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有效成分综合提取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费雅君 寇自农 +2 位作者 王妍妍 孙洁 朱靖博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4,共4页
采用薄层层析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以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为指标,系统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溶剂提取顺序对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丹参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顺序和提取溶剂。... 采用薄层层析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以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为指标,系统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溶剂提取顺序对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丹参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顺序和提取溶剂。结果表明,先提取脂溶性成分再提取水溶性成分有利于丹参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并且二氯甲烷对脂溶性成分提取率较高。在丹参活性成分的提取中,可先用二氯甲烷提取脂溶性成分后再用甲醇提取水溶性成分,实现丹参活性成分的综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B 丹参素 薄层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丹参素-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曦 寇自农 +1 位作者 石羽佳 朱靖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447,共4页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体系的紫外光谱显示,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则表明,丹参素对BSA存在荧光增强效应。随着丹参素浓度的增加,...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体系的紫外光谱显示,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则表明,丹参素对BSA存在荧光增强效应。随着丹参素浓度的增加,Δλ=15 nm时体系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最大发射波长为285 nm,且不随浓度增加而发生变化。Δλ=60 nm时发射光谱出现蓝移,体系荧光强度无明显增强,说明丹参素的加入改变了BSA酪氨酸残基附近的微环境,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增大,肽链的伸展程度可能有所增加。该文首次以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为源数据对小分子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参数进行计算。求得25、35、45℃时丹参素与BSA体系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3×106、1.25×106、5.00×105 L/mol;热力学参数ΔH=-10.28 kJ/mol,ΔS>0,表明丹参素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法 丹参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文佳 寇自农 +3 位作者 张曦 付绍平 朱靖博 萧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175,共5页
以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确定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建立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方法,为了提高筛选方法的灵敏度,对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阿卡波糖验证筛选... 以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确定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建立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方法,为了提高筛选方法的灵敏度,对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阿卡波糖验证筛选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测得阿卡波糖的IC50为2.07 mg/mL,与文献报道相近,说明该法可替代传统的Trembly法,并可用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高效液相色谱 筛选模型 糖尿病 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嗜碱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酸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大伟 田晶 +1 位作者 苑广志 徐龙权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从14株嗜碱菌中筛选到一株LP3-3产乳酸能力较强,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金橙黄微小杆菌)。对筛选出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对乳酸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培... 从14株嗜碱菌中筛选到一株LP3-3产乳酸能力较强,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金橙黄微小杆菌)。对筛选出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对乳酸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经发酵实验,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在优化过程中,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经过优化后,乳酸产量由初始的10.02 g/L,提高到最佳发酵条件下的16.27 g/L,比原来提高了62.4%,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菌 乳酸 金橙黄微小杆菌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皂苷Ⅱ的提取及HPLC-MS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龙权 田晶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大豆皂苷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结构不同的大豆皂苷生物活性不同,为了选择性利用B组大豆皂苷,本文考察了B组大豆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及B组大豆皂苷Ⅱ的分析方法。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从脱脂大豆中提取大豆皂苷,并利用硅胶柱层... 大豆皂苷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结构不同的大豆皂苷生物活性不同,为了选择性利用B组大豆皂苷,本文考察了B组大豆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及B组大豆皂苷Ⅱ的分析方法。