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静态牵伸在创伤后关节僵硬康复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唐路遥 李奇 +2 位作者 刘钊 李泽亚 徐卫国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2期765-768,共4页
关节僵硬是骨折创伤后较为高发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关节周围韧带与肌肉发生挛缩、从而造成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囊内黏连、异位骨化等^([1]),导致患者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甚至影响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关节僵硬的原因主要有骨折术后制动时... 关节僵硬是骨折创伤后较为高发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关节周围韧带与肌肉发生挛缩、从而造成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囊内黏连、异位骨化等^([1]),导致患者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甚至影响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关节僵硬的原因主要有骨折术后制动时间过长、康复介入时机不当、指导康复训练的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参差、患者的个体差异等^([2])。而持续长期的关节疼痛与僵硬除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外,在无形中也让患者承受了较大的心理负担^([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静态牵伸 关节僵硬 创伤术后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腘静脉漂浮血栓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2
作者 孛茹婷 杜立龙 +1 位作者 戴兵 袁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腘静脉漂浮血栓(FFT)的超声声像特征,并随访FFT溶栓治疗后的再通情况,探讨超声声像特征与FFT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因膝关节周围骨折导致腘静脉FFT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超声造影确诊的48例病人。在超声上根据弹头... 目的分析腘静脉漂浮血栓(FFT)的超声声像特征,并随访FFT溶栓治疗后的再通情况,探讨超声声像特征与FFT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因膝关节周围骨折导致腘静脉FFT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超声造影确诊的48例病人。在超声上根据弹头滑行征对FFT进行诊断,并分析该征象对FFT的诊断准确度。观察病人经抗凝治疗后1周、1个月时行超声随访的腘静脉FFT再通情况,将病人分为再通组(完全再通)和血栓组(仍存在血栓)。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2组病人超声初次诊断FFT的回声、位置、漂浮度进行比较。结果弹头滑行征诊断FFT的准确度为100%。经抗凝治疗1周后,再通组病人为22例(45.8%),血栓组26例(54.2%)。再通组初诊影像上极低回声、漂浮度高的FFT占比均高于血栓组(均P<0.05)。抗凝治疗1个月后,再通组病人为42例(87.5%),血栓组为6例(12.5%)。再通组初诊影像上FFT尾部位置位于腘静脉远段者的占比高于血栓组(P<0.05)。结论超声可准确诊断腘静脉FFT,极低回声FFT、FFT漂浮度高、尾部位于腘静脉远段的病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骨折 漂浮血栓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对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泽亚 卢斌 +2 位作者 李奇 唐路遥 徐卫国 《中国康复》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涉及到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以及关节周围肌肉的慢性退行性疾病^([1-2])。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关节软骨比外侧间室薄,且受到内侧半月板的保护也较少^([3-4])...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涉及到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以及关节周围肌肉的慢性退行性疾病^([1-2])。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关节软骨比外侧间室薄,且受到内侧半月板的保护也较少^([3-4]);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内侧间室所承受的负荷是外侧间室的2.5倍^([5])。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了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是外侧间室的约10倍^([6])。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部分学者认为是一种机械性疾病^([7-8]),而能够改善症状和延缓进展的生物力学策略一直是骨关节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内侧间室 肌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静脉血栓栓塞的评估及预防
4
作者 刘忠玉 辛景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11-212,F0003,共3页
创伤是形成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创伤性VTE是临床上创伤后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提高对创伤性VTE的正确认识、评估及预防血栓的发生尤其重要。本文阐述了创伤性VTE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预防特点,提高临床医... 创伤是形成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创伤性VTE是临床上创伤后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提高对创伤性VTE的正确认识、评估及预防血栓的发生尤其重要。本文阐述了创伤性VTE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预防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创伤性VTE的认识,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创伤性VTE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创伤 评估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衰弱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9
5
作者 胡雁真 王蕾 +2 位作者 曹志丹 王燕 陈晓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并预测其效能。方法选取拟行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38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量表、查尔斯共病评估表、运动耐量评估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及微型营养评定...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并预测其效能。方法选取拟行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38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量表、查尔斯共病评估表、运动耐量评估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及微型营养评定简表进行调查,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模型效果。结果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为50.5%;年龄≥80岁、记忆丧失与社会活动减少、营养不良、共病4个因素为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预测因素。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7,约登指数为0.422,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700。结论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高龄、记忆丧失与社会活动减少、营养不良及共病是术前衰弱的危险因素;模型预测效能较好,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科手术 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置换 衰弱 风险预测 模型 营养不良 抑郁 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髂腰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和利 田维 +3 位作者 徐嵩 赵晓宇 苗军 贾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4-889,共6页
