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微小RNA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贾克刚 刘晓程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4-889,共6页
微小RNA是一类长约22~25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心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关于微小RNA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研究备受关注。在此,对微小RNA的特性与检测技术及在常见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微RNAS
原文传递
中大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时滞特征及肺动脉顺应性的超声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书堂 黄云洲 +4 位作者 周建华 龙进 王勇 孔祥荣 刘晓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72-275,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大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并探讨肺动脉顺应性指数(pulmonary arterial compliance index,PACI)评价严重阻塞性肺血管病变的潜在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349例中大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检... 目的:分析中大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并探讨肺动脉顺应性指数(pulmonary arterial compliance index,PACI)评价严重阻塞性肺血管病变的潜在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349例中大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检查,分别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和跨缺损分流压差,公式计算室间隔缺损面积指数、肺动脉收缩压和肺动脉顺应性指数。结果:年龄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偏相关系数为0.11(P<0.001)。室间隔缺损面积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偏相关系数为0.49(P<0.001)。肺动脉顺应性指数与年龄的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r=0.04,P>0.05)。≥15岁组的肺动脉顺应性指数低于其他年龄组(χ2=8.432,P<0.05)。手术禁忌证组和术后恢复较差组的肺动脉顺应性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后恢复较佳组,手术禁忌证组肺动脉顺应性指数最低(χ2=83.390,P<0.001)。结论:在中大型室间隔缺损患者,肺动脉压、肺动脉顺应性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均不密切。肺动脉顺应性指数可作为评价中大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发生高压性肺血管病变的参数,且不同个体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亦瑶 蒋萍萍 +1 位作者 杜振宗 刘晓程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M)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探讨PH对TM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及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TM合并PH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 目的回顾性分析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M)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探讨PH对TM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及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TM合并PH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单纯Tbl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三尖瓣返流速度(TR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生存随访4—24个月。结果病例组SF[(693.6±234.6)μg/L]、TRV[(2.6±0.1)m/s]显著高于对照组[(209.5±100.1)μg/L、(2.14-0.3)m/s,t值分别为10.79、8.92,P均〈0.05],而两组之间Hb[(90.8±10.7)、(89.3±10.5)μg/L]、LDH[(320.9±103.7)、(355.8±140.3)U/L]及LVEF[(66.2±7.1)%、(64.2±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4、0.50、1.05,P均〉0.05);经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病例组预后较差(X2=4.9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SF与TRV有关,其中sF对TRV影响较大。结论TM合并PH患者的预后较差,年龄及SF含量与PH的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高血压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低氧浓度预处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凋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裴宇 刘晓程 +1 位作者 姜亦瑶 朱德琳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8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低氧预处理后抗凋亡能力的改变。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低氧预处理24 h。根据预处理氧浓度分5组:1%O2组,3%O2组,5%O2组,10%O2组和对照组(21%O2)。实时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低氧预处理后抗凋亡能力的改变。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低氧预处理24 h。根据预处理氧浓度分5组:1%O2组,3%O2组,5%O2组,10%O2组和对照组(21%O2)。实时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去血清培养基低氧环境诱导干细胞凋亡,Annexin V/PI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促凋亡基因Bax在1%O2组、3%O2组表达量(0.31±0.05,0.36±0.17)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O2组(1,1.07±0.15),P<0.01。抗凋亡基因Bcl-2在所有低氧处理组表达量(10.02±1.63,19.92±4.33,16.48±2.77,15.02±3.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1%O2组表达量显著低于3%O2组(P<0.01)。所有低氧预处理组干细胞与阳性对照组(21%O2组)相比,早期、晚期及总凋亡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适当低氧预处理,可以降低促凋亡基因表达,提高抗凋亡基因表达,能提高干细胞抗凋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