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楠楠 朱同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0-415,共6页
耐药细菌感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对于器官移植受者来说,围手术期面临着细菌院内感染的威胁,术后免疫抑制也给耐药细菌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但新型抗生素筛选速度远远滞后于细菌的变异速度,传统抗生素疗法已无法满足临床应对超... 耐药细菌感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对于器官移植受者来说,围手术期面临着细菌院内感染的威胁,术后免疫抑制也给耐药细菌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但新型抗生素筛选速度远远滞后于细菌的变异速度,传统抗生素疗法已无法满足临床应对超级耐药细菌的需求,拥有百年历史的噬菌体疗法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噬菌体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超级细菌感染,在器官移植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噬菌体 细菌性感染 围手术期 抗生素 院内感染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于术中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乔郑磊 吴擘颋 +1 位作者 蒋密 戎瑞明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739,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在肝移植手术中血液保护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VIP、CBM(均从建库至2017年5月),收集所有氨甲环酸用于肝移植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在肝移植手术中血液保护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VIP、CBM(均从建库至2017年5月),收集所有氨甲环酸用于肝移植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4篇文献比较了术后出血量,各研究间均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94%,P<0.05),氨甲环酸与安慰剂相比,能减少术出血量[SMD=-1.95,95%CI(-3.21,-0.69)],P<0.05]。2)4篇文献报道了输注红细胞量,结果显示氨甲环酸能减少术中输注红细胞的量[SMD=-0.43,95%CI(-0.74,-0.11)],P<0.05];3篇文献报道了比较了术中血浆输注量,1篇文献报道了安慰剂组比氨甲环酸组术中血小板输注情况,结果表明氨甲环酸不能减少术中输注血浆和血小板的量。氨甲环酸与安慰剂以及其他抗纤溶药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出血、肾功能不全、血栓、感染、死亡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增加。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红细胞输入量,是1种安全有效的抗纤溶止血药物,限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上的局限性,本系统评价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肝移植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治疗在肾脏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3
作者 李杨 戎瑞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6期687-692,共6页
当患者出现终末期器官衰竭时,可进行器官移植,延续患者生命。然而移植术后带来的器官结构功能损伤和免疫排斥反应,影响患者生存时长和质量。细胞治疗已被广泛接受为再生医学中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细胞治... 当患者出现终末期器官衰竭时,可进行器官移植,延续患者生命。然而移植术后带来的器官结构功能损伤和免疫排斥反应,影响患者生存时长和质量。细胞治疗已被广泛接受为再生医学中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细胞治疗在器官移植中已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以肾脏移植为例,讨论如何利用细胞治疗调节器官移植免疫平衡,延长移植器官和患者的生命力,为器官移植耐受诱导和维持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肾脏移植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临床应用监管法规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昕宇 吴楠楠 +2 位作者 卢曙光 朱同玉 乐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耐药和泛耐药病原菌不断涌现,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噬菌体治疗已成为抗击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欧美国家和中国已经进行了临床应用。然而,中国目前尚未形成针对噬菌体治疗的专项监管法规,研...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耐药和泛耐药病原菌不断涌现,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噬菌体治疗已成为抗击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欧美国家和中国已经进行了临床应用。然而,中国目前尚未形成针对噬菌体治疗的专项监管法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成为我国开展噬菌体治疗的主要形式,这制约了我国噬菌体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亟需在当前的药品监管框架下,制定适当的噬菌体监管法规。因此,本文回顾了格鲁吉亚、美国、英国、比利时和中国的噬菌体治疗现状和监管法规框架,旨在为噬菌体临床治疗的监管提供参考。完善的噬菌体临床应用监管法规将极大促进噬菌体治疗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也必将有效地遏制细菌耐药危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治疗 药品立法监管 新药申报 限制类医疗技术 噬菌体制剂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擘颋 唐群业 +1 位作者 姚顶根 戎瑞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4-586,共3页
