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354名研究生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翠翠 苗晖 +2 位作者 田东涛 靳趁心 吴丽更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589-593,共5页
目的:调查天津市研究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进行有关口腔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国际龋病检测和评估系统-Ⅱ(ICDAS-Ⅱ)检查龋损情况;用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失补牙面数(DM... 目的:调查天津市研究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进行有关口腔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国际龋病检测和评估系统-Ⅱ(ICDAS-Ⅱ)检查龋损情况;用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失补牙面数(DMFS)作为龋病的评价指标,并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1~29岁研究生354名,患龋率为100%,龋均为16. 08±4. 05,龋面均为21. 40±6. 55;男、女间龋均和龋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分别比较是否洁牙、牙齿有龋损时是否看医生、牙痛的处理方式、是否接受专业口腔保健指导等调查指标,其龋均和龋面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别比较吃巧克力、甜点、喝酸奶的不同频率以及是否定期口腔检查等调查指标,其龋面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天津市研究生中,吃巧克力≥1次/周、甜点≥1次/d、喝酸奶≥1次/d的频率可能会增加龋病的发生;定期口腔检查、接受口腔健康指导、牙齿有龋损或牙痛时及时就医、洁牙等均能减少龋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失补指数 牙健康调查 饮食习惯 口腔卫生 口腔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口腔无痛注射仪甲哌卡因局麻联合“T”型分牙术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善川 骆树瑜 《交通医学》 2021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STA口腔无痛注射仪甲哌卡因局麻联合“T”型分牙术在上颌第一磨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要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牙,观察组采用STA口腔无痛注射仪甲哌卡因局麻联合“T... 目的:探讨STA口腔无痛注射仪甲哌卡因局麻联合“T”型分牙术在上颌第一磨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要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牙,观察组采用STA口腔无痛注射仪甲哌卡因局麻联合“T”型分牙术拔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对拔牙的恐惧程度,术中配合程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后恐惧程度较术前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观察组术后恐惧程度较术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术后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术中配合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手术时间13~19分钟,平均16.22±2.63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20~25分钟,平均22.67±2.08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术中牙龈裂伤、术后出血及邻牙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口腔无痛注射仪进行甲哌卡因局部麻醉,采用“T”型分牙术拔除上颌第一磨牙,可降低患者恐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减少拔牙并发症,是舒适、微创的拔牙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口腔无痛注射仪 甲哌卡因 第一磨牙拔除 分牙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IL-18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比力克孜.玉素甫 侯向萍 +2 位作者 黄雯 罗海鹏 田刚 《右江医学》 2009年第6期679-680,共2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MMP-2、IL-18的表达水平,阐明其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口腔鳞癌标本和12例对照标本中MMP-2、IL-18的表达量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黏膜、低分化、...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MMP-2、IL-18的表达水平,阐明其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口腔鳞癌标本和12例对照标本中MMP-2、IL-18的表达量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黏膜、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之间的MMP-2、IL-18阳性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有随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升高的趋势。MMP-2和IL-18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2和IL-18的表达与OSCC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对尽早了解癌侵袭、转移情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基质降解和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善川 张玉茹 骆树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GDN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ma cystic carcinoma,ACC)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中基质降解和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42例ACC和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GDNF、MMP-9、NF-κB、整合素β... 目的:探讨GDN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ma cystic carcinoma,ACC)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中基质降解和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42例ACC和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GDNF、MMP-9、NF-κB、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DNF在ACC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肿瘤周围的神经纤维中呈阳性表达。NF-κB、MMP-9、整合素β1在ACC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均呈阳性表达,且可见NF-κB表达于细胞核,整合素β1表达于细胞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5%(29/42)、66.67%(28/42)和61.90%(26/42)。