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枕下中线入路暴露第四脑室解剖研究
1
作者 孙崇璟 陈品 +5 位作者 谢涛 刘腾飞 柳双 杨乔乔 李文生 张晓彪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解剖观察内镜下经枕下中线入路暴露第四脑室的解剖结构,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使用9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模拟神经内镜经枕下中线入路显露第四脑室,观察解剖过程中的关键结构及暴露范围。结果该入路通过枕下正中直切口... 目的通过解剖观察内镜下经枕下中线入路暴露第四脑室的解剖结构,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使用9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模拟神经内镜经枕下中线入路显露第四脑室,观察解剖过程中的关键结构及暴露范围。结果该入路通过枕下正中直切口暴露双侧枕骨鳞部,扩大枕大孔后缘后制作双侧枕骨骨瓣。解剖枕大池蛛网膜,将小脑扁桃体外侧移位,显露第四脑室正中孔、脉络膜、脉络丛及四脑室下顶部等结构。通过四脑室正中孔引入内镜即可显露菱形窝、上髓帆、小脑上脚和中脚以及中脑导水管等结构,内镜下单纯的四脑室内解剖可视化无需打开膜髓帆结构。打开膜帆结构可扩大显露外侧隐窝,双侧打开可全程显露第四脑室底部、顶部及侧隐窝。结论神经内镜枕下中线入路可直接暴露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结构,利用内镜技术的深入照明和宽广视角,可在不切除寰椎后弓的情况下清晰暴露第四脑室底部结构,联合膜髓帆切开可进一步扩展手术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枕下中线入路 第四脑室 解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简介
2
作者 李瑞锡 彭裕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4-566,共3页
《局部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历来重视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经几代解剖学家的努力,该课程在上海医学院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国家... 《局部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历来重视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经几代解剖学家的努力,该课程在上海医学院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http://jiepou.shmu.edu.cn)。为能与国内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学科发展,现将上医《局部解剖学》的状况作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国家精品课程 上海医学院 医学基础课程 组织胚胎学 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 人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前方胼胝体入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3
作者 柳双 于朝春 +8 位作者 杨子江 孙崇璟 李宸 陈品 谢涛 李泽阳 杨瀚涛 李文生 张晓彪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 深入探讨内镜经前方胼胝体入路(EAITA)的详细解剖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该技术,强调其在手术入路及观察范围上的实质性创新。方法 选取9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完整头颅标本,通过模拟EAITA手术过程进行详尽的尸体... 目的 深入探讨内镜经前方胼胝体入路(EAITA)的详细解剖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该技术,强调其在手术入路及观察范围上的实质性创新。方法 选取9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完整头颅标本,通过模拟EAITA手术过程进行详尽的尸体解剖研究。本研究采用先进的一体式高清影像摄录系统和显微手术器械,详细观察并记录了内镜下侧脑室及第三脑室的解剖细节。同时,本研究总结了1例采用该入路进行的尾状核头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案例,分析手术过程中关键细节,如胼胝体的暴露、切开位置、脑室内部结构的识别与保护以及患者的预后,以证实该入路的有效性。结果 EAITA成功避开了关键血管与神经结构,为手术提供了更为直接且安全的通道。结合显微手术器械和内镜技术,本研究清晰、准确地暴露了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关键结构,如透明隔、脉络丛、孟氏孔、禽距、漏斗、漏斗隐窝、乳头体、大脑内静脉、中脑导水管及松果体隐窝等。临床病例结果表明该入路不仅实现了对关键结构的清晰可视化,还允许术者进行精细操作,确保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EAITA技术为手术提供了充裕的操作空间,显著减少了对周边脑组织的潜在损伤,展示了其在微创手术领域的卓越优势。结论 本研究从解剖学到临床证实EAITA技术为脑室系统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解决方案。该技术在手术路径规划、观察范围拓展及手术操作细节方面的创新,有望推动神经外科手术领域的新一轮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经胼胝体入路 解剖学特点 侧脑室解剖 第三脑室解剖 微创神经外科 手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高枕经天幕入路暴露小脑中脑裂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4
作者 陈品 孙崇璟 +5 位作者 谢涛 刘腾飞 柳双 杨乔乔 李文生 张晓彪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18-623,共6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高枕经天幕入路(HOTTA)入路暴露小脑中脑裂区域的相关解剖结构及其特征,并评估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9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共18侧),模拟HOTTA解剖暴露小脑中脑裂区域,描述该入路显露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并...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高枕经天幕入路(HOTTA)入路暴露小脑中脑裂区域的相关解剖结构及其特征,并评估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9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共18侧),模拟HOTTA解剖暴露小脑中脑裂区域,描述该入路显露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并观察暴露范围及操作自由度。此外,结合1例临床病例描述该入路在小脑中脑裂区域病变手术切除中的优劣势。结果 内镜下通过HOTTA可直接显露天幕切迹后缘、Galen静脉以及其属支;解剖四叠体池区域蛛网膜并向下适度牵开小脑方形小叶,可直接进入小脑中脑裂区域,获得一个较宽阔的操作通道,可显露上丘、下丘、小脑小舌、小脑上脚、滑车神经、上髓帆、小脑上动脉、脉络膜后内侧动脉等关键解剖结构;该入路对小脑中脑裂下方(尤其是同侧)的范围具有更好的显露效果和操作自由度。