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伪标识产品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简介
1
作者 陈汝钧 范首军 《中国标准化》 2007年第1期24-24,27,共2页
关键词 通用技术条件 防伪标识 产品保护 标准简介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防伪技术 产品质量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19425《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2
作者 陈汝钧 《中国标准化》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防伪标准体系表》 GB/T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应用 G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击假冒伪造有赖于实施防伪技术标准
3
作者 陈汝钧 张薇 《中国标准化》 2010年第6期23-25,共3页
本文描述了国内外防伪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情况,介绍了防伪国家标准对于提升我国防伪技术整体水平、促进我国防伪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根据防伪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防伪标准化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防伪技术 防伪国家标准 防伪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分散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端 朱仕惠 +1 位作者 刘丹 郑成赋 《甘肃科技》 2010年第5期25-29,共5页
系统研究了在苯乙烯(St)体系的分散聚合中,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为分散介质,制备的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粒径随着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初始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 系统研究了在苯乙烯(St)体系的分散聚合中,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为分散介质,制备的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粒径随着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初始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它也随着分散剂(PVP)的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使用乙醇为聚合介质时,制得了粒径较大的单分散性微球(粒径为4.5μm),为由甲醇制得微球粒径的3倍,SPAN值达到0.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苯乙烯 粒径 粒径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分散螺吡喃薄膜的微结构与光致变色行为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浪 龙世军 +3 位作者 张国栋 周兴平 贾殿赠 解孝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68-1873,共6页
通过溶液成膜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散螺吡喃薄膜(SP-PMMA)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散螺吡喃薄膜(SP-PMMA-DOP),系统研究了微结构对薄膜力学性能和光致变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P-PMMA和SP-PMMA-... 通过溶液成膜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散螺吡喃薄膜(SP-PMMA)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散螺吡喃薄膜(SP-PMMA-DOP),系统研究了微结构对薄膜力学性能和光致变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P-PMMA和SP-PMMA-DOP薄膜均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质,SP的"稀释效应"降低了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DOP的增容效应和增塑效应提高了SP在PMMA中的分散性,使PMMA的Tg进一步降低,薄膜韧性提高.SP-PMMA薄膜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行为,DOP的加入显著提高了薄膜在常温下的光致变色和热褪色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螺吡喃 薄膜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与植物在河道模型中的黑臭水治理效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琨 王慧玲 +4 位作者 孙小磊 梁佳茹 赵以军 许敏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29,共4页
针对我国河道黑臭现象严重的现实问题,为了给黑臭河道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试验在大型自然河道模型中,比较了2种微生物菌株(投加剂量为:光合细菌P9,8.0×105个/mL;根际杆菌No.2,2.0×104个/mL)和3种水生植物(投加剂量... 针对我国河道黑臭现象严重的现实问题,为了给黑臭河道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试验在大型自然河道模型中,比较了2种微生物菌株(投加剂量为:光合细菌P9,8.0×105个/mL;根际杆菌No.2,2.0×104个/mL)和3种水生植物(投加剂量为美人蕉30棵,水葫芦40棵及浮萍2 m2)对30 t流动的模拟黑臭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微生物和联合使用微生物及水生植物均能取得相似的结果,至第8天时,COD、黑度、臭度的去除率均超过55%,BOD的去除率超过40%,氨氮的去除率超过30%,溶解氧提高至超过3.5 mg/L。上述结果说明,相对于水生植物而言,微生物处理黑臭水效果更为明显:微生物菌株能够通过加速黑臭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从而提高溶解氧浓度,并大幅度改善水体黑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 河道模型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的光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4
7
作者 史小靖 彭海炎 +1 位作者 廖永贵 解孝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7-1411,共5页
