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疝修复补片:材料设计与应用的最新进展
1
作者 陈静宇 洪阁 +1 位作者 郭宁 刘天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94-3502,共9页
背景:与传统的缝合方式相比,采用补片修复腹壁缺陷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和疝气复发率,已经成为近年来治疗腹疝的首选方法。目的:归纳总结不同疝修复补片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方法:以“腹壁缺损,疝气补片,疝气治疗”... 背景:与传统的缝合方式相比,采用补片修复腹壁缺陷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和疝气复发率,已经成为近年来治疗腹疝的首选方法。目的:归纳总结不同疝修复补片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方法:以“腹壁缺损,疝气补片,疝气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abdominal wall defect,hernia patches,hernia treatment”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谷歌学术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主要为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同时采用少数经典的早期文献以概述疝修复补片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疝修复材料相关性较低的文献,最终纳入9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根据制备材料的不同可以将疝修复补片分为不可吸收人工合成补片、可吸收人工合成补片、天然高分子补片和复合补片。不可吸收补片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有益于疝气区域的组织愈合,但体内长期存在的补片可能会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和疼痛。可吸收人工合成补片与天然高分子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降解性,但机械强度不稳定。复合材料补片继承了传统不可吸收补片优良的机械性能,同时通过可吸收部分的设计降低了一些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疝修复补片的后续研究中,科研人员应重点关注如何将新技术与复合补片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的疝修复补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缺损 疝修复补片 聚丙烯 抗菌补片 疝气 不可吸收补片 可吸收补片 复合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其清 刘玲蓉 +2 位作者 李学敏 袁平 关嫚 《天津科技》 2012年第2期11-14,共4页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临床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设计构建了系列胶原基引导组织再生(GTR)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纳米药物载体、纳米金阵列和改性电极等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了材料组成和结构与生物学性能和效应等的相关性,为新型胶原基...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临床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设计构建了系列胶原基引导组织再生(GTR)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纳米药物载体、纳米金阵列和改性电极等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了材料组成和结构与生物学性能和效应等的相关性,为新型胶原基功能性GTR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实现高效低毒肿瘤治疗及合理设计,制造纳米生物器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控缓释药物载体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珍珍 蔡汝汝 +3 位作者 蒲曦鸣 杨云 姚清清 张其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1-675,共5页
采用原位沉析法以壳聚糖(CS)为基体,乙酸钙及磷酸作为钙磷源制备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S/HA)复合棒材,并用三聚磷酸钠(TPP)-磷酸钠(TSP)混合溶液进行交联.通过燃烧试验、FTIR、XRD、TEM和弯曲强度测试对材料进行理化表征,MTT法检测材料的... 采用原位沉析法以壳聚糖(CS)为基体,乙酸钙及磷酸作为钙磷源制备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S/HA)复合棒材,并用三聚磷酸钠(TPP)-磷酸钠(TSP)混合溶液进行交联.通过燃烧试验、FTIR、XRD、TEM和弯曲强度测试对材料进行理化表征,MTT法检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燃烧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成分均匀分散于CS中,FTIR、XRD和TEM测试结果证实原位生成HA.经弯曲强度测试,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133 MPa,弯曲模量6.8 GPa.MTT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所制得的CS/HA复合棒材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骨折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原位沉析 内固定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化壳聚糖基因支架血管内基因转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旭 朱敦皖 +5 位作者 张超 唐丽娜 王海 柏金根 姚康德 宋存先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6期342-345,F0003,共5页
目的评估新型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支架向局部动脉血管内转运基因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十二烷基化壳聚糖同质粒DNA按文献制备纳米粒并进行表征。将纳米粒涂布于金属支架表面同时进行电镜观察。分别将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支架进... 目的评估新型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支架向局部动脉血管内转运基因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十二烷基化壳聚糖同质粒DNA按文献制备纳米粒并进行表征。将纳米粒涂布于金属支架表面同时进行电镜观察。分别将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支架进行细胞转染(pEGFP-C1)和兔颈动脉在体转染实验(pGL3-control),观察细胞转染效果。结果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纳米粒为球形,稳定,平均粒径126nm,Zeta电位(+28±3)mV。该纳米粒涂布于支架表面,电镜下呈片状不规则粒子。细胞转染实验显示,支架表面细胞及支架邻近细胞大量转染,远离支架细胞未见转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支架植入部位荧光素酶高表达,同时有2只动物肝脏标本有微量表达,其他部位未见表达。结论十二烷基化壳聚糖质粒DNA支架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血管内基因转运体系,可能对诸如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这一基因运载思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质粒DNA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支架 载体 质粒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胆甾化壳聚糖两亲材料的合成及其自聚集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名懋 杨文智 +4 位作者 刘龑 李学敏 刘玲蓉 李瑞丰 张其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76-1779,共4页
