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00例神经内科普通门诊患者的病种分析
1
作者 胡小东 《大医生》 2018年第4期167-168,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侧重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 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病种。结果 4 000例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按照所占比例依次为:脑血管病(脑...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侧重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 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病种。结果 4 000例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按照所占比例依次为: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 232例(30.8%);头痛1 002例(25.05%);周围神经疾病共654例(16.35%);失眠356例(8.9%);头晕与眩晕235例(5.875%);震颤125例(3.125%);癫痫83例(2.075%);其他(包括痴呆、神经症、肌肉疾病、遗传性疾病、健康体检及咨询、开药、面部不自主运动、胸痛、耳鸣等)222例(5.55%)。结论神经门诊常见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头痛及周围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门诊 病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帕金森病早期认知损害的关系
2
作者 闫安 《吉林医学》 2025年第4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帕金森病(PD)早期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老年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早期认知损害分为认知正常组(n=59)和认知损害组(n=42),比较两组的一般资... 目的:探讨血脂、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帕金森病(PD)早期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老年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早期认知损害分为认知正常组(n=59)和认知损害组(n=42),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间接胆红素(IBI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血清水平。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PD患者年龄、病程与精神认知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96、0.688,均P<0.05);血清IBIL、HDL-C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74、-0.70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是老年PD患者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IBIL、HDL-C是老年PD患者认知损害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血清IBIL、HDL-C水平均为老年PD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未来应考虑纳入以上影响因素提前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以降低老年PD患者的认知损害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间接胆红素 老年帕金森病 认知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1例
3
作者 王根绪 林霞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0期913-914,共2页
患者,男,65岁,因左颜面部间歇性疼痛、抽搐30年,双下肢力弱2年,于2011年7月12日收住院。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颜面部过电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且出现左面肌痉挛,持续约数分至数十分,口服卡马西平后疼... 患者,男,65岁,因左颜面部间歇性疼痛、抽搐30年,双下肢力弱2年,于2011年7月12日收住院。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颜面部过电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且出现左面肌痉挛,持续约数分至数十分,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缓解。2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三叉神经痛 面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与微型营养评估表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结果对比
4
作者 颉满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对比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评估过程中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微型营养评估表(MNA)的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PNI、MN... 目的:对比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评估过程中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微型营养评估表(MNA)的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PNI、MNA对所有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两种方法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一致性。结果:两种方法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不良或风险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A评估营养正常患者与PNI评估营养正常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中上臂围(MUAC)、小腿围(CC)、体质量指数(BMI)、淋巴细胞计数(TL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与MNA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不良或风险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κ=0.629,表明PNI和MNA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不良或风险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PNI和MNA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的结果无差异,评估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老年 预后营养指数 微型营养评估表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汪保孝 王根绪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流程对癫痫持续状态急救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宁静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干预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急救和护理配合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100例,依据急救和护理配合方法分为院前急救流程干预组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组,每组...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干预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急救和护理配合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100例,依据急救和护理配合方法分为院前急救流程干预组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组,每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院前急救落实到位各关键护理行为所用时间、癫痫持续天数、住院时间、癫痫控制、抢救成功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睡眠状况、缺陷感、自尊程度、生活质量。结果院前急救流程干预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吸痰时间、吸氧时间、开放静脉时间、癫痫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组,癫痫控制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组,FIS评分、SE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组,Berlin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流程干预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急救和护理配合中的效果优于常规院前急救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急救医学 急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慈航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3-5,共3页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持续性情绪波动导致的精神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以反复间断交替发作躁狂、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复杂,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该文从遗传和神经生物学特征、神经影像学特征对双...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持续性情绪波动导致的精神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以反复间断交替发作躁狂、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复杂,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该文从遗传和神经生物学特征、神经影像学特征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探究,为临床更好地诊疗双相情感障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 遗传和神经生物学特征 神经影像学 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髓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颉满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9-23,共5页
目的:探究益髓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M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期MS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观察组(联合益髓颗粒)... 目的:探究益髓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M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期MS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观察组(联合益髓颗粒),各31例。对比两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炎症因子、神经因子、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两组ED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γ干扰素(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降低,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均升高,观察组IFN-γ、MMP-9均低于对照组,IL-12p4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均升高,S-100蛋白、Tau蛋白均降低,观察组TGF-β_(1)高于对照组,S-100蛋白、Tau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4^(+)、CD8^(+)均升高,CD4^(+)/CD8^(+)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CD4^(+)、CD4^(+)/CD8^(+)均降低,CD8^(+)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髓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急性期MS可降低炎症因子,改善神经功能,调节神经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延缓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颗粒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董丽 林霞 +1 位作者 葛健文 肖生顺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0期165-168,共4页
