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成海燕 于建春 +3 位作者 彭应梅 陈付艳 方铁根 韩景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0-633,共4页
针灸被视为阿尔茨海默(AD)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从近年来针灸治疗AD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临床研究重点突出"专病专方"特点;动物实验研究则从不同层面、不同水平进行了分类综述;临床实... 针灸被视为阿尔茨海默(AD)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从近年来针灸治疗AD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临床研究重点突出"专病专方"特点;动物实验研究则从不同层面、不同水平进行了分类综述;临床实验研究对近年来的研究尝试给予了肯定;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SAMP8是一种相对较为完善的AD模型及其在AD研究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阿尔茨海默病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妮娜 樊小农 +1 位作者 王舒 石学敏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根据目前针灸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多因素、多水平问题,论述正交设计法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正交设计法的特点和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对正交设计法在针灸研究中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针灸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针灸治疗高血压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明磊 王舒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7期71-73,共3页
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上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概况进行综述。近年来临床研究者多采用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 发病机制 针灸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基础实验领域中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科 杨咏红 +7 位作者 王舒 樊小农 牟蛟 张俊清 赵帅 张超 焦洋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3期321-324,共4页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为探索针灸治病机制、经络实质和腧穴的特异性提供了更有效的研究工具。围绕活体成像技术,介绍医学研究中应用较广泛的活体成像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针灸基础实验领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为探索针灸治病机制、经络实质和腧穴的特异性提供了更有效的研究工具。围绕活体成像技术,介绍医学研究中应用较广泛的活体成像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针灸基础实验领域中应用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使针刺研究在活体可视化的状态下,更加客观的揭示针刺的作用机制,消除了过去多次试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个体差异的误差,为影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找到更好的契合点提供了些许帮助,并讨论影像技术在针灸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活体成像 可见光成像 核素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科 杨咏红 +7 位作者 樊小农 王舒 张俊清 牟蛟 张超 焦洋 赵帅 孟智宏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7期67-70,共4页
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机理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与中医针灸经典理论相结合,从分子水平上全面而深刻的探究了针灸的作用机制,体现了针灸治病的整体调节作用。本研究从针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角度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领域中的应用和取... 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机理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与中医针灸经典理论相结合,从分子水平上全面而深刻的探究了针灸的作用机制,体现了针灸治病的整体调节作用。本研究从针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角度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领域中的应用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基因芯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应梅 张雪竹 +2 位作者 成海燕 于建春 韩景献(指导) 《山西中医》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针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萧洪 王舒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20-624,共5页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认可。本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针刺治疗取穴及方法进行概述,旨在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针刺 高血压 取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太冲穴对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徐萧洪 王舒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5期1-3,共3页
近年来太冲穴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穴位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对针刺太冲穴降压的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太冲穴 高血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新冠危险因素和主要症状调查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9
作者 李宋姣 雷康辰 +17 位作者 黄泓文 宋佳丽 常颖慧 樊小农 李礼 杜宇征 刘健 蔡欣儒 边丽娜 孟丽娜 宋倩 沈燕 葛文逸 刘巍 李仪丙 贾鸿博 高莹 麻聪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240-3248,共9页
背景长新冠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常见问题,对其的防治成为新冠感染相关领域的重点。因此明确国内长新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后续研究思路以便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至关重要。目的探究国内长新冠特点,为后续开... 背景长新冠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常见问题,对其的防治成为新冠感染相关领域的重点。因此明确国内长新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后续研究思路以便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至关重要。目的探究国内长新冠特点,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1—8月,采用自拟长新冠调查问卷调查国内长新冠现状,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以及治疗期望、急性期及后遗症状等问题。结果共收集1001份问卷,901名受访者曾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585人存在长新冠(发病率为64.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00,95%CI=1.477~2.705,P<0.05)、肿瘤病史(OR=4.424,95%CI=1.316~14.868,P<0.05)、退休(OR=1.527,95%CI=1.048~2.224,P<0.05)是长新冠发病的危险因素。在19种长新冠症状中,患病人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疲劳(341人)、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降低(274人)、失眠(217人);腰背痛在疼痛类症状中发病人数排名第一(201人);脱发在自愈难度中排名第一(58.57%)。