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骨骼肌萎缩程度的影响
1
作者 邓爱娟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血液透析(HD)患者骨骼肌萎缩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血液透析(HD)患者骨骼肌萎缩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骨骼肌萎缩程度、生活质量、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骨骼肌萎缩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降低患者骨骼肌萎缩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针对性护理 骨骼肌萎缩程度
原文传递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谢聪琳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124-125,共2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4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4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主要内容包括舒适饮食护理、舒适心理护理、舒适常规护理和舒适环境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程度、舒适度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程度评分分别为(7.82±3.94)分和(6.14±2.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4±3.62)分和(8.71±2.46)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为(48.25±6.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06±6.94)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4%(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2%(37/47)(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程度,提升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项健康宣传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雅静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11期1556-1557,共2页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替代治疗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首选的血管通路[1]。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手术吻合患者皮下的动脉和静脉,从而建立的一种永久性的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替代治疗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首选的血管通路[1]。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手术吻合患者皮下的动脉和静脉,从而建立的一种永久性的血管通路,被医务工作者誉为“生命线”,具有安全系数高、血流量充足、感染概率小以及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等特性[2]。良好的血管通路能够有效保证透析质量,但随着MHD患者生存期的逐渐延长,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研究中的重难点。研究表明,良好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寿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发生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穿刺成功率 健康宣传教育 透析质量 内瘘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磷代谢水平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丁会强 李娜 陈绍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7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磷代谢水平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肾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轻度组(Hb 90~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磷代谢水平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肾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轻度组(Hb 90~110g/L)27例、中度组(Hb 60~<90g/L)30例、重度组(Hb<60g/L)35例。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未出现肾性贫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患者磷代谢水平。采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磷代谢水平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对92例患者进行3年随访,将随访期间死亡的22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将其余70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对比其相关资料,采取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四组患者磷代谢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组血磷浓度>1.78mmol/L的比例以及血磷均值均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磷代谢与肾性贫血呈正相关(r=0.586,P=0.013);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BMI、透析时间、血磷、Hb、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血磷、Hb为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患者肾性贫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磷代谢水平与肾性贫血具有密切关系,可采取血磷水平辅助判断肾性贫血的发生,另外需警惕BMI、血磷、Hb降低的肾性贫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磷代谢 肾性贫血 预后水平 影响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