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与维护规范(v1.2020)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荻 葛峰 +7 位作者 缪长虹 陈怡雯 陈伟 方芳 姚敏敏 李世超 郑峥 仓静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4期697-703,共7页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access port,TIAP)是一种全植入皮下、长期留置体内的输液装置,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患者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患者携带方便,日常活动不受限,接受药物治疗方便轻松,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access port,TIAP)是一种全植入皮下、长期留置体内的输液装置,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患者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患者携带方便,日常活动不受限,接受药物治疗方便轻松,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虽然静脉港植入术仅为二级手术,但输液港在植入过程和长期使用中存在较多的并发症,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规范操作、维护和处理。2003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立了由麻醉科和护理部组成的输液港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实践。本文参考国内外的最新指南,结合我院团队数年来逾万例的临床经验,制定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与维护规范》。该规范阐述了TIAP植入与维护中的临床问题和处理策略,提供了单中心的经验,也为同行开展TIAP技术分享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植入与维护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吴利东 朱彪 +3 位作者 朱晓红 余树春 彭艺 徐国海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手术中的镇静、消除病人的围术期不良记忆(顺行性遗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各组入室后分别静脉给眯唑安定0.1 mg·kg 1(Ⅰ组)、0.075 mg·kg 1(Ⅱ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手术中的镇静、消除病人的围术期不良记忆(顺行性遗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各组入室后分别静脉给眯唑安定0.1 mg·kg 1(Ⅰ组)、0.075 mg·kg 1(Ⅱ组)、0.05 mg·kg'(Ⅲ组)和NS 3 mL(对照组,Ⅳ组),术中以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眯唑安定至手术结束前20min。记录基础值及使用咪唑安定后5 min、15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镇静程度,遗忘率及术中、术后烦躁,恶心、呕吐,头晕及幻梦等不良反应。结果:I组静注咪唑安定后5 min、15 min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MAP、HR、R、SpO2与基础值比较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程度3级及以上Ⅰ组29例、Ⅱ组26例、Ⅲ组19例均较Ⅳ组0例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组间镇静程度无显著差异;但较Ⅲ组有显著差异(P<0.05);Ⅰ组遗忘率96.7%、Ⅱ组遗忘率93.3%、Ⅲ组遗忘率76.7%明显高于Ⅳ组无遗忘(P<0.05). Ⅰ、Ⅱ组间遗忘率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Ⅲ组(P<0.05);镇静和遗忘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性。使用咪唑安定病人有8例出现烦躁不安,不听指令,术后出现恶心、呕吐3例,头晕3例。结论:咪唑安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遗忘 术中 骨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镇静程度 烦躁 HR 正相关性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县医院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实施管理专家共识
3
作者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7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黄泽宇 徐宏伟 朱建栋 陈剑明 钱齐荣 李军 雷光华 金群华 孙天胜 何红晨 袁红斌 兰玉平 李庭 何金汗 余斌 吴新宝 糜菁熠 肖涟波 郭向阳 周宗科 朱涛 马信龙 缪长虹 杨惠林 俞卫峰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11,共12页
为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诊疗模式和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关键技术在市县医院的应用,本共识第一部分围绕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科室管理和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及提升医务人员加速康复外科能力的高效管理达成共... 为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诊疗模式和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关键技术在市县医院的应用,本共识第一部分围绕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科室管理和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及提升医务人员加速康复外科能力的高效管理达成共识推荐;第二部分围绕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慢性病管理、麻醉管理、血液管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精准微创操作技术、康复治疗、感染防治、深静脉血栓预防共十大难题达成共识推荐。市县医院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的推进需构建以骨科、麻醉科为主的多学科合作,并进一步提升上述十大方面的关键技术与优化,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减少并发症,更好地推进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加速康复 麻醉科加速康复 专家共识 医疗管理 医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中麻醉学科的作用和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清月 葛圣金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5-188,共4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又称快通道外科(FTS),是指应用一系列循证医学方法,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ERAS的理念最初是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l在1997年提出的,近年来受到越... 加速康复外科(ERAS)又称快通道外科(FTS),是指应用一系列循证医学方法,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ERAS的理念最初是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l在1997年提出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医师的关注,其成功实施依赖于多学科的团队协作(包括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康复理疗师、护理团队等)和患者的依从性。麻醉学理论和技术在ERAS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麻醉学科 外科策略 循证医学方法 外科医师 临床应用 快通道外科 麻醉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研究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祥元 张晓光 +1 位作者 缪长虹 钟静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研究参与式学习(clinical research participating learning,CRP-L)教学模式在麻醉科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建立CRP-L教学模式,选取2018至2020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参加实习、住院... 目的探讨临床研究参与式学习(clinical research participating learning,CRP-L)教学模式在麻醉科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建立CRP-L教学模式,选取2018至2020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参加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医生106名,其中82名参与过临床试验,24名未参与任何临床试验。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包括参与临床试验的满意度、学习兴趣、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及临床知识的掌握4个方面。结果与未参与临床试验的医生组相比,参与临床试验的医生组对CRP-L教学模式更满意,认为此教学模式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研思维、有助于掌握临床知识。