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动力联合双重免疫激活作用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1
作者 周楠 曹鸣芯 杨晓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探讨声敏剂维替泊芬(Vp)与EZH2抑制剂他泽司他(Taz)构建的纳米药物介导声动力疗法(SDT)与免疫激活协同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作用。方法:通过将Vp与Taz共沉淀制备无载体纳米药物VpTaz,随后通过粒径电位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检测... 目的:探讨声敏剂维替泊芬(Vp)与EZH2抑制剂他泽司他(Taz)构建的纳米药物介导声动力疗法(SDT)与免疫激活协同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作用。方法:通过将Vp与Taz共沉淀制备无载体纳米药物VpTaz,随后通过粒径电位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检测其粒径、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并采用活性氧簇(ROS)探针检测其体外SDT性能。进一步采用SCC-7细胞为OSCC细胞的研究对象,观察VpTaz被SCC-7细胞摄取的情况,检测其对胞内ROS生成和细胞毒性的作用,评估其对SCC-7细胞的杀伤性能,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CC-7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释放情况,考察由VpTaz的SDT作用引发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同时,通过蛋白印迹实验考察VpTaz对H3K27me3、EZH2、Histon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VpTaz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完整的实心球形纳米结构,水合粒径大小为(113.03±1.42)nm,分散性良好,多分散系数为0.069±0.016,且具有良好的体外SDT性能(F=1020,P<0.001;F=27.11,P<0.01);其可被SCC-7细胞摄取,并在2 h达到饱和(F=802.1,P<0.001)。在超声激发下,VpTaz处理的SCC-7细胞内产生了大量ROS(F=2550,P<0.001),不同浓度下,非超声Vp、VpTaz组SCC-7细胞其生存率无显著性变化,Vp+US、VpTaz+US组SCC-7细胞的生存率均显著降低(F=5.463、38.53、76.74、398.7、666.7,均P<0.05),且VpTaz可以成功促进HMGB1的释放,促进ICD的发生(F=53.1,P<0.001);在基因层面,对照和单纯Vp相比,Taz和VpTaz均可显著抑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MHC-Ⅰ)上游调控相关蛋白的甲基化(F=1006,P<0.01),并且提高MHC-Ⅰ的表达(F=3932,P<0.001),增强SCC-7细胞免疫原性。结论:VpTaz可通过SDT杀伤和双重抗肿瘤免疫激活协同治疗O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声动力疗法 表观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推动大学医院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立成 刘建国 +1 位作者 李长义 时振富 《中国医院》 2013年第1期44-46,共3页
对天津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以及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带动事业科学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医院文化建设规划、建设目标、内容、任务,以及发挥医院自身特点,将医院... 对天津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以及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带动事业科学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医院文化建设规划、建设目标、内容、任务,以及发挥医院自身特点,将医院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等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文化 医院发展 推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手操作技术对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嵇晓雨 《全科护理》 2015年第31期3168-3170,共3页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口腔科治疗的325例病人随机分为四手操作组(A组)和常规操作组(B组),在治疗效率、病人满意度、感染与否、物表采样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治疗效率、病人满意度、...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口腔科治疗的325例病人随机分为四手操作组(A组)和常规操作组(B组),在治疗效率、病人满意度、感染与否、物表采样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治疗效率、病人满意度、物表采样合格率高于B组,医院感染率低于B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及病人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四手操作 口腔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354名研究生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翠翠 苗晖 +2 位作者 田东涛 靳趁心 吴丽更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589-593,共5页
目的:调查天津市研究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进行有关口腔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国际龋病检测和评估系统-Ⅱ(ICDAS-Ⅱ)检查龋损情况;用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失补牙面数(DM... 目的:调查天津市研究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进行有关口腔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国际龋病检测和评估系统-Ⅱ(ICDAS-Ⅱ)检查龋损情况;用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失补牙面数(DMFS)作为龋病的评价指标,并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1~29岁研究生354名,患龋率为100%,龋均为16. 08±4. 05,龋面均为21. 40±6. 55;男、女间龋均和龋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分别比较是否洁牙、牙齿有龋损时是否看医生、牙痛的处理方式、是否接受专业口腔保健指导等调查指标,其龋均和龋面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别比较吃巧克力、甜点、喝酸奶的不同频率以及是否定期口腔检查等调查指标,其龋面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天津市研究生中,吃巧克力≥1次/周、甜点≥1次/d、喝酸奶≥1次/d的频率可能会增加龋病的发生;定期口腔检查、接受口腔健康指导、牙齿有龋损或牙痛时及时就医、洁牙等均能减少龋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失补指数 牙健康调查 饮食习惯 口腔卫生 口腔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大学生牙线使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孟昭松 刘嘉程 +4 位作者 张悦 边晓为 曹文语 乔峰 傅娜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8期40-46,共7页
