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精品工程”看当前舞台艺术创作态势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平 《福建艺术》 2008年第5期5-10,共6页
勿庸置疑,我国当前舞台艺术呈现出极其良好的创作态势并预示出极其健康的发展趋向。这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实施。这项由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工程",自2002年至2007年,已... 勿庸置疑,我国当前舞台艺术呈现出极其良好的创作态势并预示出极其健康的发展趋向。这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实施。这项由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工程",自2002年至2007年,已经完成了第一个5年的打造和确认。5年来,"工程"得到了全国舞台艺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艺术 戏剧艺术 导演中心制 戏曲 《红河谷》 精品剧目 艺术精品 戏剧冲突 剧种 舞台剧 假定性 话剧艺术 性格冲突 精品工程 演员 舞台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戏曲音乐的历史范型及其创造性转换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平 《福建艺术》 2006年第5期5-7,共3页
作为文章标题的句式,是从众所周知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点化而来的。从戏曲表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要求来看,音乐(歌)和舞蹈(舞)倒是具有同一性的。它们共同标示出戏曲表演的审美取向,也共同彰显出戏曲艺术的灵魂居所。
关键词 戏曲音乐 创造性转换 灵魂 范型 历史 戏曲表演 文章标题 审美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河淌水》到大漠《补天》——卢昂的戏剧坚守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平 《福建艺术》 2006年第4期27-28,共2页
1.结识卢昂,机缘在“精品工程”。在2002—2003年度首批“精品工程”初选剧目中,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是我觉得很有意味的一个作品。从一首情深意切的“相思曲”引伸出一部凄美清纯的“歌舞剧”,《小河淌水》以其新奇而不失素朴... 1.结识卢昂,机缘在“精品工程”。在2002—2003年度首批“精品工程”初选剧目中,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是我觉得很有意味的一个作品。从一首情深意切的“相思曲”引伸出一部凄美清纯的“歌舞剧”,《小河淌水》以其新奇而不失素朴、跌宕而不失流畅、激情而不失静穆的叙述风格,演出了阿露对天风的等待,更演出了达山对“无望等待”着的阿露的等待……这与其说是对一种美好爱情的向往,不如说是对一种善良品性的坚守。观剧中,读到了一段令我感动的“导演阐述”:说是“我们传统文化以及由此而凝铸的民族性格中确实有许多极其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反思。比如对待爱情。一个人一旦把心交付给另一个人,就会用一生一世去等待和守候,无怨无悔,从一而终。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样一份对情感的执著和责任,这样一种将爱情视为信仰的操守,是需要呼唤的”。于是,在看《小河淌水》的同时,我记住了呼唤“将爱情视为信仰”的导演卢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淌水》 价值取向 《补天》 坚守 “精品工程” 戏剧 叙述风格 民族性格 传统文化 歌舞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品工程”与廉政文艺建设
4
作者 于平 陈珺 《福建艺术》 2008年第3期5-7,共3页
精品工程,在这里指的是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行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自2002年至2007年,我们已经完成这项工程第一个五年的打造和确认。由于这项工程特别鼓励"
关键词 现实题材 勤政 艺术精品 文艺 精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骨舞风 曲情蹈韵——戏曲舞蹈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5
作者 于平 《福建艺术》 2008年第4期5-8,共4页
戏曲舞蹈,是指戏曲艺术中用来“演故事”的肢体语言。王国维先生在定义“戏曲”艺术时说“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这说明,戏曲艺术中的舞蹈,是与歌唱一起作为“演故事”的手段而存在的。正如“演故事”的歌唱有“宣叙”和“... 戏曲舞蹈,是指戏曲艺术中用来“演故事”的肢体语言。王国维先生在定义“戏曲”艺术时说“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这说明,戏曲艺术中的舞蹈,是与歌唱一起作为“演故事”的手段而存在的。正如“演故事”的歌唱有“宣叙”和“咏叹”(套用歌剧艺术的说法)之分,舞蹈的“演故事”也可以分为“叙事”舞段和“抒情”舞段。而事实上,舞蹈从情感的抒发到事件的叙述,本身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舞蹈 戏曲艺术 肢体语言 歌剧艺术 故事 王国维 歌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山芦花”到“冰山雪莲”——刘桂成戏曲现代戏剧作读后
6
作者 于平 《福建艺术》 2007年第2期7-7,共1页
