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钾泵抑制剂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生成介导肝癌HepG2细胞周期S期阻滞与凋亡 被引量:24
1
作者 高默杰 徐忠伟 +3 位作者 王凤梅 陈小义 呼文亮 徐瑞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研究钠泵抑制剂哇巴因(ouabain)和华蟾毒配基(cinobufogenin)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哇巴因和华蟾毒配基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 目的研究钠泵抑制剂哇巴因(ouabain)和华蟾毒配基(cinobufogenin)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哇巴因和华蟾毒配基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clinA1、CDK2、PCNA和p21CIP1表达的变化。结果哇巴因和华蟾毒配基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荧光染色显示药物处理24h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升高,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哇巴因和华蟾毒配基可下调CyclinA1、CDK2和PC-NA的表达(P<0.05),上调p21CIP1的表达(P<0.05)。结论钠泵抑制剂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周期S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这与其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生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哇巴因 华蟾毒配基 HepG2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细胞凋亡 钠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系统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磊 王凤梅 +4 位作者 阚志超 李岩 肖时湘 刘华 李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几种不同评分系统比较,找出更适合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方法。方法:将142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其3个月后的存活及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n=72)及病死组(n=70),分别计算CTP、MELD、ANN、SOFA、... 目的:通过对几种不同评分系统比较,找出更适合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方法。方法:将142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其3个月后的存活及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n=72)及病死组(n=70),分别计算CTP、MELD、ANN、SOFA、SMSVH、LRM等评分,行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ANN、SOFA、LRM、MELD、CTP、SMSVH,相应数值分别为0.92、0.89、0.89、0.87、0.78和0.69。ANN、SOFA、LRM、MELD的AUC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N、SOFA、LRM、MELD的AUC值>CTP、SM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P的AUC值>SM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SOFA、LRM、MELD较好;CTP稍差;SMSVH最差,不适用于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判断。ANN可能为最佳评分系统,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动态的临床观察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系统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脂益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阚志超 李岩 +1 位作者 邵宏 商国强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清脂益肝汤和二甲双胍治疗脂肪肝大鼠在疗效、生化、病理、脂肪代谢、胰岛素及瘦素基因表达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3只,按体重层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10只、模型组(Ⅱ组)11只、清脂益肝汤组(Ⅲ组)11只、... 目的观察清脂益肝汤和二甲双胍治疗脂肪肝大鼠在疗效、生化、病理、脂肪代谢、胰岛素及瘦素基因表达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3只,按体重层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10只、模型组(Ⅱ组)11只、清脂益肝汤组(Ⅲ组)11只、二甲双胍组(Ⅳ组)11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鼠饲料,其余三组均饲以高脂饲料。饲养4周后病理证实脂肪肝己形成,随后进行灌胃治疗,Ⅲ组16g生药·kg-1·d-1,Ⅳ组二甲双胍170mg·kg-1·d-1,每天一次5m1灌胃,Ⅰ组及Ⅱ组大鼠灌服等量蒸馏水,各组按原饲料进行饲养。8周后,全部处死,取血及肝组织,测定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S)、游离脂肪酸(FFA),瘦素m-RNA(Leptinm-RNA)在肝组织内表达,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脂肪肝大鼠存在明显脂肪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及瘦素m-RNA表达增高;清脂益肝汤和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降低瘦素高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肝组织学病理。结论清脂益肝汤和二甲双胍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有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脂益肝汤 二甲双胍 大鼠 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氨基酸抑制肝癌增殖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伟 钱绍诚 +1 位作者 孙慧 王凤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不平衡氨基酸 肝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类肝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28
5
作者 闫俊卿 韩涛 朱争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639-1644,共6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生物学的特性及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行传代培养,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细胞周期和生长活性等,利用肝细...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生物学的特性及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行传代培养,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细胞周期和生长活性等,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4和抑瘤素等细胞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方法对诱导和未诱导的细胞进行免疫学检测,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结果: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进行长期稳定培养;CD29、CD105和Vimentin表达阳性,基本不表达CD34、CD31,经加入细胞因子可成功将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分化的细胞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物ALB、AFP、CK18和CK19,糖原染色呈现阳性.结论:人脐带中可成功分离到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可实现体外长期培养,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有望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 分化 免疫细胞化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鲁旭 韩涛 +2 位作者 田垚 卢博为 张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225-1228,共4页
