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事故分析与安全管理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飞 戴澐 +1 位作者 朱兴荣 丛培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8-262,共5页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是安全事故高发和易发的实验室,其事故风险主要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性仪器设备等。针对近年来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结合高分子科学系发生的实验室安全涉险事件,分析了化学类实验室易于发...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是安全事故高发和易发的实验室,其事故风险主要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性仪器设备等。针对近年来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结合高分子科学系发生的实验室安全涉险事件,分析了化学类实验室易于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及其原因,提出了重要危险源管控、课题组特色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实验风险分析以及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等解决途径。初步实践证实以上措施切实有效,高分子系的实验室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发挥了降低事故、实践育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类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 危险源 安全教育 安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飞 朱兴荣 +2 位作者 张义 吴宏翔 丛培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5-289,共5页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在教学和科研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中化学学科所属实验室安全风险点较多,且化学学科与生物、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广泛,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加强高校化学学科实验...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在教学和科研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中化学学科所属实验室安全风险点较多,且化学学科与生物、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广泛,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加强高校化学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逐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监管体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者不懈努力的目标。基于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落实于化学学科实验室,形成一套完整、高效地从学校、二级院系到实验室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实践表明,在此管理体系下,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室师生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实验环境和安全状况得到实质改善,提高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化学学科实验室 危险源辨识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羰基铁/四氧化三铁复合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仲陆祎 权斌 +1 位作者 车仁超 陆文聪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2-657,共6页
吸波材料多为复合材料,在抵御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磁导率与材料对磁能的储存和消耗以及材料的阻抗匹配有关。以羰基铁/四氧化三铁复合吸波材料为研究对象、6个球磨工艺参数为特征变量,分别运用随机森林回归(rando... 吸波材料多为复合材料,在抵御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磁导率与材料对磁能的储存和消耗以及材料的阻抗匹配有关。以羰基铁/四氧化三铁复合吸波材料为研究对象、6个球磨工艺参数为特征变量,分别运用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算法,构建了磁导率实部积分值和虚部积分值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两步高通量筛选,设计了3个兼顾磁导率实部积分值和虚部积分值的虚拟样本,并对其中一个样本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磁导率实部积分值和虚部积分值的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3.14%和-6.56%。该研究方法能够挖掘工艺参数和材料吸波性能之间的关系,加快新材料的研发,为运用机器学习优化设计吸波材料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磁导率实部积分值 磁导率虚部积分值 机器学习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概述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千福 范曲立 黄维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由于具有多种潜在的应用价值,光致变色化合物作为高级功能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在众多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中,二芳基乙烯特别是二噻吩乙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耐疲劳度而成为这类化合物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有关二... 由于具有多种潜在的应用价值,光致变色化合物作为高级功能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在众多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中,二芳基乙烯特别是二噻吩乙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耐疲劳度而成为这类化合物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有关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各种合成及性能方面的报道已涉及到信息存储、分子开关、逻辑电路、液晶显示、磁性材料等众多领域.主要是从有机合成的角度,对这类材料的合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对各种合成方法分别加以介绍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予以探索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 二芳基乙烯 功能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发光材料喷墨打印成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汪敏 王萌 +1 位作者 武猛 刘天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3,共5页
