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4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展现理论真魅力 引领悟道勤耕耘——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国希教授
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5,共2页
"人应当如何生活,是人生面临的‘大问题’而18-22岁,不再像中小学生,有家长和老师安排好了奋斗目标。大学生开始更多地面临着自我选择,就容易出现迷惘,有着多样的选择可能性。在自主的时代,如何形成价值观上的引领,非常重要如何立身处... "人应当如何生活,是人生面临的‘大问题’而18-22岁,不再像中小学生,有家长和老师安排好了奋斗目标。大学生开始更多地面临着自我选择,就容易出现迷惘,有着多样的选择可能性。在自主的时代,如何形成价值观上的引领,非常重要如何立身处世?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大学生需要有健全的理性,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正确立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以我们有了这样明道的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复旦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需要 教授 悟道 社会分析 中小学生
原文传递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事业融入生命--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钰民教授
2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24,共2页
2014年顾钰民教授领衔的“基于实效性的‘概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整体推进探索”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对顾钰民教授和他领衔的教学团队长期坚持“概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给予的肯定、荣誉和鼓励。顾钰民教授长期... 2014年顾钰民教授领衔的“基于实效性的‘概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整体推进探索”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对顾钰民教授和他领衔的教学团队长期坚持“概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给予的肯定、荣誉和鼓励。顾钰民教授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 复旦大学 教育事业 教学改革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生命
原文传递
21世纪俄罗斯的时代之问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
3
作者 郭丽双 朱亭锦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以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所构成的社会思潮范式来回应俄罗斯的时代之问,是21世纪俄罗斯道路研究的重要理路。当代俄罗斯社会思潮在各自的思想理路中为“俄罗斯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设计了不同路径,同作为自由主义对立面的新保守主义和新马... 以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所构成的社会思潮范式来回应俄罗斯的时代之问,是21世纪俄罗斯道路研究的重要理路。当代俄罗斯社会思潮在各自的思想理路中为“俄罗斯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设计了不同路径,同作为自由主义对立面的新保守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赋能俄罗斯现代化转型又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前者作为当代俄罗斯的官方价值观在联动“俄罗斯思想”、东正教文明和传统保守主义,在自我认同的话语—叙事中构建基于最佳民族基因的独特文明范式和独特现代化发展模式,其本质仍是一种重新崛起的强国理念。后者立足文明史观追求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辩证审视苏联马克思主义以重塑“新社会主义”文明与道路,以期回答马克思主义与特定民族历史结合探索国家转型道路何以可能。较之于新保守主义,21世纪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在回应俄罗斯时代之问上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合历史性依据,而对于如何实现其从立题到破题,则必须客观审视其理论与实践的困境与前景,置身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共鸣,构建超越资本逻辑的可替代性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时代之问 新保守主义 身份认同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诗茹 《工会理论研究》 2025年第1期51-65,共15页
五四运动的爆发,彰显出中国工人的阶级力量和革命潜力。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敏锐地洞察到工人群体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鉴于此,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主动走进工人之中,开启了同中国工人初步结合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蕴... 五四运动的爆发,彰显出中国工人的阶级力量和革命潜力。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敏锐地洞察到工人群体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鉴于此,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主动走进工人之中,开启了同中国工人初步结合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蕴藏着四种重要的作用机制,即信仰导向机制、双向互动机制、话语转换机制以及纠错创新机制。这一系列机制的协同作用,不仅为中国工人提供了改变现状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还有力地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的紧密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中国工人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原始积累概念及其当代重构
5
作者 夏巍 王永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0,共10页
原始积累指涉的是资本的起源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谓原始积累”的“节欲论”和“储蓄论”及其观念的批判,揭示出资本起源的历史性前提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变革。这一“分离”同时构成... 原始积累指涉的是资本的起源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谓原始积累”的“节欲论”和“储蓄论”及其观念的批判,揭示出资本起源的历史性前提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变革。这一“分离”同时构成了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核心,原始积累的“分离”是资本形成的历史性前提,而资本积累是在对其历史前提“扬弃”的基础上再生产这种分离,从而转化成为资本的构成性前提,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分离”的辩证关系。在对原始积累过程中暴力作用的分析基础上,指出暴力在形式和内涵上的变化,它不再体现为超经济的直接暴力,而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成为一种习惯而内化于资本主义结构中。对于当今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所出现的新的“圈地运动”,技术封建主义者重构了马克思的原始积累概念,圈地不仅剥夺了用户生成的数据并榨取租金,还在用户和传统资本家与云领地之间形成一种封建依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积累 分离 暴力 技术封建主义 租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为公”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开开 苏童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虽然备受古圣先贤的推崇,但是在帝制体系下却难觅“大同”之道。