目的 调查天津市大学生的牙线使用及认知情况,以探索适宜的健康宣教方式。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 169名天津市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牙线使用的影响... 目的 调查天津市大学生的牙线使用及认知情况,以探索适宜的健康宣教方式。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 169名天津市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牙线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477名调查对象使用牙线,使用率为40.80%。口腔专业调查对象的牙线使用率高于医学专业(非口腔医学专业)及非医学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医学专业(非口腔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调查对象牙线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调查对象在“牙线会使牙缝变大,易积存食物”“牙线和牙签作用一样”“如何处理食物嵌塞”等问题回答正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口腔医学专业调查对象的回答正确率优于其他2类专业(P<0.05),医学专业(非口腔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调查对象的回答正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牙线和不使用牙线调查对象在专业类别、生源地、年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医学专业、高年级、平均月开销<1 000元等是影响调查对象使用牙线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天津市大学生的牙线使用及认知情况较以往研究结果有明显提升。但要提高牙线认知率和使用率,相关部门仍应在非医学类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大学生加强牙线使用知识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牙线使用率 牙线认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之后对口腔专科医院护理工作的反思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惠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S1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SARS 口腔专科医院 护理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口腔专科医院药学服务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卉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8期106-107,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医院承担着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职能。现代人的口腔问题逐渐增多,对口腔专科医院的药学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且药学服务是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就目前口腔专科医院药学服务实践而言,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医院承担着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职能。现代人的口腔问题逐渐增多,对口腔专科医院的药学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且药学服务是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就目前口腔专科医院药学服务实践而言,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医院药学服务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本文主要从口腔专科医院药学服务中面临的问题视角着手,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能够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而且对促进口腔专科医院的发展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专科医院 药学服务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载吲哚菁绿和Nrf2-siRNA的多功能纳米粒子对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体外作用研究
8
作者 付凯钰 常云汉 +1 位作者 史恩宇 史澍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2-428,共7页
目的:构建共载吲哚菁绿(indo cyanine green,ICG)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短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粒子,并探究其联合光热疗法与抗氧化抑制作用增效的... 目的:构建共载吲哚菁绿(indo cyanine green,ICG)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短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粒子,并探究其联合光热疗法与抗氧化抑制作用增效的光动力疗法协同对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体外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超声乳化法和静电力吸附作用制备基于聚氨基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且共载ICG和Nrf2-siRNA的纳米粒子PPI-siRNA。表征PPI-siRNA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和分布、表面电位及其载药情况;评价PPI-siRNA纳米粒子对ICG和Nrf2-siRNA的胞内递送以及Nrf2-siRNA逃逸溶酶体吞噬的性能;通过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25随激光照射的升温效应、热休克蛋白60表达和活性氧生成水平考察PPI-siRNA纳米粒子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考察细胞内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表达水平,从而探究Nrf2-siRNA助力光动力效应的作用机制;运用噻唑蓝比色法考察PPI-siRNA联合激光照射对SCC-25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PPI-siRNA纳米粒子呈形貌规则的球状结构,粒径约为180 nm,并成功共载ICG与Nrf2-siRNA;PPI-siRNA纳米粒子可以高效递送ICG和Nrf2-siRNA入胞,且可以确保Nrf2-siRNA逃逸溶酶体吞噬,从而发挥基因沉默作用;PPI-siRNA纳米粒子具备良好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Nrf2-siRNA可以通过下调抗氧化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显著提升光学疗法的抗肿瘤效率。结论:PPI-siRNA纳米粒子可以联合光热疗法与基因沉默作用增效的光动力疗法并有效抑制SCC-25的体外生长,在OSCC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纳米粒子 光热/光动力疗法 基因沉默 抗氧化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口腔护理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部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9
作者 杨毅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984-987,共4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口腔护理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部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0... 目的:分析个体化口腔护理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部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给予常规护理+个体化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面部情况[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心理状态[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CMSS),一般体象心理问题、体象障碍、心理障碍、神经系统和精神问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相比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d后,观察组FaCE评分中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评分均相比对照组较高,CMSS评分中的一般体象心理问题、体象障碍、心理障碍、神经系统和精神问题评分均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相比对照组的25.0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用个体化口腔护理,不仅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还能有效改善面部情况,积极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口腔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面部情况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树脂联合美白技术修复微裂氟斑牙