其中在参与临床试验的医生中,72名(87.80%)医生非常满意参与临床试验,70名(85.37%)认为此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兴趣,78名(95.12%)认为有助于临床科研思维的提高,75名(91.46%)认为可系统化地掌握临床相关知识。结论CRP-L教学模式在麻醉科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中的应用,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有助于提高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和对临床知识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参与式学习 临床教学 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雅婷 陆伟峰 +2 位作者 方芳 仓静 李虹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5例行择期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5例行择期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n=31)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B组,n=34),分别在术前1 d、术后3 h、术后24 h和出院前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连线试验(trail making test,TMT)进行认知水平测试。同时另选14例与手术患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当的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入院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运用相同的量表进行认知水平测试。术中所有手术患者均使用脑氧饱和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双重监测。全身麻醉患者采用全静脉麻醉,术中BIS维持在40~60;蛛网膜下腔阻滞患者术中采用丙泊酚镇静,BIS维持在70~80,所有患者脑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20%。结果术后3 h,GA组POCD发生率为9.7%(95%CI 0~20.1%),SB组为2.9%(95%CI 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术后24 h,GA组POCD发生率为3.2%(95%CI 0~9.4%),SB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出院前两组手术患者在MMSE、MoCA、TMT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比,全身麻醉有导致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暂认知水平下降的趋势,但在出院前认知可恢复至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全身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 脑电双频指数 脑氧饱和度 骨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麻醉管理相关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梁超 缪长虹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60-164,共5页
胸外科手术对心肺功能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较大,故围术期麻醉管理十分重要,现已明确其合理与否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密切相关。近年来聚焦于胸外科手术麻醉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所带来的新证据和新理念为临床上更科学地进... 胸外科手术对心肺功能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较大,故围术期麻醉管理十分重要,现已明确其合理与否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密切相关。近年来聚焦于胸外科手术麻醉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所带来的新证据和新理念为临床上更科学地进行胸外科手术麻醉,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了帮助和指导。本文浅析了近年来胸外科手术麻醉管理中的相关进展,供临床医师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麻醉管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飞 任柏林 +4 位作者 李佳 徐刚 卢锡华 缪长虹 曹晓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第6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脑部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脑部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与对照组(无菌生理盐水),每组40例。探讨...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脑部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脑部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与对照组(无菌生理盐水),每组40例。探讨实施不同麻醉方式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结果:T1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T2、T3和T4时,观察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躁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右美托咪定后,可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提升认知功能及满意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右美托咪定 躁动 麻醉苏醒期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目标分类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杜芳 薛张纲 +1 位作者 仓静 张晓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338-340,共3页
探讨教育目标分类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是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招录的全体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共计51名。采用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床旁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结... 探讨教育目标分类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是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招录的全体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共计51名。采用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床旁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结束后完成问卷调查。与传统一对一导师制教学模式相比,所有住院医师均对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导下的床旁教学有着更高的满意度。在教学质量方面,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床旁教学也有更高的教学成果及质量,可帮助住院医师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麻醉对肝癌手术患者脑氧代谢、镇静深度及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刚 黄媛媛 +3 位作者 任柏林 刘俊鹏 卢锡华 廖长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麻醉对行肝叶部分切除术肝癌患者脑氧代谢、镇静深度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至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肝叶部分切除术的3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麻醉对行肝叶部分切除术肝癌患者脑氧代谢、镇静深度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至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肝叶部分切除术的3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2组患者均行开腹肝叶部分切除术。