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中国整形外科的起源
1
作者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688-693,共6页
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和第一所综合性大型医院,开启了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大门,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多项国内第一。值得关注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和第一所综合性大型医院,开启了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大门,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多项国内第一。值得关注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我国整形外科发展的初始阶段播撒下的种子,是一段不应该被忘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 中山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外科复杂创面的负压吸引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小曼 亓发芝 +1 位作者 顾建英 施越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负压吸引技术处理整形外科复杂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2009年笔者因复杂创面采用负压治疗的患者53例,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26~71岁,创面面积6cm2~80cm2。结果:2例负压治疗后,新生上皮组织覆盖创面,治疗... 目的:探讨局部负压吸引技术处理整形外科复杂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2009年笔者因复杂创面采用负压治疗的患者53例,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26~71岁,创面面积6cm2~80cm2。结果:2例负压治疗后,新生上皮组织覆盖创面,治疗开始至愈合时间均为21天;51例行负压治疗后创面情况明显改善,二期行植皮或组织瓣转移等常规方法关闭创面(其中15例负压治疗后行全麻下清创),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治疗时间最短者14天,最长者30天,平均治疗时间19天。结论:负压治疗是创面治疗的一次新进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够彻底去除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优化创面条件,为整形修复提供良好组织基础,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治疗 复杂创面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式中心负压吸引用于整形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震 亓发芝 +1 位作者 顾建英 冯自豪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负压吸引在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对2004年11月—2006年8月在整形外科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心负压吸引方式引流的62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15例严重颌面部创伤一期清创重建术后经中心负压引流创面均一期愈合。3... 目的:探讨中心负压吸引在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对2004年11月—2006年8月在整形外科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心负压吸引方式引流的62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15例严重颌面部创伤一期清创重建术后经中心负压引流创面均一期愈合。35例躯干部皮瓣转移术后除2例出现创面积液需手术处理外,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8例经封闭引流的难治性创面,大体创面明显减小,平均引流10.5d后,行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覆盖创面。4例头面部手术后血肿病例于中心负压吸引治疗后4~5d拔除引流,均无复发。结论:在整形外科的各类创面治疗中,合理地应用中心负压引流,可以有效地减少积液、感染等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 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外科摄影规范 被引量:9
4
作者 冯自豪 亓发芝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整形外科 摄影 资料 照相 经验交流 患者体位 小角度 微变化 前后比 照片 位移 手术 取证 纠纷 颈部 规范 地位 成果 辨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超显微外科技术在肿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子煦 高璐 +4 位作者 王璐 任明 沈康杰 顾建英 卫传元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154-158,共5页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超显微外科得到了发展,将手术带入更加微观的层面。肿瘤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正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而超显微外科作为一种侵入性较小且功能重建效果良好的肿瘤修复重建技术引起广泛关注。采用超显微外科技术...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超显微外科得到了发展,将手术带入更加微观的层面。肿瘤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正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而超显微外科作为一种侵入性较小且功能重建效果良好的肿瘤修复重建技术引起广泛关注。采用超显微外科技术能对直径为0.8 mm或更小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进行解剖吻合,因此游离皮瓣可通过任意部位的无名血管进行血管化,进而用以修复缺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重建。借助超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淋巴重建,在肿瘤外科手术后淋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超显微外科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肿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显微外科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肿瘤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G-PET/CT在心脏外科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临床诊治中的首次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冯自豪 张汝凡 +4 位作者 施越冬 张勇 顾建英 石洪成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以及对手术清创的引导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诊治的21例... 