结论 内镜HOTTA可广泛暴露小脑中脑裂区域,尤其对同侧及下方视野显露角度更好,可用于临近小脑-中脑裂隙区域,如小脑前上方、四脑室顶部上方、脑干背侧上方的病变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高枕经天幕入路 小脑中脑裂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晔 张晓彪 +5 位作者 李文生 胡凡 余勇 谢涛 徐文龙 王学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并探讨从鞍上区进入第三脑室的不同方法。方法 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和1具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 目的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并探讨从鞍上区进入第三脑室的不同方法。方法 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和1具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镜头观察视交叉下间隙和视交叉上间隙,然后分别通过视交叉下间隙及视交叉上间隙进入第三脑室,观察第三脑室内结构,解剖过程中测量相应结构。结果鼻腔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后鼻孔和蝶窦开口,蝶窦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视神经隆起、内侧和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颈内动脉隆起、鞍底、鞍结节、蝶骨平台、斜坡凹陷,硬膜内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终板和灰结节。5具标本中蝶窦内骨性分隔数量范围是1~4个,其中4具标本各有2个骨性分隔延伸至颈内动脉隆起。左侧后鼻孔到同侧蝶窦开口间距是(12.1±2.3)mm,范围是9.9~15.0 mm;右侧后鼻孔到同侧蝶窦开口间距是(13.3±2.6)mm,范围是9.6~16.8mm;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9.5±3.0)mm,范围是5.5~13.8mm;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14.8±3.7)mm,范围是9.2~19.2mm;颈内动脉隆起间距是(16.0±3.1)mm,范围是11.3~18.8mm。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内各解剖结构显露充分。经视交叉下间隙打开灰结节可观察到第三脑室顶、后壁、底各结构,经视交叉上间隙开放终板同样可观察到第三脑室内相应结构。经终板观察第三脑室底更佳,而经灰结节观察第三脑室顶更佳,30°镜头能补充0°镜头的观察视野。结论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并分别通过视交叉下方和上方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显露第三脑室内所有结构,是切除鞍上和第三脑室区域病变的安全方法。各阶段解剖标志点可以引导解剖入路方向、提供安全操作范围,必须正确地寻找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扩大经鼻蝶入路 鞍上区 第三脑室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建立及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金立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6,共2页
人体标本陈列室是医学院校对外交流、展示教学科研成果、普及人体知识的重要窗口。人体标本陈列室内的每一件标本,都是科学加艺术的结晶,都凝集着解剖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把人体标本所携带的科学信息充分展示出来,为教学、科... 人体标本陈列室是医学院校对外交流、展示教学科研成果、普及人体知识的重要窗口。人体标本陈列室内的每一件标本,都是科学加艺术的结晶,都凝集着解剖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把人体标本所携带的科学信息充分展示出来,为教学、科研、科普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广大解剖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展现人体标本的主要手段是静态照片。但单纯以照片显示人体标本,往往不够生动,易产生审美疲劳,有时难以达到良好的科普效果。为提高人体标本展示手段的科技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发挥本学院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作为科普基地的作用,近年来,本学科引进消化了相应的应用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陈列室 虚拟人体 人体标本 教学科研 医学院校 对外交流 人体知识 审美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后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和虚拟解剖
7
作者 姚磊 王建军 李文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索运用显微解剖和虚拟解剖的方法研究乙状窦后手术入路,为该入路提供多种方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10具(20侧)头颅固定标本,在显微镜下模拟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观察桥脑小脑三角内结构,并以岩上窦乙状窦汇合处、内耳门为基点进行相... 目的探索运用显微解剖和虚拟解剖的方法研究乙状窦后手术入路,为该入路提供多种方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10具(20侧)头颅固定标本,在显微镜下模拟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观察桥脑小脑三角内结构,并以岩上窦乙状窦汇合处、内耳门为基点进行相关测量;磨除内听道后壁,暴露其内结构;5例患者薄层CT和MRI影像数据,利用Dextroscope系统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虚拟解剖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过程。结果岩上窦乙状窦汇合处距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复合体、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穿硬膜处的距离分别是(38.50±2.64)mm(、27.80±2.25)mm、(32.70±2.11)mm(、44.30±2.05)mm;内耳门距三叉神经、展神经、小脑幕、舌咽神经穿硬膜处的距离分别是(5.68±1.55)mm、(13.80±1.81)mm(、5.00±0.66)mm(、6.34±1.24)mm。以面听神经复合体和舌咽神经为标志将桥脑小脑三角分为前、中、后3个间隙;在内听道后壁磨除后,该区结构层次充分显示。Dextroscope系统成功模拟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可显示星点、横窦乙状窦膝、颈静脉孔、内耳门、岩尖、基底动脉系统等结构及其空间关系。结论将桥脑小脑三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桥脑小脑三角 显微解剖 虚拟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电子传递呼吸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徐婷 李华 +2 位作者 鲁姗姗 张红旗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5,261,共7页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完成,即NADPH-泛醌、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Cyt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本文对线粒体呼吸链Ⅰ/Ⅱ/Ⅲ/Ⅳ/Ⅴ的分子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泛醌还原酶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QR)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ATP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氮杂胞苷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肌钙蛋白T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丽莉 谭玉珍 +2 位作者 王海杰 贺其志 王新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研究5_氮杂胞苷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变化和超微结构。