采用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以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剂,丙烯酸异辛酯(EH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为单体,丙烯酸酯/液晶(P0616A)复合体系在-40~80℃的光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 采用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以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剂,丙烯酸异辛酯(EH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为单体,丙烯酸酯/液晶(P0616A)复合体系在-40~80℃的光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光聚合速度明显高于传统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转化率在约50 s的时间内即达到增长平台,聚合反应速率和表观动力学常数在聚合过程中均存在最大值.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体系的最终转化率和最大聚合反应速率(Rp,max)均明显提高;当反应温度高于20℃后,其增长均趋于平缓.随着体系中液晶含量的增加,体系的Rp,max呈下降趋势,聚合反应转化率随时间的增长速率较慢,但是最终转化率差别不大,均接近80%.随着UV光强的增加,体系的Rp,max和最终转化率均明显提高,体系的阈值光强约为4 mW/cm2.而随着体系平均官能度的增加,体系的Rp,max和最终转化率则呈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丙烯酸酯 光差示扫描量热 光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脊波字典的构造及其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邓承志 曹汉强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3-1278,共6页
在变换域图像编码技术中,图像的稀疏表示是编码的关键。该文在分析了脊波函数的缺陷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脊波字典的构造方法,并通过树形结构对原子进行组织,加快了图像稀疏分解中最匹配原子的搜索速度;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树... 在变换域图像编码技术中,图像的稀疏表示是编码的关键。该文在分析了脊波函数的缺陷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脊波字典的构造方法,并通过树形结构对原子进行组织,加快了图像稀疏分解中最匹配原子的搜索速度;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形多尺度脊波字典的匹配追踪静态图像编码方法;最后通过对量化失真与编码速率的分析,结合稀疏分解系数的分布,提出了系数的自适应量化和编码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脊波字典能够对图像进行有效的稀疏表示;与JPEG2000相比,新的编码算法具有更好的编码性能,尤其在低比特率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编码 多尺度脊波字典 稀疏表示 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波变换域的一种自适应盲水印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汉强 郭胜强 +1 位作者 邓承志 刘彧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共4页
为了克服水印鲁棒性和图像视觉质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脊波变换域自适应盲水印算法.利用脊波变换对图像特征的稀疏表示特性,找出各区域块中视觉重要信息的位置,并将水印嵌入其中.算法中水印嵌入强度依据图像块的内容属性变化,采用了... 为了克服水印鲁棒性和图像视觉质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脊波变换域自适应盲水印算法.利用脊波变换对图像特征的稀疏表示特性,找出各区域块中视觉重要信息的位置,并将水印嵌入其中.算法中水印嵌入强度依据图像块的内容属性变化,采用了系数可容忍的最大误差作为水印嵌入强度因子,较好地解决了水印鲁棒性和图像视觉质量之间的矛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抵抗JPEG压缩、加噪和任意裁剪等攻击,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是一种自适应盲水印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波变换 稀疏表示 数字水印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D/MDEA/TA三元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光聚合动力学
10
作者 彭海炎 毕曙光 +2 位作者 廖永贵 周兴平 解孝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0-644,共5页
采用配有441.6 nm滤光片的光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3,3'-羰基双(7-二乙胺香豆素)(KCD)/N-甲基二乙醇胺(MDEA)/2-(4-甲氧苯基)-4,6-双(三氯甲基)-1,3,5-三嗪(TA)三元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光聚合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KCD/... 采用配有441.6 nm滤光片的光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3,3'-羰基双(7-二乙胺香豆素)(KCD)/N-甲基二乙醇胺(MDEA)/2-(4-甲氧苯基)-4,6-双(三氯甲基)-1,3,5-三嗪(TA)三元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光聚合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KCD/MDEA复合引发剂中添加TA,显著提高了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的最大光聚合速率[Rp(max)]和单体转化率,当TA质量分数为0.5%时,体系的Rp(max)和单体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00%和69%.同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该体系的Rp(max)和单体转化率呈增大的趋势,当光强从1.5 mW/cm2提高到35.2 mW/cm2时,其Rp(max)和最终单体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5和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可见光引发剂 光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键复合的丙烯酸树脂共混物激光全息记录材料
11
作者 郑成赋 程芳 +3 位作者 张建军 周兴平 曾繁涤 解孝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6-389,共4页
以通用的激光全息记录材料丙烯酸树脂为基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MMA-co-MAAM))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丙烯酸树脂/P(MMA-co-MAAM)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树脂与P(MMA-co-MAAM)共聚物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P(MMA-c... 以通用的激光全息记录材料丙烯酸树脂为基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MMA-co-MAAM))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丙烯酸树脂/P(MMA-co-MAAM)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树脂与P(MMA-co-MAAM)共聚物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P(MMA-co-MAAM)共聚物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激光全息记录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冲击性和耐磨性,所制备的激光全息图通过激光打印机后,其表面结构完整、防伪图像清晰,光衍射效率(η)达到10.8%,高于GB/T22258-2008所规定的η≥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全息记录材料 丙烯酸树脂 氢键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相位矩阵的版权信息隐藏方法