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均发挥重要作用。讨论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肠道菌群、胆汁酸和胆汁酸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均发挥重要作用。讨论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肠道菌群、胆汁酸和胆汁酸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胆汁酸 胆汁酸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玉玲 韩涛 +1 位作者 张敏 张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78-1081,共4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表现为肝功能急性恶化且伴随一个或多个器官衰竭的临床症候群,其短期病死率高。近年来,一些反映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新标志物不断涌现,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简述了反映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临床... 慢加急性肝衰竭表现为肝功能急性恶化且伴随一个或多个器官衰竭的临床症候群,其短期病死率高。近年来,一些反映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新标志物不断涌现,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简述了反映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临床常用的以及新型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旨在完善现有的预后评估系统,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30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岩 阚志超 韩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HBVDNA阳性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将60例HBVDNA阳性合并肝硬化中、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TACE+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单纯TACE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BV...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HBVDNA阳性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将60例HBVDNA阳性合并肝硬化中、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TACE+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单纯TACE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BVDNA定量、Child-pugh积分及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1年及2年后,治疗组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788,P=0.002,χ2=3.962,P=0.047),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7.13±1.30vs8.44±1.79,7.40±1.35vs9.09±1.76,均P<0.05).治疗组和TACE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和36.67%(P<0.05).结论:TACE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合并肝硬化的HCC患者,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保护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岩 阚志超 +1 位作者 商国强 邵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脂肪肝大鼠在生化、病理、脂肪代谢、胰岛素及瘦素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体重层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10只、模型组(B)11只、二甲双胍组(C)11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鼠饲料,其余两组均饲以高...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脂肪肝大鼠在生化、病理、脂肪代谢、胰岛素及瘦素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体重层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10只、模型组(B)11只、二甲双胍组(C)11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鼠饲料,其余两组均饲以高脂饲料.饲养8wk后病理证实脂肪肝已形成.随后进行灌胃治疗,C组170mg/(kg·d)每天1次5mL灌胃,A组及B组大鼠灌服等量蒸馏水,各组按原饲料进行饲养.8wk后,全部处死,取血及肝组织,测定血中ALT、AST、TG、CHO、INS、FBS、FFA、Leptin.肝组织匀浆测定肝组织TC,TG,SOD、MDA.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脂肪肝大鼠存在明显脂肪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及leptin表达增高;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肝功能,ALT(1184.40±244.38vs819.83±143.86nkat/L,P<0.05),AST(3802.76±1532.81vs2959.26±540.44nkat/L,P<0.05)、降低血甘油三酯(2.28±0.50vs1.17±0.36mmol/L,P<0.05),降低leptin高表达(2.47±0.21vs2.19±0.20μg/L,P<0.05)、改善胰岛素抵抗(15.20±7.96vs13.10±5.22,P<0.05),并改善肝组织学.结论:二甲双胍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有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大鼠 脂肪肝 治疗作用 Wistar大鼠 leptin 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治疗 脂肪代谢紊乱 组织学变化 肝功能异常 mol/L 血甘油三酯 病理证实 高脂饲料 组织匀浆 肝组织学 治疗效果 对照组 蒸馏水 ALT 测定血 AST CHO 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预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康玮玮 徐曼曼 +7 位作者 孔明 刘芳 朱冰 游绍莉 辛绍杰 韩涛 段钟平 陈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临床预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有基线AFP结果的ACLF患者,将患者的预后分为快速进展型、快速恢复型、缓慢进展型、缓慢恢复型、缓慢持续型,比较各预后分型...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临床预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有基线AFP结果的ACLF患者,将患者的预后分为快速进展型、快速恢复型、缓慢进展型、缓慢恢复型、缓慢持续型,比较各预后分型之间基线AFP及入院7 d内AFP动态变化趋势,分析AFP对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入组312例ACLF患者,临床预后分别为快速进展型84例(26.9%),快速恢复型90例(28.8%),缓慢进展型44例(14.1%),缓慢恢复型65例(20.8%),缓慢持续型29例(9.3%)。基线AFP水平在快速恢复型患者中最高,为53.7 ng/ml(12.1~193.3 ng/ml),在缓慢持续型患者中最低,为7.5 ng/ml(2.5~50.7 ng/ml);与其他预后分型相比,AFP≥200 ng/ml在快速恢复型患者中的比例最高(24.4%),而基线AFP<20 ng/ml在缓慢持续型患者中的比例最高(65.5%),20 ng/ml≤AFP<200 ng/ml在各分型之间比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31例有入院后7 d内AFP动态变化的患者中,快速进展型与缓慢持续型患者AFP持续<20 ng/ml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9%与58.3%,而在快速恢复型患者中AFP动态升高的比例最高(45.9%),显著高于其他各型患者(P<0.05)。经校正MELD评分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AFP≥200 ng/ml、入院7 d内AFP动态升高的患者快速恢复率增加。