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从脱脂大豆中提取大豆皂苷,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B组大豆皂苷,进而通过HPLC-MS法对B组大豆皂苷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文得出的大豆皂苷提取、分离及检测方法对B组大豆皂苷的选择性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苷 提取 分离 H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黄决明素的制备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寇自农 徐龙权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用硅胶真空液相层析从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 L.)中分离制备了橙黄决明素,以UPLC-QTOF-MS和C13-NMR、H1-NMR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橙黄决明素对牛血清... 采用硅胶真空液相层析从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 L.)中分离制备了橙黄决明素,以UPLC-QTOF-MS和C13-NMR、H1-NMR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橙黄决明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在25、37、47℃3种温度下的荧光猝灭常数KSV变化不明显,猝灭速率Kq为1.412×1013 L/(mol.s),说明橙黄决明素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紫外光谱变化进一步确认了其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计算表明,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数为1,与BSA之间的结合主要是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的自发过程。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酪氨酸的疏水性结合可能引起了蛋白质构象的变化,但牛血清白蛋白分子的大小并未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黄决明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冬凌草中的金属元素 被引量:5
7
作者 寇自农 朱靖博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2-154,共3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冬凌草全草中的Ca、Mg、Cu、Fe、Mn、Zn、K、Na。结果表明:冬凌草中金属元素铁、锰、锌、钠含量较高,钾、钙和镁分别达到8.987、13.700和2.896mg/g。回收率为92.5%~105.6%,相对标准偏差(RSD...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冬凌草全草中的Ca、Mg、Cu、Fe、Mn、Zn、K、Na。结果表明:冬凌草中金属元素铁、锰、锌、钠含量较高,钾、钙和镁分别达到8.987、13.700和2.896mg/g。回收率为92.5%~105.6%,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5%,该法简单、快速、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冬凌草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修饰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晓 杨启鹏 +2 位作者 徐龙泉 马春 王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120,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表面修饰,使羟基磷灰石在聚合物介质中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激光粒度、Zeta电位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表面修饰前后的羟基磷灰石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KH-...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表面修饰,使羟基磷灰石在聚合物介质中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激光粒度、Zeta电位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表面修饰前后的羟基磷灰石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KH-570硅烷偶联剂结合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并未对其晶体产生明显影响;羟基磷灰石经修饰后在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分散稳定性提高,粒子团聚程度降低,纳米级颗粒尺寸从272.8nm减小到166nm,Cd2+吸附性能随增重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KH-570羟基磷灰石重金属吸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在检测细胞脂肪酸及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昌浩 田晶 徐龙权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气相色谱法鉴别一些新来源的菌种如极端环境微生物和具有新的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本论文研究了微生物菌体的收集、干燥、甲酯化和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分析微生物细胞内脂肪酸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了As1.643、A... 为了更好地利用气相色谱法鉴别一些新来源的菌种如极端环境微生物和具有新的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本论文研究了微生物菌体的收集、干燥、甲酯化和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分析微生物细胞内脂肪酸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了As1.643、As1.1130、As1.1807、HWS、DSM.6577菌细胞内的脂肪酸.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分析细胞内16种脂肪酸.在所分析的5种菌中,最多的含有11种脂肪酸,最少的含有7种.通过对其脂肪酸种类的对比可以分辨出这5种菌种,并且得出了这5种菌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对菌种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脂肪酸 菌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水浸提液的荧光光谱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寇自农 朱靖博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采用三维和二维荧光法对中药丹参水浸提液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丹参水浸提液在三维荧光等高线光谱中出现2个荧光峰,其激发波长分别为243、337nm,发射波长为437nm。丹参素、丹参酚酸A、丹参酚酸B及原儿茶醛与丹参水浸提液的二维荧光... 采用三维和二维荧光法对中药丹参水浸提液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丹参水浸提液在三维荧光等高线光谱中出现2个荧光峰,其激发波长分别为243、337nm,发射波长为437nm。