历史充分证明,“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自然观等方面具有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虽然备受古圣先贤的推崇,但是在帝制体系下却难觅“大同”之道。历史充分证明,“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自然观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只有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后,“天下为公”才得以真正地在中国社会实现。中国共产党将“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大党大国的国际责任融合在一起,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建设意义上的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全球治理意义上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集中体现了其发展维度和历史轨迹,使“天下为公”思想赓续不绝,始终指引着人们寻求更好的治理方式、追求大同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为公” “第二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 被引量:6
7
作者 唐明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而且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为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发挥指导作用,但仅凭其自身无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而且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为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发挥指导作用,但仅凭其自身无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全部问题,它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合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细节的相通之处以及由各自理论气质决定的发展逻辑,是二者结合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二者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面具备不同优势,在功能上能够形成互补,这是二者结合的现实基础。从功能的互补性入手,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层面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自优势,是使二者产生深刻“化学反应”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4
8
作者 阚道远 邱友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M0003,共11页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围绕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核心内容、破解之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突出体现在:系统构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了对马克...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围绕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核心内容、破解之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突出体现在:系统构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升华与思想跃迁;结合时代突出问题、中国历史智慧和人类政治文明来审视大党独有难题,从横向丰富和纵向扩展的层面拓宽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容范畴和视角视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价值立场、核心观点、思想方法分析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动这一学说释放出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效能。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蕴含的理论特质,为推动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和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党独有难题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笛卡尔物性理论的继承和修正——基于现象学的视角
9
作者 刘少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笛卡尔认为物的本质是广延,灵魂的本质是思维,因此物相对于思维来说具有超越性。但是,天赋观念可以把握物的广延,使得物可以被认识,所以物是超越性与可认识性的统一。马克思基于现象学式的感性活动理论,继承并修正了笛卡尔的物性理论。... 笛卡尔认为物的本质是广延,灵魂的本质是思维,因此物相对于思维来说具有超越性。但是,天赋观念可以把握物的广延,使得物可以被认识,所以物是超越性与可认识性的统一。马克思基于现象学式的感性活动理论,继承并修正了笛卡尔的物性理论。第一,笛卡尔的物性理论包含心物异质性和心物一致性的矛盾,马克思则在将心物异质性和一致性放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构建,消除了二者的冲突。第二,笛卡尔的物性理论依赖信仰的外在统一,陷入了无限后退的困境。马克思在现象学式的感性活动的内在性统一中揭示了信仰的发生机制,消除了外在统一的无限回退困境。第三,笛卡尔的物性理论是静态化的抽象统一。马克思将这种统一放置到生存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语境中进行阐释,将笛卡尔的物性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化和立体化。研究马克思对笛卡尔物性理论的继承和修正,对认识笛卡尔和马克思的物性理论及其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理论 超越性 可认识性 笛卡尔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解
10
作者 肖巍 何云峰 +3 位作者 陆敬波 贾文娟 李友钟 孙岩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3期4-24,共21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近期,中华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深...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近期,中华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从职工、企业、劳动关系和工会角度,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群众热情拥抱新质生产力,主动助力、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力量。为此,本刊特邀六位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工会工作”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这组笔谈文章进一步推动工会界和学术界对这一主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工会工作 智慧力量 中华全国总工会 工会组织 民族复兴 生产力 笔谈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立场坚守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廷昌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最鲜明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必然融入且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最鲜明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必然融入且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主体以及变革社会的根本力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理论新境界的不竭源泉;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价值归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同时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的创造中汲取理论智慧,着力解决人民所需所急所盼,切实增强理论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靠广大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物化理论”之异同——基于商品结构的意识形态批判转向