结论AFP基线水平及入院7 d内变化趋势对ACLF临床动态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尤其是对患者快速恢复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预后分型 快速恢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欢 韩涛 于美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775-2779,共5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肝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6例肝衰竭、37例慢性肝病非肝衰竭患者及55例健康者血浆tHcy含量,同时检测肝衰竭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肝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6例肝衰竭、37例慢性肝病非肝衰竭患者及55例健康者血浆tHcy含量,同时检测肝衰竭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葡萄糖(GLU)、肌酐(Cr)含量,以及患者血浆中20种氨基酸的水平,并观察血浆tHcy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衰竭、非肝衰竭患者血浆t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8±5.85,12.44±5.39μmol/Lvs10.29±1.96μmol/L;P=0.000,0.042),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0.24%、40.54%;慢加急慢性肝衰患者较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浆tHcy水平稍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Hcy变化与ALT、AST、ALB、TBIL、PALB、Cr、BCAA/AAA各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只有与蛋氨酸(MET)成正相关(r=0.297,P<0.05);患者死亡与生存组血浆tHcy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肝衰竭患者血浆tHcy水平显著升高,但其尚不能作为评价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同型半胱氨酸 生物化学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IgG4水平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敏 韩涛 +7 位作者 聂彩云 王伟 杜卫杰 周淑芬 王棕覃 孙扬 丁贤 朱争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水平差异,并分析不同血清IgG4水平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收集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65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 目的探讨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水平差异,并分析不同血清IgG4水平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收集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65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47例及AIH与PBC重叠综合征7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并分析三组之间血清IgG4水平的差异。根据血清IgG4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血清IgG4水平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对组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者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 AIH患者血清IgG4水平为642.2 mg/L(97.7 mg/L^1687.0 mg/L),高于PBC患者[153.9 mg/L(78.9mg/L^400.3 mg/L),P=0.076]及重叠综合征患者[229.9 mg/L(154.9 mg/L^417.9 mg/L),P=0.388],无统计学差异。其中3例AIH患者血清IgG4水平异常升高(≥1350 mg/L),与血清IgG4水平较低的8例AIH患者比,IgG4水平和IgG4/IgG比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血清IgG4水平≥1350 mg/L的AIH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其中1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其他8例AIH患者未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或代谢性疾病;血清IgG4水平较高(IgG4水平≥200 mg/L)的14例PBC患者与IgG4水平较低的33例PBC患者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高[(45.09±74.85)μmol/L对(26.38±23.03)μmol/L,P=0.05]。结论与PBC及PBC与AIH重叠综合征患者比,AIH患者血清IgG4水平较高。血清IgG4水平较高的AIH患者可能较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或代谢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免疫球蛋白G4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韩涛 聂彩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40-343,共4页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上腹水的常见原因[1,2]。新发肝硬化患者10年内腹水的发生率高达50%~70%,腹水的出现被视为肝硬化病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肝硬化疾病进展和肝功能失代偿的重要表现。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不但会...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上腹水的常见原因[1,2]。新发肝硬化患者10年内腹水的发生率高达50%~70%,腹水的出现被视为肝硬化病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肝硬化疾病进展和肝功能失代偿的重要表现。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不但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3],而且与肝硬化的其他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肝硬化腹水还与不良预后相关,1a病死率约为15%,5a病死率则高达44%[4]。对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然而,目前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酒精性肝炎的处置策略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华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重症酒精性肝炎(SAH)作为酒精性肝病中的危重症,患者多在酒精性肝炎的基础上合并肝衰竭,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亟需优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期。对于SAH而言,戒酒是治疗的基础,营养支持也是必要的;糖皮质激素是目前重要的治疗药物,临... 重症酒精性肝炎(SAH)作为酒精性肝病中的危重症,患者多在酒精性肝炎的基础上合并肝衰竭,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亟需优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期。对于SAH而言,戒酒是治疗的基础,营养支持也是必要的;糖皮质激素是目前重要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可依据Maddrey判别函数、Lille及MELD评分进行病情评估与药物疗效评价;感染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防治也是应当予以关注的;严重者可考虑早期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 糖皮质激素类 肝移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青 韩涛 李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其中初发患者26例,缓解期患者20例,复发患者13例。健康对照50例。血清sICAM-1测定方法为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生物化学酶法测定血清ALT、TBil。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BC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缓解组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AIH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ALT呈正相关(r=0.664,P=0.000;r=0.784,P=0.000);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TBil呈正相关(r=0.715,P=0.000;r=0.580,P=0.000)。结论 sICAM-1可能参与PBC、AIH的免疫损伤机制,PBC、AIH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程度与肝损害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动态观察其血清水平的变化,可望在病情活动评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粘附分子1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早期预警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涛 张玉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05-509,共5页
