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海梅 李政海 +2 位作者 宋国宝 高吉喜 闫军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5,共7页
黄河三角洲是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退海地,土壤形成时间相对较短,地面植被演替频繁,整个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黄河三角洲植被演替的过程也是植物适应环境、改造生境的过程,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忍耐力决定了植物适应生境的能力.详尽分析了不同... 黄河三角洲是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退海地,土壤形成时间相对较短,地面植被演替频繁,整个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黄河三角洲植被演替的过程也是植物适应环境、改造生境的过程,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忍耐力决定了植物适应生境的能力.详尽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性状的相互关系,以揭示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土壤特征的变化规律,反映植被演替与土壤演替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中盐分、有机质、N、P等含量及土壤的机械组成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说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受土壤性质的制约,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反过来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植被类型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道研究进展与主要研究方法 被引量:21
2
作者 吕海燕 李政海 +1 位作者 李建东 宋国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480-4482,4484,共4页
阐述了廊道的基本理论,从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道路规划和河流廊道几个方面评述了廊道的生态学意义,介绍了中外学者近年来就廊道所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的廊道研究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廊道景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今廊道... 阐述了廊道的基本理论,从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道路规划和河流廊道几个方面评述了廊道的生态学意义,介绍了中外学者近年来就廊道所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的廊道研究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廊道景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今廊道建设的不完善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道 景观格局 结构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造大麦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董亮 朴永哲 +4 位作者 张笑 侯英敏 刘宝祥 史仲平 赵长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3-577,共5页
为给啤酒风味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分析了两个优质酿造大麦品种Sabastian和Gairdner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在两个大麦品种中共分析鉴定出34种化合物,Sabas-tian中检出28种,Gairdner中检出32种。在Sabastia... 为给啤酒风味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分析了两个优质酿造大麦品种Sabastian和Gairdner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在两个大麦品种中共分析鉴定出34种化合物,Sabas-tian中检出28种,Gairdner中检出32种。在Sabastian中共检出醛类化合物11种,占总质量分数的17.58%;醇类化合物7种,占总质量分数的7.32%;酮类3种,占总质量分数的13.08%;酸类化合物2种,占总质量分数的8.41%;其他类化合物5种,占总质量分数的9.54%。在Gairdner中共检出醛类化合物10种,占总质量分数的38.36%;醇类化合物9种,占总质量分数的25.36%;酮类化合物4种,占总质量分数的9.07%;酸类化合物2种,占总质量分数的6.81%;其他类型化合物7种,占总质量分数的7.77%。两个大麦品种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正己醛(Sabastian,13.56%;Gairdner,30.76%)、丙酮(Sabastian,12.82%;Gairdner,8.39%)、乙酸(Sabastian,8.00%;Gairdner,4.86%)。作为大麦特征风味物质的异戊醛和2-甲基丁醛的含量在Sabas-tian中分别为0.51%和0.79%,在Gairdner中分别为1.93%和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嗅感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海梅 李政海 +1 位作者 韩国栋 韩经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1978年,1987年和2002年3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利用ArcGIS等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影像的解译。通过景观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关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农田是... 以1978年,1987年和2002年3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利用ArcGIS等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影像的解译。通过景观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关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农田是黄河三角洲主要的土地利用形态,构成景观的基质;湿地在景观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驱动下,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破碎度增加,景观结构的多样性水平提高,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衡性空间分布特点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遥感影像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政海 王海梅 +2 位作者 刘书润 宋国宝 高吉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7-582,共6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最年轻的陆地,保存着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鉴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通过黄河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以黄河的廊道作用...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最年轻的陆地,保存着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鉴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通过黄河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以黄河的廊道作用为主线,并结合2003年9月和2004年10月两次实地地面植被调查,主要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植物区系组成的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植被结构简单、覆盖度低、生态系统年轻性特点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明显;植物种类少、常具有抗盐、抗旱特性;旱生、中旱生植物以及与内蒙古共有植物种类多,充分体现了黄河的生物廊道作用;主要保护动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这些特征既反映了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的盐化生境特点,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河流通道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物多样性特点 廊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麦芽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亮 张笑 +3 位作者 朴永哲 侯英敏 史仲平 赵长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酿造大麦Sabastian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共分析鉴定出3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对酿造麦芽风味贡献较大的化合物有:醛类化合物13种占总峰面积的74.65%,醇类化合物7种占总峰面积的4.63%,酮类2种占...