丹参素、丹参酚酸A、丹参酚酸B及原儿茶醛与丹参水浸提液的二维荧光光谱比较研究表明,丹参水浸提液的荧光光谱是各种丹参酚酸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的叠加,其中丹参酚酸B对丹参水浸提液荧光强度贡献最大,且荧光发射波长相同。在近中性条件下,丹参水浸提液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作为定量分析丹参巾总酚酸的依据。丹参水浸提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指纹图谱特征,可以用于丹参的定性鉴别。在pH7.0~12.7丹参水浸提液荧光发射光强度随pH增大呈现递减甚至消失的变化,同时丹参素的380nm荧光有所增强,丹参酚酸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下易于水解应该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荧光光谱 丹参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认知度的方法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非 田晶 +3 位作者 费旭 徐龙权 于玲 寇自农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4期238-239,共2页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理论教学为基础,总结不同学科的科研实例,综合运用多媒体、虚拟实验建设等手段形成可视化媒介平台,使不同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功能和管理水平,而且对提高用...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理论教学为基础,总结不同学科的科研实例,综合运用多媒体、虚拟实验建设等手段形成可视化媒介平台,使不同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功能和管理水平,而且对提高用户尤其是工科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解析技能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仪器 认知度 教学实践 可视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网络数据库应用于仪器分析教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费旭 田晶 +3 位作者 徐龙权 史非 寇自农 于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7B期159-161,共3页
各种分析谱图库是各领域的科研人员根据多年的分析测试结果收集、总结并建立起来的,为后来人们对样品的分析和检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参考依据,它的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分析谱图库在仪器分析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的... 各种分析谱图库是各领域的科研人员根据多年的分析测试结果收集、总结并建立起来的,为后来人们对样品的分析和检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参考依据,它的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分析谱图库在仪器分析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各个谱图库的检索更加方便快捷,如果把这种实际的应用式检索方法和仪器分析教学相结合,必然会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拓宽学生的分析视野,最终使学生更好的把仪器分析知识运用实际样品的研究和生产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谱图库 检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相关软件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费旭 王秀英 +3 位作者 田晶 徐龙权 于玲 寇自农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51期275-276,共2页
化学软件是化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重要的科研工具,其在化学结构式的绘制、反应装置的设计、数据分析处理及谱图解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化学软件和仪器分析教学相结合,即将化学软件应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科研论文的撰写和... 化学软件是化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重要的科研工具,其在化学结构式的绘制、反应装置的设计、数据分析处理及谱图解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化学软件和仪器分析教学相结合,即将化学软件应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科研论文的撰写和科研结果的解析等方面,不仅能使学生对仪器分析结果有直观的印象,还将拓宽学生的分析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合理绘图、有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软件 仪器分析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皂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萍 田晶 +3 位作者 费旭 徐龙权 李景 喻毅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研究了刺五加叶中刺五加皂苷的提取工艺,考察了提取温度、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等因素对刺五加皂苷提取结果的影响,并采用柱层析法进行纯化,优化了洗脱剂乙醇的体积流量及体积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刺五加皂苷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了刺五加叶中刺五加皂苷的提取工艺,考察了提取温度、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等因素对刺五加皂苷提取结果的影响,并采用柱层析法进行纯化,优化了洗脱剂乙醇的体积流量及体积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刺五加皂苷进行定量分析,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h,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6;最佳纯化条件为:乙醇的体积流量27.22×10-6 m3/min,洗脱乙醇的体积分数60%。在最优提取纯化条件下,刺五加皂苷的得率为5.9%,质量分数为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皂苷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互穿的固相微萃取聚乙烯醇复合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梦娟 费旭 +2 位作者 田晶 范叔奇 王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8-702,共5页
通过反复冷冻-解冻和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SiO2有机/无机双交联网络互穿的固相微萃取涂层,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相色谱(GC)等方法对该涂层进行了结构及性能表征.该固相微萃取涂层具有... 通过反复冷冻-解冻和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SiO2有机/无机双交联网络互穿的固相微萃取涂层,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相色谱(GC)等方法对该涂层进行了结构及性能表征.该固相微萃取涂层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Td>300℃),通过化学键合作用于玻璃或石英纤维表面,稳定性好,不易脱落.对正丙醇、正丁醇、异戊醇和甲苯进行萃取,结果表明,该纤维涂层对带有羟基的极性物质有很好的选择性,并且相对标准偏差(RSD,n=3)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溶胶-凝胶法 冷冻-解冻法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果壳皂甙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柏艳 李佥 +1 位作者 田晶 徐龙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2-255,269,共5页
