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书印修复方案初探——以复旦大学图书馆《岭表诗传》藏印为例
1
作者 严天月 余辉 《古籍保护研究》 2024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岭表诗传》有方功惠、刘承翰藏书印,铃印因虫蛀而残缺,既影响书籍寿命与美观,亦不利于流通阅览。笔者对残印进行模拟修复,并以此为例探索藏书印修复的材料、步骤与方法: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原印印泥与修复颜料...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岭表诗传》有方功惠、刘承翰藏书印,铃印因虫蛀而残缺,既影响书籍寿命与美观,亦不利于流通阅览。笔者对残印进行模拟修复,并以此为例探索藏书印修复的材料、步骤与方法: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原印印泥与修复颜料的元素成分,结合光学色度检测与传统配色实践,选定适合的修复颜料;选用适合的纸张制作仿真书页;通过文献调研,找到方功惠藏印的完整样本,制作修复模板;以线笔、竹签为工具,以印泥、国画颜料为材料,在仿真书页上对藏书印进行勾勒、全色、接笔。藏书印模拟修复符合古籍修复原则,既保证古籍物质形态的安全,又保留了古籍流传印迹,亦是对古籍修复技术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印 模拟修复 印泥检测《岭表诗传》 方功惠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庋藏古籍善本撷芳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美国,在古籍藏书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唯一能与美国国家图书馆——国会图书馆抗衡的仅有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哈佛燕京”是欧美地区最重要的研究东亚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镇,目前“燕京”馆藏有宋元明清刻本及稿本、抄本、活字... 在美国,在古籍藏书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唯一能与美国国家图书馆——国会图书馆抗衡的仅有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哈佛燕京”是欧美地区最重要的研究东亚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镇,目前“燕京”馆藏有宋元明清刻本及稿本、抄本、活字本、套印本、版画等善本共3800部(含善本地方志700余部);普通古籍约18000部,其中丛书1400部、乾隆以后刻印的原本地方志约2200部。明代刻印的图书,几近1500部,其中难得之帙触目皆是。本文从其善本藏书中遴取珍稀并有特点者十余种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燕京” 古籍善本 明清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小说、画报与媒介考古——以《点石斋画报》《海上花列传》《海上尘天影》与《红颜知己》为例
3
作者 陈建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1-61,共21页
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运用凸显了人与技术的紧张关系。晚清以来照相、石印、报刊和电影开启了民族想象共同体的时代。通过对一些小说与图像作媒介考古的考察,诸如《点石斋画报》和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以照相写实手法表现妓女等级制度,... 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运用凸显了人与技术的紧张关系。晚清以来照相、石印、报刊和电影开启了民族想象共同体的时代。通过对一些小说与图像作媒介考古的考察,诸如《点石斋画报》和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以照相写实手法表现妓女等级制度,体现了人际契约关系和城市管治的法治功能;邹弢《海上尘天影》中,传统小说形式如帝国分崩离析的隐喻,给人物与情节造成观念和具象之间的断裂;周瘦鹃《红颜知己》中电影技术与人脑连体,叙事主体的自我明星化给都市大众文化带来新景观等,都表明了人与媒介技术形成的紧张关系,在受操控的同时寻求感情与想象的表现空间,媒介技术引领现代性方向,传统文化则处于潜意识层面。同时,通过晚清民初的上海在物质文化、都市建设、日常生活、情感结构、时尚及女性公共性等方面积累的丰富文明经验的展示,旨在主张对19世纪与20世纪的中国应取一种“长程革命”的考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世界文明 上海 小说 图像 媒介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与古籍版本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司马朝军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7,共3页
《四库全书总目》是版本目录 ,它有着比较丰厚的版本学内容 。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古籍 版本鉴定 版本学 版本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与20世纪20年代理想小说中的乌托邦书写
5
作者 束慧能 陈建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34-241,共8页
