性实现于其中的文明实践领域本身,后者本质上提示与要求的,正是实践性地实现对于人性、理性、因果性逻辑本身的自然性升维、目的论升级,从而走出“晦暗微明”的“理论化”洞穴,走向天道自然的光明世界“文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儒学 实践理性 实践哲学 道德伦理 自然-道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立场、生命体验与人性观照——对梁斌三部传记的考察
6
作者 艾翔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梁斌研究一直是“十七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迄今为止出现过三部传记,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是考察梁斌研究和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参照物。其中《梁斌评传》体现出了1980至1990年代转型期学术研究的诸多特点,比如社会历史方向的视角,以... 梁斌研究一直是“十七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迄今为止出现过三部传记,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是考察梁斌研究和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参照物。其中《梁斌评传》体现出了1980至1990年代转型期学术研究的诸多特点,比如社会历史方向的视角,以及左翼文学的参照背景等。《解读梁斌》则偏向1990年代兴起的文化散文的形式,用更具个人化的叙述体察梁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体验,并且大量的插图令其文献功能并未衰弱。《梁斌传》则是唯一一部没有与传主接触而写成的传记,使用了大量第三方叙述,特别是挖掘了不少新世纪剧社时期的史料,具有重要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斌 传记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体育精神的历史返照与艺术回响——关于《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笔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大为 王士强 +2 位作者 王云芳 王谦 石玉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0期37-41,共5页
“国球”背后的大国历史脉动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影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以下简称中国男乒)在全面落后于世界强队的情况下,经由拼搏奋斗、绝地反击,最终重回巅峰的一段真实历史。乒乓球是中... “国球”背后的大国历史脉动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影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以下简称中国男乒)在全面落后于世界强队的情况下,经由拼搏奋斗、绝地反击,最终重回巅峰的一段真实历史。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过往的年月,它甚至在外交和国际关系事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作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在国际性赛事中屡遭败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乒乓球队在人才、技术、装备、体能、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落后。这样的情形,对向来以乒乓球为骄傲的国人来说,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乒乓球队 世界强队 体育精神 乒乓球 绝地反击 国球 20世纪90年代初 国际性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的神性与神性的日常——论人邻的诗
8
作者 王士强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5期85-89,共5页
诗人人邻身处西北,他拒绝表面化、皮相的大西北书写,深入到大西北的内里,传递出其更为本质化的神髓与风骨,写下了独具精神属性、精神品格的诗篇。人邻的诗既有日常性、生活实感,又有神性、超越性,两相结合,体现出日常的神性与神性的日... 诗人人邻身处西北,他拒绝表面化、皮相的大西北书写,深入到大西北的内里,传递出其更为本质化的神髓与风骨,写下了独具精神属性、精神品格的诗篇。人邻的诗既有日常性、生活实感,又有神性、超越性,两相结合,体现出日常的神性与神性的日常。同时,他的诗既入世又出世,既出世又入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意义与修辞等层面均达成了较高层面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邻 当代诗 日常 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与今 雅与俗:津派文化的独特“文化味儿”
9
作者 李进超 《天津支部生活》 2025年第7期50-51,共2页
在众多的地域文化中,京派文化以正统与典雅见长,海派文化彰显开放与创新,而津派文化却似乎很难用一种特征来描述,正如冯骥才先生在讲到天津城市的独特性时所说,“争奇斗艳是这个城市的特点。它不是像别的城市一个味儿”。津派文化在与... 在众多的地域文化中,京派文化以正统与典雅见长,海派文化彰显开放与创新,而津派文化却似乎很难用一种特征来描述,正如冯骥才先生在讲到天津城市的独特性时所说,“争奇斗艳是这个城市的特点。它不是像别的城市一个味儿”。津派文化在与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比较中,既不像京派文化那样凸显古雅品格,又不像海派文化那样以开放创新为个性。然而,不惟古雅,兼容并包,这也正是津派文化强大的活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与俗 海派文化 津派 古与今 开放创新 冯骥才 地域文化 古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