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5
1
作者 尤文顺 丁震 曹正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6,20,共4页
分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顶层设计、标准规范、建设实践等方面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20多年来在煤炭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剖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组织管理、顶层设计、协同创新、目标任... 分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顶层设计、标准规范、建设实践等方面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20多年来在煤炭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剖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组织管理、顶层设计、协同创新、目标任务等方面阐述了国家能源集团快速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建设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智能开采 智能掘进 顶层设计 基础建设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源集团煤矿高效智能化技术体系层次化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丁震 尤文顺 +3 位作者 曹正远 郭军 张建中 张萌 《智能矿山》 2021年第3期8-17,共10页
国家能源集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通知》,全面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提出了5个“100%”的建设目标,全面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1月3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联合组建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能源集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通知》,全面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提出了5个“100%”的建设目标,全面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1月3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联合组建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国家能源集团的产业优势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的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优势,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世界领先的智慧煤矿建设方案和标准体系,解决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和技术难题,带动和支撑全国煤矿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平台 高端制造 能源集团 智能化建设 产业优势 科技研发 煤炭产业 智能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源集团掘进智能化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晓旭 罗会强 丁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9,共3页
通过分析国家能源集团掘进智能化建设现状,提出了掘进智能化建设原则,制定了近期、中长期掘进智能化建设目标。指出了掘进智能化建设途径:(1)制定建设规划标准,包括顶层设计和装备要求。(2)夯实智能建设基础,主要是开发智能一体化管控平... 通过分析国家能源集团掘进智能化建设现状,提出了掘进智能化建设原则,制定了近期、中长期掘进智能化建设目标。指出了掘进智能化建设途径:(1)制定建设规划标准,包括顶层设计和装备要求。(2)夯实智能建设基础,主要是开发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煤矿云计算数据中心,推动煤矿信息网络升级,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体系。(3)重点突破掘进工艺、支护工艺、精确导航、自动钻锚、自适应截割等关键技术瓶颈。(4)增强示范引领作用,重成智能化示范掘进工作面。(5)分类分步实施建设,按初级、中级、高级3个级别分类分步有序推进掘进智能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智能化 掘进机器人 掘进工艺 掘进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化采煤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荣明 丁震 孟广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3,18,共4页
分析了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化采煤建设现状,提出5种智能化采煤核心技术:薄煤层等高无人化智能开采技术、中厚偏薄煤层透明自主智能开采技术、厚煤层采煤机器人智能开采技术、大倾角厚煤层单向智能开采技术、直立煤层综放智能开采技术,指出... 分析了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化采煤建设现状,提出5种智能化采煤核心技术:薄煤层等高无人化智能开采技术、中厚偏薄煤层透明自主智能开采技术、厚煤层采煤机器人智能开采技术、大倾角厚煤层单向智能开采技术、直立煤层综放智能开采技术,指出这5种智能化采煤核心技术基本实现了不同煤层赋存条件智能化采煤,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大倾角厚煤层、直立煤层智能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距离完全无人化采煤还有一段距离。指出智能化采煤要攻关的关键技术:单机智能化、多机物联化、与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创新等。本文为井工智能采煤实现常态化、无人化提出了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采煤 等高无人化智能开采 透明自主智能开采 采煤机器人智能开采 大倾角厚煤层单向智能开采 直立煤层综放智能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丁震 赵永峰 +2 位作者 尤文顺 吴晓旭 李浩荡 《中国煤炭》 2020年第10期35-39,共5页
分析了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4条建设原则,制定了近期、中长期发展目标,重点研究了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的建设路径和重点任务;认为,应加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在融合先进技术、突... 分析了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4条建设原则,制定了近期、中长期发展目标,重点研究了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的建设路径和重点任务;认为,应加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在融合先进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建设示范工程上重点发力,分类分步有序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最后指出,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现有传统开采模式必将被全新的智能化开采模式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煤矿机器人 智能掘进 无人驾驶 透明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卡车无人驾驶道路设施设计及应用研究
