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的内涵和框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芳 郭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63-166,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务汉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汉语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正在提升,世界各国对商务汉语的需求日益增强。如何在短时间内对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商务专门用途汉语的教学,成为近年来对外汉语研究的新内容。
关键词 商务汉语 教学 需求分析 目标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又不P,~Q”中“又”的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中伟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考察了用在否定句中的语气副词“又”的上下文语境,把它表示为“又不P,~Q”,论证了该格式是以“只有P,才Q”为预设,通过对P的否定,从而从根本上否定Q,由此实现其表达功能,加强~Q的语势。文章进一步指出,与逻辑式... 本文考察了用在否定句中的语气副词“又”的上下文语境,把它表示为“又不P,~Q”,论证了该格式是以“只有P,才Q”为预设,通过对P的否定,从而从根本上否定Q,由此实现其表达功能,加强~Q的语势。文章进一步指出,与逻辑式不同,实际语言中的“只有P,才Q”中的P并不总是Q的唯一条件,而可能只是Q的最典型或最极端的条件,这造成了“又不P,~Q”的主观色彩。文章最后就“又”、“并”、“可”三个语气副词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语用 预设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运用看文学风格差异——以《法言》《扬雄集》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路广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7-150,共4页
关于《法言》、《扬雄集》的语言风格,历来有一些评价,但都是模糊和抽象的,本文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比较《法言》和《扬雄集》,发现两者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法言》的语言是拟古文的风格,而《扬雄集》则是文人书面语的典型代表。出现这... 关于《法言》、《扬雄集》的语言风格,历来有一些评价,但都是模糊和抽象的,本文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比较《法言》和《扬雄集》,发现两者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法言》的语言是拟古文的风格,而《扬雄集》则是文人书面语的典型代表。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扬雄的话语策略和创作意旨密切相关。由此进一步提出:语言运用是文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应该将文本当做语料,从具体的语言运用入手研究语言风格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法言》 《扬雄集》 语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人之理想存在的美学:席勒美学再探索
4
作者 袁新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席勒美学本质上是一种本体论美学 ,而不是一种知识论美学 ,它是一种作为人类生存方式和世界观的人类学美学 ,因而它乃是德国主体性哲学的内在部分。美学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本体论 ,它的目的首先是关注生存论视域中的人的问题。
关键词 席勒 美学思想 本体论美学 生存方式 德国 古典美学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再思考──兼答曾簇林教授 被引量:9
5
作者 朱立元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8-96,,87,,共10页
关键词 马克思 "美的规律" 美学
原文传递
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的几点补充意见——三答曾簇林教授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立元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为了回答曾簇林教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再说》一文对我的批评,我最近撰写了《三论"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问题》与其再商榷;但当时文章还未及发表,就看到了她又一篇批评我的长文《三说马克思关于"... 为了回答曾簇林教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再说》一文对我的批评,我最近撰写了《三论"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问题》与其再商榷;但当时文章还未及发表,就看到了她又一篇批评我的长文《三说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并致朱立元同志》(以下简称《三说》)。仔细拜读了她的文章,觉得新意不多,基本上是对她前一篇文章《再说》的复述,只是论述更为繁琐、庞杂些,逻辑也似乎更为混乱些。本不拟另写文章回应,但考虑到: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曾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我,我若置之不理,有拂她的苦心;第二,《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问题 曾先生 林教授 实践范畴 朱立元 存在和思维 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文本 唯物主义观点
原文传递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再探索
7
作者 袁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2年第1期290-318,共29页
众所周知,在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之前,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们主要是依据《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马克思、恩格斯其他一些关于艺术的论述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后。
关键词 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 经济学手稿 对象性活动 《手稿》 费尔 美学思想 直观唯物主义 自我意识哲学 美学家们
原文传递
法国汉学家苏远鸣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丁 《国际汉学》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苏远鸣(Michel Soymie)是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教授,原系法国敦煌学研究组主任,也是法国关于中国道教、佛教和敦煌学的研究专家。1924年出生的苏远鸣,年轻时便拜法国著名汉学家和佛教学专家戴密微为师,开始研究中国宗教。从1959至1966年... 苏远鸣(Michel Soymie)是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教授,原系法国敦煌学研究组主任,也是法国关于中国道教、佛教和敦煌学的研究专家。1924年出生的苏远鸣,年轻时便拜法国著名汉学家和佛教学专家戴密微为师,开始研究中国宗教。从1959至1966年,他一直是法兰西远东学院成员,在此期间,曾被派往日本京都参加佛教事典《法宝义林》的编辑工作,从事汉学研究。196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密微 汉学研究 敦煌学研究 中国道教 教学专家 义林 著名汉学家 敦煌写本 日本京都 编辑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