目的了解部分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探讨HLA抗体筛查对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价值。方法通过ELISA法对63名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进行HLA-Ⅰ抗体检测并随访2—4个月,检出HLA-Ⅰ抗体者予以输... 目的了解部分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探讨HLA抗体筛查对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价值。方法通过ELISA法对63名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进行HLA-Ⅰ抗体检测并随访2—4个月,检出HLA-Ⅰ抗体者予以输注配合性血小板,分别比较抗体阳性阶段输注随机或配合性血小板以及在抗体阴性阶段输注随机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63名患者中检出7例HLA-Ⅰ抗体阳性,其抗体强度在病程中有明显变化,HLA-Ⅰ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时平均CC I为(3.84±7.21)×109/L,输注配合性血小板时平均CC I为(14.01±14.05)×109/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中进行HLA-Ⅰ抗体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免疫性PTR高危患者,并通过配合性输注等措施有效减少免疫性P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除激素,需要从艺术变为科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同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1,共2页
人们常说,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是一门艺术,足见其复杂和高深,而免疫抑制方案中争论最多是糖皮质激素的保留或撤除.糖皮质激素为肾移植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半个世纪以来,它已经成为最经典、使用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至今仍... 人们常说,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是一门艺术,足见其复杂和高深,而免疫抑制方案中争论最多是糖皮质激素的保留或撤除.糖皮质激素为肾移植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半个世纪以来,它已经成为最经典、使用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至今仍然在肾移植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激素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x亚型1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乔郑磊 戎瑞明 +2 位作者 吴擘颋 陆琼 蒋密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854-856,共3页
输血是现代医疗中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正确的血型鉴定在输血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ABO血型有多个亚型-[1-2]。若血清学显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抗原性减弱,很容易造成忽视和漏检,给临床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器官移植等带来极大的困... 输血是现代医疗中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正确的血型鉴定在输血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ABO血型有多个亚型-[1-2]。若血清学显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抗原性减弱,很容易造成忽视和漏检,给临床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器官移植等带来极大的困扰,给临床输血带来危险。最近我们在临床送检样本中发现了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并对其进一步做血清学以及基因测序分析,最终确定为Bx亚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BX亚型 正反定型不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春晨 戎瑞明 +2 位作者 李杨 蒋密 周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基于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rianc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种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方法通过专家组打分,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方差-层次分析法(Cov-AHP)对评价指标进行... 目的基于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rianc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种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方法通过专家组打分,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方差-层次分析法(Cov-AHP)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的100份临床输血病历,对建立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从输血申请流程、输血文书、输血评估、输血护理四个维度构建了输血病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对100份输血病历进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论该输血病历评价模型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临床输血病历,提高医生对临床输血的重视,还可以监管临床输血链,完善输血安全预警系统,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病历 Cov-AHP 输血安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血型鉴定及临床输血策略探讨——附1例B(A)02/O01血型报道 被引量:6
9
作者 朱蓓蓓 蒋密 +4 位作者 陆琼 周蓉 朱丽佳 杨春晨 戎瑞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B(A)亚型漏检率及其临床紧急输血流程。方法对1例急诊手术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初步确认为ABO亚型,后采用2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运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患者的ABO血型基因扩增并测序,明确基... 目的探讨降低B(A)亚型漏检率及其临床紧急输血流程。方法对1例急诊手术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初步确认为ABO亚型,后采用2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运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患者的ABO血型基因扩增并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该患者血型血清学结果显示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A弱B强,血清中存在较弱的抗-A1,H抗原较B细胞明显增强;术中输注B型洗涤红细胞4U、AB型血浆600mL,无输血不良反应。