以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为中间体,将胆甾醇琥珀酸酯(CHS)选择性接枝到壳聚糖的6-OH上,再经水合肼脱去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游离出氨基,获得疏水改性的O-胆甾醇基壳聚糖(O-CHC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 以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为中间体,将胆甾醇琥珀酸酯(CHS)选择性接枝到壳聚糖的6-OH上,再经水合肼脱去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游离出氨基,获得疏水改性的O-胆甾醇基壳聚糖(O-CHC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透析法制备O-CHCS自聚集纳米粒,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LLS)表征了纳米粒的形态、粒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O-CHC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合成的O-CHCS是一种两亲性化合物,能在水中自聚集形成粒径约337nm,ζ电位为+25.6mV的球形纳米粒,获得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有望成为疏水性药物或DNA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胆甾醇 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 自聚集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引导犬牙周组织再生效果初步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斌 吴文蕾 +2 位作者 孙卫斌 韩方凯 张其清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12期619-623,共5页
目的初步评估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及该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18月龄比格犬6只,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在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建立急性牙周骨缺损模型,依照分组情况进行不同治疗... 目的初步评估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及该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18月龄比格犬6只,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在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建立急性牙周骨缺损模型,依照分组情况进行不同治疗。实验组(T组)植入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阴性对照组(NC组)植入骨修复材料;空白对照组(B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实验设计采取同颌同名牙对照,同一只比格犬的3对同颌同名牙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12周,处死动物,Micr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材料植入后,未见材料溢出,植入局部和全身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组缺损都有一定程度骨再生,以T组再生组织量最多,BC组最少。Micro-CT结果显示:T组、NC组和BC组的骨再生平均高度为(4.50±0.47)mm(、1.75±0.42)mm和(0.87±0.31)mm。NC组和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NC组和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临床意义。结论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于比格犬,可以获得更好的引导组织再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再生 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2 牙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AB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微球局部给药抑制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梅林 孙洪范 +1 位作者 金旭 宋存先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S1期3-,共1页
目的制备DMAB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微球并研究其在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纳米微球,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微球表面进行DMAB修饰。纳米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表面形态和表面电... 目的制备DMAB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微球并研究其在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纳米微球,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微球表面进行DMAB修饰。纳米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表面形态和表面电荷分别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Zeta电位仪进行分析。紫杉醇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在血管局部灌注不同浓度的修饰纳米粒。28 d后,取出局部给药的颈动脉血管,进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球 粒径 DMAB 紫杉醇 血管再狭窄 表面修饰 局部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子介导TFPI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海玲 朱敦皖 +1 位作者 李大伟 冷希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基因转染的效率及其细胞毒性。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TFPI基因复合物,检测其粒度,zeta电位,包埋效率。以Lipofectamine2000为对照,观察血管平... 目的: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基因转染的效率及其细胞毒性。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TFPI基因复合物,检测其粒度,zeta电位,包埋效率。以Lipofectamine2000为对照,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系A10对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摄入速度和数量;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体外转染效果;应用噻唑蓝(MTT)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平均粒径约为141nm,zeta电位为6.8mV;其DNA包埋效率和DNA含量分别为(98.8±3.4)%和(38.1±2.3)%。A10细胞的摄入和转染实验显示其效率与商品化的细胞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相近,但是其毒性远低于Lipofectamine2000。