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意愿方面,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是针灸(55.73%)、中药汤剂(53.68%)、中成药(47.01%)、西药(24.79%)、静脉滴注(12.14%)、住院治疗(11.97%)。结论我国长新冠发病率较高,针灸疗法受患者青睐,建议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提升针灸疗法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证据。女性、肿瘤、退休(老年人)是长新冠的高风险人群,免疫功能低是其共同特征,建议以这类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开展针灸预防长新冠的队列研究;疲劳、失眠、腰背痛是长新冠更具代表性的症状,建议首先以这3种症状为切入点开展针灸治疗长新冠的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长新冠 针灸 中医药疗法 问卷调查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樊小农 王舒 +7 位作者 李雅洁 刘健 钱宇斐 张亚男 魏媛媛 张雪 武慧群 石学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3-917,共5页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秒)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秒)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方法刺激"水沟"穴,以脑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析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于"水沟"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效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其中,针刺时间影响作用最大。尽可能长时间地应用最快频率针刺,可取得最佳针刺效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的操作是快频率、足够长时间的针刺(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可取得最佳效应。此法是"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醒脑开窍 水沟 大鼠 Wistar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及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亚男 杨沙 +2 位作者 樊小农 王舒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了解穴位和不同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在相同的刺激频率(60次/s),分别用短、中、长(5、60、180s)不同的针刺时间干预水沟穴和非穴,用Zausinger六分法评测针刺后7... [目的]了解穴位和不同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在相同的刺激频率(60次/s),分别用短、中、长(5、60、180s)不同的针刺时间干预水沟穴和非穴,用Zausinger六分法评测针刺后72hMCAO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了解穴位和非穴的针刺效应。[结果]1)未予针刺治疗(未针刺组),MCAO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有提高趋势(P>0.05),提示72h后,MCAO大鼠在神经功能方面可有一定的限度的改善。2)针刺水沟穴后,无论针刺持续何种时间(短、中、长时间),均可改善行为学(P<0.05),提示水沟穴本身具有促进MCAO模型鼠行为学恢复的作用,显示了穴位的特异性。3)针刺非穴后,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针刺持续时间(中、长时间),行为学才有改善(P<0.05),提示此种变化,可能是通过针刺时间发挥主要作用的。[结论]针刺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穴位决定的;针刺持续时间是影响穴位效应的重要因素,好的针刺手法可以弥补取穴不当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 特异性 针刺 手法 针刺时间 行为学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海平 王永 +1 位作者 沈燕 王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89-2592,共4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 )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再恢复血液供应后,大脑功能不仅没有得到及时恢复,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功能活动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主要的损伤形式是细胞凋亡( apoptosis )。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 )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再恢复血液供应后,大脑功能不仅没有得到及时恢复,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功能活动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主要的损伤形式是细胞凋亡( apoptosis )。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机体为了维护内外环境的稳定,通过多基因的调控使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属于一种生理性的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CASPASE-3 NF-κB BCL-2/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参数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媛媛 樊小农 +1 位作者 王舒 石学敏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7-288,F0003,共3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之一,针刺治疗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公认。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对针刺频率、刺激时间、刺激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针刺刺激参数所产生的治疗效应不同,其结果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之一,针刺治疗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公认。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对针刺频率、刺激时间、刺激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针刺刺激参数所产生的治疗效应不同,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分析针刺起效的因素,并且可以寻求最优针刺参数组合,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刺激参数 脑缺血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评估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杨志新 卞金玲 +6 位作者 许军峰 申鹏飞 熊杰 郭家奎 张智龙 李军 石学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3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醒脑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组118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3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醒脑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组118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的改善醒脑组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醒脑开窍针法 随机对照试验 神经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筛选“醒脑开窍”内关穴最优针刺参数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贺妮娜 樊小农 +1 位作者 王舒 石学敏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内关穴最优针刺参数方案。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s)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3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方法刺...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内关穴最优针刺参数方案。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s)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3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方法刺激"内关"穴,以脑血流量、神经细胞坏死数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于"内关"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和神经细胞坏死数的影响。结果:针刺效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且对不同的效应指标,频率、时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大小不同。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内关"穴的操作中频率、短时间可取得最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内关 针刺参数 大鼠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染色光镜观察法在脑组织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常颖慧 樊小农 石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7-779,共3页