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乌托邦书写,以往研究多关注晚清小说和20世纪30年代的京派小说、左翼小说,其间的通俗小说较少受到重视。但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的通俗小说也开辟出了别具一格的乌托邦视野,并与晚清小说存在可资比较的紧密联系。... 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乌托邦书写,以往研究多关注晚清小说和20世纪30年代的京派小说、左翼小说,其间的通俗小说较少受到重视。但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的通俗小说也开辟出了别具一格的乌托邦视野,并与晚清小说存在可资比较的紧密联系。晚清始创的理想小说次文类和“未来/他方”旅行叙事模式,为20世纪20年代的通俗小说所承继,但旅行主人公已由感时忧国的爱国志士变成都市新式夫妻,“救亡图强”的书写主旨转化为对小家庭及世俗幸福的追求,以都市日常为中心的世俗乌托邦取代国族宏大叙事的政治乌托邦,同一书写模式承载着不同时代和作家群体的家国理想。在对中国近现代乌托邦文学的考察中纳入20世纪20年代通俗小说的一环,有助于还原中国近现代文学中乌托邦书写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想象 理想小说 旅行叙事 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图书馆藏陈陶遗、丁文江函稿述略
6
作者 袁静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上海图书馆藏《陈陶遗先生手札》《丁在君函牍》两部函稿,前者是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陈陶遗致淞沪都督总办丁文江共计34通公私函电原件,后者为丁文江担任淞沪总办期间与各界人士的往来应酬函电的抄件稿,共4大册262通,涉及人物、团体众多。... 上海图书馆藏《陈陶遗先生手札》《丁在君函牍》两部函稿,前者是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陈陶遗致淞沪都督总办丁文江共计34通公私函电原件,后者为丁文江担任淞沪总办期间与各界人士的往来应酬函电的抄件稿,共4大册262通,涉及人物、团体众多。这批材料恰好可补充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丁文江档案”之缺失,亦为刘厚生《丁文江传记(初稿)》、胡适《丁文江的传记》所缺之1926年函电部分,尚未被学界利用。此批函电还可增补陈陶遗、丁文江二人年谱、传记、文集的相关内容,反映了当时荐举、考试的人事制度,淞沪商埠总署的具体工作,若干政情内幕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陶遗 丁文江 函稿 上海图书馆 淞沪总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俞樾的文艺观
7
作者 陈广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作为晚清思想文化剧变格局中的一位通儒,俞樾对于“文学”“词章”的认识、实际创作的文体选择,以及对通俗小说戏曲等的特殊爱好,看似分裂歧出,却有其代表性,可视为解读这一时期文学观念转型的一种特殊样本。在其经学家的身份、立场背后... 作为晚清思想文化剧变格局中的一位通儒,俞樾对于“文学”“词章”的认识、实际创作的文体选择,以及对通俗小说戏曲等的特殊爱好,看似分裂歧出,却有其代表性,可视为解读这一时期文学观念转型的一种特殊样本。在其经学家的身份、立场背后,既有个体出处遭际带来的自我定位之转变,也有这个时代新学与旧学较量带来的冲击与困惑,有关文人士夫的使命、价值认同及个人情感表达等在公私领域交互激射,共同加入对其文艺观的形塑。揭示这种复杂性,亦能更为切实地展现近世以来文学文化传统内应式转换的深层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文艺观 杂文 笔记小说 通俗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画《中兴瑞应图》序赞讳改现象发覆
8
作者 安天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09,共9页
上海龙美术馆藏宋画《中兴瑞应图》序赞,与曹勋文集所录文字面貌不同。参合传世集本与公私藏卷本临本,可见其题序已经剜补,赞文亦遭讳改,影响关于此画作意与画意的讨论。寻迹其讳改逻辑与策略,可复原序赞南宋旧貌,并揭示清人改宋画,讳... 上海龙美术馆藏宋画《中兴瑞应图》序赞,与曹勋文集所录文字面貌不同。参合传世集本与公私藏卷本临本,可见其题序已经剜补,赞文亦遭讳改,影响关于此画作意与画意的讨论。寻迹其讳改逻辑与策略,可复原序赞南宋旧貌,并揭示清人改宋画,讳“胡”“虏”“夷”“夏”之现象。借此个案反思宋画流传中的文化政治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兴瑞应图 清改宋画 宋画流传 夷夏话语 讳改剜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理与研究并重和古籍所的建设、发展
9
作者 陈广宏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6期1-2,共2页
关键词 整理与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籍整理研究 古代文学批评 青年教师 文学研究 古籍整理与研究 学术格局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复制时代的闲章新艺术——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
10
作者 黄艺兰 《美育学刊》 2025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晚清画报《点石斋画报》的构图继承了文人书画的传统,包含图像、题跋、印章等元素。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图像和题跋,对闲章却鲜有谈及。经考察原始画稿,可知《点石斋画报》曾发生过从“钤盖名章”到“手绘闲章”的策略转变,背后关乎石板印... 晚清画报《点石斋画报》的构图继承了文人书画的传统,包含图像、题跋、印章等元素。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图像和题跋,对闲章却鲜有谈及。经考察原始画稿,可知《点石斋画报》曾发生过从“钤盖名章”到“手绘闲章”的策略转变,背后关乎石板印刷技术的媒介特性,以及编辑团队对于刊物的审美定位。手绘闲章继承了篆刻闲章风雅的传统,但在字体设计、空间布局和形制设计上更加变化多端,在呼应报道内容的同时,也开创了具有审美功能的批评空间。《点石斋画报》手绘闲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利用了石印技术,不仅简化了闲章的制作过程,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以“雅谑”为特点的通俗美学,因此成为机械复制时代一次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闲章 石印技术 机械复制时代 通俗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宋尚意”——以王安石书学为核心
