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1
作者 李紫梦 龙裕 +2 位作者 李洋 李琪 马宏文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构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评估临床营养不良与筛选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9月期间,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肛肠科就诊的432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血清白蛋... 目的构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评估临床营养不良与筛选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9月期间,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肛肠科就诊的432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血清白蛋白水平作为结局指标,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分别构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Hosmer-Lemeshow检验、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8.2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血清总蛋白、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心理社会适应、睡眠质量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82,约登指数为0.609,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85.0%;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6,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87.7%。结论本研究基于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构建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均较高,有助于医护人员尽早识别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营养不良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天义 张春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作为全球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类型之一,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涉及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一类常见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它们结构多样,可通过调控与癌症相关的各种信号通路,从而减缓结直肠癌发展进程,达到防治结... 作为全球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类型之一,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涉及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一类常见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它们结构多样,可通过调控与癌症相关的各种信号通路,从而减缓结直肠癌发展进程,达到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现对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信号通路和潜在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结直肠癌 信号通路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人群hMLH1和hMSH2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会晨 冯会媛 +5 位作者 张锡朋 刘蕊 马东旺 秦海 周毅 俞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1-1246,共6页
为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er,SCRC)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天... 为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er,SCRC)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天津地区600例SCRC患者和600例健康对照个体hMLH1394G/C、hMSH2943-1G/A、hMSH21917T/G和hMSH22783C/A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显示:SCRC患者组hMSH22783C/A3种基因型C/C、C/A、A/A频率(90%、9%、1%)与对照组(95%、4.8%、0.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P<0.01)。与hMSH22783C/C基因型相比,C/A和A/A基因型能增加SCRC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77和11.94,95%CI分别为1.03~3.03和1.38~103.2)。多态性位点联合分析显示,SCRC组与对照组单倍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8,P<0.01);与394G/943-1G/2783C单倍型相比,394G/943-1G/2783A单倍型显著增加SCRC的发病风险(OR=2.18,95%CI:1.40~3.40)。结果提示hMSH22783C/A多态性可能成为预测SCRC发病风险的独立因素,394G/943-1G/2783A单倍型可能增加SCRC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LH1 HMSH2 单核苷酸多态性 散发性结直肠癌 发病易感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系膜切除术和双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春泽 付文政 +3 位作者 张锡朋 马东旺 李玉玮 刘贵生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8年133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前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出现吻合口漏8例(6%),吻合口狭窄4例(...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8年133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前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出现吻合口漏8例(6%),吻合口狭窄4例(3%),直肠阴道瘘2例(1.5%),吻合口出血3例(2.3%),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死亡3例(2.3%)。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的应用可有效保留肛门功能,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双吻合器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前突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12
5
作者 石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直肠前突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女性多见。以往经直肠入路进行修补术,治愈率难以令人满意,远期疗效欠佳。近年来根据直肠前突的病理特点,设计出经阴道入路修补术,提高了疗效,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学者采用吻合器治疗及... 直肠前突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女性多见。以往经直肠入路进行修补术,治愈率难以令人满意,远期疗效欠佳。近年来根据直肠前突的病理特点,设计出经阴道入路修补术,提高了疗效,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学者采用吻合器治疗及经腹腔镜直肠阴道固定术治疗,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外科治疗 吻合器 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41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耿树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92-593,共2页
关键词 直肠癌保肛术 吻合口瘘 术后 营养支持 抗生素 甲硝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在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磊 武雪亮 +5 位作者 郭飞 郗宇宁 常晓燕 张春泽 张剑锋 马鹏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统计其一般资料、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切除组(手术切除组)和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同时进行生存期随访,包括总生存期和无疾病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198例,经FOLFOX或FOLFIRI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成功后66例,其中,手术切除组30例,均达到了根治效果,微波消融组36例,共消融57个肿瘤;54个肿瘤在第1次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94.74%),后经再次消融后均达到无疾病证据;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手术切除组(P均<0.00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P<0.001),切口感染(P=0.740)、吻合口漏(P=1.000)、吻合口狭窄(P=1.000)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191)和无疾病生存时间(P=0.93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经转化治疗后两组均安全、有效,且有着相似的生存结局,但微波消融组在术后恢复、经济及耐受性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潜在可切除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 诊疗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庆怀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外科治疗 回肠贮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HGAP8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郗宇宁 薛军 +7 位作者 武雪亮 屈明 孙光源 韩磊 郭飞 张春泽 王一飞 梁卫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目的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ARHGAP8的表达强度进行验证,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功能验证;选取4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ARHGAP8的表达情况,分析ARHGAP8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之间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RHGAP8在癌组织及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RHGAP8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P=0.024)、淋巴结转移(P=0.007)、年龄(P=0.005)等临床特征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RHGAP8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RHGAP8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11);ARHGAP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0)、病理分期(P=0.005)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Ki-67、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达程度无相关性。44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TRG 0级13例、1级8例、2级8例、3级15例,其中65.91%(29/44)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新辅助化疗有效患者治疗后ARHGAP8的表达显著下降(P<0.001),ARHGAP8蛋白低表达患者的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RHGAP8蛋白高表达者(53.33%)(P=0.033)。结论ARHGAP8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ARHGAP8低表达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ARHGAP8可作为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同时可作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ARHGAP8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估 肿瘤退缩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清胆汁酸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濮菘 于丽 +2 位作者 刘学焕 高卫峰 刘筠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血清胆汁酸水平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并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的2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248例未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混合痔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血清胆汁酸水平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并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的2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248例未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混合痔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研究。