方法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中筛选MCSC,用5_氮杂胞苷诱导向心肌定向分化。取分化后不同时间的细胞作cTnT免疫细... 目的研究5_氮杂胞苷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变化和超微结构。方法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中筛选MCSC,用5_氮杂胞苷诱导向心肌定向分化。取分化后不同时间的细胞作cTn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透射电镜下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取不同发育期和成熟期的SD大鼠心肌作对比研究。结果用5_氮杂胞苷诱导后2周,细胞内开始表达cTnT;诱导后3周,cTnT表达增强,可见横纹样结构;诱导后4周,cTnT表达明显增强,横纹增多,但排列不规则。诱导后4周的细胞内出现心房粒,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糖原。胚胎11d大鼠的心肌内,横纹样结构较少且排列不规则。新生大鼠心肌内横纹增多,排列较规则。1月龄和3月龄心肌的横纹样结构发达,排列规则。诱导分化后4周的细胞cTnT表达特征与胚胎11d的心肌相似。结论MCSC经5_氮杂胞苷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细胞,表现为未成熟心肌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源心肌干细胞 心肌分化 心肌肌钙蛋白T 心肌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新生及其在相关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海杰 谭玉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2,212,共4页
淋巴管在维持体内微环境衡定、免疫反应和肿瘤淋巴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与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构成管腔,形成新的淋巴管。近年来... 淋巴管在维持体内微环境衡定、免疫反应和肿瘤淋巴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与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构成管腔,形成新的淋巴管。近年来发现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特异表达Prox-1、podoplanin、VEGFR-3和LYVE-1等,这些因子和受体调控淋巴管新生。VEGF-C/VEGFR-3或VEGF-D/VEGFR-3信号途径在淋巴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C、VEGF-D和VEGFR-3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有望治疗淋巴管新生障碍性疾病以及抗移植后免疫排斥和抗肿瘤淋巴管转移。本文主要综述了胚胎发育、先天性淋巴水肿、炎性病变和肿瘤等状态下淋巴管新生的变化及其机制、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的过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受体对于淋巴管新生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新生 淋巴管内皮祖细胞 淋巴管内皮细胞 淋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3和CD44在体外淋巴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文彩 谭玉珍 王海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皮黏附分子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1(PECAM 1)、细胞间黏附分子 3(ICAM 3)和CD4 4对淋巴管新生的作用。 方法 用狗的胸导管分离和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内皮细胞的PECAM 1、ICAM 3和CD4 4 ,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 目的 探讨内皮黏附分子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1(PECAM 1)、细胞间黏附分子 3(ICAM 3)和CD4 4对淋巴管新生的作用。 方法 用狗的胸导管分离和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内皮细胞的PECAM 1、ICAM 3和CD4 4 ,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或脂多糖 (LPS)刺激后 ,再阻断PECAM 1、ICAM 3和CD4 4 ,作细胞计数和计算迁移率。制备三维凝胶淋巴管形成模型 ,观察管状结构的形成 ,测量其长度和面积 ,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特征。 结果 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PECAM 1、ICAM 3和CD4 4。在对照组以及TNF α和LPS刺激组 ,分别阻断PECAM 1、ICAM 3和CD4 4后 ,内皮细胞的迁移率降低 ,管样结构的长度和面积减少。阻断PECAM 1或CD4 4后 ,细胞的增殖数目降低 ,但阻断ICAM 3后细胞的增殖数目无明显变化。在半薄和超薄切片上 ,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成的管状结构具有毛细淋巴管的形态特征。 结论 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PECAM 1、ICAM 3和CD4 4 ,这些黏附分子参与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等淋巴管新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 淋巴管新生 淋巴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移植干细胞存活、分化和修复坏死心肌的策略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晓军 谭玉珍 王海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移植干细胞在缺血心肌微环境中的低存活率是影响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即利用细胞因子、药物、化合物等对移植干细胞进行体外预处理,或采用有利于干细胞存活、黏附或促进血管形成的基因对干细胞进行修饰,可直接和... 