喷墨打印具有成本低、定位精度高、可实现全彩色化等优点,被业界认为是实现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量产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在PLED制备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探讨了聚合物发光材料溶液喷墨打印流变性、薄膜均匀... 喷墨打印具有成本低、定位精度高、可实现全彩色化等优点,被业界认为是实现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量产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在PLED制备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探讨了聚合物发光材料溶液喷墨打印流变性、薄膜均匀性等基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打印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聚合物薄膜 成膜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共轭结构的功能材料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洪宇 冯嘉春 +2 位作者 姜鸿基 黄维 韦玮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6-282,共7页
近年来,人们对交叉共轭体系的制备、性能以及理论研究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在交叉共轭体系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在自组装、有机电致发光和离子检测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最后还对本课题组在... 近年来,人们对交叉共轭体系的制备、性能以及理论研究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在交叉共轭体系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在自组装、有机电致发光和离子检测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最后还对本课题组在交叉型p-n双嵌段寡聚物方面的研究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一些热点问题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共轭 有机功能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 p-n双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低温下微结构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7
作者 王波 孔令梅 +1 位作者 俞大海 刘天西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7,共5页
在10~290 K范围内测量了不同纳米粘土含量的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实验结果发现,在所有样品中,正电子素(otho-positron, o-Ps)的湮没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的温区段,o-Ps湮没寿命随温度变化的斜... 在10~290 K范围内测量了不同纳米粘土含量的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实验结果发现,在所有样品中,正电子素(otho-positron, o-Ps)的湮没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的温区段,o-Ps湮没寿命随温度变化的斜率不同,据此确定了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两个次级松弛转变温度Tβ和Tγ,这是其他实验方法难以测量的.此外还发现,这种次级松弛转变温度随纳米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无机纳米相和聚合物基体间存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致使聚合物链段的运动受阻.正电子湮没寿命的连续谱分析还表明,纳米粘土的含量和温度对自由体积分布有重要影响.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被发现--270 K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o-Ps湮没寿命的分布均裂变为双峰,而在纯尼龙6样品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峰的裂变.这表明,纳米粘土的加入改变了纳米复合材料中有序区域内链段的堆积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自由体积 结构转变 正电子湮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受阻胺封端的聚芴蓝光材料的合成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司三民 解令海 +2 位作者 韦玮 彭波 黄维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以五甲基哌啶醇、对溴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受阻胺抗氧稳定剂,通过Suzuki反应将其封端到聚(9,9-二辛基)芴上.通过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退火方法,对其光谱热稳定性进行了细致... 以五甲基哌啶醇、对溴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受阻胺抗氧稳定剂,通过Suzuki反应将其封端到聚(9,9-二辛基)芴上.通过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退火方法,对其光谱热稳定性进行了细致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在聚芴分子链上引入受阻胺五甲基哌啶醇后,其荧光发射光谱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绿光区发射现象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芴 受阻胺 抗氧化 绿光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氢键组装的星形光电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嬿嬿 马谆 +1 位作者 王培 黄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057-2062,共6页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光电活性的星状共轭分子,并在端基上引入了不同个数或不同类型的氢键基团.包括端基上分别带有1,2和3个羧酸基团的星状芴分子,以及结构更为刚性的3个端基均为2,4-二胺基三嗪环的三聚茚分子,以此形成一个系列的分子结构,...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光电活性的星状共轭分子,并在端基上引入了不同个数或不同类型的氢键基团.包括端基上分别带有1,2和3个羧酸基团的星状芴分子,以及结构更为刚性的3个端基均为2,4-二胺基三嗪环的三聚茚分子,以此形成一个系列的分子结构,便于进行系统性研究.同时我们对这些星状分子进行了紫外和荧光光谱的表征,发现星状核和长烷基侧链能有效地阻止分子间π-π堆积和增大固态薄膜的无定形态.最终这些功能性分子将有望由氢键诱导在石墨或者金属表面形成有序的自组装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材料 星形芴 三聚茚 氢键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自由体积特性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大海 王波 刘天西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9期56-61,共6页