背景: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严重破坏腰骶部稳定性,治疗并发症多、预后差,影响因素较多。目的:分析钉棒系统髂腰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宁河医院2009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创伤... 背景: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严重破坏腰骶部稳定性,治疗并发症多、预后差,影响因素较多。目的:分析钉棒系统髂腰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宁河医院2009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16例,均行钉棒系统髂腰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12例,其中10例行骶神经减压治疗,2例影像学未见责任骨折块,未予处理。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骨盆指数和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将年龄、性别、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合并伤、神经损伤程度与术后功能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其中年龄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性别、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合并伤、神经损伤程度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进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38个月;②术后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协会评价结果:优4例,良5例,可4例,差3例;③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屈曲型骶骨骨折骨盆指数改善率为78%,中立型和伸展型无改善;④末次随访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5例,良4例,无变化3例,神经损伤临床恢复率为75%;⑤统计分析显示:神经损伤程度与伴有骨盆前环损伤影响手术疗效;⑥提示手术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处理合并损伤的基础上,早期行髂腰内固定治疗维持脊柱骨盆和骨盆环稳定性,对伴有神经损伤者进行确切减压,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分离 骶骨 骨折 内固定 钢板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暴露治疗创伤术后供皮区创面不愈合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程磊 万春友 +1 位作者 金鸿宾 夏立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暴露疗法治疗创伤术后供皮区创面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在创面渗出较多伴有脓性分泌物时用含有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的纱布湿敷创面,反之暴露整个创面于空气当中。记录创面大小的变化。结果:创缘每天缩小0.2~0.5... 目的:观察间歇性暴露疗法治疗创伤术后供皮区创面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在创面渗出较多伴有脓性分泌物时用含有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的纱布湿敷创面,反之暴露整个创面于空气当中。记录创面大小的变化。结果:创缘每天缩小0.2~0.5cm,平均每天缩小0.2cm。结论:间歇性暴露疗法是对此种术后现象的一次新尝试,更符合创面愈合所需要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皮区 感染 间歇性暴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合并气性坏疽(附20例分析)
8
作者 马毅 顾云伍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20-23,共4页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了20例创伤病人并发气性坏疽,控制了厌氧菌的感染,挽救了生命,恢复了肢体功能,治愈率达90%。我们对男性13人,女性7人,以青壮年最多的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生化病理检查,早期诊断,隔离,全身用药,手术清创,切开减...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了20例创伤病人并发气性坏疽,控制了厌氧菌的感染,挽救了生命,恢复了肢体功能,治愈率达90%。我们对男性13人,女性7人,以青壮年最多的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生化病理检查,早期诊断,隔离,全身用药,手术清创,切开减张,外用中药等综合治疗。治愈时间最短4天,最长47天,平均25.5天。此种综合治疗气性坏疽,对于开放损伤不断增多、创伤合并感染越来越引起重视的人们,选择了一种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气性坏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缪刺联合弹力粘贴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缪刺和弹力粘贴绷带联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天津市天津医院诊治的8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照黑白双色球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弹力粘贴绷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缪刺和弹力粘贴绷带联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天津市天津医院诊治的8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照黑白双色球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弹力粘贴绷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缪刺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和踝关节功能[应用踝-后足评分系统量表(AOFAS)评估],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92.5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观察组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和踝关节功能均改善,观察组双侧踝关节周径差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OFAS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均提高,观察组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和弹力粘贴绷带联合治疗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提升,肿胀、炎性反应、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踝关节扭伤 缪刺 弹力粘贴绷带 生活质量 肿胀程度 疼痛程度 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6-5p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在力学载荷促进骨形成中作用的小鼠在体研究
10
作者 贾浩波 田爱现 +1 位作者 吕建伟 王增亮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7期843-852,共10页