结论:壳聚糖纳米粒子可高效携带TFPI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而且对细胞基本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富勒烯 抑制因子 免疫 转染 细胞毒性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陈斌 吴文蕾 +2 位作者 张其清 黄晓峰 陈湘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评估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选取18月龄雄性比格犬4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结束1周后,选取下颌第3、4前磨牙,同颌对侧同名牙随机纳入实验组或者对照组,制造牙周缺损,实验组植入BME-... 目的评估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选取18月龄雄性比格犬4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结束1周后,选取下颌第3、4前磨牙,同颌对侧同名牙随机纳入实验组或者对照组,制造牙周缺损,实验组植入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获得了较多的组织再生,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牙槽骨的高度分别为(3.01±0.14)、(1.32±0.11)m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牙周膜组织的高度分别为(3.12±0.19)、(1.35±0.12)m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牙骨质的高度分别为(3.30±0.15)、(2.70±0.12)m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牙周组织的牙周膜纤维深入到新生的骨组织和牙骨质中,其结构特征与生理状态时的结构特征无明显差异。结论 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有较强的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组织再生 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氨基四苯基卟啉衍生物的含量
10
作者 洪阁 纪海莹 +2 位作者 苏喆 庞丽云 刘天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建立单氨基四苯基卟啉衍生物(DTP)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阴离子卟啉光敏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DTP样品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C_(18)(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2%三氟... 目的建立单氨基四苯基卟啉衍生物(DTP)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阴离子卟啉光敏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DTP样品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C_(18)(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2%三氟乙酸水溶液(50∶50,V/V),检测波长414 nm,柱温30℃,流速1. 0 ml/min,进样体积10μl。从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系统适用性和加样回收率方面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考察。结果 DTP在1. 95-2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的RSD分别为0. 28%,0. 64%,0. 63%;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 5 ng和4. 5 ng;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 6%,99. 1%,98. 2%,RSD分别为0. 26%,0. 32%,0. 36%。结论本文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专属性和重复性,可用于DTP的含量测定及其有关物质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卟啉衍生物 光敏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化壳聚糖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英杰 段瑞平 +4 位作者 刘玲蓉 杜博 王静洁 熊青青 张其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3,共4页
以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催化剂,将制备的双羧基聚乙二醇(COOH-PEGCOOH)和部分巯基化聚乙烯亚胺(PEI-SHx)先后接枝于壳聚糖分子,得到巯基化壳聚糖衍生物(CS-PEGPEI)。利用傅... 以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催化剂,将制备的双羧基聚乙二醇(COOH-PEGCOOH)和部分巯基化聚乙烯亚胺(PEI-SHx)先后接枝于壳聚糖分子,得到巯基化壳聚糖衍生物(CS-PEGPEI)。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透析法制备自聚集纳米粒,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LLS)分析测试自聚集纳米粒显示,自聚集纳米粒为球状纳米胶束,该纳米球有望成为纳米药物及基因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二醇 巯基化聚乙烯亚胺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锚定脂质体用作表阿霉素载体的体外实验
12
作者 涂韶丽 王银松 +4 位作者 刘玲蓉 杨心督 杨文智 陈红丽 张其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663-3666,共4页
背景:多糖"锚定"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蛋白以及基因的传输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国外已有较多机构在进行相关的研究。目的:通过"锚定"的方式制备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锚定脂质体,并以表阿霉素作为模型... 背景:多糖"锚定"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蛋白以及基因的传输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国外已有较多机构在进行相关的研究。目的:通过"锚定"的方式制备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锚定脂质体,并以表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考察其对包载药物体外释放性质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实验,于2006-09/2008-05在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以壳聚糖为原料,合成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并采用胶体滴定法测定其胆甾醇基取代度。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表阿霉素脂质体,然后通过共孵育的方法合成了取代度为2.80%,5.58%和8.00%的载药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锚定脂质体。主要观察指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药物浓度;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亚微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检测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分布和电位;动态透析法考察包载药物表阿霉素在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锚定脂质体中的体外释放特征。