根据上述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胆汁酸水平变化;Spearman法分析术前血清胆汁酸水平与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血清胆汁酸水平患者的预后差异;比较不同血清胆汁酸水平患者在病变部位与病理方面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血清胆汁酸水平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102,95%置信区间:1.022~1.189,P=0.012);术后血清胆汁酸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前血清胆汁酸水平与癌胚抗原、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生存分析提示血清胆汁酸高水平(≥4.7μmol/L)患者较低水平(<4.7μmol/L)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短(Log-rankχ^(2)=9.711,P=0.002),复发转移率高[55.6%(15/27)比25.8%(17/66)](P<0.05);血清胆汁酸高水平组低中分化比例高于、病变部位在右半结肠的比例低于血清胆汁酸低水平组(均P<0.05)。结论术前高水平的血清胆汁酸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部分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呈正相关,且与肿瘤病变部位、病理及患者预后有关,在指导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诊疗中存在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胆汁酸类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路径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服务在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焦志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4402-4405,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路径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服务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接受基于临床路... 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路径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服务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接受基于临床路径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排尿情况以及自我护理技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和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以缓解肛瘘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临床路径 围手术期 整体护理 术后疼痛 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式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建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4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各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中各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采用激励式护理模式的效果理想,不仅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实现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 激励式护理模式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转移性结直肠癌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迎香 苏小敏 张春泽 《癌症》 2024年第11期536-543,共8页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TX)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CTX的耐药性影响其临床应用,45%的Ras突变患者对抗EGFR治疗...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TX)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CTX的耐药性影响其临床应用,45%的Ras突变患者对抗EGFR治疗敏感,表明存在其他的机制,影响着CTX的临床效用。本文对近年来CTX耐药机制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梳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西妥昔单抗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4
作者 尹宏 赖思帧 +1 位作者 张春泽 张庆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724-729,共6页
目的:分析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自护能力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均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行动导向... 目的:分析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自护能力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均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行动导向宣教与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评估自护能力,统计SF-36量表评分,记录造口周围皮肤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造口排气时间、首次造口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护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护知识评分及总分评分均明显大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以上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大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不良情况总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加快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十分有利,可增强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周围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宣教 快速康复护理 结直肠癌造口 胃肠道功能恢复 自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5例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戴秀臣 程军 赵丽忠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直肠癌术 术后并发症 常见 治疗结果 外科医生 患者 发生率 资料 高度 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尹宏 赖思帧 +1 位作者 张春泽 张庆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457-464,共8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Xelox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Xelox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观察多种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C4等水平变化,监测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通过EORTC制定的QLQ-C30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大部分营养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天及对照组患者(P<0.05);免疫功能血清指标CD4^+、CD4^+/CD8^+、IgG等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血清EGF、IGF-1、IL-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CRC术后患者的机体免疫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起效机制可能在于通过抑制血清中EGF、IGF-1、IL-17水平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复方苦参注射液 阿帕替尼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对低位直肠癌术后排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春泽 张雅莉 +1 位作者 付文政 张伟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对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排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对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排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肛管静息压[(50.66±5.61)mm Hg(1 mm Hg=0.133 k Pa)]、肛管收缩压[(110.80±6.14)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98±4.36)mm Hg、(102.14±3.48)mm Hg试验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39.46±7.15)s]比对照组[(35.14±3.28)s]长;试验组结肠末端静息压[(3.74±1.52)mm Hg]高于对照组的(3.32±1.2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初始感觉容量阈值、初始排便容量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结肠末端肛管收缩反射阳性、结肠末端肛管收缩抑制反射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球囊排出试验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天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控便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各项排便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治疗 低位直肠癌 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排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第5、6版与第7版的差异及预后分析和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景文 张庆怀 刘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AJCC分期第5、6版和第7版对患者生存时间预后评估的差异,评价新的结直肠癌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3 671例患者,以三版...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AJCC分期第5、6版和第7版对患者生存时间预后评估的差异,评价新的结直肠癌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3 671例患者,以三版分期标准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第7版AJCC分期在T、N、M分期方面均进行了调整,与第5、6版相比,分期标准更为精细化,可以更好地对不同临床结果的患者进行区分。结论与第5、6版相比,第7版分期标准更为合理,精确,但其具体临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TNM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和微卫星不稳定与老年结肠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郝东明 李丽 杨景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947-49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h MLH)1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型情况。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基因h MLH1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异常;研究结肠癌样本中微卫星标志物杂合型丢失频率;...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h MLH)1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型情况。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基因h MLH1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异常;研究结肠癌样本中微卫星标志物杂合型丢失频率;确定结肠癌患者中的变异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18.0%的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出现h 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51.2%出现微卫星标记D22S280或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25.6%出现D22S280和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并且杂合型缺失与基因h 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相互独立。基因h MLH1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独立的变量预测肿瘤的预后。结论根据h 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高甲基化状态结肠癌进行分类,基因h MLH1可作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老年结肠癌潜在预后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人源DNA错配修复(hMLH)1 启动子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性回肠管状造瘘在结肠癌急性梗阻性Ⅰ期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贵生 马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2-823,共2页
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在临床上多见,在其治疗方面,Ⅰ期切除吻合术后如何预防吻合口瘘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1]。我院2006年2月—2008年8月采用Ⅰ期结直肠癌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造口术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急性病 吻合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