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年制医学生细胞生物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健 苗绪红 李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年第4期465-466,共2页
双语教学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通过对七年制医学生实施细胞生物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加以总结,论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四大决定因素——教师、教材、教学实施方法和学生,并提出教学改革新设想。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七年制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生物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谷超 李光 高文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年第5期558-560,共3页
实验课教学是医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合作讨论的教学,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论述了探究式教学改革在医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尝... 实验课教学是医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合作讨论的教学,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论述了探究式教学改革在医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包括调整实验内容,编写适用的实验指导教材,创新实验课课堂教学模式,重新确定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生物学 教学改革 探究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苗绪红 李健 李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之一,阐述了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总结了四年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合理运用课堂语言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经验;指出了师资培训、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双语教学教材选用等细胞生物学双...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之一,阐述了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总结了四年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合理运用课堂语言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经验;指出了师资培训、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双语教学教材选用等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双语教学 经验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谷超 李健 +2 位作者 苗绪红 李凤荣 李光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实验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医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论述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探讨R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医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论述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探讨R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RBL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ELISA检测弓形虫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健 杨秀珍 +1 位作者 梁东春 刘佩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6-359,355,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稳定的PCR-ELISA方法,并用其检测感染动物体内的弓形虫。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与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再通过酶免显色反应测出OD值,以判断弓形虫感染情况。测定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稳定的PCR-ELISA方法,并用其检测感染动物体内的弓形虫。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与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再通过酶免显色反应测出OD值,以判断弓形虫感染情况。测定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再分别以104、103弓形虫RH株速殖子腹腔接种小鼠,取全血、肝组织用PCR-ELISA检测小鼠感染情况。结果本实验中,PCR-ELISA方法的检测阈值为20fg弓形虫DNA,其灵敏度是电泳法的10倍,并且与人、小鼠、疟原虫、旋毛虫等DNA均无交叉反应。同一样本重复测试5次,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一致性良好(Alpha=0.72)。检测感染动物肝组织及全血标本,104、103组分别在感染后第二d、第三d即可测出阳性,两种标本的阳性检出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R-ELISA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稳定的检测方法,可试用于临床弓形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ELISA 弓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弓形虫PCR-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健 杨秀珍 +1 位作者 梁东春 刘佩梅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弓形虫DNA的快速、敏感、特异、稳定的PCR-ELISA方法。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与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通过酶免疫显色反应测出A值,判断弓形虫感染情况。优化反应条件,测定方法的敏感性,并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比... 目的建立检测弓形虫DNA的快速、敏感、特异、稳定的PCR-ELISA方法。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与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通过酶免疫显色反应测出A值,判断弓形虫感染情况。优化反应条件,测定方法的敏感性,并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比较。以人、小鼠、疟原虫、旋毛虫等DNA为模板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试,以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本实验的最佳杂交时间为30min,最佳探针浓度为3pmol/ml。该方法的检测阈值为20fg弓形虫DNA,其灵敏度是电泳法的10倍,并且与人、小鼠、疟原虫、旋毛虫等DNA均无交叉反应。结论PCR-ELISA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稳定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弓形虫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ELISA 弓形虫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0nm半导体激光对小鼠染色体和精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光 刘淑娟 +1 位作者 苗绪红 李迎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波长830nm半导体激光对小鼠细胞遗传损伤的剂量效应。方法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微核组和精子组,并设对照组,采用波长830nm半导体激光器,以30mW照射功率日照射5min或20min的梯度剂量分别于体外辐照小白鼠脾区和胸腺区,收集... 