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酿造大麦Sabastian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共分析鉴定出3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对酿造麦芽风味贡献较大的化合物有:醛类化合物13种占总峰面积的74.65%,醇类化合物7种占总峰面积的4.63%,酮类2种占总峰面积的0.18%,酸类一种占总峰面积的0.62%,其它类化合物8种占总峰面积的11.84%;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异戊醛、2-甲基丁醛和正己醛,其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分别达到26.31%、24.69%和12.87%,搞清了酿造大麦嗅感物质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 嗅感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政海 王海梅 +2 位作者 韩国栋 韩经纬 高吉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6-690,共5页
介绍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发生特点、断流成因及断流对三角洲人民生产生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而气候变化、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也是... 介绍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发生特点、断流成因及断流对三角洲人民生产生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而气候变化、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导致黄河径流减少的重要因子,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黄河径流量改变的百分比还未确定;黄河下游断流对河口海域生态系统、三角洲演变、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断流时会导致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并产生一系列生态问题。今后一段时间,要研究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用水量,合理利用黄河水量的丰枯周期,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下游的断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断流 断流成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特异启动子的GPD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群 王学英 +1 位作者 刘野 阮成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4,共4页
利用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和酵母INVSc1(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种子特异启动子napin和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1)基因片段,并将它们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利用中间载体pBluescriptKS... 利用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和酵母INVSc1(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种子特异启动子napin和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1)基因片段,并将它们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利用中间载体pBluescriptKS将两目的片段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的多克隆位点处,构建了种子特异启动子napin驱动的GPD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1390NG,并用冻融法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EHA105和AGL1中,可应用于油料能源植物种子含油量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酵母INVSc1 NAPIN 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1) 基因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el绘制3Y轴图表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莉 刘俏(指导教师)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EXCEL 图表 Y轴 制作 数据处理 测定实验 实测数据 数量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肌醇对不同世代酿酒酵母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袁方 朴永哲 +3 位作者 季杨杨 黄玮 王世全 赵长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4,共4页
为阐述肌醇对酵母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在外源添加肌醇的条件下传代培养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144,测定了不同世代酵母降糖能力、絮凝速率、胞内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外源肌醇能有效降低酵母絮凝速率和胞内O2... 为阐述肌醇对酵母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在外源添加肌醇的条件下传代培养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144,测定了不同世代酵母降糖能力、絮凝速率、胞内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外源肌醇能有效降低酵母絮凝速率和胞内O2-·含量,同时提高酵母降糖能力及胞内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5代时,酵母絮凝速率减慢了23.04%,胞内O2-·含量降低了26.19%,酵母降糖终点提前了9 h,胞内SOD、CAT、POD酶活性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6.45%、19.69%和30.65%,且出现的代数比对照组延滞了两代。证明外加肌醇可提高酵母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酵母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 超氧阴离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抗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锦葵微卫星位点的开发
11
作者 单莹 张立军 +2 位作者 郑熙 金华 阮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34-6135,6176,共3页
根据SSR分子标记的可转移性和可通用性,利用棉花中已知的SSR引物,筛选适用于海滨锦葵的SSR引物。在筛选的50对引物中,只有1对引物在海滨锦葵中无扩增值点,扩增成功率达到98%。在5株表型差异明显的海滨锦葵中扩增出多态位点的引物... 根据SSR分子标记的可转移性和可通用性,利用棉花中已知的SSR引物,筛选适用于海滨锦葵的SSR引物。在筛选的50对引物中,只有1对引物在海滨锦葵中无扩增值点,扩增成功率达到98%。在5株表型差异明显的海滨锦葵中扩增出多态位点的引物有22对,占扩增引物的44.9%。22对产生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扩增出151个等住基因,其中差异等位基因数为87个(占总等位基因数的57.62%);每对引物产生的等位基因数在3-21个(平均数为6.86)、差异等位基因数在1-16个(平均数为3.86)。开发出的适用于海滨锦葵的22对SSR引物可为海滨锦葵的混合交配系统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锦葵 SSR标记 引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盟不同生态地理区气候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海梅 李政海 +3 位作者 韩国栋 鲍雅静 韩经纬 阎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119,共5页