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病死率高,其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了目前有关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发展的预警和预后评估指标,期望有助于提高该重症肝病的早期诊断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早期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晓彤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42-644,I0001,共4页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由于与各种肝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肝功能受损时,肠道微生态被破坏;肠道稳态的失衡,反过来又使肝病重症化。阐述了肠道微生态与多种肝病的关系及调整肠道微生态对肝病治疗...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由于与各种肝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肝功能受损时,肠道微生态被破坏;肠道稳态的失衡,反过来又使肝病重症化。阐述了肠道微生态与多种肝病的关系及调整肠道微生态对肝病治疗的作用,目的在于通过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为肝病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肠道微生态 肠杆菌科 细菌移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IS ^(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芳 向慧玲 +2 位作者 韩涛 张翔 耿旭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损伤及储备、代偿功能,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1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3组,与17例肝炎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作比较,所有受试者均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比较各组代表肝脏储备和代偿...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损伤及储备、代偿功能,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1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3组,与17例肝炎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作比较,所有受试者均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比较各组代表肝脏储备和代偿功能的呼气参数值,通过腹部CT扫描进一步分析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与肝硬变患者肝脏、脾脏体积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随肝脏病变程度加重,所测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量化值均数减小;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与Child-Pugh分级判定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具有一致性(κ=0.57,P<0.05),肝硬化患者呼气试验参数与血清白蛋白、ALT、肝脏体积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血清总胆红素、Child-Pugh分级计分呈明显负相关(P<0.005),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前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肝硬化患者脾脏体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IRIS13C(红外线同位素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是一种能够反应肝细胞损伤情况和肝脏储备、代偿功能的评估方法,是临床肝功能生化检测、Child-Pugh分级及腹部CT测量肝脾体积评估肝功能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 肝硬化 肝储备和代偿功能 Child—Pugh分级 肝功能检测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脾脏体积 肝脏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庭红 吕洪敏 向慧玲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8.8%(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都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甘草酸镁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8B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峰 于莹 +2 位作者 杨永红 刘华 王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812-1818,共7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在天津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IL-28B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 目的:探讨白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在天津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IL-28B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6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与84例乙型肝炎伴发肝脏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8B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8B在肝癌组织及肝脏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L-28B的水平明显高于乙型肝炎伴发肝脏良性肿瘤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28B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3.33%,在乙型肝炎伴发肝脏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6.66%,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8B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HBV DNA、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相关(冇2=6.653、6.732、8.642,P<0.05).结论:血清IL-28B的水平对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诊断有到一定价值,其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与肝癌患者的AFP、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相关,提示IL-28B的表达失调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8B 乙型肝炎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