目的 探究LRP6是否为miR-16-5p靶基因及miR-16-5p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在力学载荷促进小鼠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microRNA信息库预测miR-16-5p的靶基因,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来验证LRP6是否为miR-16-5p的靶基因。构建跑台组和... 目的 探究LRP6是否为miR-16-5p靶基因及miR-16-5p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在力学载荷促进小鼠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microRNA信息库预测miR-16-5p的靶基因,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来验证LRP6是否为miR-16-5p的靶基因。构建跑台组和对照组小鼠验证不同力学环境下骨组织中miR-16-5p及LRP6是否差异表达。制造miR-16-5p差异表达及力学加载动物模型:正常+miRNA Agomir control组(A组)、正常+miR-16-5p Agomir组(B组)、跑台+miRNA Agomir Control组(C组)及跑台+miR-16-5p Agomir组(D组)。干预完成后处死小鼠获取骨组织,检测各组LRP6、β-catenin及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行股骨远端Micro-CT扫描及股骨干生物力学测试检测骨量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 microRNA信息库显示LRP6为miR-16-5p的可能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RP6是miR-16-5p的靶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跑台组小鼠骨组织中miR-16-5p表达明显降低,LRP6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A组相比,B组骨组织中LRP6、β-catenin及Runx2表达减低,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生物力学性能减低。与A组相比,C组显著提高了骨组织中LRP6、β-catenin及Runx2的表达,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生物力学性能均提高。与C组相比,D组结果显示LRP6、β-catenin及Runx2表达水平、骨量及生物力学性能均降低。结论 miR-16-5p能够通过靶向下调Wnt/β-catenin通路共受体中LRP6蛋白的表达而降低Wnt/β-catenin通路活性,降低小鼠骨量及骨生物力学性能,而力学载荷能够降低小鼠骨组织中miR-16-5p水平而提高LRP6蛋白表达及成骨活性和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LRP6 力学载荷 WNT/Β-CATENIN通路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进展
11
作者 李刚 贾健 王宏川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0期185-188,共4页
本文综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介绍骨质疏松及其对骨折的影响,详细阐述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参考... 本文综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介绍骨质疏松及其对骨折的影响,详细阐述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参考依据,以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术后 抗骨质疏松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跃运动中不同护膝条件下膝关节半月板应力场的数值研究
12
作者 阮江涛 孟洋洋 +1 位作者 张银光 肖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人体膝关节肌骨系统生物力学模型,并将人体动力学模型模拟跳跃运动时所获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作为模型驱动数据,进而分析不同热力耦合护膝条件下膝关节半月板的应力场分布特征。方法 基于受试者CT与MRI断... 目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人体膝关节肌骨系统生物力学模型,并将人体动力学模型模拟跳跃运动时所获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作为模型驱动数据,进而分析不同热力耦合护膝条件下膝关节半月板的应力场分布特征。方法 基于受试者CT与MRI断层扫描图像,构建包括骨、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和膝关节外围软组织的较真实人体膝关节模型,依据跳跃运动全周期分析选择蓄力起跳、落地冲击两个半月板损伤风险较大的位姿步态进行模拟,分析4种不同热力耦合护膝条件下膝关节半月板的应力场特征,讨论半月板峰值应力及其应力集中区域的变化,探究半月板损伤以及佩戴护膝的防护功效和力学依据。结果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是应力集中的易受损区域;在热力场耦合护膝条件下,内侧半月板应力集中区域由其狭长且薄弱的前角转移至其较为宽厚的中部,且峰值应力显著降低;内、外侧半月板的峰值应力接近,表明两者共同承担外载,且半月板应力集中区域面积减小。结论 热力场耦合护膝对于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具有良好防护作用。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可以为热力多功能护膝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热力耦合 护膝 应力场 跳跃运动 数值模拟 肌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患者脑电时间-频率信号变化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丁宁 李亚杰 +4 位作者 刘敏琦 李奇 邢政 褚晓蕾 徐卫国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慢性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难以进行准确的客观评估。脑电图(EEG)能够监测患者大脑生理电信号,时间信号能够反映处理任务时的大脑活动,频率信号可以反映安静状态时的大脑活动。该文综述了慢性疼痛患者脑电时间信号中事件相关电位变化情况... 慢性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难以进行准确的客观评估。脑电图(EEG)能够监测患者大脑生理电信号,时间信号能够反映处理任务时的大脑活动,频率信号可以反映安静状态时的大脑活动。该文综述了慢性疼痛患者脑电时间信号中事件相关电位变化情况、频率信号中不同频段变化情况以及两种信号之间事件相关同步或去同步现象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脑电描记术 事件相关电位 脑电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联络服务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14
作者 王爱 周冰倩 曹虹 《护理学报》 2024年第22期48-53,共6页
目的对FLS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未来FLS的研究方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目的对FLS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未来FLS的研究方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JBI数据库中发表的所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对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干预措施、干预时长、结局指标等进行提取与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33篇文献。干预措施多以FLS团队确立、患者的识别和确认、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健康随访为框架。共提取27项结局指标,归纳为有效性结局指标、主观结局指标、安全性结局指标、医院相关结局指标4个方面。结论骨折联络服务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改善及再骨折预防有积极意义。未来研究应规范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及其评价内容和工具,制定适合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骨折联络服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联络服务 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康复与护理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红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157-160,共4页