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研究了尼龙6/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特性。实验结果发现碳纳米管对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孔洞尺寸影响甚微,而自由体积孔洞数目和相对自由体积分数均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导致这种减小... 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研究了尼龙6/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特性。实验结果发现碳纳米管对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孔洞尺寸影响甚微,而自由体积孔洞数目和相对自由体积分数均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导致这种减小的原因可能来自两方面,其一是由于碳纳米管和基质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高分子链段运动;其二是碳纳米管填充增强了尼龙6基体结晶性能。此外,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较均匀的分散和较好的界面接触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而自由体积分数的减小则使材料的韧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自由体积 力学性能 正电子湮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1
11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7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介孔材料 纳米孔道 纳米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稀土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活体多重成像
12
作者 李红雨 张洪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6,共10页
提出了激发/发射双维度的荧光编码和活体多通道成像技术,开发了用于三通道活体成像的稀土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探针α-NaYbF_(4)∶8%Tm@NaYbF_(4)@NaYF_(4)(Yb/Tm),α-NaYbF_(4)∶2%Er@NaYbF_(4)@NaYF_(4)(Yb/Er)和β-Na... 提出了激发/发射双维度的荧光编码和活体多通道成像技术,开发了用于三通道活体成像的稀土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探针α-NaYbF_(4)∶8%Tm@NaYbF_(4)@NaYF_(4)(Yb/Tm),α-NaYbF_(4)∶2%Er@NaYbF_(4)@NaYF_(4)(Yb/Er)和β-NaErF_(4)@NaYF_(4)(Er@Y).其中,纳米颗粒Yb/Tm在915 nm激光激发下,可发射出1640 nm的长波近红外二区(NIR-Ⅱ-L,1500~1900 nm)荧光,在808 nm激光激发下几乎无荧光输出;Yb/Er在915 nm激光激发下,可发射出1532 nm的NIR-Ⅱ-L荧光,在808 nm激光激发下几乎无荧光输出;Er@Y在808 nm激光激发下,可发射出1525 nm的NIR-Ⅱ-L荧光,在915 nm激光激发下仅有微弱信号输出.通过稀土核壳纳米结构的设计实现了荧光强度216倍的增强,在不同功率激发下,纳米颗粒可保持独立激发和独立发射.基于上述纳米颗粒的独特光学性质,实现了三通道信息光学编码和活体高分辨检测,该方法为光学信息存储和活体多重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荧光探针 近红外二区 活体成像 多重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_2O/TiO_2异质结薄膜电极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唐一文 陈志钢 +2 位作者 张丽莎 贾志勇 张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3-458,共6页
通过阴极还原在纳米TiO2膜上电沉积Cu2O,获得了p-Cu2O/n-TiO2异质结电极.研究了沉积温度对Cu2O膜厚、纯度和形貌的影响,制备出纯度较高、粒径为40-50nm的Cu2O 薄膜.纳米Cu2O膜在200℃烧结后透光性最好,禁带宽度为2.06eV.光电化学... 通过阴极还原在纳米TiO2膜上电沉积Cu2O,获得了p-Cu2O/n-TiO2异质结电极.研究了沉积温度对Cu2O膜厚、纯度和形貌的影响,制备出纯度较高、粒径为40-50nm的Cu2O 薄膜.纳米Cu2O膜在200℃烧结后透光性最好,禁带宽度为2.06eV.光电化学测试表明纳米 p-Cu2O/n-TiO2异质结电极呈现较强的n-型光电流响应并且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薄膜 二氧化钛膜 异质结电极 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席夫碱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夏江滨 杨红 +1 位作者 李富友 黄春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配体及其锌配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将席夫碱及其锌的配合物作为光敏剂应用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中,配合物染料比席夫碱配体的光电转化效果...