采用AB-8大孔树脂对文冠果果壳皂甙进行纯化,研究了上样液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洗脱液流速和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对纯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上样液质量浓度为30 g/L,乙醇体积分数为70%,洗... 采用AB-8大孔树脂对文冠果果壳皂甙进行纯化,研究了上样液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洗脱液流速和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对纯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上样液质量浓度为30 g/L,乙醇体积分数为70%,洗脱液流速为2.0 BV/h,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0.20%时,纯化后的文冠果果壳皂甙纯度为67.81%,回收率为64.04%,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果壳皂甙 AB-8大孔树脂 纯度 回收率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水解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文娇 田晶 +1 位作者 徐龙权 王海阳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1-324,共4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实验确定由黑曲霉3112s产β-葡聚糖水解酶的最佳条件,并初步应用该水解酶水解燕麦β-葡聚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5g、豆粕5g、葡萄糖1.2g、硫酸铵0.16g、水20m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6.5、29℃、发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实验确定由黑曲霉3112s产β-葡聚糖水解酶的最佳条件,并初步应用该水解酶水解燕麦β-葡聚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5g、豆粕5g、葡萄糖1.2g、硫酸铵0.16g、水20m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6.5、29℃、发酵6d,此时水解酶的酶活力达到183.27U/mL。用最优条件制备的β-葡聚糖水解酶对燕麦β-葡聚糖进行水解,水解之后燕麦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由1.69×106降为6.71×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聚糖水解酶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氨基硅胶柱分离EPA和DHA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飞 朱靖博 +1 位作者 丁燕 寇自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73,共3页
利用负载银离子的氨基硅胶为固定相,制备4.6 mm×250 mm载银氨基硅胶柱,系统评价EPA和DHA在正相体系中的色谱保留行为,考察了载银氨基硅胶的粒径和流动相对EPA和DHA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粒径的载银氨基硅胶比10μm粒径的分离度... 利用负载银离子的氨基硅胶为固定相,制备4.6 mm×250 mm载银氨基硅胶柱,系统评价EPA和DHA在正相体系中的色谱保留行为,考察了载银氨基硅胶的粒径和流动相对EPA和DHA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粒径的载银氨基硅胶比10μm粒径的分离度好;随着流动相中正己烷比例的增大,EPA和DHA分离度增大;当选用5μm载银氨基硅胶、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丁醇(体积比2 000∶1)、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5μL时,EPA和DHA的分离度最佳,分离度为2.03。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EPA和DHA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A DHA 正相色谱 载银氨基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生物学意义的化学计量学数据处理用于微生物代谢指纹分析
19
作者 吴思 田晶 许卫萍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3-86,共4页
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指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微矩阵显著性分析策略寻找不同碳源条件下6株不同遗传背景大肠杆菌变化最显著代谢物,以所发现的最显著变化的代谢物为中心,分别与同条件下检出的其他代谢物进行相... 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指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微矩阵显著性分析策略寻找不同碳源条件下6株不同遗传背景大肠杆菌变化最显著代谢物,以所发现的最显著变化的代谢物为中心,分别与同条件下检出的其他代谢物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到相关系数较大的代谢物。不仅发现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波动显著性化合物(葡萄糖和果糖为唯一碳源条件下变化最显著代谢物分别为谷氨酰胺和尸胺),并通过聚类分析验证了该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保证了在大量数据中提取到更加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微矩阵显著性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抑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龙权 陆军 +1 位作者 葛丽丽 张彧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66,共4页
以苯甲酸钠和丙酸钙为对照,研究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杆菌、葡枝根霉和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抑菌活性与丙酸钙和苯甲酸钠相当,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对细菌抑制能力明显大于霉菌,... 以苯甲酸钠和丙酸钙为对照,研究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杆菌、葡枝根霉和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抑菌活性与丙酸钙和苯甲酸钠相当,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对细菌抑制能力明显大于霉菌,且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抑菌活性受培养基pH和菌悬液作用时间影响较大,受溶液pH、温度的影响较小。比较不同品种的红薯茎叶多糖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茎叶 多糖提取物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