患者ABO基因测序结果与A101标准序列比对,符合(A)02/O01基因型。结论B(A)血型的血清学特征不明显,血清学检测必须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流程,降低漏检率。本研究对B(A)患者制定了紧急输血流程,保证临床用血。同时其明确鉴定需进一步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ABO基因测序联合单克隆测序可以有效明确其分型,必要时可选择二代测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BO*B(A)02亚型 成分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和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血麦考酚酸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多娇 许明 +3 位作者 王宣传 唐群业 戎瑞明 朱同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和1B3(编码基因分别为SLCO1B1和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血麦考酚酸(MPA)浓度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连接酶检测反应法对68例汉族肾移植受者的SLCO1B1和1B3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 目的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和1B3(编码基因分别为SLCO1B1和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血麦考酚酸(MPA)浓度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连接酶检测反应法对68例汉族肾移植受者的SLCO1B1和1B3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检测,分别检测SLCO1B3 T334G和SLCO1B1 A338G的突变位点。术后第28天,收集受者血浆检测MPA浓度。比较各基因型受者的MPA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MPA AUC0-1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CO1B3T334G位点GG基因型受者的MPA AUG0-12高于TT基因型受者,分别为(54.54±14.40)mg·h·L^-1和(37.30±12.88)rng·h·L^-1(P=0.052);SLC0181A338G位点的各个基因型受者之间MPA AUC0-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血MPA浓度的个体间差异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霉酚酸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多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炎症因子表达及网络分析
11
作者 武多娇 钱梦佳 +2 位作者 戎瑞明 许明 朱同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2期2976-2979,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及蛋白网络的功能。方法收集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及肾功能稳定患者血清样本,各6例;应用APIX蛋白芯片技术检测40个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寻找两组间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及蛋白网络的功能。方法收集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及肾功能稳定患者血清样本,各6例;应用APIX蛋白芯片技术检测40个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寻找两组间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并应用String和Network OntologyAnalysis在线工具构建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其生物功能。结果在急性排斥反应及肾功能稳定患者的血清中有8个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2(CCL24):700(255~1157)比330(100~610)rig/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58737(8018—105395)比22660(137~68914)ng/L;白细胞介素10(IL一10):120(20~517)比298(81~11609)ng/L;IL-6可溶性受体(IL-6sR):11328(3357~21251)比7665(370~12455)-s/L;单核细胞炎性蛋白10α(CCL3):1712(7002~32634)比283(54—1915)ng/L;单核细胞炎性蛋白1B(CCIA):554(28~2355)和283(104~1915)ng/L;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15560(13343~42481)比11271(1207~18228)ng/L;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CCL5):44547(38252~78631)比27765(12073~46627)ng/L,均P〈0.05]。蛋白相互作用及网络分析显示这些蛋白彼此联系,参与趋化、化学趋化、炎症反应、创伤应答及白细胞迁移等病理生理过程。结论寻找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差异表达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并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有助于阐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差异蛋白可作为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候选诊断标志物或干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排斥 蛋白质阵列分析 炎症 细胞因子 网络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戚若晨 朱冬 +1 位作者 戚贵生 王继纳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受者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术后并发TRAS的16例受者(TRAS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16例未发生TRAS的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受者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术后并发TRAS的16例受者(TRAS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16例未发生TRAS的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介入治疗前年龄、等待移植时间、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收缩压/舒张压、移植肾动脉峰值流速(PSV)和段间动脉阻力指数(RI),以及TRAS组治疗后与TRAS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eGFR、收缩压/舒张压、移植肾动脉PSV、段间动脉RI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性别、供肾来源、透析方式、供肾侧别、供肾动脉吻合方式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移植前糖尿病、高血压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RAS组受者中13例行球囊扩张,2例置入球扩支架。