移植干细胞在缺血心肌微环境中的低存活率是影响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即利用细胞因子、药物、化合物等对移植干细胞进行体外预处理,或采用有利于干细胞存活、黏附或促进血管形成的基因对干细胞进行修饰,可直接和间接地提高干细胞在缺血心肌微环境中的存活和分化能力,从而有助于促进移植干细胞修复坏死心肌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存活 分化 细胞移植 心肌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和drebrin在培养的APP/PS1转基因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柴继侠 于剑锋 +3 位作者 陈明军 陈祖林 李瑞锡 彭裕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5,F0002,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积聚与树突棘蛋白drebrin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LISA和免疫印迹法等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原代培养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元和同种野生型(WT)小鼠的神...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积聚与树突棘蛋白drebrin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LISA和免疫印迹法等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原代培养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元和同种野生型(WT)小鼠的神经元Aβ和drebrin的表达.结果: 培养至12d (days in vitro)时,可见Aβ在APP/PS1神经元胞体内聚集,培养基内的Aβ水平也同时升高;此期神经元内drebrin斑点状免疫反应产物分布较为稀疏,drebrin的表达水平下降.18d时,Aβ在胞体内聚集的基础上,向突起内延伸,培养基内的Aβ水平进一步升高;drebrin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 原代培养的APP/PS1小鼠神经元内Aβ积聚的同时,树突棘蛋白drebrin的表达下降.提示AD脑内Aβ积聚可能是影响树突棘蛋白drebrin表达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DREBRIN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 转基因 神经元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脑的神经形态变化与神经免疫异常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瑞锡 张应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孤独症或自闭症(Autism),自1943年Kanner首次报道并命名以来,逐步被确定为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的发病率,过去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为3~4:1。但近年来报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患儿通常于2~3岁时被... 孤独症或自闭症(Autism),自1943年Kanner首次报道并命名以来,逐步被确定为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的发病率,过去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为3~4:1。但近年来报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患儿通常于2~3岁时被发现与同龄健康儿不同,表现为独自玩耍,不善交际;难以进行言语及非言语性交流;兴趣局限;行为刻板单调。孤独症的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儿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免疫异常 形态变化 神经 发育障碍性疾病 病因不明 治疗方法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后不同时间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玉珍 王海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7-572,共6页
目的观察生后不同时间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理想的分离和纯化乳鼠心肌细胞技术。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结合两次差速贴壁法以及使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从生后1~7d乳鼠心脏分离和纯化心肌细胞。观察... 目的观察生后不同时间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理想的分离和纯化乳鼠心肌细胞技术。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结合两次差速贴壁法以及使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从生后1~7d乳鼠心脏分离和纯化心肌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自发性搏动,并用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丁(cTn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术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观察其对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结果从乳鼠心脏分离的细胞95%以上为心肌细胞,存活率为95%以上。乳鼠心肌细胞包括短柱状或杆状细胞和不规则形细胞。生后1~3d鼠大部分杆状细胞呈现幼稚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6~7d鼠的杆状细胞具有类似于成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cTnT呈高表达,横纹明显。不规则形细胞含有少量肌丝束,排列不规则。少数体积较小的细胞呈现未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培养72h后80%以上的细胞出现自发性搏动。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后,搏动细胞数目增多,搏动增强。生后6~7d鼠杆状细胞的药物反应较强。结论两类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自发性搏动和对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不同。生后6~7d鼠心肌细胞较适合于成熟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本实验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超微结构 自发性搏动 细胞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原位透射电镜术 乳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16
作者 崔晓军 谢华 +4 位作者 谭玉珍 张剑凯 郭金华 国海东 王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9期641-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处理MCSCs造成氧化应激损伤,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二氮嗪预处理对细胞的基因表... 目的探讨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处理MCSCs造成氧化应激损伤,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二氮嗪预处理对细胞的基因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经二氮嗪预处理后,在氧化应激条件下MCSCs凋亡率下降,细胞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mRNA表达显著增加,磷酸化Akt水平明显上调。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可以提高大鼠MCSCs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其机制与提高细胞的HGF和bFGF基因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 二氮嗪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纳米支架承载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研究
