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某院住院并要求自然分娩的100例枕横位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目的探讨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某院住院并要求自然分娩的100例枕横位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传统仰卧位,观察组采取与胎儿脊柱相对侧的侧俯卧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比较两组的胎方位成功矫正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胎方位矫正率及自然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软产道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能够提高枕横位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软产道裂伤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中药的情况,明确中药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为改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开腹胰十二指...目的:回顾性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中药的情况,明确中药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为改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计112例。按照术后是否应用中药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术后应用中药组及术后未应用中药组,每组各56例。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共选取了18个术后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指标、并发症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间术后炎症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肠功能方面,应用中药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晚于未应用中药组[12(6,19)d vs 7(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应用中药组中手术时长超过5 h、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晚、住院天数长的患者占比较多。结论:中药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中起到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对术后炎症指标及肝功能的恢复未见明显作用。未来仍需要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来进一步探讨中药在复杂腹部手术后应用的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某院住院并要求自然分娩的100例枕横位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传统仰卧位,观察组采取与胎儿脊柱相对侧的侧俯卧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比较两组的胎方位成功矫正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胎方位矫正率及自然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软产道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能够提高枕横位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软产道裂伤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中药的情况,明确中药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为改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计112例。按照术后是否应用中药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术后应用中药组及术后未应用中药组,每组各56例。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共选取了18个术后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指标、并发症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间术后炎症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肠功能方面,应用中药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晚于未应用中药组[12(6,19)d vs 7(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应用中药组中手术时长超过5 h、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晚、住院天数长的患者占比较多。结论:中药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中起到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对术后炎症指标及肝功能的恢复未见明显作用。未来仍需要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来进一步探讨中药在复杂腹部手术后应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