6
作者 赵红泽 丁震 +4 位作者 赵光辉 贾海钰 魏振瀚 王炳印 郭锦桦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露天煤矿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可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在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对无人卡车运行路线、路面和路基、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等道路条件要求... 露天煤矿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可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在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对无人卡车运行路线、路面和路基、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等道路条件要求较高。为了保障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在露天煤矿的顺利运行,根据现场调研和参考现有标准,对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道路开展了研究。在分析传统露天煤矿道路的特点基础上,结合无人驾驶对道路的特殊要求,从道路几何线形、车道设置、标志标识、路面、安全挡墙和停车区域管理、路侧感知系统7个方面提出了适应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的道路设计。同时,根据无人驾驶的车-路-云一体化理念,提出了路侧感知通讯系统要求及建设内容,研究了无人驾驶卡车测试场的道路设施标准化设计,为促进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道路设施设计 测试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薛棋文 丁震 +2 位作者 孙振明 李腾飞 杨健健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115,共9页
随着智能化矿山的发展,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已逐步开展实验应用,但新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管理挑战,已有的应急管理体系无法满足新的现状需求。针对上述问题,从现状分析、体系框架设计、体系构建、未来发展趋势等4个方面,对露天煤矿... 随着智能化矿山的发展,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已逐步开展实验应用,但新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管理挑战,已有的应急管理体系无法满足新的现状需求。针对上述问题,从现状分析、体系框架设计、体系构建、未来发展趋势等4个方面,对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应急管理现状,总结了应急管理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新挑战: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缺乏针对性应急管理内容、信息共享及协调能力弱导致事件处置流程与内容不够明确。其次,对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的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包括运输事故类、气象灾害类、通信事故类、火灾类及其他类),并结合露天煤矿企业安全及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针对性地设计了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框架,涵盖了生产作业过程中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控、处理和恢复整个环节。然后,从应急准备与演练、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处置管理4个方面对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基于智能化矿山发展背景,探讨了露天煤矿应急管理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调度管理与应急处置一体化、应急预案编制智能化、信息安全重视高度化。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露天煤矿 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应急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无人运输系统总体设计 被引量:9
8
作者 田臣 丁震 +3 位作者 李镇江 高玉 艾云峰 陈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115,共7页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的研究多集中在路径跟踪、安全通行辅助决策等具体控制方法上,不足以支撑整个矿区运输系统的无人化运营。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矿区无人运输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该系统分为云控中心、边缘侧、智能终端3层,主要...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的研究多集中在路径跟踪、安全通行辅助决策等具体控制方法上,不足以支撑整个矿区运输系统的无人化运营。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矿区无人运输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该系统分为云控中心、边缘侧、智能终端3层,主要包括矿用卡车自动驾驶系统、矿区无人运输云控调度平台、无人运输仿真系统、远程应急接管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协同作业管理系统和定位/通信系统。矿用卡车自动驾驶系统具备单车智能管理功能,可实现障碍物感知、智能决策、路径规划、高精定位、精准控制等功能。云控调度平台用于统一调度管理,实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电铲、推土机等的协同自动装载和卸载及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各类有人驾驶辅助作业车辆的协同混编作业。无人运输仿真系统根据矿山实时环境模拟不同调度运行方式,形成最优调度方案指导实际生产。远程应急接管系统可实现极端危险场景下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的远程控制,确保在矿用卡车自动驾驶系统遇到故障时能够紧急接管车辆。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终端的相关传感器实现设备自检、故障诊断、检修结果上报、健康状态评估等功能。协同作业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有人采掘设备、工程设备、辅助生产设备上的软硬件系统,在保证人车安全的情况下协助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共同完成作业。