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西汀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6
1
作者 王春富 汤新强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64-368,共5页
长春西汀(Vinpocetine)具有高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能改善、恢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速度,提高卒中患者脑灌注及脑组织摄氧能力,改善脑代谢。由于该药具有优良的临床药理疗效,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本文对该药的临床应... 长春西汀(Vinpocetine)具有高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能改善、恢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速度,提高卒中患者脑灌注及脑组织摄氧能力,改善脑代谢。由于该药具有优良的临床药理疗效,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本文对该药的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于维颖 栾永 汤新强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应用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系统,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下单瓣膜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D组术中给予地塞米松20 mg(4 mL)、C组给予生理盐... 目的应用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系统,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下单瓣膜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D组术中给予地塞米松20 mg(4 mL)、C组给予生理盐水4 mL。术后应用QoR-40对恢复质量及恶心呕吐、疲劳程度、寒战等进行评分。结果 D组在术后第1天及第2天,身体舒适、情绪状态、疼痛及总分上均优于C组(P<0.01)。D组术后第1天及第2天疲劳水平均较C组轻(P<0.05);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2 d均低于C组(P<0.01),且前者术后第1天恶心呕吐水平显著低于后者(P<0.05)。D组术后第1天及第2天寒战比率均小于C组(P<0.01)。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能够明显提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 体外循环 恢复质量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德峰 杨林 +3 位作者 于湛 魏燚 刘若传 王丽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麻醉平面出现后,0.75%布比卡因5~10mL注入硬... 目的观察术前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麻醉平面出现后,0.75%布比卡因5~10mL注入硬膜外隙前,吗啡1.5mg注入硬膜外隙。B组在术毕将吗啡1.5mg注入硬膜外隙。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镇痛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后4、8、12、20、24、30、36和48h进行镇痛及舒适度评分。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由本院同一心理医师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A组综合镇痛质量明显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P<0.05);与术前1d比较,B组于术后1d及术后3d时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于术后1d及3d时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A、B两组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6.1%和14.2%,A组明显低于B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吗啡 超前镇痛 高龄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姜油树脂凝胶的处方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得时 陈艳伟 +1 位作者 汤新强 谭爱萍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35-336,共2页
[目的]根据姜油树脂的物理化学特性,研制适合临床应用的稳定的姜油树脂制剂的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卡波姆-940的用量,甘油浓度以及吐温-80浓度对姜油树脂凝胶的外观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姜油树脂凝胶剂处方的最佳组合为:1... [目的]根据姜油树脂的物理化学特性,研制适合临床应用的稳定的姜油树脂制剂的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卡波姆-940的用量,甘油浓度以及吐温-80浓度对姜油树脂凝胶的外观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姜油树脂凝胶剂处方的最佳组合为:1 g/100 mL的卡波姆-940,5%的甘油,3%的吐温-80,其制成的制剂质地均匀,细腻,黏度适中,涂展性好;4000 r/min离心60 min,稳定,无分层现象。[结论]姜油树脂凝胶剂稳定性良好,该处方合理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凝胶 正交试验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富 李钊 汤新强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我院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8月急诊处方3 000张,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362张,不合格率为12.1%。结论我院急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师、药师仍需...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我院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8月急诊处方3 000张,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362张,不合格率为12.1%。结论我院急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师、药师仍需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分析 不合理用药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艳 汤新强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69-372,共4页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药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逐渐被发现;本文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做了总结和概括,旨在提醒临床工作者用药时要注意观察。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中药注射液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考察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配伍稳定性概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艳 韩莹旻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516-518,共3页
本文通过对2005年以来相关文献的检索,系统回顾了HPLC法在考察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面中的应用,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HPLC法 青霉素类 配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9期600-601,共2页
用药安全及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文章就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临床用药及门诊患者自我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药品 不合理用药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药物服药时辰学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得时 谭爱萍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8期53-55,共3页
药物口服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口服药的服用时间有餐前、餐时、餐后、睡前等几种类型。药物的服药时间是根据每种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的不同及药物与食物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根据人体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关系,参考说明书和... 药物口服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口服药的服用时间有餐前、餐时、餐后、睡前等几种类型。药物的服药时间是根据每种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的不同及药物与食物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根据人体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关系,参考说明书和药学参考书,总结了门诊常用口服药的服用时间,并指出了各种服药时间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药 服药时间 时辰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丽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期45-45,共1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组应用雷贝拉唑,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疼痛消失时间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组应用雷贝拉唑,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疼痛消失时间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相较于奥美拉唑,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肾损害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丽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期157-157,共1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4月78例药物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性肾损害主要发生在肾小管间质,一经发现迅速停药、积极治疗,临床预后较好,本组78例患者中,57例痊... 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4月78例药物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性肾损害主要发生在肾小管间质,一经发现迅速停药、积极治疗,临床预后较好,本组78例患者中,57例痊愈,14例转为慢性肾功能损害,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药物性肾损害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类,其次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造影剂、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可呈急、慢性发病,老年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发病,临床应用时应慎重选择,应用过程中注意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肾损害 抗生素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联合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海燕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1期189-189,共1页
