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国际法的编纂与逐渐发展——纪念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成立七十周年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8年第6期1-32,共32页
"没有法典,就没有正义。"国际法法典化是法学家的梦想,也是联合国宪章确定的目标。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成立是国际法百年编纂与发展史的转折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法委员会70年工作及其贡献的回顾和对国际法编纂与发展现状... "没有法典,就没有正义。"国际法法典化是法学家的梦想,也是联合国宪章确定的目标。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成立是国际法百年编纂与发展史的转折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法委员会70年工作及其贡献的回顾和对国际法编纂与发展现状的客观分析,探讨进一步增强国际法委员会能力和贡献的方式、方法。文章认为,国际法委员会在法律编纂、拟定公约方面成就卓著,尤以外交、领事、条约、海洋、国际刑法诸领域突出;在逐渐发展和研究方面,也取得多项重大理论突破。但受制于国际关系的现实以及国家的政治意愿,其作用仍有待加强。国家始终是国际法逐渐发展和编纂的源动力和驱动力,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国际法委员会本身的工作方法问题也不容忽视。世界要和平,各国要发展,都离不开法治和秩序。国际法委员会使命神圣,作用不可替代。70周年是契机,要为未来谋平衡,努力实现国际关系法治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法委员会 国际法的编纂 国际法的逐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法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惠康 白晓航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22页
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法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这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首份公共产品具有丰富国际法内涵,不仅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高度契合,也极大丰富、发展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成为国际法... 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法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这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首份公共产品具有丰富国际法内涵,不仅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高度契合,也极大丰富、发展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重要组成。新形势下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一以贯之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要求、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应有之义,更是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的解题思路。应以70周年纪念为契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促进文明包容互鉴、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法 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构建 被引量:56
3
作者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课题组 黄惠康 +6 位作者 何志鹏 张辉 余敏友 易显河 秦天宝 黄志雄 张乃根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1-28,共28页
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法内涵,积极探索在全球治理各具体领域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共同使命。从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 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法内涵,积极探索在全球治理各具体领域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共同使命。从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国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代表着先进的法学理念,为国际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追求与前进方向,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法话语权。在当代国际法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进一步倡导和践行和平共处、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等国际法原则,提升外交中的国际法规则意识,培养人才、凝练话语,促进国际法理论和实践守正创新,有效解决全球性、区域性热点问题,在国际社会形成持之以恒的充分合作,创建承载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法 全球治理 国际法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火相传,推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法事业再创辉煌——在纪念周鲠生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4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19年第2期20-25,共6页
尊敬的梁西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学界同仁:一、刚才梁西先生激情而细腻的精彩发言无疑将今天的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在珞珈山拜师求学的峥嵘岁月。先生再次以他的言传身教诠释了何谓'尊师重教'.能与... 尊敬的梁西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学界同仁:一、刚才梁西先生激情而细腻的精彩发言无疑将今天的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在珞珈山拜师求学的峥嵘岁月。先生再次以他的言传身教诠释了何谓'尊师重教'.能与'90后'的恩师一同纪念祖师周鲠生诞辰130周年,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鲠生 国际法 薪火相传 再创辉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高度推动数字贸易法治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惠康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数字化是当今时代最大的变革,国际贸易将进入数字贸易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当前,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停滞以及主要大国博弈态势趋于激烈,使得国际经贸规则出现进一步碎片化的趋势,也对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形塑造... 数字化是当今时代最大的变革,国际贸易将进入数字贸易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当前,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停滞以及主要大国博弈态势趋于激烈,使得国际经贸规则出现进一步碎片化的趋势,也对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形塑造成挑战。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国际数字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贸易法治化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因此,应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高度继续推进国际数字贸易;从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入手,着力形成数字贸易法治工作的大协同格局;通过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数字经贸规则等方式,推动全球数字贸易关系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贸易 法治化 涉外法治 数据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法前沿值得关注的十大问题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惠康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9年第1期5-24,共20页