目的: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以及对手术清创的引导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诊治的21例心脏外科手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患者。21例患者均在术前1周行PET/CT检查。根据PET/CT及CT影像对21例患者的胸骨感染范围、是否存在肋软骨炎及感染肋软骨的位置进行判断,并与术中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PET/CT对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根据PET/CT结果,引导手术清创,术后随访6~16个月,评价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清创重建手术效果。结果:21例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中,20例为胸骨骨髓炎、18例为纵隔感染、9例为肋软骨炎。PET/CT诊断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准确性均为100%。PET/CT对肋软骨炎定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5.71%、99.74%、96.00%、98.99%、98.81%,其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优于C T (P值分别为0.002、0.008、0.01)。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 PET/CT 引导下1次清创重建术后的治愈率为85.7%。结论: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效果显著优于CT ,可用于引导手术清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 肋软骨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施越冬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288-290,共3页
关键词 淋巴水肿 外科治疗 淋巴通道重建 淋巴结移植 筋膜条引流 网膜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容外科医疗风险的防范 被引量:3
8
作者 亓发芝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美容外科 医疗风险 沟通 医患关系 相互尊重式 思考自主式 医患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内新生儿整形手术的探讨
9
作者 顾建英 亓发芝 +2 位作者 吴坤南 施越冬 张学军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目的 :探讨 2 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对 1993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 ,共 12例 2 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的情况的分析。结果 :12例患儿伤口均I期愈合 ,术后疤痕不明显 ,疗效满意。结论 :2 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是切实可... 目的 :探讨 2 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对 1993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 ,共 12例 2 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的情况的分析。结果 :12例患儿伤口均I期愈合 ,术后疤痕不明显 ,疗效满意。结论 :2 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是切实可行的 ,可以选择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整形手术 先天性食管闭锁 肠闭锁 唇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在乳房整形美容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映勋 刘牧歌 +1 位作者 亓发芝 陆南杭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1020-1023,共4页
自体脂肪因取材方便、治疗效果好等优势,逐渐成为整形外科软组织塑形、修复常用的填充材料。随着乳房整形美容需求患者数量的增加,自体脂肪移植在该方面的应用也日益成熟。本文综述了乳房整形美容中自体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并发症和移... 自体脂肪因取材方便、治疗效果好等优势,逐渐成为整形外科软组织塑形、修复常用的填充材料。随着乳房整形美容需求患者数量的增加,自体脂肪移植在该方面的应用也日益成熟。本文综述了乳房整形美容中自体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并发症和移植安全性等,为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乳房整形美容领域的进一步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 乳房整形 自体脂肪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乳房整形与重建--10年历程
11
作者 亓发芝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11期1-3,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日益增高,乳房整形美容是医疗美容外科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整形美容项目之一,其患者要求高,医疗技术复杂,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乳房整形美容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遍重视,项目开展需要一定的门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日益增高,乳房整形美容是医疗美容外科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整形美容项目之一,其患者要求高,医疗技术复杂,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乳房整形美容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遍重视,项目开展需要一定的门槛,各地普遍要求医疗门诊部以上方能开展隆胸手术,乳房再造更是四级诊疗科目,需要在三级整形外科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开展。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乳房整形美容项目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改善医疗美容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 乳房重建 中国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是怎样的疾病?该如何自查和预防?