结果: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锚定脂质体为规则球状形态,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245.4~279.7nm,zeta电位为+21.09^+25.48mV;和载药脂质体及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相比,CHCS锚定脂质体能明显延缓表阿霉素的体外释放,在胆甾醇基取代度2.80%~5.85%范围内,表阿霉素的释放速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结论: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锚定脂质体有着比普通脂质体及壳聚糖包衣脂质体更高的稳定性,能显著延缓包载药物的释放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甾醇琥珀酰基壳聚糖 锚定脂质体 表阿霉素 药物载体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抗菌药物及光敏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13
作者 袁露平 洪阁 刘天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34-1344,共11页
细菌广义上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命力顽强的原核生物。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甚至有的细菌获得了多重耐药性,导致临床上出现了用药困难的世界性难题,因此... 细菌广义上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命力顽强的原核生物。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甚至有的细菌获得了多重耐药性,导致临床上出现了用药困难的世界性难题,因此发展新型的抗菌剂已经迫在眉睫。光动力抗菌是一种新型抗菌疗法,其不仅不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抗菌效果更好,是目前最有希望的一种替代疗法。故本文主要对抗菌光敏药物(卟啉及其衍生物、酞菁及其衍生物、吩噻嗪类光敏剂、其他类光敏剂)以及光敏抗菌材料(光催化抗菌材料、光动力抗菌材料、光热抗菌材料)的开发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光动力疗法 光敏剂 光敏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PLCL/PLLA复合材料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自强 张逸芸 +2 位作者 段瑞平 杜福崇 李学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6-14,共9页
目的探讨左旋聚乳酸(PLLA)与聚-L-丙交酯-己内酯(PLCL)的复合对PLCL的三维(3D)打印性能及其打印支架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共混手段制备了系列不同比例的PLCL(100%、90%、80%、70%、60%、50%)为基质相、PLLA(10%、20%、30%、40%、50%... 目的探讨左旋聚乳酸(PLLA)与聚-L-丙交酯-己内酯(PLCL)的复合对PLCL的三维(3D)打印性能及其打印支架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共混手段制备了系列不同比例的PLCL(100%、90%、80%、70%、60%、50%)为基质相、PLLA(10%、20%、30%、40%、50%、100%)为分散相的复合材料;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比例、不同填充率(40%、50%、60%、70%)的PLCL/PLLA无边框3D多孔支架;通过支架宏/微观结构的观察及其体外加速降解实验,考察复合材料3D打印性能及其支架的降解性能。结果在研究条件下,复合材料均可打印成孔隙贯通的多孔支架,复合材料的孔径随填充率的增加而缩小,由40%时733μm缩小为70%时200μm。相对于单纯PLCL,复合PLLA更有利于支架结构成型。降解实验显示:PLCL支架降解较快,70%填充率打印支架60 d时降解达到88.58%,而PLLA的加入可以减慢支架降解速率;降解过程中,所有支架都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结构的完整性,无明显断裂或崩解,但PLCL支架整体结构缩小、孔径增大明显,而复合PLLA明显改善了支架缩小和孔径增大的现象;微观形貌变化显示,PLCL支架表面在降解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微孔结构,而PLCL/PLLA复合材料支架表面出现了微孔结构和微裂缝结构。结论复合PLLA不仅改善了PLCL的3D打印性能,而且也改变了复合材料支架的降解性能;通过改变PLCL和PLLA的比例及3D打印填充率,可以调控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及降解速率,为多种组织、器官的工程化构建提供可选择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聚乳酸(PLLA) 聚-L-丙交酯-己内酯(PLCL) 复合材料 共混改性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3D打印性能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接枝聚丙烯酸敷料对糖尿病皮损治疗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陈泫锦 罗凌鹏 +2 位作者 张闯年 孔德领 李宸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449-456,共8页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GM)接枝聚丙烯酸(AA)敷料对糖尿病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KGM-AA)敷料,进行吸水性实验检测KGM-AA敷料的吸水性能与黏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冻干后结构及形态。将KGM-AA水凝胶...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GM)接枝聚丙烯酸(AA)敷料对糖尿病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KGM-AA)敷料,进行吸水性实验检测KGM-AA敷料的吸水性能与黏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冻干后结构及形态。将KGM-AA水凝胶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体外共培养24 h后,进行细胞活死染色及CCK-8检测,探究细胞的活性及生长状况。将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到KGM、KGM-AA和空白对照上,于接种后第2、4、6、8小时时间点观察血管形成情况。通过小鼠腹腔注射STZ造糖尿病模型,当随机血糖连续2次大于11.1 mmol/L即造模成功。将所获得的高血糖糖尿病小鼠于颈后处制造直径为1 cm圆形伤口并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不做处理空白对照组,另2组分别用KGM及KGM-AA敷料对小鼠创面进行治疗,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于创伤后第7、14天时取伤口处皮肤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及炎症、增生等情况。结果KGM-AA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吸水后的KGM-AA呈现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均大于10μm。与小鼠L929共培养后发现,细胞成功进入吸水形成的凝胶内部,细胞存活率大于95%,可以为细胞附着提供良好的环境且对细胞生长及活性无显著影响。成管实验结果显示,与KGM相比,接种6 h左右KGM-AA组血管数量明显多于KGM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该差异一直维持到接种后的第10小时。体内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创口用KGM-AA敷料处理过的高血糖小鼠在治疗7 d时创面皮肤比未接受治疗组更加完整。结论KGM-AA敷料吸水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吸水后形成均匀多孔结构,形成保护膜的同时为细胞附着提供了良好生长条件,同时表现出良好的促进血管生成特性和潜在的调节皮肤损伤能力,是理想的伤口敷料和细胞递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聚丙烯酸 糖尿病 皮肤损伤 生物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T机制及在肺癌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祥振 刘天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3期4531-4538,共8页