在中国脑梗死已成为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近年来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已被广泛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然而15~45岁的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仍逐... 在中国脑梗死已成为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近年来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已被广泛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然而15~45岁的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仍逐年增加,对年轻患者身体、精神以及家庭造成致命打击,这迫切要求我们更深入地探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据报道约10%~20%大动脉炎患者可并发脑缺血发作,以引起多发性脑梗死以及中青年脑梗死为特点,是引起长期病态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可有效降低青年脑梗死死亡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相较于普通脑梗死患者治疗手段,多发性大动脉炎脑梗死更应该慎重选择精准治疗方案。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的研究进展,就该疾病的病理、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性脑梗死 脑梗死病理 诊断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H型及非H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机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小红 商鸿 +3 位作者 张庆华 周丽珠 雷小亭 周朝晖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H型高血压及非H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机能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 H型高血压组49例,非H型原发性高血压组4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对观察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16节段室壁的纵向应...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H型高血压及非H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机能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 H型高血压组49例,非H型原发性高血压组4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对观察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16节段室壁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环状应变进行测量。结果 H型高血压组及非H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环状应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应变的变化较为明显;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之间比较,部分室壁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环状应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及非H型高血压均可引起心脏收缩功能的减低,且H型高血压更为明显,说明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冠状动脉的损害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根绪 王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54-955,共2页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注射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2、ABCD^3-I、ABCD^3-I+HCY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庆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7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比较ABCD^2、ABCD^3-Ⅰ、ABCD^3-Ⅰ+同型半胱氨酸(HCY)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106例TIA患者,按照ABCD^2、ABCD^3-Ⅰ、ABCD^3-Ⅰ+HC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观察TIA后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比较ABCD^2、ABCD^3-Ⅰ、ABCD^3-Ⅰ+同型半胱氨酸(HCY)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106例TIA患者,按照ABCD^2、ABCD^3-Ⅰ、ABCD^3-Ⅰ+HC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观察TIA后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3-Ⅰ+HCY诊断价值与ABCD^3-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大于ABCD^2(P<0.01)。结论 ABCD^3-Ⅰ+HCY评分法比ABCD^2能更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但并不比ABCD^3-Ⅰ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3-Ⅰ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桥小脑萎缩一家系7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根绪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4-825,共2页
关键词 橄榄桥小脑萎缩 系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60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建平 胡小东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5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正天丸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方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120例患者均治疗30d,依据患者治... 目的:探讨正天丸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方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120例患者均治疗30d,依据患者治疗情况综合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天丸 氟桂利嗪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庆华 杨宝珠 《甘肃医药》 2008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训练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系统的进行了正规语言康复训练。结果经过正规语言康复训练的患...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训练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系统的进行了正规语言康复训练。结果经过正规语言康复训练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明显。结论对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实施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以 运动性失语 语言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琥 王根绪 张庆华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 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研究 颅内血肿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例
17
作者 张琥 张庆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1-251,共1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1924年由Moschowitz首先报道,故称Moschowitz病.现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误诊 病毒性脑炎 诊断 血浆输注 地塞米松 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瘫痪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8
作者 崔李玮 贾建芳 +2 位作者 靳琦 刘荣阳 卢红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72-572,共1页
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老年瘫痪214例,平均住院28d,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4例,其中男166例,年龄60a~95a;诊断:脑出血84例,脑梗塞男78例,格淋巴氏综合症2例,颅内肿瘤4例。女48例... 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老年瘫痪214例,平均住院28d,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4例,其中男166例,年龄60a~95a;诊断:脑出血84例,脑梗塞男78例,格淋巴氏综合症2例,颅内肿瘤4例。女48例,年龄60a~89a;诊断:脑出血22例,脑梗塞24例。均为肢体瘫痪,住院天数5d~104d,平均住院2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瘫痪 并发症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以及缺血性脑卒中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小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并探究缺血性脑卒中与进展性脑卒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抽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神经...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并探究缺血性脑卒中与进展性脑卒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抽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n=49例)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n=51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探究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性脑卒中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进展性脑卒中组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在基底动脉、颅外动脉、颅内动脉狭窄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时会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症状,通过基底动脉、颅外动脉、颅内动脉狭窄三种因素可对进展性脑卒中作出有效的临床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影像学特点 进展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率
20
作者 李孝骞 窦文生 王霞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10期436-438,共3页
随着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进展,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大有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患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致使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仍较低.故心肺复苏中及复苏后脑复苏就成为复苏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复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