12
作者 曹超 陈汝钧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57-258,260,共3页
为了提高版权信息隐藏的稳健性和隐蔽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版权信息隐藏方法,首先通过菲涅耳衍射变换生成版权信息的随机相位矩阵,然后运用莫尔条纹原理,分别调制原始图像和检测图像的信息分布,将版权信息隐藏其中。当两幅图像重叠时,可以... 为了提高版权信息隐藏的稳健性和隐蔽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版权信息隐藏方法,首先通过菲涅耳衍射变换生成版权信息的随机相位矩阵,然后运用莫尔条纹原理,分别调制原始图像和检测图像的信息分布,将版权信息隐藏其中。当两幅图像重叠时,可以再现出版权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信息隐蔽性能好,使用便利,是一种保护版权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保护 信息隐藏 莫尔条纹 菲涅耳衍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和制定防伪技术方案的几点考虑
13
作者 陈汝钧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07年第10期67-71,共5页
防伪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领域,许多新技术都想要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身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防伪技术不断涌现,真可谓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关键词 防伪技术 多学科 新技术
原文传递
PVC/PVDF共混物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仕惠 刘端 +3 位作者 郑成赋 汪宝林 刘长生 周爱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7-29,46,共4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VC/PVDF共混物,通过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水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的组成及表面亲疏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VC与PVDF的共混产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表明样品的水接触角随着PVDF含量、样品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VC/PVDF共混物,通过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水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的组成及表面亲疏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VC与PVDF的共混产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表明样品的水接触角随着PVDF含量、样品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成膜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当共混物中PVDF的质量含量为20%,成膜温度为60℃所制备样品的水接触角为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氯乙烯 接触角
原文传递
不同醇对聚合物分散液晶光聚合动力学及其电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海炎 史小靖 +3 位作者 廖永贵 陈甸田 王少攀 解孝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EH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EDM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为混合单体、液晶P0616A为液晶相、Irgacure 184为光引发剂,通过UV光引发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s),研究了不同烷基链长醇,即乙醇(EtOH)、正丁醇(nBA...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EH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EDM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为混合单体、液晶P0616A为液晶相、Irgacure 184为光引发剂,通过UV光引发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s),研究了不同烷基链长醇,即乙醇(EtOH)、正丁醇(nBA)、正己醇(nHA)、正辛醇(nOA)和正十四醇(nTA)对体系光聚合动力学及其PDLCs液晶相变温度及电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醇分子显著加快了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的光聚合反应速率,提高了单体的最终转化率,其中以正丁醇体系最为明显.随着醇分子烷基链的增长,体系的转化率趋于降低,但依然明显高于不含醇的体系.醇分子的加入降低了PDLCs中液晶相的TNI,且随着醇分子烷基链长的增长,PDLCs液晶相的TNI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醇分子的加入增加了PDLCs液晶微区中向列相液晶的含量,而含正丁醇和正十四醇的体系液晶微区中向列相液晶低于其它3个含醇体系.醇分子的加入明显降低了PDLCs的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以及对比度.结合体系的光聚合速率和单体转化率,正丁醇是改善PDLCs性能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光聚合动力学 相行为 电光特性
原文传递
乙烯基单体光聚合动力学与光固化流变行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海炎 倪名立 +1 位作者 毕曙光 解孝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8-1224,共7页