目的探讨波长830nm半导体激光对小鼠细胞遗传损伤的剂量效应。方法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微核组和精子组,并设对照组,采用波长830nm半导体激光器,以30mW照射功率日照射5min或20min的梯度剂量分别于体外辐照小白鼠脾区和胸腺区,收集胸骨骨髓液中的多染红细胞和小鼠精细胞,分别观察微核和精子的变化。结果接触激光照射引起精子畸形(χ2=111.747,P=0.000)。大剂量照射(20min/d)除引起精子畸形外还可引起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且脾区较胸腺区敏感(χ2=27.395,P=0.000)。结论波长830nm半导体激光对动物细胞有遗传损伤作用,且有剂量效应。提示应用某些波长半导体激光时要注意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动物实验 微核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95和OX40L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克秋 王玉亮 +3 位作者 王雅蕾 苗绪红 李健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95和OX40L 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与相应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经洗涤、固定后,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表面CD95+CD3+的表达量。采用荧光定量逆...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95和OX40L 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与相应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经洗涤、固定后,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表面CD95+CD3+的表达量。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OX40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CC患者外周血CD95+CD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0)%vs(20±7)%,t=2.960,P<0.01];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L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6±0.36vs0.86±0.70,t=2.302,P<0.05)。结论:HCC患者外周血CD95及OX40L分子的异常表达在HC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抗原 CD95 肿瘤坏死因子类 RNA 信使 流式细胞术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丹 王小东 +6 位作者 童静植 丁文 孙科 何景华 强兆艳 李光 康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用3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比较细胞纯度、得率、实验成本及所需时间,选择最适宜的分离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贴壁法、免疫磁珠法和流式细胞术法进一步分离单核细胞。经CD14抗体标记,... 目的:用3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比较细胞纯度、得率、实验成本及所需时间,选择最适宜的分离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贴壁法、免疫磁珠法和流式细胞术法进一步分离单核细胞。经CD14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计算细胞得率、实验成本及所需时间。结果:用贴壁法、免疫磁珠法和流式细胞术法分离单核细胞,细胞纯度分别为18.8%、80%和73.4%;细胞得率为5%、11%和7.5%;每获得2×107个单核细胞,实验成本约500元、1 500元和2 100元,实验耗时约6 h、6 h和10 h。结论:免疫磁珠法是最适宜的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方法,具有细胞纯度与得率较高,实验成本较低,耗时较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贴壁法 免疫磁珠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路变移上皮种子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超 李静 +1 位作者 隋志芳 畅继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7-29,96,共4页
目的对人尿路变移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探讨并建立细胞的培养体系,用于泌尿系统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相关研究。方法采集人肾脏手术标本的肾盂、输尿管正常上皮组织利用组织块法,使用添加附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牛垂体提取物(BPE... 目的对人尿路变移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探讨并建立细胞的培养体系,用于泌尿系统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相关研究。方法采集人肾脏手术标本的肾盂、输尿管正常上皮组织利用组织块法,使用添加附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牛垂体提取物(BPE)成分的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液(KSFM)进行细胞原代培养,用含EGF及BPE的KSFM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经HE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SP法染色进行鉴定。结果培养制备的人尿路上皮细胞呈现典型的变移上皮细胞形态特征,原代培养9-12d时细胞汇合可达8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CKAE1/AE3)阳性。分离培养的为单一的人尿路变移上皮细胞,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结论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的人尿路变移上皮细胞在添加EGF及BPE的KSFM培养液中可维持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并具有一定的增殖传代能力。该培养体系所获得的细胞可用于人泌尿系统的基础研究及组织工程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路上皮 变移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人尿路膀胱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谷超 王海涛 +2 位作者 周晓冬 侯敏 李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973-976,共4页
目的检测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菌株毒力基因,并将人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应用于UPEC的黏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PCR和复合PCR方法检测UPEC132菌株毒力基因pap C,hly和cnf1;制备EJ的单层细胞爬片用于UPEC和阴性对照菌株E.coli K-12p678-5... 目的检测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菌株毒力基因,并将人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应用于UPEC的黏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PCR和复合PCR方法检测UPEC132菌株毒力基因pap C,hly和cnf1;制备EJ的单层细胞爬片用于UPEC和阴性对照菌株E.coli K-12p678-54的黏附试验;分别于不同作用时间观察黏附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计算黏附率和黏附指数。结果PCR检测显示UPEC132菌株具有毒力基因pap C,hly和cnf1,将其作用于EJ细胞后,15 min细菌开始黏附,120 min达到高峰。而阴性对照组结果均为阴性。经光镜镜检,UPEC黏附EJ细胞后使其产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结论 EJ细胞可用于UPEC的黏附试验,为建立UPEC细胞感染模型和深入探究UPEC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膀胱癌 EJ细胞 黏附率 黏附指数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例无精子症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及精浆生化分析
12