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阶段,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博弈的主战场,涉及岛礁归属和海洋划界等海上热点问题多发频发,且呈常态化、多边化、司法化之势,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竞争激烈,极地形势... 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阶段,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博弈的主战场,涉及岛礁归属和海洋划界等海上热点问题多发频发,且呈常态化、多边化、司法化之势,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竞争激烈,极地形势更趋复杂。海洋法规则制定和实施正在走实走深,围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公海保护区和国际海底资源开发等前沿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新的形势要求我国国际法学界紧密跟踪海洋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发展,不断提高运用海洋法服务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能力,丰富和强化我国海洋权益主张的法理依据,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和适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洋法 海洋国际治理 前沿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法理论与外交实践的融合之道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学刊》 2019年第1期1-21,165,共22页
外交是君子之交,与法律融合是君子之道。有外交就有国际法。法律外交是现代外交的高级形态,也是学人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调研是外交的生命线,应成为国际法学者的"看家本领"。我国需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以更高水平运用国际... 外交是君子之交,与法律融合是君子之道。有外交就有国际法。法律外交是现代外交的高级形态,也是学人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调研是外交的生命线,应成为国际法学者的"看家本领"。我国需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以更高水平运用国际法,善打"法律牌"。既要从战略层面提出用好国际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路、建议,也要从微观层面就国际法的前沿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法律与外交融合,应努力把握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外交 法律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原文传递
准确把握“涉外法治”概念内涵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被引量:99
8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2年第1期1-20,共20页
"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创新发展,凸显了涉外法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法治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准确理解"涉外法治"概念要推本溯源,厘清&qu... "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创新发展,凸显了涉外法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法治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准确理解"涉外法治"概念要推本溯源,厘清"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的相互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涉外法治"的时代逻辑。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飞跃是其理论基础。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国家法治与国际法治,虽属两个不同的治理范畴和法治体系,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作为国家法治中的涉外一翼,涉外法治在国家法治和国际法治这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布局,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内法治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的发展动态及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研究》 2019年第1期3-14,共12页
世界正经历巨大变局。国际法的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国际竞争从传统陆地疆域向包括海洋、极地、外空、网络在内的新疆域拓展的态势愈发明显,海洋... 世界正经历巨大变局。国际法的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国际竞争从传统陆地疆域向包括海洋、极地、外空、网络在内的新疆域拓展的态势愈发明显,海洋领域规则制定和实施持续走深走实;网络空间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加速前移;气候变化谈判进入转折期,各方加紧谋划未来全球环境治理体制;国际法日益成为对外斗争的重要抓手。在此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禁止核武器条约》与全面核裁军进程、国际司法机构与国际法的解释与适用、条约履约机构和缔约国大会扩权动向、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朝鲜半岛局势相关法律问题、美英法对叙利亚动武的合法性问题、全球海洋治理及"南海仲裁案"后续法律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法学体系等十大前沿法律问题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国际法学人应怀着对法律的敬重,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外交和世界和平事业做贡献,努力开创国际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发展动态 关注 前沿 法律问题
原文传递
从战略高度和全球视角认知和推进涉外法治建设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惠康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年第5期37-54,共18页
