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性胸腹水自体蛋白与TIL的综合利用及其临床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冯玉梅 毛慧生 +3 位作者 谢广茹 王殿昌 苏明秀 王立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目的 :将癌性胸腹水的有效成分回收 ,制备成自体蛋白和TIL ,施用于患者本身 ,用于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胸腹水患者的治疗。方法 :闭式引流的胸腹水经体外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制备成自体蛋白予以静脉回输作为营养支持及改变胶体渗透压 ,以抑... 目的 :将癌性胸腹水的有效成分回收 ,制备成自体蛋白和TIL ,施用于患者本身 ,用于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胸腹水患者的治疗。方法 :闭式引流的胸腹水经体外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制备成自体蛋白予以静脉回输作为营养支持及改变胶体渗透压 ,以抑制胸腹水的生成 ;同时将淋巴细胞分离 ,体外经IL - 2激活培养 ,作为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 (TIL)腔内给予 ,进行局部的过继免疫治疗。所有病例均取自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胸腹水的患者共32例 ,其中腹水 2 6例 ,胸水 6例 ;单纯自体蛋白质回输 14例 ,其中 6例二次回输 ,1例三次回输 ;单纯TIL回输 7例 ,自体蛋白 +TIL回输 11例。结果 :1)单纯自体蛋白、单纯TIL及自体蛋白与TIL综合利用 ,用于恶性肿瘤胸腹水患者的治疗 ,三者的有效率分别为 5 0 % (7/ 14) ,5 7 1% (4/ 7) ,6 3 6 % (7/ 11) ,其中自体蛋白与TIL共用的治疗效果最好 ,但无统计学差异。 2 )胸水与腹水比较 ,胸水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CR率为 6 6 7% (4/ 6 ) ,有效率为 10 0 %(6 / 6 ) ,与腹水比较有显著差异。但由于病例数少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6 7)。结论 :癌性胸腹水自体蛋白与TIL的综合利用 ,既避免了异体蛋白和异体LAK的过敏反应 ,又为晚期癌肿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胸腹水 自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血小板增多症1例
2
作者 潘源 邓中慧 +1 位作者 王家仓 韩豫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腹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血小板增多症 体格检查 骨髓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不同代胃术式的评价 被引量:36
3
作者 郝希山 李强 尹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459例行全胃切除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胃癌(除外Ⅳ期)病人,以6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分别为襻式吻合、改良BraunⅠ式、改良BraunⅡ式、Roux鄄en鄄Y式、“P”型空肠间置和功...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459例行全胃切除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胃癌(除外Ⅳ期)病人,以6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分别为襻式吻合、改良BraunⅠ式、改良BraunⅡ式、Roux鄄en鄄Y式、“P”型空肠间置和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对各组病人以术后并发症、体重、营养状况、预后营养指数(PNI)、血红蛋白水平、代胃半排空时间及Visick指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各组比较以功能性空肠间置组在防反流方面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上明显优于其他组(P<0.01)。“P”型空肠间置与功能性空肠间置食糜流经十二指肠,其体重维持、各项营养参数(PNI)均高于不间置组(P<0.05)。结论:消化道重建保持食物流经十二指肠,又保护好代胃空肠神经,生理功能完整,是选择代胃方式的基本原则;功能性空肠间置是值得推荐的代胃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宁 张伟 +8 位作者 郝希山 李强 王洪平 金玉生 刘毅 曲平 李茉 曹冬艳 邵永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乳腺组织特异性基因PIP(prolactin-inducibleprotein)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为检测乳腺癌微小转移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利用RT-PCR检测PIPmRNA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4例,以及胃癌、大肠癌、... 目的:本研究探讨乳腺组织特异性基因PIP(prolactin-inducibleprotein)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为检测乳腺癌微小转移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利用RT-PCR检测PIPmRNA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4例,以及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肺癌、卵巢癌标本各5例中的表达。分析PIP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44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43例表达PIPmRNA,其中有69.8%(30/43)的癌组织相对正常组织低表达;而胃癌、大肠癌、食管癌均未表达。肺癌、卵巢癌各1例PIP阳性。在乳腺癌组织和其它癌组织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PIP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R、PR状态不相关(P>0.05)。结论:PIPmRNA作为乳腺组织特异性标志物可能成为检测乳腺癌微小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P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浆膜浸出对策之探讨(附100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高嘉 孔大陆 +2 位作者 王仆 尤金强 陈为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4-275,278,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浆膜浸出的对策。方法 :对 10 0例进展期浸出浆膜面积 3~ 5cm2 ,并给予“治愈性”切除的胃癌患者 ,分为术中注药组及对照组各 5 0例。术中用药CDDP 80~ 10 0mg/m2 ,术后两组均随访 3年、5年。结果 :注药组与对照组 3年... 目的 :探讨胃癌浆膜浸出的对策。方法 :对 10 0例进展期浸出浆膜面积 3~ 5cm2 ,并给予“治愈性”切除的胃癌患者 ,分为术中注药组及对照组各 5 0例。术中用药CDDP 80~ 10 0mg/m2 ,术后两组均随访 3年、5年。结果 :注药组与对照组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40 % (2 0 / 5 0 ) ,2 0 % (10 / 5 0 ) ;2 6 % (13/ 5 0 ) ,6 % (3/ 5 0 ) (P <0 .0 5 )。结论 :注药组 3年 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因素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浆膜浸出 生存率 注药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胃次全切除间置空肠移植架桥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高嘉 孔大陆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18-718,共1页
