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个地区不同单粒质量野生油茶籽油及其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小露 陈百莹 +4 位作者 王玫 李静 邹玉璟 戎俊 邓泽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27-234,共8页
为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单粒质量的野生油茶籽营养成分的差异,寻找油茶籽的合适产地,为油茶籽引种驯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将黄山汤口、霍山县大岭村、融水元宝山、咸丰横口村等10个地区的野生油茶籽样品按地区和单粒质量分类,比较不同地区单... 为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单粒质量的野生油茶籽营养成分的差异,寻找油茶籽的合适产地,为油茶籽引种驯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将黄山汤口、霍山县大岭村、融水元宝山、咸丰横口村等10个地区的野生油茶籽样品按地区和单粒质量分类,比较不同地区单粒质量0.35 g以下(≤0.35 g)、单粒质量0.35~0.8 g、单粒质量0.8 g以上(≥0.8 g)的油茶籽的营养成分含量。用溶剂法测得所有样品含油率在29.9%~46.11%之间;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出26种脂肪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所有样品α-生育酚含量在0.031~0.149 mg/g之间,角鲨烯含量在0.056~0.256 mg/g之间;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得所有样品茶皂素含量在0.166~0.351 g/g之间。从地区看,峨眉山的油茶籽含油率最高,达43.74%,大岭村油茶籽含油率最低,为32.86%。从单粒质量的角度,0.35~0.8 g的油茶籽平均含油率最高,单粒质量0.35 g以下和0.8 g以上的油茶籽含油率相近,分别为36.28%、36.74%。检测出26种脂肪酸中,主要为油酸(71.156%~78.515%),其次是棕榈酸(8.091%~12.096%)和亚油酸(2.621%~10.618%)。α-生育酚含量从地区看峨眉山最高,元宝山最低;从单粒质量角度,0.35 g以下油茶籽α-生育酚含量最高,0.35~0.8 g的油茶籽次之,0.8 g以上的油茶籽含量最低。角鲨烯含量从地区看大岭村最高,般若寺最低;从单粒质量角度,0.35 g以下油茶籽角鲨烯含量最高,0.35~0.8 g的油茶籽次之,0.8 g以上的油茶籽含量最低。茶皂素含量从地区看,峨眉山最高,黄连台最低;从单粒质量角度,0.8 g以上的油茶籽茶皂素含量最高,0.35 g以下的油茶籽次之,0.35~0.8 g的油茶籽含量最低。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和不同单粒质量的油茶籽品质存在差异,峨眉山、般若寺、猫儿山的油茶籽含油率较高,峨眉山、般若寺、汤口地区的油茶籽α-生育酚和茶皂素含量较高,大岭村、黄连台、峨眉山的油茶籽角鲨烯含量较高。单粒质量小的油茶籽含α-生育酚和角鲨烯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油茶籽 地区 单粒质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标准的油茶籽油和橄榄油比较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程明焱 王玫 +3 位作者 张远聪 赖小燕 张磊 沈乐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基于质量标准对油茶籽油和橄榄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相似,油茶籽油具有碘值低、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烟点高等特性;油茶籽油与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油酸均是最主要的脂肪酸,油... 基于质量标准对油茶籽油和橄榄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相似,油茶籽油具有碘值低、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烟点高等特性;油茶籽油与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油酸均是最主要的脂肪酸,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的高;油茶籽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10%,比橄榄油的低;油茶籽油中含有多酚、黄酮等活性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另外,指出了现行油茶质量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油茶籽油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橄榄油 理化性质 营养成分 脂肪酸组成 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赣州市油茶籽油质量安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玮玲 曾秀英 +2 位作者 刘贤标 李枝明 刘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05-2010,共6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赣州市是全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区,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油茶主产区之一。为提高赣南特色油茶籽油的品质,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本文从赣州市油茶籽油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如酸价、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二...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赣州市是全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区,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油茶主产区之一。为提高赣南特色油茶籽油的品质,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本文从赣州市油茶籽油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如酸价、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纯度试验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着手,剖析企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原料、生产工艺、加工设备、包装材料、主观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了针对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防范措施,为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有效帮助,为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水平提供可靠依据,为促进油茶籽油产业的发展、保障油茶籽油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质量安全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诚玮 胡蓉 +2 位作者 付泽建 胡蒋宁 邓泽元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米糠是稻米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可以用来制取极具营养价值的米糠油,而米糠中脂肪酶导致的快速酸败使得米糠利用率不足10%。本研究采用微波技术处理米糠,探讨微波处理对米糠油酸价、谷维素、过氧化值、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显... 米糠是稻米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可以用来制取极具营养价值的米糠油,而米糠中脂肪酶导致的快速酸败使得米糠利用率不足10%。本研究采用微波技术处理米糠,探讨微波处理对米糠油酸价、谷维素、过氧化值、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显著降低了脂肪酶活力,抑制了酸价的增长(P<0.05),微波时间6 min的效果最佳,储藏56 d后其酸价仍低于30 mg/g(KOH),而未处理组的酸价则超过了155 mg/g(KOH);此外,微波处理对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说明微波处理后的米糠油仍保持着较好的品质。因此,微波处理是一种极佳的米糠稳定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微波处理 谷维素 酸价 脂肪酸组成 米糠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O结合电子鼻对橄榄油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29