随访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除1例受者因慢性排斥反应行移植肾切除术外,余15例受者移植肾功能均稳定。两组受者年龄、性别、移植前糖尿病、移植前高血压、等待移植时间、供肾来源、透析方式、供肾侧别、供肾动脉吻合方式、移植前血清肌酐、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介入治疗前,TRAS组受者平均血清肌酐、收缩压及移植肾动脉PSV分别为(5.6±3.5)mg/dL、(144±9)mmHg(1mmHg=0.133kPa,下同)和(3.4±1.6)m/s,均高于对照组[(1.9±0.8)mg/dL、(130±19)mmHg和(1.3±0.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2.35和4.73,P均<0.05);TRAS组受者平均eGFR和段间动脉RI分别为(18±15)mL/min和0.5±0.1,均低于对照组[(49±20)mL/min和0.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和-3.88,P均<0.05)。介入治疗后,TRAS组受者平均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和移植肾动脉PSV分别为(3.2±1.5)mg/dL、(128±16)mmHg、(76±8)mmHg和(2.0±1.0)m/s,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4.40、3.72和3.03,P均<0.05),但平均血清肌酐高于仍高于对照组[(1.5±0.5)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5)。TRAS组受者平均eGFR和段间动脉RI分别为(26±13)mL/min和0.6±0.1,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和-3.25,P均<0.05);但平均eGFR仍低于对照组[(58±1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5)。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怀疑发生TRAS的受者应先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然后再根据血管动脉造影进行确诊。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TRAS受者移植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诊断
原文传递
大鼠肾脏皮质中分离出新型间质细胞——特络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力平 林淼 +2 位作者 李龙 郑龙 朱同玉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81-84,96,共5页
目的分析SD大鼠肾脏皮质中特络细胞(TC)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手术获取4周雄性SD大鼠肾脏皮质,使用二型胶原酶等消化酶获取细胞,利用显微切割的方法分离纯化并原代培养TC。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并鉴定原代培养的TC。免疫荧光检... 目的分析SD大鼠肾脏皮质中特络细胞(TC)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手术获取4周雄性SD大鼠肾脏皮质,使用二型胶原酶等消化酶获取细胞,利用显微切割的方法分离纯化并原代培养TC。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并鉴定原代培养的TC。免疫荧光检测TC、成纤维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MSC)中CD34、CD117、CD63、Ⅳ型胶原蛋白及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情况。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TC形态学特征。结果肾脏皮质中能分离出TC,且可以体外原代培养,其形态学特征与其他器官中发现的TC相似。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发现TC表达CD117、CD34及CD63 3种细胞表面分子,以及肾小管和肾小球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蛋白及LN,明显与成纤维细胞及MSC不同。TEM检测结果发现,TC位于肾脏皮质的间质区域、肾小管及血管周围。结论大鼠肾脏皮质存在TC,由于其表达CD117、CD34、CD63、Ⅳ型胶原蛋白及LN,提示其可能在促进基底膜再生及肾脏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络细胞 成纤维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肾脏皮质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的体外抗BK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业静 吴楠楠 +1 位作者 戎瑞明 朱同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目的:在体外水平上研究咪唑立宾的抗BK多瘤病毒(BKV)功能并初步分析其抑制病毒复制的阶段。方法:本研究采用咪唑立宾的溶剂作为阴性对照,已知具有体外抗BKV活性的西罗莫司作为阳性对照。首先,在不同细胞系中分析咪唑立宾和西罗莫司的半... 目的:在体外水平上研究咪唑立宾的抗BK多瘤病毒(BKV)功能并初步分析其抑制病毒复制的阶段。方法:本研究采用咪唑立宾的溶剂作为阴性对照,已知具有体外抗BKV活性的西罗莫司作为阳性对照。首先,在不同细胞系中分析咪唑立宾和西罗莫司的半致死浓度。然后,以此为依据设置药物浓度梯度处理细胞,感染BKV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细胞上清液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KV的复制曲线,对细胞做免疫荧光检测BKV感染率。最后,用BKV单循环假病毒感染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的293F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假病毒感染效率,以此判断咪唑立宾对BKV感染早期的影响。结果:咪唑立宾与西罗莫司都具有体外抑制BKV感染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免疫荧光显示BKV的感染率随着咪唑立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胞上清病毒DNA定量检测表明咪唑立宾处理组病毒复制曲线受到明显抑制。西罗莫司对BKV感染水平和复制水平的抑制作用与咪唑立宾类似,本研究中两种药物对BKV感染早期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咪唑立宾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抗BKV活性,且抑制作用并未发生在病毒感染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多瘤病毒 咪唑立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