NF-κB、MMP-9、整合素β1的表达在PNI组和非PNI组间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05、0.011、0.001。GDNF与NF-κB、MMP-9、整合素β1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03;r=0.401,P=0.009;r=0.535,P=0.000。MMP-9、整合素β1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501,P=0.001;r=0.429,P=0.005。MMP-9的表达与整合素β1表达呈正相关,r=0.381,P=0.013。结论 :GDNF在ACC嗜神经侵袭中促进基质降解和黏附能力改变。NF-κB、MMP-9、整合素β1的表达与GDNF关系密切,共同促使ACC神经侵袭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核因子κB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嗜神经侵袭 整合素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微创拔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善川 骆树瑜 《微创医学》 2023年第5期608-610,633,共4页
超声骨刀是微创拔牙的常用器械之一,其可扩大根周间隙,减少拔牙阻力,精确去除骨阻力,充分暴露目标牙,亦可修整拔牙窝,去除附着于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及病变牙槽骨。超声骨刀具有微创性能好、精确度高、可操控性强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 超声骨刀是微创拔牙的常用器械之一,其可扩大根周间隙,减少拔牙阻力,精确去除骨阻力,充分暴露目标牙,亦可修整拔牙窝,去除附着于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及病变牙槽骨。超声骨刀具有微创性能好、精确度高、可操控性强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埋伏牙、多生牙、牙瘤、断根、弯曲牙、牙骨质增生或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根骨粘连牙齿的拔除等。现就超声骨刀在微创拔牙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微创手术 拔牙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骨颧弓骨折9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康月刚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颧骨颧弓骨折的各种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10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治疗的97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主要对其骨折类型、手术指征、治愈标准、术式的选择、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行坚固内固定术式的病例全部达到治... 目的探讨颧骨颧弓骨折的各种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10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治疗的97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主要对其骨折类型、手术指征、治愈标准、术式的选择、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行坚固内固定术式的病例全部达到治愈标准,优于其他方法,未出现明显后遗症。结论颧骨颧弓骨折中以ZinggⅠ型多见,有手术治疗指征者,应尽量采用局部小切口、微型钢板坚固内固定术式,以达到外形及功能完美,无明显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颧弓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牵张成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康月刚 《医学综述》 2006年第13期811-812,共2页
牵张成骨是通过对切开的骨段施加特定大小的牵引和扩张力,使骨段间隙内再生新骨,从而达到使骨骼延长的目的。近年来在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本文就牵张成骨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牵张成骨 下颌骨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在逆行性牙髓炎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艳红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8-9,共2页
目的对逆行性牙髓炎患者采用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并对临床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逆行性牙髓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 目的对逆行性牙髓炎患者采用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并对临床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逆行性牙髓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牙髓炎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进行牙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显效率60.00%,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显效率30.00%,总有效率为70.00%;联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诊断为逆行性牙髓炎的患牙采用牙髓牙周综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牙愈后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牙髓炎 根管治疗 牙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艳红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4期196-197,共2页
临床上针对牙髓炎和根尖炎患者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为根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肿胀、不敢咬合等急性炎症统称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根尖周组织受到了机械性、化学性或微生物的... 临床上针对牙髓炎和根尖炎患者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为根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肿胀、不敢咬合等急性炎症统称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根尖周组织受到了机械性、化学性或微生物的损伤刺激及其他相关因素造成,该文针对EIAE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 发生机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钛板治疗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10