5
作者 邓龙 刘雄飞 +4 位作者 刘贤标 李静 范亚苇 丁庆波 邓泽元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6-286,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探讨8种市售橄榄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特征,并结合电子鼻甄别不同品牌及加工工艺的橄榄油。结果表明,以DVB/CAR/PDMS为萃取头,采用萃取温度60℃、平衡时间30 min及萃取时间30 min为最佳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探讨8种市售橄榄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特征,并结合电子鼻甄别不同品牌及加工工艺的橄榄油。结果表明,以DVB/CAR/PDMS为萃取头,采用萃取温度60℃、平衡时间30 min及萃取时间30 min为最佳优化条件,共检出橄榄油10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其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4.43%~96.65%。烃类以1-十三烯、3-乙基-1,5-辛二烯为主,醛类以正己醛、(E)-2-己烯醛和壬醛为主,醇类以3-己烯-1-醇和正己醇为主,酯类以乙酸乙酯和乙酸叶醇酯为主。主要的风味贡献物质是正己醛、(E)-2-己烯醛、(E)-2-癸烯醛、壬醛、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乙酸乙酯、叶醇、3-己烯-1-醇、(E)-2-己烯-1-醇。特级初榨橄榄油主要香型是脂香型和橄榄果香型,而纯橄榄油主要香型为清香型。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和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因子分析可有效区分不同品牌和加工工艺的8种橄榄油并找出特征风味成分,可为橄榄油的溯源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判别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赤忠 李枝明 刘贤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58-2263,共6页
目的评定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样品经硝酸-高氯酸-硫酸消解,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测定总砷含量。... 目的评定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样品经硝酸-高氯酸-硫酸消解,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测定总砷含量。同时分析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相对标准合成不确定度,最终得到大米中总砷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大米中总砷含量为0.144 mg/kg时,在95%的置信区间下,扩展不确定度为0.012 mg/kg(k=2)。结论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时,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样品消解、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测量重复性所产生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总砷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赣南茶油掺假快速鉴别 被引量:8
7
作者 沈乐丞 曾秀英 +6 位作者 温志刚 张远聪 刘贤标 王玫 刘婷 范伟华 邹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67,共6页
为了探索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掺假油茶籽油的可行性,以赣南茶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不同植物油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等制备掺假油茶籽油,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其光谱特征信息,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和... 为了探索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掺假油茶籽油的可行性,以赣南茶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不同植物油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等制备掺假油茶籽油,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其光谱特征信息,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主成分数,并结合线性和非线性建模方法建立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模型,以识别准确率(纯油茶籽油样品和掺假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的比例)、灵敏度(纯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为纯油茶籽油的比例)、特异性(掺假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为掺假油茶籽油的比例)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模型。结果表明:二阶微分联合线性判别分析(SD-LDA)模型为最优线性模型,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联合人工神经网络(SNV-ANN)模型为最优非线性模型,两个模型的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7.58%、100%、97.33%和98.99%、100%、98.88%。SNV-ANN模型鉴别效果优于SD-LDA模型,说明非线性模型更适于油茶籽油掺假判别,该模型能更准确地鉴别油茶籽油是否掺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茶油 掺假鉴别 线性判别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重金属元素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7
8