10
作者 张文怡 尹昭 张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6-691,共6页
背景: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氟斑牙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该方法对氟斑牙微裂纹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究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修复微裂氟斑牙的效果。方法:①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 背景: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氟斑牙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该方法对氟斑牙微裂纹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究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修复微裂氟斑牙的效果。方法:①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的23例微裂氟斑牙患者,包括255颗微裂氟斑牙,均接受牙齿微研磨术、家庭美白与渗透树脂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的牙齿颜色、牙齿敏感程度和牙齿疼痛阈值。②体外实验:收集牙齿表面至少存在一条裂纹的氟斑牙60颗,随机分3组处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美白组进行微研磨与家庭美白处理,联合组进行微研磨、家庭美白和渗透树脂联合处理,每组20颗,测量处理后3组牙齿样本的显微硬度。结果与结论:①临床研究:治疗结束后6个月,255颗微裂氟斑牙中牙齿美白治疗显效207颗、有效48颗,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中、重度牙齿度敏感程度占比呈下降趋势,治疗结束后6个月,255颗氟斑牙中无重度敏感、15颗为中度敏感、125颗为轻度敏感、115颗无敏感,与治疗前的氟斑牙敏感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周、6个月的牙齿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体外实验:美白组牙齿显微硬度值低于对照组、联合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牙齿显微硬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微研磨、家庭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微裂氟斑牙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微裂纹 渗透树脂 牙齿美白 治疗效果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修饰提高聚醚醚酮表面活性
11
作者 秦敬杰 郭子歌 +3 位作者 李睿 马士卿 卢瑞杰 李梦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8-3325,共8页
背景:聚醚醚酮具有与人体皮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射线透射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然而其具有生物惰性,难以与周围组织形成骨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表面活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目的:分析... 背景:聚醚醚酮具有与人体皮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射线透射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然而其具有生物惰性,难以与周围组织形成骨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表面活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目的:分析聚醚醚酮表面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的促成骨和成血管作用。方法:将聚醚醚酮片浸泡于多巴胺溶液中24 h,制备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将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浸泡于骨形成肽1溶液中24 h,制备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亲水性与元素组成。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聚醚醚酮、聚醚醚酮-聚多巴胺、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面,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评估细胞活性与黏附状态,茜素红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材料表面,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荧光染色评估细胞活性及成血管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光滑,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沉积物,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面有小颗粒突起;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的亲水性优于其他两种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骨形成肽1成功修饰于聚醚醚酮材料表面;②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与黏附;茜素红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活死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提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活性与黏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④结果表明,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可提高聚醚醚酮表面的促成骨和成血管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表面改性 聚多巴胺 涂层 骨形成肽1 成骨分化 成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ound 3k治疗骨关节炎:调控氧化应激通路改善软骨细胞糖酵解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素蓉 曹士盛 +2 位作者 穆星彤 杨青 张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70,共8页
背景:骨关节炎现已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糖酵解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ompound 3k作为一种新型糖酵解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抗炎及抗肿瘤等功效,因此可靶向糖酵解,有望为骨关节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基于... 背景:骨关节炎现已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糖酵解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ompound 3k作为一种新型糖酵解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抗炎及抗肿瘤等功效,因此可靶向糖酵解,有望为骨关节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活性氧的氧化应激通路探究Compound 3k在糖酵解过度活跃所导致的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TDC5成软骨细胞,用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作用24 h诱导骨关节炎体外细胞模型,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5,0.5,1,2.5,5,10,15μmol/L)Compound 3k的细胞毒性,选出合适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以10 ng/mL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治疗组以Compound 3k预刺激2 h后与白细胞介素1β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炎症水平;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细胞外乳酸脱氢酶及葡萄糖含量;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糖酵解相关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单羧酸转运蛋白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糖酵解水平活跃,表现为细胞外乳酸脱氢酶含量增加(P<0.001),葡萄糖含量减少(P<0.001),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P<0.0001)及肿瘤坏死因子α(P<0.001),糖酵解相关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1(P<0.00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P<0.001)、单羧酸转运蛋白1(P<0.001)及缺氧诱导因子1α(P<0.001)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并伴随氧化应激,活性氧过量产生。