定位/通信系统实现云控中心与智能终端的通信连接,支持4G/5G/Mesh等多种通信方式,可实现V2N(车-网络)、V2V(车-车)和V2I(车-基础设施)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智能化 无人运输 无人驾驶矿用卡车 云控中心 边缘侧 智能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高级智能技术的煤炭井工开采管控模式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浩荡 丁震 +8 位作者 张凯 罗会强 曹正远 崔文 尤秀松 赵星宇 孟广瑞 孙江 邓文革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煤炭是我国兜底保障能源,未来一段时间内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煤炭智能开采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迈进新的发展阶段。经归纳分析,总结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发展规律、矛盾问题、建设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系统阐述了我国煤... 煤炭是我国兜底保障能源,未来一段时间内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煤炭智能开采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迈进新的发展阶段。经归纳分析,总结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发展规律、矛盾问题、建设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系统阐述了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历程,总结了人工开采、普通开采、综合机械化开采、自动化开采、初级智能化开采5个阶段及对应的技术模式。突破传统煤矿采掘机运通等智能化研究思路,提出煤炭中高级智能开采技术的10个表征,即煤矿完全透明、感知全面智慧、装备高端智能、网络实时可靠、平台集成操控、数据智能分析、群体协同智能、队伍员工职业、决策智慧动态、灾害防控匹配,并给出每个表征的定义、特点、内容、功能等。以中高级智能技术为前提,构思出相对应的煤炭井工开采“1+1”管控新模式,即1个煤矿设置1个层级,构建“1个指挥控制中心+1个专业化队伍”的扁平化平台式管控新模式,以推进生产方式变革,匹配未来智能化快速发展对应开采模式需求,实现真正意义的减人、增安、提效。最后,对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和模式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开采 管控模式 中高级智能技术 扁平化平台式管控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光场在井工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正远 丁震 何适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8-69,共2页
井工煤矿巷道狭窄、黑暗、潮湿、有害气体及粉尘多,采用无人驾驶技术提高运输车辆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将有效降低井工煤矿人员风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事故率,减少运输成本。无人驾驶系统需要多种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目前井下运输车辆... 井工煤矿巷道狭窄、黑暗、潮湿、有害气体及粉尘多,采用无人驾驶技术提高运输车辆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将有效降低井工煤矿人员风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事故率,减少运输成本。无人驾驶系统需要多种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目前井下运输车辆主要通过激光雷达实现环境感知,但水汽和粉尘对激光雷达有很大影响,且激光雷达存在成本高、获取数据点数少、无颜色信息、目标识别困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人驾驶系统在井工煤矿的应用。4D光场技术利用单目工业相机实时获取四维矢量信息,并可生成三维点云和二维纹理信息,提供高维度数据,在潮湿和粉尘环境下具有稳定的表现。在分析4D光场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4D光场在井工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4D光场能提高无人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及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煤矿运输系统 4D光场 光场相机 三维点云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风险模型的煤炭设备管理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震 孟峰 周敏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59-164,共6页
煤炭设备普遍存在单体价值高、使用寿命长、组配结构复杂等特点,尤其是使用时长大于10年的大型煤炭生产设备,存在投入成本巨大、运行管理环节复杂、风险来源多样化及时间跨度冗长的特征,亟需对设备的中长期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与管控。为... 煤炭设备普遍存在单体价值高、使用寿命长、组配结构复杂等特点,尤其是使用时长大于10年的大型煤炭生产设备,存在投入成本巨大、运行管理环节复杂、风险来源多样化及时间跨度冗长的特征,亟需对设备的中长期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与管控。为更好地识别煤炭设备管理中的重大风险,引入剩余风险理念,建立了煤炭设备管理剩余风险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下属某单位的煤炭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剩余风险评估中。评估结果表明:煤炭设备管理剩余风险模型为提升煤炭企业设备管理效能提供了有效工具,该单位综合管理风险评估结果趋于正向,煤炭设备管理拥有较低的剩余风险水平,针对与设备管理相关的风险事项具备较为科学的管理、较为有效的控制,管控效果良好,评估的各风险事项的剩余风险数值都比较低,在设备综合管理职能方面的综合剩余风险值为1.505;从各项具体风险事件剩余风险排序情况来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监督和生产设备更新购置、调剂、租赁、报废等业务管理的剩余风险值略高,应当引起管理层的充分关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组织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出了煤炭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制度、提升设备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优化设备管理剩余风险评估结果运用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设备 风险管理 剩余风险 固有风险 风险矩阵 控制有效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项目在大型煤炭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志丹 吴晓旭 董珊珊 《能源科技》 2020年第11期68-71,77,共5页