作者 程明焱 刘和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重金属元素铁和锰的含量不确定度。方法分析测定过程,找出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对单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 目的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重金属元素铁和锰的含量不确定度。方法分析测定过程,找出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对单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和扩展,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Fe、Mn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食用植物油中Fe含量为(10.5±1.2)mg/kg,k=2;Mn含量为(5.81±0.99)mg/kg,k=2。结论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样液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由拟合标准曲线求得样液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其次为样品回收率测试和测量重复性产生的分量,本研究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不确定度 食用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枝明 刘贤标 +2 位作者 付志明 陈玮玲 吕婷婷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4期172-175,共4页
通过评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来源,提高检测质量控制水平。实验过程显示,不确定度的来源分别为样品称量、样品的消解、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非线性、测量重复性、样品定... 通过评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来源,提高检测质量控制水平。实验过程显示,不确定度的来源分别为样品称量、样品的消解、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非线性、测量重复性、样品定容。结果表明,茶叶中铅含量为1.120 mg·kg^-1,扩展不确定度为0.095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茶叶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电镀污泥中氯含量
10
作者 黄赤忠 项建峰 刘贤标 《江西化工》 2020年第6期28-30,共3页
电镀污泥是一种废渣,属于危险废物,但其中所含卤素元素特别是氯等元素的测定于回收有价金属的熔炼配料、预防烟气管道腐蚀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建立了硝酸溶样-离子色谱法测定电镀污泥中氯含量的分析方法体系,通过优化试验条... 电镀污泥是一种废渣,属于危险废物,但其中所含卤素元素特别是氯等元素的测定于回收有价金属的熔炼配料、预防烟气管道腐蚀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建立了硝酸溶样-离子色谱法测定电镀污泥中氯含量的分析方法体系,通过优化试验条件,进行了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89%~2.77%,氯的加标回收率为97.1%-101.0%,能满足电镀污泥中氯含量的分析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污泥 硝酸溶样 离子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
11
作者 李孙桂 肖慧 《美化生活》 2021年第9期236-237,共2页
赣州确立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首位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近年来,赣州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全等许多现实短板,本文对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以产城融... 赣州确立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首位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近年来,赣州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全等许多现实短板,本文对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以产城融合为路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助推城市能级提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城市竞争力 赣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乐丞 王玫 +2 位作者 张远聪 曾秀英 刘婷 《质量探索》 2021年第1期85-90,共6页
油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油茶籽油掺假现象层出不穷。为维护油茶籽油在我国油脂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确保人体健康和维护消费者利益,对油茶籽油掺假鉴别势在必行。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类检测技... 油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油茶籽油掺假现象层出不穷。为维护油茶籽油在我国油脂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确保人体健康和维护消费者利益,对油茶籽油掺假鉴别势在必行。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类检测技术方法在油茶籽油掺假鉴别中的应用现状,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色谱法、光谱法、感官仿生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并在分析当前鉴别方法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对未来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食用植物油的掺杂掺假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掺假 鉴别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赣南茶油压榨油与浸出油的鉴别方法研究
13
作者 刘婷 王玫 +3 位作者 陈玮玲 张远聪 曾秀英 李枝明 《质量探索》 2021年第3期89-93,共5页
为鉴别赣南茶油压榨油与浸出油,采用理化鉴别法、色谱法及光谱法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1)理化鉴别法显示压榨油和浸出油脂肪酸组成及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难以区分样品制取工艺。2)现有加工工艺下浸出油中溶剂的处理比较彻底,最... 为鉴别赣南茶油压榨油与浸出油,采用理化鉴别法、色谱法及光谱法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1)理化鉴别法显示压榨油和浸出油脂肪酸组成及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难以区分样品制取工艺。2)现有加工工艺下浸出油中溶剂的处理比较彻底,最终成品油中残留的溶剂含量极低,通过色谱法测定茶油中的溶剂来鉴别压榨油和浸出油也不可行。3)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赣南茶油压榨油和浸出油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建模集和验证集样品进行鉴别,鉴别准确率分别为82.14%、89.29%,基本能够实现赣南压榨油与浸出油的鉴别。该方法快速,前处理简单,为进一步研究压榨油与浸出油鉴别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茶油 压榨 浸出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