2组患者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地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完成时(T_(1))、肝门阻断后10 min(T_(2))、肝叶切除后(T_(3))、手术结束后(T_(4)),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静脉血氧分压,并计算颈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_(2))及脑氧摄取率(CEO_(2));分别于T_(0)、T_(1)、T_(2)、T_(3)、T_(4)时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患者状态指数(PSI)评估2组患者镇静深度;采用匹兹堡脑功能分级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3个月脑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之睁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a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观察组患者的SjvO_(2)、AVDO_(2)及CEO_(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2组患者SjvO_(2)、AVDO_(2)及CE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时,观察组患者BIS和P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_(0)、T_(1)时2组患者BIS、P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脑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3例,Ⅲ级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功能分级Ⅰ级12例,Ⅱ级3例;2组患者术后脑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4,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3/15)、26.67%(4/15),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麻醉可缩短肝癌手术患者麻醉后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深度,降低脑氧代谢,且对脑功能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地氟醚 肝癌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沈洪 苏子敏 +3 位作者 仓静 王婷 缪长虹 薛张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复合硬膜外阻滞。三组病人分别吸入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麻醉,维持BIS50±5。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5天肝脏酶显著增高,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总胆红素术后第3天达高峰,白蛋白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术后第3天和第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均无肝功能衰竭。术后肾脏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对肝脏术后肝功能改变无明显区别,术后肾脏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异氟醚 丙泊酚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非外科疾病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雅婷 仓静 方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98,共4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术后新发生的认知功能减退,由于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认知能力评定量表[1],故对POCD的诊断缺乏统一的标准。POCD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关键词 认知功能 外科疾病 区域阻滞 评定量表 心脏手术患者 术后谵妄 氧饱和度 多模式镇痛 术后硬膜外镇痛 镇静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罗哲 诸杜明 钮善福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无创正压通气(NIPV)治疗病例,探讨其在S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SICU2001年6月~2002年5月NIPV治疗病例,记录病人治疗前一般情况、原发病、手术、APACHE Ⅱ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及NIPV治...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无创正压通气(NIPV)治疗病例,探讨其在S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SICU2001年6月~2002年5月NIPV治疗病例,记录病人治疗前一般情况、原发病、手术、APACHE Ⅱ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及NIPV治疗过程等,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54例病人使用NIPV,抢救组47例,预防组7例。抢救组:APACHE Ⅱ评分平均值为(11.64±4.73)分。治疗前平均呼吸频率为(29.44±4.84)次/min,1h后为(25.15±4.93)次/mim(P<0.05);治疗前平均氧合指数为(154.06±77.03)mm Hg,1h后为(189.13±91.52)mm Hg(P<0.05)。未建立人工气道率为61.7%,NIPV治疗成功率为55.3%,生存率为76.6%。Binary Logistic分析,APACHE-Ⅱ评分和气道分泌物的多少对NIPV治疗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累计平均治疗时间为(41.43±6.97)h。术后未建立人工气道率、NIPV治疗成功率及生存率均为100%。未发生NIPV治疗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NIPV在治疗手术后并发的急性呼吸衰竭和预防严重肺功能障碍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肯定的价值;选择NIPV治疗的病例时应考虑病人的APACHE Ⅱ评分情况和气道分泌物多少;NIPV是一项安全和依从性好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前 病人 SICU 外科重症监护室 无创正压通气 评分 人工气道 气道分泌物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敏 吴民慧 +1 位作者 薛张纲 蒋豪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23-925,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均分为芬太尼(F)组和瑞芬太尼(R)组.患者均不予术前用...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均分为芬太尼(F)组和瑞芬太尼(R)组.患者均不予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监测生命体征、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s).异丙酚、瑞芬太尼TCI采用Base Primea麻醉输注工作站给药.两组患者均予异丙酚3μg/ml血浆TCI.F组诱导时予芬太尼4μg/kg、手术开始时予2μg/kg静脉推注;R组以瑞芬太尼6 ng/ml血浆TCI维持;手术结束停止输注两药.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中、停药时和苏醒时的血压、心率、BIS、AAIs值,记录唤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R组诱导期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段BIS、AAIs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苏醒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R组拔管后需阿片类药镇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3μg/ml、瑞芬太尼6 ng/ml血浆TCI静脉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诱导迅速,能有效抑制插管反应,麻醉过程平顺.由于瑞芬太尼半衰期短,术后应及时予阿片类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哌啶类 药物投射系统 麻醉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4
15
作者 史春霞 李立环 +9 位作者 卿恩明 姜贞 李士通 姚尚龙 郭曲练 王文贤 熊利泽 张铁铮 齐娟 付志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19-521,共3页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尼(S)组(30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术中、术后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病人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与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以及伴随的特殊治疗.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血液动力学参数、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临床效价比接近于5~7:1.两者均可安全应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麻醉处理 心血管手术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术后康复的胸外科手术预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51
16
作者 刘子嘉 张路 +8 位作者 刘洪生 仓静 王天龙 闵苏 陈丽霞 陈伟 李单青 黄宇光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胸外科手术预康复管理专家共识”工作小组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387-401,共15页