跟腱主要位于小腿下端后方,该部位不具备收缩能力,但抗张性较好。临床中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般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闭合性跟腱断裂是指跟腱断裂部位与外界隔绝,患者在发病前绝大多数在开展高强度运动,如跳跃、跑步等。跟腱断... 跟腱主要位于小腿下端后方,该部位不具备收缩能力,但抗张性较好。临床中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般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闭合性跟腱断裂是指跟腱断裂部位与外界隔绝,患者在发病前绝大多数在开展高强度运动,如跳跃、跑步等。跟腱断裂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手术是闭合性跟腱断裂主要的治疗方式,其可通过缝合技术重建断裂的跟腱。术后的康复与护理同样重要,合理的康复计划可以促进患者快速恢复肌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确保患者顺利康复。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相关文献,综述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康复与护理的研究现状,为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跟腱断裂 术后 康复 护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逆行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16
作者 葛振新 张永莲 +3 位作者 刘晨 戚昊天 姜钰 荆玉峰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逆行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逆行钉技术治疗1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90(60.42±11.42)min,... 目的探讨逆行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逆行钉技术治疗1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90(60.42±11.42)min,术中出血量60~100(70.25±9.47)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2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骨折均愈合,时间3~10(5.36±2.35)个月。末次随访时,16例下地完全负重,其中14例步态正常,2例由于术后踝关节活动障碍出现轻度跛行;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15/16;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0°~30°(19.12°±6.98°),跖屈26°~45°(34.19°±7.36°)。结论逆行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以很好地稳定骨折,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钉 胫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黄海晶 庞贵根 +2 位作者 张铁良 张亚非 张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3...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3部分骨折15例,其中5例伴前脱位,6例伴有原发性骨质疏松;4部分骨折6例,其中3例伴肱骨头前脱位,2例伴后脱位。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0m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术后第3d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主动活动,2周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10~14个月的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7例,可3例,全组优良率85%。[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但应注意对锁定接骨板的合理操作,尽量避免锁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30
18
作者 舒衡生 马宝通 +4 位作者 阚世廉 庞贵根 师红立 方广文 赵志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5...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40岁;皮瓣面积6 cm×5 cm~15 cm×10 cm。[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33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14例获得了骨性愈合,创面一期修复,炎症未再复发。1例皮瓣部分坏死,炎症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平均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为6.5个月。平均去除外固定支架的时间为7个月。[结论]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可以有效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感染骨折 不愈合 外固定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5
19
作者 袁天祥 马宝通 +1 位作者 刘林涛 张铁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7-259,i0002,共4页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骨折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3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平均随访44个月(14~84个月),采用3种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骨折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3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平均随访44个月(14~84个月),采用3种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鹰嘴入路、A0钢板固定技术适应证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经鹰嘴入路和A0钢板固定技术应作为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 粉碎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0
20
作者 刘安庆 张银光 +2 位作者 王春生 高培国 尚宏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了解股骨头颈部的力学分布以对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人体股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 ,对该模型进行各种分析。结果 载荷的传导主要通过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由股骨颈区传至股骨干的... 目的 了解股骨头颈部的力学分布以对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人体股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 ,对该模型进行各种分析。结果 载荷的传导主要通过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由股骨颈区传至股骨干的中下 1 /3处 ;当外界暴力作用时 ,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上段 ,即股骨颈中下段和大小转子处及其之间。结论 股骨颈处的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是重要的承载结构 ,内固定物的放置应循压力骨小梁方向尽量紧贴股骨距钻入 ;外展肌力的收缩对髋关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股骨 颈骨折 动物模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