信息技术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国家对煤炭行业提出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煤炭企业积极投身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当中。本文通过ERP信息系统建设对大型煤炭企业在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 信息技术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国家对煤炭行业提出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煤炭企业积极投身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当中。本文通过ERP信息系统建设对大型煤炭企业在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提升进行了分析研究,就设备前、中、后期管理在实施ERP信息系统前后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设备基础管理、设备维修等业务,并对系统实施后设备模块与财务、物资、人力资源模块在数据交互及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ERP 全生命周期管理 基础管理 设备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扩孔煤体增透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13
作者 王海春 雷东记 +1 位作者 代振华 覃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机械扩孔作为一种新型煤层卸压增透强化措施,可广泛适用于低透气性瓦斯煤层。为了探究机械扩孔应力演化规律,通过理论分析,揭示机械扩孔应力分布特征,以车集煤矿2616煤层为研究背景,借助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扩孔过程中煤层应力演化... 机械扩孔作为一种新型煤层卸压增透强化措施,可广泛适用于低透气性瓦斯煤层。为了探究机械扩孔应力演化规律,通过理论分析,揭示机械扩孔应力分布特征,以车集煤矿2616煤层为研究背景,借助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扩孔过程中煤层应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机械扩孔后孔洞周围煤体应力场存在动态演化过程,由内向外呈圆环状分布,依次为破碎区、塑性区、弹性区和原始应力区;机械扩孔过程中造穴阶段应力扰动范围和应力集中情况都显著大于钻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卸压增透 机械扩孔 应力分布 破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轨道箱梁C型弹簧动力吸振器减振研究
14
作者 赵阳 王鹏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8-284,共7页
为有效控制高架轨道箱梁的振动,首先设计并建立轨道-箱梁、动力吸振器物理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分析动力吸振器的移频特性,对其参数、尺寸及安装位置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对轨道-箱梁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振型贡献率确定结构的受... 为有效控制高架轨道箱梁的振动,首先设计并建立轨道-箱梁、动力吸振器物理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分析动力吸振器的移频特性,对其参数、尺寸及安装位置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对轨道-箱梁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振型贡献率确定结构的受控模态;最后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模型,探讨列车荷载作用下动力吸振器对轨道-箱梁结构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可以通过C型弹簧的变形来改变弹簧刚度,进而改变自身固有频率以对不同频率的振动进行控制;根据振型贡献率,轨道-箱梁结构以2阶模态为控制模态进行减振设计;简谐荷载及移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吸振器可以在宽频范围内有效抑制轨道-箱梁结构的振动,最大可减低3.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轨道箱梁 振动控制 C型弹簧 动力吸振器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SARIMA方法的机组产出量预测
15
作者 黄俊婷 王忠鑫 +3 位作者 滕用秋 宋波 曾祥玉 白仁喜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获得高精度机组产出量预测是维持钢铁企业库存量合理稳定的前提。受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机组产出量表现出一定波动。为此,提出基于差分进化——季节性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DE-SARIMA)的机组产出量预测方法。为提... 获得高精度机组产出量预测是维持钢铁企业库存量合理稳定的前提。受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机组产出量表现出一定波动。为此,提出基于差分进化——季节性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DE-SARIMA)的机组产出量预测方法。为提高预测精度,设计带有分段迭代自适应变异策略和DBSCAN选择策略的DE算法对SARIMA模型的参数进行寻优。采用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IMA DBSCAN DE 产出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行控制理论的矿区无人驾驶卡车仿真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荣明 丁震 +5 位作者 杨健健 付建华 高玉 魏亚 艾云峰 张致铭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0-83,100,共5页
针对矿用车辆实车测试无人驾驶存在危险性大、测试时间长、测试成本高、测试内容覆盖面窄等问题,研究了基于平行控制理论的矿区无人驾驶卡车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矿用卡车动力学建模、高保真场景重构、虚拟传感器建模等关键技术,实现无... 针对矿用车辆实车测试无人驾驶存在危险性大、测试时间长、测试成本高、测试内容覆盖面窄等问题,研究了基于平行控制理论的矿区无人驾驶卡车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矿用卡车动力学建模、高保真场景重构、虚拟传感器建模等关键技术,实现无人驾驶算法全面推演、系统集成可靠性测试、矿区生产预测模拟、虚实互动平行推演等功能。矿用卡车动力学建模主要步骤分为整车模型搭建与可视化场景创建2个部分,将车辆动力学模型与虚拟场景关联,利用车辆模型产生的仿真数据实时驱动虚拟场景中的车辆运动。针对大型露天矿场景复杂、不规则的特性,通过无人机航拍测绘、激光雷达三维扫描等手段,获取矿山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基于虚拟微多边形几何体技术、高像素虚拟纹理技术、三维场景实时渲染技术,构建高保真虚拟三维场景。虚拟传感器主要包括虚拟激光雷达、虚拟毫米波雷达、虚拟惯导装置、虚拟视觉相机,搭载于虚拟矿车上,负责生成虚拟场景中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发送到自动驾驶控制器进行处理。基于该仿真系统,可以进行单车测试、多车调度测试、智能调度算法测试,还可以对现场车辆和虚拟车辆的虚实互动进行测试,为整个矿区的稳定运输、复杂路口的推演模拟、智能调度算法的最优决策提供验证平台,确保无人驾驶测试效率和安全,加快矿区无人驾驶技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平行控制 矿用车辆动力学建模 高保真场景重构 虚拟传感器建模 虚实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视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化煤矿安全管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华 李靖锋 +1 位作者 魏红磊 刘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13,共4页