关键词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 间置空肠移植架桥术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基因表达的拷贝数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红 刘岩雪 +1 位作者 孙保存 王家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62-866,共5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mRNA拷贝数、细胞中蛋白表达及凋亡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三者间及其与病理的关系,讨论其在胃癌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SurvivinmRNA拷贝数采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其读码框部分cDN...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mRNA拷贝数、细胞中蛋白表达及凋亡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三者间及其与病理的关系,讨论其在胃癌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SurvivinmRNA拷贝数采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其读码框部分cDNA克隆重组子为标准品进行绝对定量测定;细胞中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细胞凋亡采用TUNEL方法。结果:SurvivinmRNA拷贝数和蛋白表达阳性率,肿瘤组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细胞凋亡指数AI,肿瘤组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肿瘤组织中SurvivinmRNA拷贝数与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病理类型显著相关,且与AI呈显著负相关(r=-0.252,P<0.05);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生存状况显著相关,蛋白表达阳性组mRNA拷贝数高于蛋白表达阴性组,AI低于表达阴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mRNA和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上调,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表达拷贝数 蛋白表达 凋亡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双原发癌10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源 王家仓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6期656-657,共2页
关键词 双原发癌 消化系统肿瘤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三叶切除治疗巨大肝癌(附10例报告)
9
作者 李强 郝希山 +1 位作者 孙涛 王殿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51-752,共2页
目的:报告10例巨大肝癌行肝三叶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肿瘤直径12~27cm,平均13.7cm。行右三叶切除为5例,左三叶切除为3例,中叶为2例,肝血流阻断下成功修复下腔静脉和肝静脉... 目的:报告10例巨大肝癌行肝三叶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肿瘤直径12~27cm,平均13.7cm。行右三叶切除为5例,左三叶切除为3例,中叶为2例,肝血流阻断下成功修复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各1例。结果:10例患者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平均为21分钟(13~27分钟),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因肝切除术后而致肝功能衰竭发生。术中平均失血为350ml(100~900ml),术后输血400~1 200ml,术后病理均为肝细胞肝癌。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术,肝三叶切除是治疗巨大肝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三叶切除术 手术适应证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错构瘤1例
10
作者 陆仰东 翁浩 +2 位作者 周冰 苑继宁 孙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脾错构瘤 罕见良性肿瘤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侵犯门静脉系统八例诊治体会
11
作者 王东才 曲宏伟 +5 位作者 邹玉环 柳建中 王东才 曲宏伟 邹玉环 柳建中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1年第z1期375-,共1页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处于增高趋势,胰腺癌约50%的病人已有远处转移,35%的病人表现为肿瘤局部的晚期性病变.由于与门静脉系统毗邻,胰腺癌常易于侵犯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处于增高趋势,胰腺癌约50%的病人已有远处转移,35%的病人表现为肿瘤局部的晚期性病变.由于与门静脉系统毗邻,胰腺癌常易于侵犯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M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汇合部SM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门静脉 胰腺联合血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切除袢式连续空肠代胃术18例观察
12
作者 刘焕军 潘世平 +1 位作者 张永富 王家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85-786,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全胃切除术 Fan式连续空肠代胃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五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 被引量:76