文中利用1960-2007年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17个气象站的降水、气温数据,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对比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四个生态地理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区域差异,阐明全球气候变化在锡林郭勒盟不同区域的具体表现。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草... 文中利用1960-2007年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17个气象站的降水、气温数据,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对比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四个生态地理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区域差异,阐明全球气候变化在锡林郭勒盟不同区域的具体表现。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草原区气候变化特点与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地区 生态地理区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地带湖泊环境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包娜仁图雅 李政海 +3 位作者 蒙荣 鲍雅静 王海梅 陈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0-154,共5页
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6年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将研究区面积大于5km2的湖泊-湿地复合体划分为湖泊、沼泽水体、裸地、裸滩与盐化地、湖滩湿地、典型湿地、地带性草原7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揭示不同草原地... 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6年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将研究区面积大于5km2的湖泊-湿地复合体划分为湖泊、沼泽水体、裸地、裸滩与盐化地、湖滩湿地、典型湿地、地带性草原7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揭示不同草原地带湖泊-湿地复合体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锡林郭勒草原范围内,湖泊相对集中的分布在典型草原区,其中,湖泊-湿地复合体中的各种湿地类型在草甸草原的分布比例较大,而裸滩与盐化地和裸地类型则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荒漠草原区;3个草原区的湖泊-湿地复合体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非地带性的湖泊-湿地复合体的植被覆盖状况带有区域气候影响的烙印,草甸草原区湖泊-湿地复合体的同种斑块类型NDVI值高于典型草原区,而荒漠草原区的NDVI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草原 不同草原地带 湖泊-湿地复合体 结构变化
原文传递
Hela细胞对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体的摄取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会芹 崔韶晖 +2 位作者 王冰 洪洋 张树彪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331-1335,共5页
该文主要研究了Hela细胞对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体的摄取机制。通过使用抑制剂抑制真核细胞跨膜运输的相关路径,再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到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微光检测仪定性以及定量检测不... 该文主要研究了Hela细胞对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体的摄取机制。通过使用抑制剂抑制真核细胞跨膜运输的相关路径,再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到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微光检测仪定性以及定量检测不同抑制剂浓度下转染效率的差异,MTT法检测各浓度下的细胞存活率,确定对相应路径的依赖性。结果显示,在细胞存活率保持在60%以上的前提下,镜下观察到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微光检测数据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基因表达的效率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推测,Hela细胞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以及小窝蛋白介导的路径摄取脂质体/DNA复合体,对于微管微丝介导的巨胞饮作用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 基因转染 抑制剂 摄取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国产酿造大麦蛋白质双向电泳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宝祥 朴永哲 +4 位作者 苏政波 董亮 袁照路 张雨扬 赵长新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6,共4页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不同品种的国产酿造大麦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电泳图谱显示,所有供试样品的双向电泳图谱中的蛋白质点均达到300个左右,几种供试大麦品种的蛋白质组成基本相同,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等电点7.6~10.0、分子...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不同品种的国产酿造大麦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电泳图谱显示,所有供试样品的双向电泳图谱中的蛋白质点均达到300个左右,几种供试大麦品种的蛋白质组成基本相同,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等电点7.6~10.0、分子量大于43.0kDa的区域,其数量占总蛋白质数量的20%左右。而蛋白组成的主要差异蛋白质点共有6个,分子量在43~66kDa之间,等电点在6.5左右,基本上找到了不同品种国产酿造大麦蛋白组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原文传递
外源添加柚皮苷对酿酒酵母产有机酸的影响
16
作者 袁方 朴永哲 +3 位作者 尹亚辉 杜维 陈杰 赵长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25,共5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酵母发酵液中10种有机酸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源添加柚皮苷的条件下培养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144,发酵液中有机酸除部分有机酸在培养前期高于对照组外,其总体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10...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酵母发酵液中10种有机酸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源添加柚皮苷的条件下培养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144,发酵液中有机酸除部分有机酸在培养前期高于对照组外,其总体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10种有机酸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故外源柚皮苷能有效促进酵母TCA循环及其他代谢途径,使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分泌到胞外的有机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有机酸 柚皮苷 酿酒酵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