HE染色光镜观察法是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复习整理针刺干预对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大鼠模型病理变化的影响,并与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了解HE染色方法在中医针灸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HE染色方法可以在... HE染色光镜观察法是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复习整理针刺干预对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大鼠模型病理变化的影响,并与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了解HE染色方法在中医针灸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HE染色方法可以在同一个视野下同时观察大鼠脑组织的多种指标变化情况,以整体判断大鼠脑的功能状态,和免疫组化染色法相比具有观察直观,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而且经济节省时间的特点,明确HE染色光镜观察法作为一种最基础的方法在脑组织形态学的研究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HE染色 染色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焦洋 孟智宏 +5 位作者 樊小农 张俊清 韩科 牟蛟 张超 赵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654-1657,共4页
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其对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已经成为实验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最近几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影响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实验研究主要关注针刺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直接促进... 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其对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已经成为实验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最近几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影响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实验研究主要关注针刺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直接促进作用以及对内源性NSC增殖分化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的有效影响。但是目前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并且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后的作用的机制也同样没有完全清楚,还有很多研究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新的发现,其影响因素还有很多,针刺依然对这些因素的有一定作用,但是否与脑缺血损伤后修复有联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缺血性中风 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血瘀相关研究概况 被引量:13
18
作者 成海燕 于建春 +1 位作者 李国民 韩景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60-1663,共4页
血瘀既是衰老进程的必然结果,又是促使衰老加重、加快的重要因素,故成为衰老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衰老-血瘀相关理论根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经验总结,后世分有各家学说:直论血瘀致衰者认为瘀血内阻... 血瘀既是衰老进程的必然结果,又是促使衰老加重、加快的重要因素,故成为衰老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衰老-血瘀相关理论根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经验总结,后世分有各家学说:直论血瘀致衰者认为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就要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并加速人体衰老,因此,延缓血瘀证产生是防止早衰的关键;肾虚血瘀说,有因肾阳虚致瘀者,有因肾阴虚致瘀者,皆倡补肾活血以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气虚血瘀说认为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瘀浊邪毒说力主虚实夹杂论;因瘀致衰是因虚致衰理论的延伸。衰老-血瘀相关理论在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研究中皆得到充分的证实,为中医药延缓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血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关穴捻转手法干预MCAo大鼠的针刺时间和频率的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科 杨咏红 +7 位作者 王舒 樊小农 牟蛟 张俊清 焦洋 赵帅 张超 孟智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95-2497,共3页
目的:筛选针刺内关穴并采用捻转手法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脑血流量的针刺频率和时间优化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9组并分别施以频率1、2、3次/s,时间5、60、180s不同组合... 目的:筛选针刺内关穴并采用捻转手法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脑血流量的针刺频率和时间优化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9组并分别施以频率1、2、3次/s,时间5、60、180s不同组合下的针刺干预,以大鼠梗塞侧脑血流量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内关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脑血流量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3次/s,60s。结论:内关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大鼠 内关穴 捻转法 时间 频率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晓光 樊小农 +2 位作者 常女子 樊同涛 麻聪聪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7期74-76,共3页
研究证明对脑梗死的治疗,以"醒脑开窍"主穴水沟为代表具有肯定的疗效,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来揭示其机制,主要包括:针刺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减轻病理损伤缩小梗死面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钙超载与自由... 研究证明对脑梗死的治疗,以"醒脑开窍"主穴水沟为代表具有肯定的疗效,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来揭示其机制,主要包括:针刺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减轻病理损伤缩小梗死面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钙超载与自由基损伤、调节脑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循环等。现作以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沟 脑梗死 针刺 大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