12
作者 刘家祺 亓发芝 顾建英 《科学生活》 2024年第8期4-5,共2页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瘤属于皮肤肿瘤的一种,危险性很高,因为它有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023年6月,某歌手因黑色素瘤不幸离世,这一事件提醒我们需要重视黑色素瘤。虽然黑色...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瘤属于皮肤肿瘤的一种,危险性很高,因为它有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023年6月,某歌手因黑色素瘤不幸离世,这一事件提醒我们需要重视黑色素瘤。虽然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极高,但黑色素瘤治疗技术的发展也相当迅猛,早期阶段的黑色素瘤的治愈率已经相当可观。因此,提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恶性程度 皮肤肿瘤 黑色素细胞 早期阶段 恶性肿瘤 及时治疗 危险性
原文传递
β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控创面愈合中的纤维增生
13
作者 曾俊豪 罗祖程 +2 位作者 陆瑶 栾文杰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 adrenergic receptor,ADRB2)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纤维增生的调控机制。方法将12只小鼠背部皮肤随机注射非特异性敲减ADRB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ADRB2组,n=6)和对照病毒(AAV-NC组,n=6)21 d后,在背部建立全...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 adrenergic receptor,ADRB2)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纤维增生的调控机制。方法将12只小鼠背部皮肤随机注射非特异性敲减ADRB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AAV-ADRB2组,n=6)和对照病毒(AAV-NC组,n=6)21 d后,在背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模型。记录术后第1、3、5、7天创面愈合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结构、纤维化程度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定量PCR检测ADRB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胶原纤维1A1、胶原纤维3A1、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5、7天,AAV-ADRB2组创面愈合率显著下降(P<0.05),伴随表皮增厚、炎症细胞增多、纤维细胞减少、胶原沉积降低;α-SMA水平显著下降(P<0.05);COL1A1/COL3A1比例减少(P<0.05);ADRB2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MMP-1和MMP-8 mRNA水平升高(P<0.01);TGF-β1/Smad3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ADRB2敲减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减少创面纤维化反应和结缔组织含量,提高MMP mRNA水平,降低Ⅰ型/Ⅲ型胶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肾上腺素受体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创面愈合 纤维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调控巨噬细胞M2型极化促进创面愈合
14
作者 张思敏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24-733,共10页
目的验证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全层皮肤切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lda-1(ALDH2激动剂)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检测创面组织ALDH2活性。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创... 目的验证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全层皮肤切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lda-1(ALDH2激动剂)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检测创面组织ALDH2活性。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LDH2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表达和F4/80^(+)、iNOS^(+)、CD206^(+)细胞数。体外实验采用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RAW264.7细胞M2型极化,分别用Alda-1和ALDH2抑制剂CVT-10216处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F4/80^(+)CD206^(+)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分析测定细胞上清中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da-1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创面的Col-Ⅰ、Col-Ⅲ及α-SMA表达增多;F4/80^(+)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 NOS^(+)细胞显著减少,CD206^(+)细胞显著增多。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IL-4组相比,IL-4^(+)Alda-1组F4/80^(+)CD206^(+)细胞比例、抗炎因子和p-AKT、p-m 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促炎因子表达降低;IL-4^(+)CVT-10216组F4/80^(+)CD206^(+)细胞比例、抗炎因子和p-AKT、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促炎因子表达升高。结论ALDH2通过AKT/mTOR通路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促进小鼠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巨噬细胞极化 乙醛脱氢酶2 Ald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中山整形论坛会议纪要
15
作者 潘昱妍 亓发芝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I0009-I0010,共2页
复旦中山整形论坛暨"整形外科新进展新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23年8月26至2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胜利召开。本次学术交流邀请到了国内外杰出的医学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医学领域的最前沿议题。本次会议的主席是复... 复旦中山整形论坛暨"整形外科新进展新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23年8月26至2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胜利召开。本次学术交流邀请到了国内外杰出的医学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医学领域的最前沿议题。本次会议的主席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亓发芝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医学领域 会议纪要 学术交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论坛 中山
原文传递
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 被引量:13
16