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其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降低血压而且在于预防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因而要求将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并24h保持此水平,切忌波动过大(易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要达到此目标... 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其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降低血压而且在于预防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因而要求将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并24h保持此水平,切忌波动过大(易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要达到此目标,长时间应用单一种降压药往往难以实现。因此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应结合具体病情,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状况、有无合并症等,联用2种和多种降压药物,实行个体化原则。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对各种降压药的药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供临床用药选择的空间大大增加。现将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联合应用原则综述如下,供门诊病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分类 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芩黄喉症胶囊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得时 陈艳伟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12期92-93,58,共3页
目的建立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芩黄喉症胶囊中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Plus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3%磷酸(三乙胺调pH2.0)(B)两相溶剂梯度洗脱(0~15min,25%A→30%A;25~38... 目的建立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芩黄喉症胶囊中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Plus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3%磷酸(三乙胺调pH2.0)(B)两相溶剂梯度洗脱(0~15min,25%A→30%A;25~38min,30%A;38~60min,30%A→35%A),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265nm。结果在选定条件下,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并分别在12.75~510.0(R2=0.9997),20.0~800.0(R2=0.9999)和12.5~500.0μg·mL-1(R2=0.999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以信噪比S/N=3)分别为:0.21、0.16和0.07μ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RSD=1.40%,n=5),101.5%(RSD=1.17%,n=5)和97.3%(RSD=1.69%,n=5)。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于芩黄喉症胶囊中药根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测定,有助于芩黄喉症胶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芩黄喉症胶囊 药根碱 小檗碱 巴马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力 孙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结果:治疗3 d后...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结果:治疗3 d后,治疗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IL-1、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重症监护(ICU)时间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油树脂凝胶抗皮肤癣菌的药效观察
15
作者 陈艳伟 汤新强 +4 位作者 杨彤 梁卉 谭爱萍 赵恕 王华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姜油树脂凝胶的抗皮肤癣菌的药效实验。[方法]采用砂纸造模法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豚鼠上,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药物对动物皮损的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生理盐水组治愈率为0;基质组治愈率为16.7%;达克宁组治愈率为75%;10%姜油树... [目的]研究姜油树脂凝胶的抗皮肤癣菌的药效实验。[方法]采用砂纸造模法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豚鼠上,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药物对动物皮损的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生理盐水组治愈率为0;基质组治愈率为16.7%;达克宁组治愈率为75%;10%姜油树脂凝胶治愈率为75%、15%、20%姜油树脂凝胶治愈率均为100%。[结论]15%、20%的姜油树脂凝胶对须癣毛癣菌所造成的体癣模型有完全治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凝胶 须癣毛癣菌 药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与四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臧治满 李晨晨 谭爱萍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4种临床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常用剂量配制美洛西林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考察上述4种配伍液于0、0.5、1、2、3、4、5、6 h的pH... 目的考察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4种临床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常用剂量配制美洛西林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考察上述4种配伍液于0、0.5、1、2、3、4、5、6 h的pH值、颜色和澄明度外观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在上述时间点下,配伍液中美洛西林钠的含量变化。采用BDS-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5.8)∶甲醇(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μL。结果以本实验所建立的色谱条件对美洛西林钠进行检测,专属性好,能达到基线分离,美洛西林钠的线性范围为1~12 mg/mL(r=0.9999),日内精密度RSD<2.0%,4种输液配伍液在6 h内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变异系数RSD均<2.0%。结论美洛西林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稳定,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配伍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矫建 姜素云 +1 位作者 汤新强 张婷婷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建立灯盏花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建立实验方法。用所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同时对148批样品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的浓度在0.625 mg/mL... 目的建立灯盏花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建立实验方法。用所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同时对148批样品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的浓度在0.625 mg/mL以上对鲎试验的凝胶形成有抑制作用,0.3 mg/mL以下无抑制作用;家兔热原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家兔法的阳性率为2.0%,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阳性率为14.2%,其中有10批样品细菌内毒素为阳性,家兔法全部为阴性,没有出现家兔法阳性而内毒素检查法为阴性的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的致热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法检查热原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检查 鲎试剂 热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测定中样本保存稳定性的考察
18
作者 臧治满 徐晓芳 宋怡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6期3-5,共3页
目的实验4℃冰箱冷藏保存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一周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TDx对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一周内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一周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RSD%为3.82,1.31,2.89,卡马西平一周内的血药浓度RS... 目的实验4℃冰箱冷藏保存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一周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TDx对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一周内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一周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RSD%为3.82,1.31,2.89,卡马西平一周内的血药浓度RSD%为2.89,2.99,2.32。结论4℃冷藏环境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在一周内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药浓度监测 荧光免疫偏振法 卡马西乎 丙戊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亚型参与反式-白藜芦醇体外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岩 谭爱萍 +2 位作者 赵姗 吕国军 马小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研究参与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Ⅱ相代谢的主要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亚型。方法:在体外对反式-白藜芦醇与12种主要的人重组UGT亚型进行温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对其结构做初步... 目的:研究参与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Ⅱ相代谢的主要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亚型。方法:在体外对反式-白藜芦醇与12种主要的人重组UGT亚型进行温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对其结构做初步分析,并考察不同UGT亚型对白藜芦醇代谢产物生成速率的影响。结果:在体外代谢系统中,白藜芦醇被UGT催化生成2种单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M-1和M-2,初步推断其为白藜芦醇-4'和3-葡萄糖醛酸化物,亚型UGT1A1,1A3,1A8,1A9,1A10都参与了催化产生代谢产物M-1和M-2,UGT1A6,1A7仅对M-2的生成有贡献。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UGT1A1,1A10催化底物产生M-1和M-2及1A8催化底物产生M-2的速率都减慢,出现了底物抑制现象。结论:UGT1A1,1A8,1A9,1A10参与了代谢产物M-1的产生,其中UGT1A9的贡献最大,UGT1A1,1A6,1A7,1A8,1A9,1A10参与了代谢产物M-2的产生,其中1A1和1A9贡献最大,UGT1A3也有少量参与2种代谢物的产生,其他亚型几乎都不参与反式-白藜芦醇的Ⅱ相代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UGT亚型 葡糖醛酸化 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