17
作者 崔晓军 谢华 +4 位作者 谭玉珍 国海东 王存 张剑凯 郭金华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化纳米纤维支架(NFS)承载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承载MCSCs治疗MI的可注射性生物材料。方法:通过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筛选具有心肌特异... 目的:探讨功能化纳米纤维支架(NFS)承载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承载MCSCs治疗MI的可注射性生物材料。方法:通过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筛选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MCSCs,并固相合成自聚多肽。将24只雌性大鼠MI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MCSCs移植组和支架承载MCSCs移植组,每组8只。细胞移植后4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恢复的情况。将心脏组织切片并进行Masson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检测胶原纤维的比率。采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标记心肌组织中的Y染色体细胞,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结果:与MCSCs移植组相比,支架承载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数明显提高,胶原纤维比率明显减小,Y染色体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支架承载MCSCs移植治疗MI,有利于移植细胞在受损心肌内的存活和向功能性心肌细胞分化,并可促进心功能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纳米纤维支架 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 心肌梗死 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定向分化的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沪荣 汪洋 沈馨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6-528,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定向分化。方法:以大鼠14 d胚胎海马分离得到的NSCs为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了在bFGF存在下,不同浓度的PDGF-AA对NSCs分化为OLs的作用以及胎牛血清对NSCs分化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定向分化。方法:以大鼠14 d胚胎海马分离得到的NSCs为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了在bFGF存在下,不同浓度的PDGF-AA对NSCs分化为OLs的作用以及胎牛血清对NSCs分化的影响。结果:加入PDGF-AA使NSCs更多地分化为OLs,且不同浓度的PDGF-AA对OLs分化的影响不同。结论:联合应用PDGF-AA和bFGF,可促进NSCs定向分化为OLs;在bFGF存在下,以PDGF-AA 40 ng/ml+0.5%FBS为最佳浓度,可促进NSCs向OLs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血小板 珩生生长网子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大鼠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19
作者 王存 谭玉珍 +3 位作者 王海杰 国海东 张大勇 崔晓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3-57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大鼠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形态和衰老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年龄因素对MCSCs增殖、存活和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幼年、成年和老年雄性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s,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大鼠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形态和衰老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年龄因素对MCSCs增殖、存活和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幼年、成年和老年雄性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s,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活性氧(ROS)染色检测细胞衰老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术和Hoche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存活和凋亡。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不同年龄组MCSCs向心肌细胞分化,通过RT-PCR检测诱导后心肌早期转录因子和心肌特异基因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各年龄组细胞经(BMP-2)诱导后细胞内心肌特异性肌钙蛋T(cTnT)表达的变化。结果老年组MCSCs核质比减小,胞质内可见髓样小体。随着年龄增长,处于增殖期的MCSCs比例下降,β-半乳糖苷酶和ROS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老年组存活细胞比例较幼年组降低。用BMP-2诱导后4周,幼年组细胞的Nkx2.5、GATA-4和cTnT、Cx-43 mRNA表达明显,成年组和老年组细胞表达低于幼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 衰老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细胞分化 Β-半乳糖苷酶 活性氧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肾动脉多支变异伴右肾囊肿与静脉变异一例
20
作者 葛文彬 李大伟 +1 位作者 戴正寿 金立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818,共1页
肾动脉的变异很常见,多不影响肾的形态和功能。而笔者在解剖1例老年女性尸体时,观察到除双侧肾动脉多支大范围变异外,还伴有右肾下移、肾囊肿、肾静脉变异等多种复合性变化,具有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肾静脉变异 右肾囊肿 双肾动脉 老年女性 临床意义 复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