13
作者 郝希山 尹健 +2 位作者 柳建中 李伟 李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75-477,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方法 对75 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分别行 Braun 、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Ⅰ式(m Braun Ⅰ) 、Ⅱ式(m Braun Ⅱ) 、Ⅲ式(m Braun Ⅲ) 及顺行性间置...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方法 对75 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分别行 Braun 、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Ⅰ式(m Braun Ⅰ) 、Ⅱ式(m Braun Ⅱ) 、Ⅲ式(m Braun Ⅲ) 及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 A J I)5 种消化道重建术。术后观察患者进食量、体重、血浆营养参数、全血细胞计数、代胃的储存及排空功能、预后营养指数( P N I) 、 Visick 指数等指标。 结果 与 Braun 术式相比,行m Braun Ⅰ、Ⅱ式消化道重建术者术后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低;与m Braun Ⅰ、Ⅱ式相比,m Braun Ⅲ、 A J I术式术后体重恢复好,血浆营养参数和 P N I均较高。 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应构建代胃并保持摄入食物通过十二指肠。 A J I术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术 术式 AJI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6
14
作者 郝希山 李强 张忠国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235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78例(33.2%)、“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PR)93例(39.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235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78例(33.2%)、“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PR)93例(39.6%)、“P”型Roux-en-Y空肠间置代胃术(PIR)64例(27.3%)。随访2年或2年以上,89.2%的FJI术后患者的Visick指数为Ⅰ~Ⅱ级;Roux-en-Y滞留综合征在FJI、PR、PIR3组中总发生率分别为0、31.3%、15.6%。结论FJI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对于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研究 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门静脉灌注化学治疗药物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强 郝希山 +5 位作者 张忠国 宋天强 郝继辉 马维东 孙涛 王殿昌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 (portalveintumorthrombi,PVTT)外科手术后 ,门静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 45例伴门静脉主干或Ⅰ级分支癌栓的肝癌患者 ,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肝动脉化疗 ,同时行门静脉置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 (portalveintumorthrombi,PVTT)外科手术后 ,门静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 45例伴门静脉主干或Ⅰ级分支癌栓的肝癌患者 ,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肝动脉化疗 ,同时行门静脉置泵灌注化疗 (治疗组 ) ,另一组行肝动脉化疗 (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 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 86 % (18例 )、76 % (16例 )、48% (10例 ) ;对照组为 75 % (18例 )、5 8% (14例 )、33% (8例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肝癌伴PVTT手术切除术后 ,为防治门静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 ,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合并症 门静脉灌注化疗 临床应用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强 陈华 +1 位作者 李瑞英 王殿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77-777,共1页
关键词 直肠癌 手术前 放射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157例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青皓 董学斌 +5 位作者 王殿昌 郝希山 王家仓 李强 孔大陆 刘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外科诊治经验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对 4 5年间外科治疗的 15 7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前X线诊断率为 39 4 % ,胃镜确诊率为 5 2 7% ,ⅠE 期 32例 ,ⅡE 期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外科诊治经验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对 4 5年间外科治疗的 15 7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前X线诊断率为 39 4 % ,胃镜确诊率为 5 2 7% ,ⅠE 期 32例 ,ⅡE 期 4 0例 ,ⅢE 期 2 9例 ,ⅣE 期 5 6例。术后辅以化、放疗。患者总的 3、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1 1% (6 9/135 )、4 2 3% (5 5 /130 )、2 0 7% (2 3/111)、13 5 % (14 /10 4 )。手术切除组的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0 2 % (6 5 /10 8)和 5 0 0 % (5 2 /10 4 )。ⅠE、ⅡE 期3、5年生存率是ⅢE、ⅣE 期的 2~ 5倍 (χ2 检验分别为 6 6 37、92 183,且均P <0 0 1)。手术切除组 5年生存率 5 0 0 %高于胃癌根治术 5年生存率 33 3%。 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治疗中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胃肿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