肺癌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癌症,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受到了广泛关注。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PDT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选择性,这是由于使用的光敏剂可以更好地定位在肿瘤病变中,通过细胞凋亡或... 肺癌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癌症,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受到了广泛关注。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PDT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选择性,这是由于使用的光敏剂可以更好地定位在肿瘤病变中,通过细胞凋亡或坏死和破坏肿瘤血管直接杀伤细胞。该文主要介绍了PDT的原理及机制、在亚细胞定位的研究和在肺癌中的应用,并介绍了PDT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光敏剂 肺癌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壳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蔡汝汝 杨云 +3 位作者 孙珍珍 姚清清 侯振清 张其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0,共5页
以僧帽牡蛎壳粉末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及牡蛎壳粉末的微结构对反应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S)及MTT实验表征... 以僧帽牡蛎壳粉末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及牡蛎壳粉末的微结构对反应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S)及MTT实验表征产物的晶相组成、形貌、化学组成及细胞相容性.结果显示,牡蛎壳粉末经水热反应后仍保持其原有形貌,产物为部分CO32-取代的片状n-HA,其Ca/P摩尔比约为1.5,其结构及组成与人骨HA相似,细胞相容性良好.牡蛎壳粉末外表面方解石通过溶解重结晶过程转化为片状n-HA,内部方解石则经由固态局部规整离子交换反应转化为n-HA.最佳水热反应条件为220℃下反应6 h,牡蛎壳中Ca与(NH4)2HPO4中P摩尔比为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 纳米羟基磷灰石 水热反应 反应机理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紫杉醇星型M-PLA-TPGS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用于前列腺癌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海 张超 +3 位作者 张琳华 刘兰霞 郑义 朱敦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39-2245,共7页
合成了一种甘露醇引发的星型共聚物甘露醇-聚乳酸-聚乙三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M-PLATPGS).利用纳米沉淀法制备载紫杉醇M-PLA-TPGS纳米颗粒.纳米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对载药纳米颗粒进行粒径、表面电荷、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 合成了一种甘露醇引发的星型共聚物甘露醇-聚乳酸-聚乙三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M-PLATPGS).利用纳米沉淀法制备载紫杉醇M-PLA-TPGS纳米颗粒.纳米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对载药纳米颗粒进行粒径、表面电荷、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的表征,结果表明,体外药物释放呈双相释放模型,M-PLA-TPGS纳米颗粒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摄取水平要高于PLGA和PLA-TPGS纳米颗粒.载紫杉醇M-PLA-TPGS纳米颗粒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的的毒性显著高于载紫杉醇PLA-TPGS纳米颗粒和商业制剂Taxol,证明星型M-PLA-TPGS聚合物作为纳米药物载体优于线性PLGA和PLA-TPGS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共聚物 紫杉醇 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癌症纳米技术 前列腺癌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粒局部给药抑制血管再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梅林 宋存先 +3 位作者 金旭 车永哲 金喆 孙洪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6,共6页
制备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粒并观察其抑制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建立兔... 制备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粒并观察其抑制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在血管局部灌注不同浓度的修饰纳米粒。28天后,取出局部给药的颈动脉血管,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制备的载紫杉醇纳米粒粒径300nm左右、包封率80%以上且表面带正电荷。体外药物释放呈两相释放。28天后,血管内局部灌注紫杉醇纳米粒悬液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并呈剂量依赖性。浓度达到30mg.mL-1时,可完全抑制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局部灌注正电荷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悬液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增生,抑制效果随纳米粒悬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纳米粒 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 介入治疗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梅林 孙洪范 宋存先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综述了近五年来紫杉醇的新剂型如乳剂、胶束、包合物、脂质体、纳米粒、凝胶、植入剂和药物释放支架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由于紫杉醇脂溶性强,临床上传统应用的注射剂采用Cremophor... 目的综述了近五年来紫杉醇的新剂型如乳剂、胶束、包合物、脂质体、纳米粒、凝胶、植入剂和药物释放支架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由于紫杉醇脂溶性强,临床上传统应用的注射剂采用Cremophor EL作为溶媒,但其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为此,研究高效低毒性药物新剂型是近年来紫杉醇新药研究的热点。紫杉醇药物释放支架(TAXUSTM)和白蛋白纳米粒注射液(AbraxaneTM)相继被FDA批准上市,即是紫杉醇制剂研究的成功例证。结论紫杉醇未来制剂的研究发重点将集中在紫杉醇局部或靶向缓控释制剂,紫杉醇口服给药也将获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制剂 溶解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