作者 康月刚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 研究微型钛板在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 9例均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追踪观察 9~ 2 4个月。结果  2 5例牙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满意 ,无明显关节区疼痛。 4例粉碎性骨折伴关节软组织破坏严重者发生关... 目的 研究微型钛板在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 9例均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追踪观察 9~ 2 4个月。结果  2 5例牙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满意 ,无明显关节区疼痛。 4例粉碎性骨折伴关节软组织破坏严重者发生关节强直。结论 成人髁状突骨折明显移位者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实骨折 微型钛板 治疗 成人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4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古丽扎尔.阿布里克木 达拉 +1 位作者 罗海鹏 田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30-3132,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4(miR-24)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意义。方法 :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低转移细胞株ACC-2为实验对象,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24的拟似物(miR-24mimics)转染入研究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 目的:探讨microRNA-24(miR-24)对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意义。方法 :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低转移细胞株ACC-2为实验对象,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24的拟似物(miR-24mimics)转染入研究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miR-24的表达,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soft agar assay)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结果:高转移细胞株ACC-M转染后的miR-24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转移细胞株ACC-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ACC-M细胞转染miR-24 mimics后增殖能力没有影响(P>0.05)。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结论:低表达miR-24有助于ACC的侵袭能力的发挥,miR-24增高是导致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能力降低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涎腺腺样囊性癌 MicroRNA-24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牙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智铭 李馨兰(综述) 吴丽更(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是一类病变较严重的牙髓炎症,病变可发生于牙髓的某一局部,也可能涉及全部牙髓,既往的治疗方式为摘除全部牙髓以去除病变。然而近年来随着微创牙科学和活髓保存治疗理念的发展,许多文献报道活髓切断术成为有症状不...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是一类病变较严重的牙髓炎症,病变可发生于牙髓的某一局部,也可能涉及全部牙髓,既往的治疗方式为摘除全部牙髓以去除病变。然而近年来随着微创牙科学和活髓保存治疗理念的发展,许多文献报道活髓切断术成为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继根管治疗之后的另一种治疗选择。现就因深龋导致的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龋损内的微生物组成和分布特点,活髓保存治疗的疗效和麻醉效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 牙髓切断术 盖髓剂 麻醉 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东涛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1期12-13,共2页
牙周炎是临床口腔科常见疾病,近年来牙周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由具有特异性的微生物所导致的龈下感染所致,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牙周组织炎症反应以及牙槽骨吸收等。目前为止,对于牙周炎的治疗,临床普遍使用传统机械疗... 牙周炎是临床口腔科常见疾病,近年来牙周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由具有特异性的微生物所导致的龈下感染所致,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牙周组织炎症反应以及牙槽骨吸收等。目前为止,对于牙周炎的治疗,临床普遍使用传统机械疗法,将牙周局部的刺激物进行清除。然而,该种治疗方法较为片面,仅使用外科性质的清创术将附着于牙周的菌斑去除,对于非附着性的菌斑,则不具有作用。因此,临床需要寻找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方法,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就四环素类药物用于牙周炎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四环素类药物 作用机制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伯娟 《医疗装备》 2018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比较多次以及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试验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 目的比较多次以及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试验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治疗后并发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法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更具优势,该方法的治疗时间短,缩短了患者疼痛的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电活力差值与不同类型的龋源性牙髓炎诊断的关系
15
作者 裴海燕 周丽雯 +3 位作者 吕洋洋 肖墨 周琳 吴丽更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牙髓电活力差值对因深龋引起的可复性牙髓炎(RP)和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SIRP)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龋源性牙髓炎患者370例,记录一般信息和临床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RP组202例,SIRP组168例。测试患牙和对照牙的牙髓电活力... 目的:探讨牙髓电活力差值对因深龋引起的可复性牙髓炎(RP)和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SIRP)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龋源性牙髓炎患者370例,记录一般信息和临床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RP组202例,SIRP组168例。测试患牙和对照牙的牙髓电活力值并计算差值,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和牙齿类型是否为混杂因素,构建模型后采用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三次立方样条函数分析牙髓电活力差值与牙髓炎诊断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与牙髓电活力差值相关(P<0.05),牙齿类型与牙髓炎诊断相关(P<0.05),最终将年龄和牙齿类型纳入混杂因素。