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叶色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磊 曹德美 胡建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彩叶植物具有色彩鲜艳、观赏期长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化的观赏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天然色素的含量变化使叶片产生绿色、黄色、白色和紫红色等颜色,3种色素在光反应、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影响... 彩叶植物具有色彩鲜艳、观赏期长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化的观赏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天然色素的含量变化使叶片产生绿色、黄色、白色和紫红色等颜色,3种色素在光反应、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影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遗传调控和外部环境因子综述,为解释叶片呈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现有研究表明,光(光周期、光照强度及光质)、温度、干旱和盐等环境因子及激素变化均会刺激HY5、PIFs、DELLA等转录因子和结构基因转录,同时甲基化、乙酰化等染色质修饰和miRNAs、lncRNAs等转录后表观遗传修饰也会直接或间接调控3种色素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虽然目前3种色素生物合成途径已较清晰,但有关彩叶林木3种色素代谢与环境信号、体内激素的具体调控模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可构建彩叶植物杂交群体和种质资源库,并利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和表型组等多组学技术为创制彩叶新种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形成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花青素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蟾蜍1新属2新种
2
作者 饶定齐 彭霄鹏 +3 位作者 乔轶伦 陈凯峥 李佳灵 周洪鑫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3,共6页
云南大窑大百草岭和永德大雪山分布的具有溪流繁殖习性的小型蟾蜍是2种新的未描述蟾蜍新种,它们都与哀牢蟾蜍(Parabufo Bufo ailaonica)有相似的形态和习性:(1)体型较小;(2)无鼓膜;(3)蝌蚪口部无吸盘;(4)产卵于山区溪流。因此,我们为其... 云南大窑大百草岭和永德大雪山分布的具有溪流繁殖习性的小型蟾蜍是2种新的未描述蟾蜍新种,它们都与哀牢蟾蜍(Parabufo Bufo ailaonica)有相似的形态和习性:(1)体型较小;(2)无鼓膜;(3)蝌蚪口部无吸盘;(4)产卵于山区溪流。因此,我们为其建立了1个新属(Parabufo gen.nov.),并将这2个新种分别命名为Parabufo baicaolingensis sp.nov.和Parabufo xueshanensis sp.nov.,将哀牢蟾蜍(Parabufo Bufo ailaonica)移入该新属。3个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1)体型大小:雄性的百草岭蟾蜍45.0~50.2 mm,雪山蟾蜍53.1~62.0 mm,哀牢蟾蜍41.1 mm,雌性的百草岭蟾蜍66.0~70.5 mm,雪山蟾蜍(缺少样本),哀牢蟾蜍52.0~55.0 mm;(2)皮肤:百草岭蟾蜍皮肤较为粗糙并密布大小不一的疣粒和痣粒(尤其雌蟾),雪山蟾蜍背部皮肤较光滑且疣粒很少,哀牢蟾蜍背部皮肤较为光滑但疣粒明显且大小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属 蟾蜍科 溪流繁殖蟾蜍 新种 云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栽培榛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的引种利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庆华 杨振 +4 位作者 姜磊 王贵禧 李飞 赵天田 梁丽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14,共16页
榛子是重要的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营养价值很高。榛属植物属于壳斗目桦木科植物,世界上公认的榛属植物共有13个种,其中欧洲榛是最具经济价值的栽培种,主要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的西部地区栽培。欧洲榛育种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现代育种开始于... 榛子是重要的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营养价值很高。榛属植物属于壳斗目桦木科植物,世界上公认的榛属植物共有13个种,其中欧洲榛是最具经济价值的栽培种,主要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的西部地区栽培。欧洲榛育种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现代育种开始于1960年左右。经过几十年的品种选育,欧洲榛中推出了很多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如具有高度抗逆性的仁用或带壳品种、专用授粉品种和观赏品种等。中国第一代榛子杂交育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数十个候选单株中先后推出15个优良品种,自2000年后陆续在我国20余个省区引种栽培,目前栽培面积11.2万hm2;第二代榛子杂交育种自2006年开始,育种的目标是在改良现有品种坚果性状的基础上培育高抗寒性、抗抽条性、抗旱性和耐热性品种,以及专用授粉品种。目前世界榛树育种仍主要通过杂交手段实现,对欧洲榛特异资源的引进和高效利用是加快我国榛树育种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世界欧洲榛栽培现状,欧洲榛的主要性状及其遗传力,欧洲榛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及其评价标准,以及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推出的主要栽培品种及其主要性状,向国内学者更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欧洲榛这一重要坚果树种;同时,总结了欧洲榛在我国的引种历史、科学研究、各单位资源收集和杂交利用现状;分析了欧洲榛在我国引种和杂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引种工作的持续性、资源保护、杂交利用、人员交流和拓展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了欧洲榛资源利用的发展建议;最后,对我国榛子科研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榛树品种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榛 种质资源 栽培现状 品种选育 引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虎属一新种——中华睑虎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润邦 彭霄鹏 +1 位作者 侯勉 袁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6,共8页
睑虎隶属爬行纲蜥蜴亚目睑虎科,全球已知19种,海南记录有3种:海南睑虎,霸王岭睑虎和周氏睑虎。近期,在海南岛发现并采集到一批新的睑虎,通过形态学比较和16SmtDNA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其与分布于海南省的周氏睑虎与海南睑虎存在显著差异,... 睑虎隶属爬行纲蜥蜴亚目睑虎科,全球已知19种,海南记录有3种:海南睑虎,霸王岭睑虎和周氏睑虎。近期,在海南岛发现并采集到一批新的睑虎,通过形态学比较和16SmtDNA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其与分布于海南省的周氏睑虎与海南睑虎存在显著差异,确定为一新种。其主要鉴别特征为:1)吻肛长(98.64~105.7mm);2)环鼻孔有8枚鳞片;3)鼻间鳞1枚;4)上睫鳞50~57枚;5)环体中段鳞115~123枚;6)环背部疣鳞有11~12枚小鳞;7)雄性具肛前孔23~27个;8)爪为4枚鳞片包裹;9)成体背部棕褐色,染以斑驳分布的不规则黑褐斑点;有4条前后镶黑边的黄色横带纹,枕部1条,略呈弧形,其两侧沿头侧前伸达眶后,腋后1条,体中段1条,尾基1条;10)自股部至膝部有金斑;11)卵比起其它海南睑虎更大更重(长27.17mm,宽14.34mm,重2.20g,n=2);12)经过16SrRNA测序遗传距离,初步判断该睑虎为独立新种。因此,将海南省中西部山区的睑虎鉴定为一新种——中华睑虎。本文首次提供了关于新物种的形态及自然史数据,本种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南睑虎属物种多样性,并能进一步揭示睑虎种组的系统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有鳞目 睑虎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