②与模型组相比,Compound 3k的治疗有效提高细胞增殖活性,抑制过度活跃的糖酵解水平的同时,抑制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炎症(P<0.001)及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P<0.001),且抑制氧化应激,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下调(P<0.0001),活性氧水平下降。③上述结果证实,Compound 3k抑制了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糖酵解及缺氧诱导因子1α/活性氧介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糖酵解 Compound 3k 氧化应激 HIF-1α/ROS ATDC5细胞 葡萄糖代谢 白细胞介素1Β 小分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糖尿病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晶 朱国慧 +1 位作者 张恩 孙迎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8期5764-5769,共6页
背景:随着口腔种植技术迅速的发展进步,种植牙具有良好的固位与稳定,又兼具美观与功能的效果,特别是对邻牙无损伤的特点,使其越来越被患者接受。然而糖尿病不但有引发牙周病的可能,而且慢性高血糖对口腔黏膜与牙槽骨也会产生伤口愈合减... 背景:随着口腔种植技术迅速的发展进步,种植牙具有良好的固位与稳定,又兼具美观与功能的效果,特别是对邻牙无损伤的特点,使其越来越被患者接受。然而糖尿病不但有引发牙周病的可能,而且慢性高血糖对口腔黏膜与牙槽骨也会产生伤口愈合减慢、易发生感染等不利影响。目的:总结归纳糖尿病与种植体周围炎关系及糖尿病患者的种植牙的维护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至2016年1月PubM 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词"diabetes;peri-implantitis;糖尿病;种植体周围炎"。结果与结论:糖尿病虽为种植修复的相对禁忌证,但是只要采用控制血糖、严禁过早负载及单区牙槽骨多种植体植入、抗感染、种植体特殊的表面改性等方法就可以确保种植达到稳定的骨结合,提升糖尿病患者种植治疗的成功率,为牙缺失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牙种植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种植义齿 种植体周围炎 骨结合 牙周病 胰岛素 血糖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行为干预对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迪 梁会 +2 位作者 张燕 王永兰 王春梅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677-68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行为干预对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中有关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排...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行为干预对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中有关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检、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菌斑水平方面,心理行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SMD=0.42,95%CI(0.21,0.64),P=0.0001];在降低牙龈指数方面,心理行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MD=0.18,95%CI(0.02,0.33),P=0.03];但心理行为干预组在增加刷牙次数的效果上并不优于对照组[MD=0.17,95%CI(-0.07,0.42),P=0.17]。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在牙周炎患者控制菌斑水平,降低牙龈指数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行为干预 牙周炎 口腔卫生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睿 孙迎春 +2 位作者 周晖 王晨 魏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2,共5页
背景:氧化锆陶瓷因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口腔修复重建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如何对氧化锆陶瓷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修复体与牙体组织的粘接强度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目的:综述口腔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 背景:氧化锆陶瓷因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口腔修复重建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如何对氧化锆陶瓷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修复体与牙体组织的粘接强度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目的:综述口腔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zirconia,silane coupling agent,resin cement,bonding"。结果与结论:通过化学摩擦硅涂层系统结合新型混合非功能性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锆瓷进行表面处理,利用小粒径(50μm)的含硅颗粒氧化铝粉末对氧化锆进行喷砂,形成含硅粒子的粗糙覆盖表层,此系统可降低传统喷砂对瓷边缘薄弱部位的损伤,提高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新型混合非功能性硅烷偶联剂与陶瓷表面可形成稳定且高强度的硅氧烷键,其水解稳定性远高于传统的硅烷偶联剂,利用硅氧烷在界面处与聚合物交联形成的互穿网络体系,可更有效地将树脂共价接枝到硅烷表面,有效提高氧化锆陶瓷与树脂的粘接强度,为修复体提供足够的固位力,提高临床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氧化锆 硅烷偶联剂 化学摩擦硅涂层 粘接 树脂水门汀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永兰 邹朝晖 刘士有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 口腔疾病 治疗 应用 口腔粘膜病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钙粘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剑明 张威 +3 位作者 高平 李彦秋 李长义 前田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量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SCC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4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的蛋白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上皮钙粘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量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SCC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4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的蛋白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上皮钙粘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级(P=0.024),浸润类型(P=0.009),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3)及患者的生存年限(P=0.0146)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表达越低,病理分级越高,浸润类型越复杂,出现淋巴结转移同时患者生存时间越短。