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配体及其锌配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将席夫碱及其锌的配合物作为光敏剂应用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中,配合物染料比席夫碱配体的光电转化效果更好,能量转化效率为1.45%(AM 1.5,100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配体 锌配合物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啉酮类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莉 石梅 +3 位作者 石恩娴 杜玉扣 李富友 黄春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13-1417,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类稀土铽、铕、钐、钆、镝的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解析了铕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并通过研究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 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类稀土铽、铕、钐、钆、镝的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解析了铕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并通过研究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合理地解释了这些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光致发光 吡唑啉酮类配体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的β晶型及β成核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秦亚伟 郭绍辉 +1 位作者 冯嘉春 郑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3,共7页
介绍了β晶型聚丙烯(β-PP)的性能及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4种重要的β晶型成核剂的特点、作用效果以及各种成核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并对当前β晶聚丙烯及β成核剂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聚丙烯 Β晶型 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随力 琚立华 +1 位作者 王立英 陈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98,共6页
导电聚合物因其制备容易、导电性高,具有稳定的化学、电化学特性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成为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概述导电聚合物在药物释放系统、生物效应器、组织工程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中的一些应用,并提... 导电聚合物因其制备容易、导电性高,具有稳定的化学、电化学特性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成为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概述导电聚合物在药物释放系统、生物效应器、组织工程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中的一些应用,并提出导电聚合物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药物释放 生物效应器 组织工程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链长的三个卟啉LB膜修饰电极的光电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富友 余军华 +1 位作者 张宝文 黄春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利用LB(Langmuir-Blodgett)技术将含不同链长的卟啉化合物(C4Py,C6Py和C8Py)单层膜转移到ITO(indium-tinoxide)导电玻璃上,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性质.卟啉化合物修饰后的紫外吸收光谱与光电流工作谱重叠,表明卟啉化合物起到了敏化... 利用LB(Langmuir-Blodgett)技术将含不同链长的卟啉化合物(C4Py,C6Py和C8Py)单层膜转移到ITO(indium-tinoxide)导电玻璃上,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性质.卟啉化合物修饰后的紫外吸收光谱与光电流工作谱重叠,表明卟啉化合物起到了敏化光电流产生的效果;而且电子给体、电子受体和偏压对其敏化效果的实验结果表明:光诱导电子转移是产生光电响应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三个卟啉化合物的光电响应性质与碳链长度相关,其中含有六个碳链的C6Py表现出最佳的光电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化合物 LB膜 光电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亲性混配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Hg^(2+)的选择性“肉眼”识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襄宏 段新方 +1 位作者 李富友 黄春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9-423,共5页
采用与文献不同的路线合成了4,4′二(p甲基苯基)2,2′二联吡啶,与文献结果相比,总收率由4.0%提高至15.3%.该化合物和4,4′二羧基2,2′二联吡啶组成混合配体与金属钌配位,合成了两亲性、混配型配合物cisN,N4,4′二(p甲基)苯基2,2′二联吡... 采用与文献不同的路线合成了4,4′二(p甲基苯基)2,2′二联吡啶,与文献结果相比,总收率由4.0%提高至15.3%.该化合物和4,4′二羧基2,2′二联吡啶组成混合配体与金属钌配位,合成了两亲性、混配型配合物cisN,N4,4′二(p甲基)苯基2,2′二联吡啶N,N4,4′二羧基2,2′二联吡啶N,N二异硫氰钌配合物,并用IR,UVVis,NMR和MaldiTOF等手段进行表征.将该两亲性混配钌配合物首次用于对Hg2+的识别中,发现此配合物对Hg2+表现出灵敏的选择性“肉眼”识别:在DMF/乙醇溶液(体积比1∶9)中加入Hg2+后,MLCT态吸收由530nm蓝移到485nm.该配合物与Hg2+以1∶1(摩尔比)结合,检测限可低至0.5×10-6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混配钌配合物 MLCT谱 Hg^2+离子识别 “肉眼”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蒸发法制备硫化镉(CdS)多晶薄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秋萍 张华 +2 位作者 门传玲 田子傲 安正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0,43,共4页
采用热蒸发法在50℃、100℃、150℃这3种不同的基底温度下沉积CdS薄膜,且对150℃生长的CdS薄膜取样进行退火处理30min,并对所有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底温度下制备的CdS薄膜均具有(002)择优取向生长的特... 采用热蒸发法在50℃、100℃、150℃这3种不同的基底温度下沉积CdS薄膜,且对150℃生长的CdS薄膜取样进行退火处理30min,并对所有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底温度下制备的CdS薄膜均具有(002)择优取向生长的特征,且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002)特征衍射峰强度增加,半高宽变小,相应薄膜结晶度增大,有利于晶粒的生长。最终发现,150℃生长且经过退火处理的薄膜具有较为明显的六方相CdS多晶薄膜结构和较优的光学性能,能满足高效CIGS薄膜电池中缓冲层材料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薄膜 热蒸发 微观结构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