作者 狄根红 吴炅 +4 位作者 亓发芝 余科达 陆劲松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再造使乳腺癌全乳切除患者重获完整的乳房外形。本文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或不联合假体和带蒂横向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的经验,并探讨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00... 背景与目的:乳房再造使乳腺癌全乳切除患者重获完整的乳房外形。本文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或不联合假体和带蒂横向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的经验,并探讨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00年1月-2005年7月,74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或带蒂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背阔肌肌皮瓣再造62例(83.8%),其中联合假体13例、带蒂TRAM再造12例、联合假体1例。经过2~66个月随访,局部区域复发率4.1%。患者满意度高,可接受度96%。而且这两种自体再造方式在是否需要联合假体上没有差别(P=0.440)。结论: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背阔肌肌皮瓣再造对中国女性适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整形 乳房成形术 带蒂背阔肌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抽吸法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亓发芝 杨燕文 +1 位作者 顾建英 施越冬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的远期疗效结果。方法:自1999年2月开始应用单纯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采用问卷方式对疗效进行分析,发出问卷45份,回复问卷17份。其中上肢淋巴水肿7例.下肢淋巴水肿10例。对肢体周... 目的:分析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的远期疗效结果。方法:自1999年2月开始应用单纯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采用问卷方式对疗效进行分析,发出问卷45份,回复问卷17份。其中上肢淋巴水肿7例.下肢淋巴水肿10例。对肢体周径的变化以及丹毒控制的治疗效果加以调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4.63年。术后肢体的周径明显缩小,应用弹性绷带或弹力袜加压包扎,维持3~12个月,平均维持6个月左右,之后恢复到术前水平。丹毒发作术前平均每年3.41次,抽吸术后丹毒发作消失,平均约2.21年后丹毒发作开始出现。患者满意率67.66%,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对肢体肿胀控制的维持时间较短,以及弹力套使用不方便。结论:应用抽吸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丹毒发作,一段时间内可以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外形。对于具有部分淋巴回流功能的轻中度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抽吸法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治疗 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瓣移植在治疗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施越冬 张学军 +2 位作者 徐剑炜 顾建英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淋巴管脂肪复合组织移植在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单侧阻塞性淋巴水肿患者10例分别于 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半年进行肢体周径测定、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检查。5例应用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结合负压抽吸治...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淋巴管脂肪复合组织移植在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单侧阻塞性淋巴水肿患者10例分别于 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半年进行肢体周径测定、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检查。5例应用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结合负压抽吸治疗(A 组),5例行单纯肢体淋巴水肿负压抽吸治疗(B 组)。结果:A 组术后2周肢体周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 05) ;半年后肢体周径与术 前比较亦明显改善(P<0. 05) ;而术后2周与术后半年的肢体周径无明显变化(P>0. 05) 。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不同程 度改善。B 组肢体周径半年内改善较明显,但淋巴回流改善不明显。结论:采用带蒂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结合负压抽吸 治疗单侧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大隐静脉 淋巴管 复合组织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亓发芝 顾建英 +3 位作者 张学军 杨震 施越东 徐剑炜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3期412-413,共2页
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巨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巨乳缩小术以倒“T”形手术为代表,术后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为了减少手术瘢痕,本文介绍了我们应用垂直切口巨乳缩小的手术方法与体会。方法:采用Leiour蚊子头式手术设计,切除乳房... 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巨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巨乳缩小术以倒“T”形手术为代表,术后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为了减少手术瘢痕,本文介绍了我们应用垂直切口巨乳缩小的手术方法与体会。方法:采用Leiour蚊子头式手术设计,切除乳房下方的皮肤、腺体,乳头乳晕以上方真皮腺体组织蒂抬高到正常位置,进行乳房塑形,术后仅留有垂直瘢痕。结果:采用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术治疗6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乳房形态良好。1例术后6个月切口下端局部修整残留的猫耳朵。结论: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瘢痕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术 手术瘢痕 巨乳 垂直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同期修复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畸形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南杭 冯自豪 +2 位作者 张勇 杨燕文 亓发芝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72-73,103,共3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瓣乳房再造同期修复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至2014年,对23例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在背阔肌乳房再造术中,切断背阔肌止点,将上方背阔肌肌瓣向腋窝旋转并固定,以修复腋窝凹陷...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瓣乳房再造同期修复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至2014年,对23例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在背阔肌乳房再造术中,切断背阔肌止点,将上方背阔肌肌瓣向腋窝旋转并固定,以修复腋窝凹陷畸形。结果 23例患者腋窝凹陷畸形均得到纠正,局部无臃肿,未发生皮瓣坏死。随访6-30个月,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瓣乳房再造同期修复腋窝畸形,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瓣 乳房再造 腋窝淋巴结清扫 腋窝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