但是,上皮钙粘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分化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皮钙粘蛋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种极其重要的诊断标志物和可靠的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钙粘蛋白 转移 预后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机械性能及体内外的生物毒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欣 魏强 +1 位作者 刘霜 张连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5627-5631,共5页
背景:在口腔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的纯钛和Ti-6Al-4V合金存在强度低,耐磨性较差,加工性能不理想,易出现卡环折断现象等缺点,并且含有人体有害的Al及V元素。因此,研制机械性能优良,生物学性能良好的口腔修复用钛合金,对于克服纯钛及钛合金修... 背景:在口腔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的纯钛和Ti-6Al-4V合金存在强度低,耐磨性较差,加工性能不理想,易出现卡环折断现象等缺点,并且含有人体有害的Al及V元素。因此,研制机械性能优良,生物学性能良好的口腔修复用钛合金,对于克服纯钛及钛合金修复体的缺陷,扩大口腔钛合金修复体临床应用范围,提高齿科修复体的质量及制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Ti-12.5Zr-3Nb-2.5Sn)合金机械性能及体内外生物毒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4/2009-02在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生物材料实验室及天津市现代医药开发研究所完成。材料:纯度为99.9%的钛板,纯度为99.9%的锆板,纯度为99.9%的铌棒和纯度为99.9%的颗粒状锡由宝鸡市胜超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制备Ti-Zr-Nb-Sn合金,测试合金的机械性能和显微硬度,观察拉伸试样的金相组织、物相结构及断口形貌。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中的相关标准,对Ti-Zr-Nb-Sn合金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机械性能,合金金相结构,端口形貌,细胞相对增殖率,急性毒性反应。结果:Ti-12.5Zr-3Nb-2.5Sn抗拉强度为(652.0±34.5)MPa,屈服强度为(590.0±29.8)MPa,延伸率为(28.3±2.4)%,弹性模量为(93.8±7.9)GPa,维氏硬度为(315.8±13.0)HV,XRD分析显示合金显微组织主要为α相,金相组织表现为细小的针状α相结构,合金断口呈韧窝状形貌,体现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细胞毒性试验及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钛锆铌锡合金细胞相对增殖度为124%,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结论:Ti-12.5Zr-3Nb-2.5Sn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安全性,可满足口腔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锆铌锡合金 机械性能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及其受体P75与肝素酶在口腔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骆树瑜 张玉茹 +2 位作者 李宏捷 朱晓红 李秋芝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7,41,共4页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以及与ACC嗜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ACC组织中HPA...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以及与ACC嗜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ACC组织中HPA、NGF和P75的表达,并对他们在不同病理类型和组织学部位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GF和P75在嗜神经(PNI)组和非嗜神经(NPNI)组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呈正相关(r=0.429,P<0.05)。嗜神经组HPA和P75的表达正相关(r=0.558,P<0.05)。P75在神经周组织和远离神经部位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NGF在神经组织和远离神经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在ACC的神经浸润中,NGF及其受体P75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并非唯一因素,NGF可以通过和受体p75结合可以提高HPA的表达率和生物活性,进而促进ACC对神经组织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肝素酶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周期因子p27 cyclin D1及CDK4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东望 赵秀兰 李世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来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和p27、cyclinD1和CDK4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27、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的水平,然后用Spearman... 目的: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来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和p27、cyclinD1和CDK4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27、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的水平,然后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它们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作预后分析。结果:1)p27在所有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均呈现高表达,而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降低,p27的低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相关关系。cyclinD1和CDK4在正常粘膜上皮呈现低水平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过表达。2)cyclinD1的表达与CDK4呈正相关(r=0.442,P=0.001);p27与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4,P=0.006)。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27高表达组(+)的各期的生存率均高于低表达组(-),cyclinD1染色(+)组的生存率低于(-)组。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27蛋白表达水平,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分别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27、cyclinD1和CDK4蛋白的异常表达说明它们均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且在这一过程中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协同与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P27 cyclinD1 CDK4 OSCC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