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是法治领域统筹“两个大局”、应对前所未有外部风险挑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战略举措。通过涉外法治联动国际法治,是我国积极拓展制度性权利的一条有效路径。“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一... 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是法治领域统筹“两个大局”、应对前所未有外部风险挑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战略举措。通过涉外法治联动国际法治,是我国积极拓展制度性权利的一条有效路径。“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是一项重要创新发展,要准确理解其内涵。从调整对象、法律属性、法治格局和法治体系的视角考察,“涉外法治”本质上仍是国家法治的一部分,并与国内法治一起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鸟之两翼”。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涉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本文从战略认知、概念溯源和实践推进三个维度,探讨了新形势下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涉外法治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准确理解“涉外法治”概念的内涵以及怎样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建设这三大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内法治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统筹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容侵犯——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所谓“涉南海声明”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惠康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0年第5期5-20,共16页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所谓"涉南海声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批评。声明罔顾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和客观事实,违背美国政府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的公开承诺,违反和歪曲国际法,以所谓南海仲裁案&qu...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所谓"涉南海声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批评。声明罔顾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和客观事实,违背美国政府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的公开承诺,违反和歪曲国际法,以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为依据,否定中国在南海大部分海域的离岸资源的合法权益,还刻意渲染南海地区紧张局势,蓄意制造意识形态对立,公开胁迫别国选边站队,企图以此离间其他国家同中国的关系,干扰破坏中国与东盟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以便搅乱南海,从中渔利。这一声明的要害是失道失信、肆意妄为。在法律上,被蓬佩奥捧为"神明"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是一颗"毒树之果",自始就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在国际社会得到了愈来愈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容侵犯,任何企图遏制中国的政治图谋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佩奥 海洋权益 南海仲裁案 仲裁庭裁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全球治理变革和国际法治贡献中国智慧——纪念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学刊》 2021年第3期1-29,155,共30页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作为多边外交的重要参与方,从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到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从全面依法治国到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作为多边外交的重要参与方,从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到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从全面依法治国到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50年迈出了三大步,从融入、参与到引领,实现了历史性的跨域。中国始终坚守公平正义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体制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倡导并以责任担当践行多边主义,坚定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国际治理变革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席位 恢复 联合国 全球治理 国际法治 中国贡献
原文传递
坚定维护“平等者间无管辖权”的国际法治原则——美国联邦法院驳回密苏里州滥诉中国案裁决述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惠康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2年第4期1-24,共24页
新冠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密苏里州借疫情诬告滥诉中国是美国政客别有用心的“政治闹剧”,在任何良法善治的国家都不可能得逞。美国联邦地区法院驳回密苏里州对中国的诬告滥诉,在美国司法判例中具... 新冠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密苏里州借疫情诬告滥诉中国是美国政客别有用心的“政治闹剧”,在任何良法善治的国家都不可能得逞。美国联邦地区法院驳回密苏里州对中国的诬告滥诉,在美国司法判例中具有定向标的意义。“密苏里州滥诉案”完全没有法律正当性,病毒起源地问题与国家责任问题无关,无论是涉及被告身份地位的属人管辖权,还是涉及争诉事项的属事管辖权,美国法院均没有管辖权。本案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如何依法审理、公正裁判,考验美国的司法制度和法官的法治精神。“平等者间无管辖权”的法治原则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基石之一,而依法裁判则是成熟的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主审法官驳回原告滥诉的裁决与中国国际法学人和国际有识之士产生同频共振。该裁决判定,对于诬告滥诉案的司法文书,中方有权援引《海牙公约》的规定,拒绝接受送达。中国共产党属于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意义上的“外国国家”,因而享有不受美国法院司法管辖的主权豁免地位。这是坚定维护国际法治原则的正义之举,也是公正司法的必然结果。本文拟就该裁决涉及的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特别是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核心法律问题——中国共产党享有不受外国司法管辖的主权豁免地位——的论证逻辑和法律适用进行深入的法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治 中国共产党 主权豁免 司法管辖 美国法院裁决
原文传递
从融入走向引领,为国际法治贡献中国智慧——纪念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惠康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1年第3期13-18,共6页
很高兴受邀出席厦门大学主办的"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首先,谨对厦门大学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厦门大学是中国国际法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历史悠久,名师荟萃,英才辈出。在纪念百年校庆的同时举办关于国际法... 很高兴受邀出席厦门大学主办的"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首先,谨对厦门大学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厦门大学是中国国际法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历史悠久,名师荟萃,英才辈出。在纪念百年校庆的同时举办关于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很有意义。今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借此机会,我想结合会议主题,就中国重返联合国半个世纪来对国际法治所作巨大贡献分享一些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治 国际法教学 合法席位 百年校庆 百年华诞 批评指正 英才辈出 联合国
原文传递
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的鸿篇巨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3-24,共22页