预康复管理是加速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和启动环节。胸外科手术前多模式预康复可提高患者的围术期功能状态、改善手术预后的临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胸外科预康复的具体实施流程与内容尚缺乏指导规范,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困惑。《基... 预康复管理是加速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和启动环节。胸外科手术前多模式预康复可提高患者的围术期功能状态、改善手术预后的临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胸外科预康复的具体实施流程与内容尚缺乏指导规范,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困惑。《基于加速术后康复的胸外科手术预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22)》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多次专家讨论结果,在胸外科预康复适用范围、推荐应用时间、预康复前综合评估、具体实施内容及管理流程5个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将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康复 加速术后康复 胸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俊峰 仓静 +1 位作者 薛张纲 蒋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规律 ,并以鼓膜温为标准中心体温 ,比较直肠温用于临床监测中心体温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10例 ,均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前 2 0min开始每...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规律 ,并以鼓膜温为标准中心体温 ,比较直肠温用于临床监测中心体温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10例 ,均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前 2 0min开始每间隔 10min记录鼓膜温 ,诱导后开始每间隔 10min记录直肠温。结果 麻醉诱导后鼓膜温呈进行性降低趋势 ,鼓膜温的降温速度和降低值在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直肠温与鼓膜温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中心体温会进行性降低 ,麻醉后第 1小时降温较快 ,此后相对缓慢但仍持续下降 ;直肠温可反映鼓膜温的变化趋势 ,但它比鼓膜温要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鼓膜温 直肠温 胸段 中心体温 食管癌根治术 变化规律 临床监测 方法选择 麻醉诱导 降温速度 进行性 统计学 相关性 麻醉后 记录 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珏莹 陈智 仓静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能否预防或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及其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氯化钠溶液组(NaC...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能否预防或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及其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氯化钠溶液组(NaCl组)、DEX 0.4μg/kg组(DEX 0.4组)和DEX0.2μg/kg组(DEX 0.2组),每组20例。试验药物均使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mL,麻醉诱导前3组患者分别经微量静脉输液泵恒速输注0.9%氯化钠溶液、DEX 0.4μg/kg、DEX 0.2μg/kg各10mL,输注时间为10min。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以及术后0.5h(T1)时的Ramsay镇静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h(T2)、12h(T3)、24h(T4)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记录患者T1至T4时间点的PONV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记录患者苏醒24h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24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结果 DEX 0.4组在T1、T2、T3、T4时间点的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aCl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DEX 0.2组在T4时间点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NaCl组同时间点(P<0.05)。DEX 0.4组和DEX0.2组在T2时间点的PONVⅡ级构成比均显著少于NaCl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术后24h内,DEX0.4组和DEX 0.2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aCl组(P值均<0.05),术后严重疼痛发生率和平均PCA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NaCl组(P值均<0.05),平均PCA按压次数和术后芬太尼使用量均显著少于NaCl组(P值均<0.05)。结论小剂量DEX能明显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的发生率,加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且0.4mg/kg剂量的DEX效果更为显著,但应注意心动过缓、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术后恶心呕吐 镇静 镇痛 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来 王春生 +7 位作者 沈金强 夏利民 罗红 廖庆武 胡克俭 王萍 徐竹静 黄麒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F0004,共6页
目的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开展全内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0年8-12月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完成全内镜二尖瓣成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全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 目的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开展全内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0年8-12月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完成全内镜二尖瓣成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全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经股动脉、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于右胸第4肋间隙作3cm工作孔,右胸第3、4、6肋间隙分别作0.8cm器械孔,由术者操控机械臂完成全内镜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二尖瓣成形与房间隔缺损修补的效果满意,食管超声显示二尖瓣无或轻微反流,房间隔无残余分流。均无中转开胸、院内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满意。结论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全内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且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 微创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兔缺氧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仓静 王丽珺 薛张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兔缺氧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分为4组(n=7):对照组(C组)、缺氧组(H组)、七氟醚组(S组)和硬膜外复合七氟醚组(ES组)。ES组硬膜外导管首剂注入1%利多卡因3mg/kg...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兔缺氧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分为4组(n=7):对照组(C组)、缺氧组(H组)、七氟醚组(S组)和硬膜外复合七氟醚组(ES组)。ES组硬膜外导管首剂注入1%利多卡因3mg/kg,此后每小时追加该剂量。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H组、S组和ES组吸入14%的氮氧混合气体,直至PaO2/FiO2<300,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建立,并于自主呼吸(T0),模型建立后15min、30min、1h、2h和3h(T1-5)测PaO2。C组始终吸21%的氧气,并于相应时点测PaO2。于T0和T5时抽右颈动脉血5mL,测血清IL-6、IL-8和IL-10浓度。结果H组、S组和ES组在缺氧15min后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H组T5时的IL-6和IL-8分别为(94.1±15.1)和(59.5±14.9)pg/mL,S组此时的IL-6和IL-8分别为(90.2±17.3)和(53.9±8.7)pg/mL,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两组T5时的IL-10分别为(24.9±7.6)和(25.2±4.9)pg/mL,较T0时显著降低(P<0.05)。ES组T5时的IL-6为(56.2±19.9)pg/mL,显著低于H组和S组(P<0.05),较C组无显著差异(P>0.05),H组和S组该时点的IL-6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可抑制兔缺氧性肺损伤时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麻醉 硬膜外 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