12
作者 严哲涵 《哲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下“颠倒”现象的实质,即物与物的关系取代了人与人的关系,并进而以“物的逻辑”支配人本身。卢卡奇沿袭了马克思从客观的商品结构出发分析物化现象的基本思路,结合韦伯的思想批判人们对“... 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下“颠倒”现象的实质,即物与物的关系取代了人与人的关系,并进而以“物的逻辑”支配人本身。卢卡奇沿袭了马克思从客观的商品结构出发分析物化现象的基本思路,结合韦伯的思想批判人们对“合理化原则”的追求,揭露了社会中无孔不入的物化意识的渗透。在继承马克思的基础上,卢卡奇的思想展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批判色彩,并与马克思存在三个重大分野:在对物化问题的解决路径上,转向了“阶级意识”的觉醒而非生产关系的扬弃;在对本体“人”的理解上,将其理解为“主客二元对立”结构中的独立主体,而非复杂的社会关系性存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定位上,纯粹将其视为被批判的对象而缺少肯定性的维度。这些异同之处也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Marx’s theory of materialization unveils the essence of the “reversal” phenomenon under the production relations of capitalist society. Specifically,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gs has replac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subsequently imposing the “logic of things” on human beings. Lukacs adhered to Marx’s fundamental approach of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of materi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f commodities. By integrating Weber’s ideas, he criticized people’s pursuit of the “principle of rationalization” and exposed the pervasive infiltration of objectification consciousness in society. Building upon Marx’s legacy, Lukacs’ ideas exhibit a distinct ideological critique, and there are three significant divergences from Marx. In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materialization, the focus has shifted towards the awakening of “class consciousness” rather than the abandonment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the ontological concept of “human”, it is regarded a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within the “subject-object binary opposition” structure, rather than a complex social relational existence. When positioning capitalist society, it purely criticized it, lacking a positive dimension.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lso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subsequent Western Marx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卢卡奇 马克思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场术语革命的学理省思
13
作者 李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新时代是一个理论大发展、实践大创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造,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术语发展为“马... 新时代是一个理论大发展、实践大创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造,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术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术语革命 时代化 实践创造 创造精神 创新推动 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苏联马克思主义:从21世纪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出发
14
作者 郭丽双 杜宛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追问不仅关乎历史,而且直接关涉到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近年来,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多种阐释路径论证十月革命的合法性基础、合理性根据和创造性本质,强调从辩证的非线性逻辑出发把握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质性差异... 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追问不仅关乎历史,而且直接关涉到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近年来,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多种阐释路径论证十月革命的合法性基础、合理性根据和创造性本质,强调从辩证的非线性逻辑出发把握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质性差异,指认苏联模式对异化关系消亡规律的背离以及苏联文化的二元悖反,并从领导力量的全面崩溃入手指证苏联解体的非理性和主观性因素。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辩确证了以下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学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双重统一,苏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一个版本,是作为推动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我国应重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别化研究,基于学理性研究批驳错误论断、严肃回应意识形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马克思主义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苏联解体 苏联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马克思主义“危机—革命”叙事的意义重构——约翰·霍洛威教授访谈
15