党的十八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外交进入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波澜壮阔,风生水起,鸿篇巨制徐徐展开,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其中包括但不限... 党的十八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外交进入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波澜壮阔,风生水起,鸿篇巨制徐徐展开,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入宪;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向海兴国“蓝色外交”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外交”引领发展新潮流;境外追逃追赃“红色外交”驰而不息;全方位外交布局日臻完善;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理论建树卓著。中国特色大国法律外交为国际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国际法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迈向新征程,中国法律外交将一秉初衷,继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外交法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十年 二十大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当前中美外交博弈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学刊》 2020年第3期1-22,155,共23页
近来,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如何从国际法的角度诠释当前的外交形势?如何看待美国违反国际法的霸凌行径?如何评判蓬佩奥的"涉南海声明"?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对中国有法律效力吗?如... 近来,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如何从国际法的角度诠释当前的外交形势?如何看待美国违反国际法的霸凌行径?如何评判蓬佩奥的"涉南海声明"?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对中国有法律效力吗?如何准确把握外交中的"软"与"硬"?如何把握国内民间外交舆论的正确导向?本文认为,观察国际形势,不能以是否"强硬"论英雄,一定要调好焦距,对好光圈,把握好切入点。美国对待国际法是典型的"双标",是国际法治不折不扣的践踏者。诬告滥诉是当前中美关系中的一大"毒瘤"。鼓吹"新冷战"、强行"脱钩"是绝路一条。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在曲折中前行。巩固和延长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核心利益,也是国家外交的总目标,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外交斗争中,应更好地掌握国际法这一强大武器,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但民间外交舆论切忌捕风捉影,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要超越社交自媒体的"随心所欲",自觉反对和抵制民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国际法治 中美关系 国际法 民间外交舆论
原文传递
一体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17
作者 黄惠康 董华亮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17,共17页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必须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必须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服务和人才培养。如何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行了谋篇布局和顶层设计,为新时代新征程涉外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据此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迫切需要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这既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徒法不足以自行”,深入探讨一体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涉外法治 一体推进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学刊》 2024年第1期1-28,154,共29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启航的“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走过初创十年,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是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就,无论在物理层面还是在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启航的“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走过初创十年,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是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就,无论在物理层面还是在理念层面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稳步推进,日趋完善。面向未来,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法治保障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前,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且复杂的国际形势,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必须坚持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继续稳步加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法治保障 涉外法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封面聚焦之一 持续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内核 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
作者 黄惠康 《民主与法制》 2024年第26期6-7,共2页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70年前,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时而出、应运而生,成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应怎样更好继承弘扬这些原则?这是一个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70年前,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时而出、应运而生,成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应怎样更好继承弘扬这些原则?这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精神内核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时偕行 新型国际关系 时代命题 继承弘扬 大变局
原文传递
从战略高度推进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 被引量:56
20
作者 黄惠康 《国际法研究》 2020年第3期10-18,共9页
早在100多年前,清廷外臣李佳白就曾指出,“中西未交涉以前不识有公法也,中西既交涉之后不可无公法也。……因念中外交涉之事日繁一日,亦日棘一日”,在培养国际法人才方面“诚能贯而通之,引而伸之,一省数十人合十数省数百人,熟谙公法而... 早在100多年前,清廷外臣李佳白就曾指出,“中西未交涉以前不识有公法也,中西既交涉之后不可无公法也。……因念中外交涉之事日繁一日,亦日棘一日”,在培养国际法人才方面“诚能贯而通之,引而伸之,一省数十人合十数省数百人,熟谙公法而后出于中外交涉事,或和平与议,或执理与争,庶几外交不致如今日之棘手也。”他并预言:“我国家得此数十外交之长才,转弱为强……是公法之所系者大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律人才 中外交涉 公法 外交 国际法人才 战略高度 高素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