在分析目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智能视频识别技术与传统工业视频监测系统进行融合,结合煤矿双预控信息化系统,设计了煤矿本质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设备状态智能识别、重要岗点大门状态智能识别、井下环境身份智能识别、... 在分析目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智能视频识别技术与传统工业视频监测系统进行融合,结合煤矿双预控信息化系统,设计了煤矿本质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设备状态智能识别、重要岗点大门状态智能识别、井下环境身份智能识别、煤矿风险预警分析等功能。该平台对人工检查数据、传感器监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现场管理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融合,结合制定的双预控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多维度分析风险,实现安全管控信息的可视化展现,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智慧煤矿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煤矿 煤矿安全管理 智能视频识别 分级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解析的智能煤矸分选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中举 毛馨凯 孙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2-125,共4页
为了促进煤矿智能化的发展,提高选煤厂煤矸分拣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对基于视频解析的智能煤矸分选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选煤厂工作环境,将近红外光源作为工业摄像机取样的唯一光源,基于Matlanb软件对样本图像进行预处理,建立训练样... 为了促进煤矿智能化的发展,提高选煤厂煤矸分拣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对基于视频解析的智能煤矸分选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选煤厂工作环境,将近红外光源作为工业摄像机取样的唯一光源,基于Matlanb软件对样本图像进行预处理,建立训练样本矩阵,并对不同的训练样本矩阵进行预测识别,结果表明煤岩识别率与训练样本集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当训练样本集数量达到200张时,识别率最高可达97.8%,稳定在95%左右。根据煤矸识别技术的研究,设计研发了基于视频解析的智能煤矸分选系统,其煤矸识别率可达96.8%,分拣率达94.6%,有效提高了选煤厂煤矸分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选煤厂 煤矸分选 人工分选 人工识别 视频解析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5G网络建设与网络安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文 李浩荡 +4 位作者 丁震 曹正远 孟广瑞 罗会强 卢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6-38,共3页
少人、无人、绿色、智能开采成为露天煤矿智能化的发展趋势,5G网络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加快了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进程。通过分析智能化露天煤矿的网络建设需求,结合露天煤矿部署5G网络存在的... 少人、无人、绿色、智能开采成为露天煤矿智能化的发展趋势,5G网络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加快了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进程。通过分析智能化露天煤矿的网络建设需求,结合露天煤矿部署5G网络存在的主要难题,从基站部署、网络承载部署等方面介绍了露天煤矿5G网络建设方案,从网络拓扑、MEC组网、业务流程等方面研究了露天煤矿5G组网方案,并分析了5G网络安全要求,展望了5G技术在露天煤矿设备故障诊断及远程控制、矿车无人驾驶等场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智能矿山 5G 网络安全 边缘计算 无人驾驶 远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煤矸识别的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震 常博深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97,共5页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进行煤矸识别时,光谱采集装置距工作面的探测距离变化及粉尘干扰会对近红外反射光谱产生影响。为选取最佳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预处理方法,收集了外观相近的无烟煤和矸石样本,在实验室搭建了由近红外光谱仪、准直镜...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进行煤矸识别时,光谱采集装置距工作面的探测距离变化及粉尘干扰会对近红外反射光谱产生影响。为选取最佳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预处理方法,收集了外观相近的无烟煤和矸石样本,在实验室搭建了由近红外光谱仪、准直镜、卤素灯等组成的光谱采集装置,采集了不同探测距离(1.2,1.5,1.8 m)和粉尘浓度(200,500,800 mg/m^(3))下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通过对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分析,发现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变化对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曲线波形和吸收谷位置无明显影响,即不会改变光谱特征吸收波长点,但对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反射率产生明显影响,即光谱反射率随着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会造成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漂移。为增强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吸收特征,利用微分、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多项式平滑3种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经过预处理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输入至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煤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微分预处理方法对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变化下采集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的优化效果最佳,能有效消除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变化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识别 近红外反射光谱 数据预处理 探测距离 粉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