作者 李光 李克秋 +1 位作者 邢惠珍 王砚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83-184,195,共3页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 (UU)感染对无精子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143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UU培养和精浆生化分析。结果 :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率48.95% ;无精子症患者精浆中有较多异常生化代谢物 ;UU感染 ( + )与 ( - )比较 ,果糖、酸性磷酸...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 (UU)感染对无精子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143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UU培养和精浆生化分析。结果 :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率48.95% ;无精子症患者精浆中有较多异常生化代谢物 ;UU感染 ( + )与 ( - )比较 ,果糖、酸性磷酸酶、钙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5。结论 :无精子症病因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解脲支原体 精浆 生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小鼠细胞遗传的影响
13
作者 苗绪红 李光 +2 位作者 刘淑娟 李迎新 王颖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激光照射对细胞遗传的影响。方法 :采用83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小鼠免疫器官 (脾区 )后检测精子形态及腹腔巨噬细胞、胸骨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 :发现小剂量激光照射引起精子畸形 ,大剂量照射除引起精子畸形外还可引起腹腔巨噬... 目的 :探讨激光照射对细胞遗传的影响。方法 :采用83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小鼠免疫器官 (脾区 )后检测精子形态及腹腔巨噬细胞、胸骨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 :发现小剂量激光照射引起精子畸形 ,大剂量照射除引起精子畸形外还可引起腹腔巨噬细胞、胸骨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升高。结论 :某些剂量的激光照射会对细胞遗传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小鼠 微核 精子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发育迟滞者与染色体脆性部位相关性的研究
14
作者 高文和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与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和脆性技术 ,对30例精神发育迟滞者和30例正常人的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发育迟滞者染色体的畸变率...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与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和脆性技术 ,对30例精神发育迟滞者和30例正常人的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发育迟滞者染色体的畸变率为4 32 % ,脆性部位的表达率为2 18% ,而正常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为1 55 % ,脆性部位的表达率为0 89 % ,两者的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有明显的差异 (P<0.01)。结论 :提示精神发育迟滞与染色体的畸变率和脆性部位的表达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脆性部位 相关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免疫调节性能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志强 刘义 +1 位作者 李克秋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611-615,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鉴定其向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潜能,并探讨其免疫调节性能。方法无菌条件下摘取Sprague-Dawley(SD)大鼠股骨和胫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胰酶消化传代培养。待培养至第3代时进行流式鉴定...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鉴定其向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潜能,并探讨其免疫调节性能。方法无菌条件下摘取Sprague-Dawley(SD)大鼠股骨和胫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胰酶消化传代培养。待培养至第3代时进行流式鉴定,检测分离的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潜能。与Wistar大鼠脾脏来源T细胞进行共培养,分为直接接触组和Transwell共培养组,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机制。结果BMSCs呈梭形生长,生长至第3代的细胞经检测发现几乎不表达CD34和CD45,高表达CD29、CD44和CD90,且经诱导后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与脾脏来源T细胞共培养可有效降低CD8+的效应T细胞(Teffs)的比例,并且增加CD4+CD25+双阳性的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性能。与T细胞共培养后BMSCs的IL-10和TGF-β1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其中与T细胞直接接触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BMSCs可能通过直接接触以及分泌细胞因子来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免疫调节 大鼠 Sprague-Dawley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获取途径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颖曦 陈丹 +1 位作者 李克秋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5-727,共3页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作用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既可诱导免疫应答,又可诱导免疫耐受。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T细胞的免疫活性,诱导免疫耐受。DCreg可通过不同机制经药物、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作用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既可诱导免疫应答,又可诱导免疫耐受。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T细胞的免疫活性,诱导免疫耐受。DCreg可通过不同机制经药物、细胞因子、局部微环境产生,其诱导的免疫耐受作用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期,DCreg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已在1型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本文就DCreg的获取途径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 糖尿病 1型 关节炎 类风湿 T淋巴细胞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c诱导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低反应的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宁 赵玉霞 +3 位作者 王建海 苗绪红 李克秋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 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模型,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c)诱导a GVHD免疫低反应后的甲基化变化,探讨5-Azac对小鼠a GVHD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雄性C57BL/6(H-2b)与雌性BALB/... 