11
作者 陈酌箫 《书法》 2025年第2期90-95,共6页
清道光间书家梁所提出的“宋尚意”论,被后世书论广泛接受。实际上,此论最初就存在误读,于宋代书学的自身逻辑有所背离,也忽略了众多历史细节。纵观宋代书史可以发现,宋人书论兼重法度,而帖学的流行也体现了法度的地位。宋代三大家的学... 清道光间书家梁所提出的“宋尚意”论,被后世书论广泛接受。实际上,此论最初就存在误读,于宋代书学的自身逻辑有所背离,也忽略了众多历史细节。纵观宋代书史可以发现,宋人书论兼重法度,而帖学的流行也体现了法度的地位。宋代三大家的学书历程及所面临的困境都表露出法度的始终在场,而当时论者热衷于为素不习书的王安石塑造师法的情况,更透露出“意造无法”在书坛是不能独当一面的。“宋尚意”论中的“宋尚”和“尚意”其实都不能成立,论者应当逐步摆脱“宋尚意”论的桎梏,结合原始文献和具体语境分析宋人书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书法 尚意论
原文传递
论“以古文为时文”所引发的文学效应
12
作者 陈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明清时期,“以古文为时文”之说超越不同文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由此促成明清古文与时文的互动,出现了“时文古”与“古文时”这两种文学现象。在本质上,明清官方将“以古文为时文”视为推行其文治的重要措施,认为藉此可使时文臻至“... 明清时期,“以古文为时文”之说超越不同文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由此促成明清古文与时文的互动,出现了“时文古”与“古文时”这两种文学现象。在本质上,明清官方将“以古文为时文”视为推行其文治的重要措施,认为藉此可使时文臻至“清真古雅”,从而实现文统、道统与治统的合一。在“以古文为时文”之说盛行的背景下,唐宋古文成为明清科举士子汲取文法的渊薮,由此其在明清的经典化地位得以确立,而秦汉派、唐宋派、桐城派等不同文派的兴衰也与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古文为时文 文体互动 文学效应 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纸质文物保护工作与文保教育概述——兼论中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守斌 马艺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9,共7页
中国的古籍保护事业正极速发展中,却也面临了许多全新的问题与挑战。而意大利在文物保护工作与文物保护教育上的成熟做法,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却有许多值得国内参考的经验;例如:文物保护各领域间的分工与合作,修复课程设计上的文... 中国的古籍保护事业正极速发展中,却也面临了许多全新的问题与挑战。而意大利在文物保护工作与文物保护教育上的成熟做法,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却有许多值得国内参考的经验;例如:文物保护各领域间的分工与合作,修复课程设计上的文、理、实践并重,文物保护社会教育的普及,合理的学时,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专业的师资以及人民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热情和对文物修复师的尊敬等。这些经验值得加以深入探讨与分析,以期从中汲取欧洲人的智慧,滋养中国的古籍保护大业与文物保护百年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 纸质 古籍 文物保护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籍出版与古籍保护关系刍议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雷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近年来古籍保护事业方兴未艾,而古籍出版作为一种专门的出版类型,同时也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们都以传播继承传统文化为目的。厘清古籍出版与古籍保护的关系,将有助于完整认识古籍保护在当下的意义。静态考察发现,古籍出版是... 近年来古籍保护事业方兴未艾,而古籍出版作为一种专门的出版类型,同时也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们都以传播继承传统文化为目的。厘清古籍出版与古籍保护的关系,将有助于完整认识古籍保护在当下的意义。静态考察发现,古籍出版是古籍保护的重要内容;动态考察表明,古籍出版是古籍保护的重要阶段;路径考察发现,古籍出版的古籍保护方式主要有影印出版、整理出版、数字出版三种。古籍出版的社会化效应有助于古籍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古籍保护 古籍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徐乃昌旧藏金石拓片述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续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7年第7期82-85,96,共5页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现藏有徐乃昌旧藏金石拓片4 500余通。拓片是建校之初由徐乃昌之女徐姮先生捐赠,历史系戴家祥教授负责接收并编成简目。拓片之中皆另纸附有徐乃昌手书题签,题签体例悉仿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拓片包含文物、...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现藏有徐乃昌旧藏金石拓片4 500余通。拓片是建校之初由徐乃昌之女徐姮先生捐赠,历史系戴家祥教授负责接收并编成简目。拓片之中皆另纸附有徐乃昌手书题签,题签体例悉仿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拓片包含文物、文献以及艺术等多重价值。文章试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徐乃昌旧藏金石拓片的基本风貌以及价值进行综合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乃昌 金石拓片 题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籍阅览规则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鑫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8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前的古籍阅览规则,不同程度地存在古籍阅览手续不一、古籍阅览规则多样、古籍复制规则繁杂等现象。统一规范古籍阅览准则制度,并逐步建立古籍阅览信用体系,或许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 古籍 古籍阅览 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往知来 作育英才——谈古籍版本鉴定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津 《古籍保护研究》 2020年第2期142-160,共19页