未校正混杂因素、依次校正年龄和牙齿类型后构建3个模型,RP组和SIRP组的电活力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OR=1.041、1.041、1.041,95%CI:1.017~1.065、1.018~1.066、1.017~1.066,均P<0.05)。限制性三次立方样条函数结果显示随着电活力差值增大,罹患SIRP的风险也随之增加(P<0.05)。3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9、0.598、0.602。结论:牙髓电活力差值有助于RP和SIRP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电活力差值 龋源性牙髓炎 可复性牙髓炎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瓷牙面正畸托槽粘结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彭聪 周洁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临床正畸治疗结束,患者要经历矫治器拆除阶段,需完全将牙面所附着、残留粘接剂去除,以降低釉质损伤并恢复、保护釉质表面完整形态。随着我国医学正畸技术及相关医疗器械、材料快速发展,我国成人接受正畸口腔治疗的患者人数呈现增长趋势... 临床正畸治疗结束,患者要经历矫治器拆除阶段,需完全将牙面所附着、残留粘接剂去除,以降低釉质损伤并恢复、保护釉质表面完整形态。随着我国医学正畸技术及相关医疗器械、材料快速发展,我国成人接受正畸口腔治疗的患者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烤瓷牙使用率趋于上升。因此,当前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主要为,如何将托槽、附件粘结在烤瓷牙上及干预后的正畸效果、托槽去除后对烤瓷牙影响等。为此,文章依据文献进行下述总结,包括烤瓷牙瓷面处理方法、正畸托槽种类与粘结强度、偶联剂种类与粘结强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为后续学者深入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牙面 正畸 托槽 粘结 强度 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冠延长术改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的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田东涛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改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前牙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美观效果。结果经过调查本次研究中,72例符合KAY牙...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改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前牙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美观效果。结果经过调查本次研究中,72例符合KAY牙齿美学分类的CLASSⅡ的标准,并且在手术之后可以达到CLASSⅡ~Ⅰ的化妆标准。在修复之后前牙美观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在前牙修复的过程中,采用牙延长术,能够提升美观度,实现准确修复设计的目的,促进手术操作的精细化,在口腔卫生保健的情况下,提升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延长术 前牙修复 美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对比分析
18
作者 田东涛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791-791,共1页
目的 研究并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00例牙列缺失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 目的 研究并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00例牙列缺失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功能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观察组固位功能、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满意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相较于常规修复,口腔种植修复可更加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口腔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以及固位功能,还可提高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牙列缺失 口腔种植修复
原文传递
微波热凝在口腔常见疾病应用中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长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241-244,共4页
微波热凝是一种易操作、创伤小、耐受性好、效果明显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它在口腔常见良性肿瘤(黏液囊肿、血管瘤、牙龈瘤)和粘膜疾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癣、白斑)等口腔常见疾病中均有一定的应用。本文就微波热凝的特点及其... 微波热凝是一种易操作、创伤小、耐受性好、效果明显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它在口腔常见良性肿瘤(黏液囊肿、血管瘤、牙龈瘤)和粘膜疾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癣、白斑)等口腔常见疾病中均有一定的应用。本文就微波热凝的特点及其在上述疾病应用中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口腔黏液囊肿、血管瘤、牙龈瘤是常见的口腔良性肿瘤或畸形。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虽效果良好,但可能有损伤大,手术后组织出现疤痕、神经受损,且治疗时间长、伤口易出血,伤口感染、易复发等并发症。同时当患者有手术禁忌时不能选择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热凝 口腔黏液囊肿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根纵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苗晖 张子睿 吴丽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0-153,149,共5页
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是指起始于牙根任意水平的纵向完全或不完全折裂[1],可分为与根管治疗有关和与根管治疗无关两类,是造成拔牙的病因之一[2]。其中与根管治疗有关的牙根纵裂发生率更高,多发生在已行根管预备、根管... 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是指起始于牙根任意水平的纵向完全或不完全折裂[1],可分为与根管治疗有关和与根管治疗无关两类,是造成拔牙的病因之一[2]。其中与根管治疗有关的牙根纵裂发生率更高,多发生在已行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及桩道预备的患牙[3-5],临床表现通常为叩痛、触痛、大于5mm的深牙周袋、窦道及牙龈肿胀。根尖周J型骨吸收是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6,7]。与根管治疗无关的牙根纵裂,称为原发性牙根纵裂(spontaneous 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与牙周炎相似,易漏诊误诊[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纵裂 根管治疗 根管充填 根管预备 牙龈肿胀 叩痛 折裂 深牙周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