概述了光引发体系、光照强度、单体平均官能度、液晶含量、反应温度、助剂等对乙烯基单体/液晶混合物光聚合动力学及光固化流变行为的影响.在染料和胺组成的二元Ⅱ型(夺氢型)光引发体系中,引入适当的第三组分能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概述了光引发体系、光照强度、单体平均官能度、液晶含量、反应温度、助剂等对乙烯基单体/液晶混合物光聚合动力学及光固化流变行为的影响.在染料和胺组成的二元Ⅱ型(夺氢型)光引发体系中,引入适当的第三组分能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增加光照强度和升高温度也能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随着单体平均官能度的增加,体系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于Ⅰ型(裂解型)光引发剂,液晶含量增加,单体反应速率降低,但转化率基本不变;但对于Ⅱ型光引发剂,液晶含量增加能大幅提高单体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加入使体系黏度降低的助剂也能提高体系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在体系相同、温度固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越高,凝胶化时间越短;相同体系,温度升高,凝胶化时间提前;相同温度下,单体官能度愈高,体系凝胶时间亦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 光聚合动力学 光固化流变行为 相分离 凝胶化
原文传递
含Gemini表面活性剂的PVA分散液晶的微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毕曙光 彭海炎 +3 位作者 廖永贵 杨亚江 Bogumil Brycki 解孝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8-632,共5页
采用N,N'-二(十二烷基)-N,N,N',N',N″-五甲基-1,4,7-三氮杂双碘化氨为Gemini表面活性剂,液晶为4-正戊基-4'-氰基联苯(5CB),通过微胶囊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分散液晶薄膜,着重研究Gemini表面活性剂对PVA分散液晶薄膜... 采用N,N'-二(十二烷基)-N,N,N',N',N″-五甲基-1,4,7-三氮杂双碘化氨为Gemini表面活性剂,液晶为4-正戊基-4'-氰基联苯(5CB),通过微胶囊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分散液晶薄膜,着重研究Gemini表面活性剂对PVA分散液晶薄膜的微结构、电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Gemini表面活性剂仅略微增加了PVA与5CB液晶的相容性,PVA分散液晶仍保持较高的相分离程度,但是Gemini表面活性剂使液晶微滴尺寸明显变小,液晶相均匀分散地于PVA基体中,液晶指向矢构型由两极型变化为径向型,PVA分散液晶薄膜的对比度和响应速度明显提高,同时保持较低的驱动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GEMINI表面活性剂 微结构 电光特性
原文传递
氢键对P(MMA—co—MAAM)共聚物T_g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成赋 程芳 +1 位作者 张建军 解孝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2,共4页
通过分子设计,选择具有质子供体(H—N)和质子受体(C=O)的甲基丙烯酰胺(MAA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不同单体配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MMA—co—MAAM)).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和流... 通过分子设计,选择具有质子供体(H—N)和质子受体(C=O)的甲基丙烯酰胺(MAA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不同单体配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MMA—co—MAAM)).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和流变仪表征其化学结构、玻璃转变行为和溶液流变特性.结果表明,P(MMA—co—MAAM)为无规共聚物,分子内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随着MAAM单体的引入,P(MMA—co—MAAM)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明显高于PMMA和PMAAM的加和值.共聚物溶液表现出剪切增稠的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材料 丙烯酸树脂 氢键 玻璃转变 共聚合
原文传递
丙烯酸酯/液晶/POSS复合体系光聚合过程中的体积收缩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名立 彭海炎 +2 位作者 毕曙光 周兴平 解孝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8-1412,共5页
采用光-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的光聚合凝胶时间及体积收缩率,并与密度法测量的体积收缩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的凝胶时间小于10 s,光-流变学方法可以在线测量丙烯酸酯单体/液晶复合体系的光聚合体积收缩.以... 采用光-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的光聚合凝胶时间及体积收缩率,并与密度法测量的体积收缩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的凝胶时间小于10 s,光-流变学方法可以在线测量丙烯酸酯单体/液晶复合体系的光聚合体积收缩.以2种不同结构的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掺杂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八甲基丙烯酰氧基倍半硅氧烷(MA-POSS)使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的双键转化率略有降低,掺杂10 wt%MA-POSS使体系的光聚合体积收缩率仅降低了12%;而甲基丙烯酰氧基七异丁基倍半硅氧烷(MI-POSS)对体系双键转化率的影响较小,显著降低了体系的光聚合体积收缩,掺杂10 wt%MI-POSS使体系的光聚合体积收缩率降低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 体积收缩 光聚合 光-流变学
原文传递
丙烯酸酯/液晶体系的光聚合反应动力学对PDLC电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名立 彭海炎 +2 位作者 毕曙光 廖永贵 解孝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8-1083,共6页
采用光-示差扫描量热法(P-DSC)和光-流变学(P-Rheology)技术,测定了丙烯酸酯/液晶体系的光聚合反应动力学和凝胶化时间.基于自催化模型和凝胶时间-温度关系,计算了体系的光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探讨了单体结构与组成、反应温度对... 采用光-示差扫描量热法(P-DSC)和光-流变学(P-Rheology)技术,测定了丙烯酸酯/液晶体系的光聚合反应动力学和凝胶化时间.基于自催化模型和凝胶时间-温度关系,计算了体系的光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探讨了单体结构与组成、反应温度对体系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并研究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的电光响应行为与相分离结构对光聚合动力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增加体系的单体反应活性和平均官能度,均提高了体系的光聚合速率常数,缩短了光聚合凝胶时间.随着单体反应活性和平均官能度的提高,体系的光聚合反应活化能明显降低,且凝胶化前的光聚合反应活化能低于光聚合全过程的平均反应活化能.当液晶含量为50%时,形成的PDLC呈亚微米尺度的双连续相结构.随着光聚合反应温度的升高,光聚合速率加快,导致凝胶时间缩短、相分离程度降低,使PDLC中液晶相尺寸变小、聚合物网络致密化,PDLC的弛豫时间延长、饱和电压降低,而开启时间和阈值电压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光聚合动力学 凝胶化 相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