近年来,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1月18日,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就"古籍版本鉴定人才的培养"这一问题,接受了《古籍保护研究》编辑周余姣的专访,其中所提到的前辈版本目录学家为培养青年... 近年来,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1月18日,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就"古籍版本鉴定人才的培养"这一问题,接受了《古籍保护研究》编辑周余姣的专访,其中所提到的前辈版本目录学家为培养青年人才所做出的贡献、版本鉴定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志向、名师、实践)、版本鉴定人才的基本功和学术修养等,均能促进学界对古籍保护人才培养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版本鉴定 人才培养 古籍保护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擎古籍保护科技之旗,扬中华文化发展之帆杨玉良院士与中华古籍保护事业
18
作者 秦颖 刘鹏 +1 位作者 袁玉红 杨光辉 《古籍保护研究》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杨玉良院士是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他开启了古籍保护多学科研究,创设古籍保护二级学科博士点,参与古籍保护社会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开拓古籍保护国际合作,对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具有竿路蓝缕之功。
关键词 古籍保护 科学保护 国际合作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古籍保护立法进程研究
19
作者 马步青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87,共24页
针对古籍善本毁于兵燹、大量流散海外的状况,清政府颁布“图书馆章程”“古物保存法”等政策法规加以防范。北洋政府为禁止古籍古物出口,多次下达大总统令以保存古籍。1920年总统府顾问叶恭绰递交“振兴文化”八项建议,提出应注重保存... 针对古籍善本毁于兵燹、大量流散海外的状况,清政府颁布“图书馆章程”“古物保存法”等政策法规加以防范。北洋政府为禁止古籍古物出口,多次下达大总统令以保存古籍。1920年总统府顾问叶恭绰递交“振兴文化”八项建议,提出应注重保存各地古籍书版、整理内阁大库书籍典册、调查海外所藏善本状况,内务部、教育部为此下达多项行政命令。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首次将古籍保护列入国家根本大法,内务部、教育部为制定古籍保护法草案展开全面讨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促进下,教育部根据新颁《古物保存法》,制定详细的禁止古籍出口法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成立后,颁布多条法规,为战时古籍文物保护奠定了政策基础。上述种种政府法律行为,虽然尚不完善,执行效果亦因政治动荡和资金匮乏等受到限制,但整体而言,清末民国时期,在仁人志士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中国政府对古籍保护事务的关注日益增加,所定法规政策也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珍本秘籍,为传承民族文化做出积极贡献,对当下的古籍保护立法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古籍保护 立法进程
原文传递
古籍索引与古籍整理遐思
20
作者 冯先思 《中国索引》 2014年第4期23-25,共3页
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新整理本,没有附录索引,此前梅原郁和裴汝诚先生分别编制的两部索引都没法利用了。我们是否需要再编制一个配合新整理本的索引?事实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新整理本,仍然算不上尽善尽美... 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新整理本,没有附录索引,此前梅原郁和裴汝诚先生分别编制的两部索引都没法利用了。我们是否需要再编制一个配合新整理本的索引?事实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新整理本,仍然算不上尽善尽美,如早期的钞本仍未利用。随之的联想是,以后是否还会有新的整理本?是否会再编一个与之配合的索引?每出现一次整理本都淘汰一个索引,无疑是对学术工作者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新的方法,来减少新整理本的出现对其索引的淘汰?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古籍索引,还是古籍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古籍索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中华书局 尽善尽美 工作者 利用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