作者 夏巍 邝光耀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开放马克思主义”(Open Marxism)是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中形成较早、影响甚广的一支流派,它倡导建构一种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而试图走出“封闭”的马克思主义理解方式。约翰·霍洛威(John Holloway),爱尔... “开放马克思主义”(Open Marxism)是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中形成较早、影响甚广的一支流派,它倡导建构一种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而试图走出“封闭”的马克思主义理解方式。约翰·霍洛威(John Holloway),爱尔兰人,当代英语世界著名的左翼批判理论家,长期任教于爱丁堡大学,目前是墨西哥普埃布拉自治大学的一名社会学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丁堡大学 当代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教授 政治经济学批判 当代英语 爱尔兰人 意义重构 教授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殖民主义:洛苏尔多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16
作者 李雨豪 郭丽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220,共11页
殖民主义在当代并没有消亡,它与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生产方式伴生而行。多米尼克·洛苏尔多从哲学批判转向历史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语言阐明了其针对殖民主义的自由观,在殖民主义尚存且现代人普遍不自由的社会背景下,他依托黑格尔的... 殖民主义在当代并没有消亡,它与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生产方式伴生而行。多米尼克·洛苏尔多从哲学批判转向历史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语言阐明了其针对殖民主义的自由观,在殖民主义尚存且现代人普遍不自由的社会背景下,他依托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进入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之中。洛苏尔多指明自由的人应当是被全面承认的,这种自由建立在个体被压迫时所具备的反抗权之上,因而在资本主义历史中被压迫者争取承认的斗争实质上是合法追求自由的途径。将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相结合,洛苏尔多重塑了这一理论,以被承认为目的,一切关于自由解放的运动都可以被“复数形式”的阶级斗争所涵盖,阶级的概念事实上被拓展了。但他却走向了偏离马克思本人观点的消极自由,也没有实现对殖民主义经济逻辑的彻底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世界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之中,既要以人为本,又须胸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多米尼克·洛苏尔多 历史唯物主义 殖民主义 承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论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7
作者 蒋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根据世界历史的辩证法与发展趋势,区分了人类走向新文明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道路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创制的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既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理论构想,又凸显了中华文... 马克思主义根据世界历史的辩证法与发展趋势,区分了人类走向新文明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道路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创制的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既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理论构想,又凸显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与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赓续了中华文明,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是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获得了实体性的形态,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文明,也使中华文明在21世纪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时代风采,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文明类型 社会主义文明道路 马克思主义文明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伦理的运行机制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18
作者 刘少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伦理作为有意识构建的意识形态,具有规律性的运行机制。第一,资本主义伦理的本质和形式的统一。资本主义伦理本质上为生产方式服务,但是为生产方式服务的本质需要通过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生存伦理等形式...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伦理作为有意识构建的意识形态,具有规律性的运行机制。第一,资本主义伦理的本质和形式的统一。资本主义伦理本质上为生产方式服务,但是为生产方式服务的本质需要通过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生存伦理等形式表现出来。第二,资本主义伦理在社会性和个人性上的统一。资本主义伦理是通过人的社会交往形成的,但是最终落实在人的认知、情绪和欲望之上。第三,资本主义伦理的时间性和稳定性的统一。资本主义在其变化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利益而宣扬变化着的伦理,但是变化着的伦理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核心伦理规范。马克思对三重伦理运行机制的揭示,为洞察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伦理的新变化提供了理论工具,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伦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伦理 运行机制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9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蔡和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及其当代启示
20
作者 陈修琪 朱鸿召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青年信仰的塑造对于个体成长、社会发展甚至国家未来有着重要影响。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接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对救国救民之路的不懈探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蔡和森马克思主义... 青年信仰的塑造对于个体成长、社会发展甚至国家未来有着重要影响。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接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对救国救民之路的不懈探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蔡和森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时代风雨的呼唤、湖湘传统文化的熏陶及探寻救国之路的实践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确立的。新时代的社会环境虽与青年蔡和森所处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但学习和弘扬青年蔡和森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使命担当、追求真理和勇于实践等优秀品质,对当代青年人担当历史使命,科学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和森 马克思主义信仰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