目的 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模型,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c)诱导a GVHD免疫低反应后的甲基化变化,探讨5-Azac对小鼠a GVHD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雄性C57BL/6(H-2b)与雌性BALB/c(H-2d)小鼠分别作为异基因移植供、受体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BABL/c受体按照体质量相近进行配对,分为移植对照组和5-Azac实验组。5-Azac实验组于移植后1~7、14、21、28 d尾静脉注射5-Azac 0.25 mg/kg(0.3 m L/只);移植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 mL/只。提取3只移植对照组和3只5-Azac实验组小鼠的外周血DNA,分别等量混匀,采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测序(Me DIP-seq)的方法检测甲基化变化,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并对其功能及生物学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5-Azac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排斥反应减弱,成功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低反应状态。2组小鼠DNA Me DIP-seq结果对比显示:5-Azac实验组启动子区存在369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其中上调239个、下调130个;外显子区存在184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其中上调113个、下调71个。利用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对差异甲基化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参与10个免疫学信号通路,其中TGF-β、GSK-3β、SYK、PI3K、NFAT、CD28、α4β7与a GV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 5-Azac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有效诱导a GVHD的免疫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甲基化 5-氮杂胞苷 MeDIP-seq 免疫低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重组JSRV-NM假病毒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淑敏 李光明 +4 位作者 吴志敏 董莉真 程彬 张斌 朱泽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采用慢病毒质粒结构重组JSRV-NM假病毒,克服JSRV-NM病毒只能通过绵羊支气管穿刺接种扩增,不能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扩增的问题。方法采用慢病毒高效包装系统pMD.G、pCMV-HIV△8.2和pHIV-eGFP,以JSRV-NM病毒的env包膜质粒pCMVJSRV-NM替代... 目的采用慢病毒质粒结构重组JSRV-NM假病毒,克服JSRV-NM病毒只能通过绵羊支气管穿刺接种扩增,不能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扩增的问题。方法采用慢病毒高效包装系统pMD.G、pCMV-HIV△8.2和pHIV-eGFP,以JSRV-NM病毒的env包膜质粒pCMVJSRV-NM替代VSV-G病毒的包膜质粒pMD.G,转染293T细胞,复制、包装并产出重组的JSRV-NM假病毒。用real-time PCR检测WPRE表达来测定假病毒的滴度,用接种24孔板的293T细胞检测假病毒感染力。结果成功重组了基于慢病毒质粒结构的JSRV-NM假病毒,可超速离心浓缩成高滴度(1×108TU/mL)的病毒,Lv-JSRV-NM包膜与Lv-VSV-G包膜按感染复数(MOI)=3的比例感染Hela细胞具有相同的感染能力。结论基于慢病毒质粒构建的JSRV-NM假病毒,能够在293T细胞中复制和扩增,产出的假病毒具有稳定性、感染力和安全性,符合二级生物实验室安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SRV-NM病毒 假病毒 慢病毒载体 ENV基因 病毒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柴合剂对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颖曦 陈丹 +3 位作者 王小东 景亚青 李克秋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柴合剂对树突状细胞(DCs)的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制备丹柴合剂的大鼠含药血清。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磁珠筛选出CD14+单核细胞,培养5~7 d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s),分为空白血清组与含...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柴合剂对树突状细胞(DCs)的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制备丹柴合剂的大鼠含药血清。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磁珠筛选出CD14+单核细胞,培养5~7 d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s),分为空白血清组与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分别加入含或不含脂多糖(LPS)的大鼠空白血清,含药血清组分别加入含或不含LPS的大鼠含药血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86、CD11b和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DCs分泌白细胞介素(IL)-10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的表达。结果经丹柴合剂作用后,DCs高表达CD11b,低表达CD86与HLA-DR,IL-10分泌增加。且该制剂通过促进DCs表达IDO进而抑制DCs介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丹柴合剂可诱导DCs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s)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免疫耐受 吲哚胺-吡咯2 3-双加氧酶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OX40 mRNA和Th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左娅薇 莫春柏 +2 位作者 李光 耿洁 王玉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mRNA和外周血CD3+CD8-T辅助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肾移植手术的40例肾移植受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40mRNA和外周血CD3+CD8-T辅助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肾移植手术的40例肾移植受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肾移植受者分为急性排斥组20例和肾功能稳定组20例。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检测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OX40mRNA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中IFN-γ(Th1)和IL-4(Th2)表达率。ROC曲线评价OX40和Th1对预测急性排斥的诊断价值。结果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组PBMCs中OX40mRNA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1),肾功能稳定组PBMCs中OX40mRN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组Th1表达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组Th2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40mRNA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95%CI:0.825~0.980);Th1的AUC为0.731(95%CI:0.587~0.874);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0(95%CI:0.859~1.001)。结论监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OX40mRNA及Th1细胞可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受体 OX40 TH1细胞 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