1.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要为剧作家刘桂成举行作品研讨会,我以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工作的关系,平日里看戏是越来越多了,但很少花时间去正JLA,经地读剧本。虽说演剧界有“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说法,但我总觉得剧本作为... 1.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要为剧作家刘桂成举行作品研讨会,我以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工作的关系,平日里看戏是越来越多了,但很少花时间去正JLA,经地读剧本。虽说演剧界有“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说法,但我总觉得剧本作为“戏剧文学”是文学的一种体裁;戏,终归是要立在舞台上才可以去品鉴的。翻开手边的《刘桂成获奖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2月首版),发现我在舞台上见过的仅有吕剧《补天》。这对于我去了解刘桂成虽有些遗憾,但毕竟我看过的这出戏是2004至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的“十大精品剧目”之一,毕竟这出戏还让我激动地写下了《绣补西天,照亮边关——吕剧〈补天〉的戏剧性分析》的剧评。这使我萌生了一个念头,不妨花些时间去看看刘桂成的剧作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刘桂成 剧作家 中国戏剧出版社 雪莲 戏剧文学 舞台艺术 《补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紫千红满园春——2009·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综述
7
作者 吕育忠 朱为总 《福建艺术》 2009年第4期5-8,共4页
五月的杭州,风景秀丽,繁花似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厅承办的“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
关键词 地方戏 展演 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综述 文化部 文化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舞剧创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22,共9页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新时期。新时期的中国舞剧,从“文革”十年“红白”(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相间、芭蕾一统的舞剧格局中走出,踏着“花雨”缤纷的“丝路”(指甘肃省歌舞团创演的...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新时期。新时期的中国舞剧,从“文革”十年“红白”(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相间、芭蕾一统的舞剧格局中走出,踏着“花雨”缤纷的“丝路”(指甘肃省歌舞团创演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迎来了中国舞剧春潮澎湃、春花锦簇、春光明媚的春天。当我们跨入新世纪,回眸反顾新时期20年来的中国舞剧,有助于我们在把握现状、梳理问题的同时采取积极、平稳的对策,从而促进中国舞剧持续、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创作 芭蕾舞剧 歌舞团 民族舞剧 《红色娘子军》 十年 《白毛女》 标志 格局
原文传递
舞剧结构要素论 被引量:8
9
作者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1-28,共8页
事物的结构,是对事物构成要素的结构,舞剧的结构也是如此。因此,要研究舞剧的结构,就不能不研究舞剧的构成要素。舞剧的构成要素,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要素排列和不同的构成关系;对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舞剧要素的研究,有... 事物的结构,是对事物构成要素的结构,舞剧的结构也是如此。因此,要研究舞剧的结构,就不能不研究舞剧的构成要素。舞剧的构成要素,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要素排列和不同的构成关系;对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舞剧要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舞剧结构的独特性和自律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结构 要素论 戏剧
原文传递
隆荫培的舞蹈社会学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1-49,共9页
隆荫培是我国著名的舞蹈理论家、评论家。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与徐尔充合作,先后完成了《舞蹈概论》和《舞蹈艺术概论》两部专著。这两部专著、特别是后部著作,代表了我国50年代至80年代文艺美学思想的主导倾向,体现... 隆荫培是我国著名的舞蹈理论家、评论家。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与徐尔充合作,先后完成了《舞蹈概论》和《舞蹈艺术概论》两部专著。这两部专著、特别是后部著作,代表了我国50年代至80年代文艺美学思想的主导倾向,体现在舞蹈理论领域的便是舞蹈社会学思想。二、积极参与“舞蹈美学”学科的建构,主要论文有《舞蹈美学的内容及其他》、《舞蹈美学思考提纲》、《舞蹈审美创造规律的探讨》和《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初探》。他的“舞蹈美学”主张是这一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一家。三、撰写了大量的舞蹈、舞剧评论并由一般创作评述的“评论”升华为有一定深度的创作剖析的“理论”。这些评论和理论(特别是关于舞剧创作的评论和理论)对于中国当代舞蹈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他本人的学术研究中所呈现的舞蹈社会学思想,也成为中国当代舞蹈思想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美学 舞蹈理论 舞蹈艺术 评论家 舞蹈审美 舞蹈史 舞剧创作 文艺美学思想 审美特征 升华
原文传递
王元麟的舞蹈美学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2-20,共9页
20世纪80年代初叶,“舞蹈美学”被舞蹈界和美学界所关注。王元麟《论舞蹈与生活的美学关系》可以说是最具理论深度和理论力量的论著。虽然美学界和舞蹈界有许多学者都撰写了关于“舞蹈美学”的篇章,但我以为王元麟作为舞蹈界出现的美学... 20世纪80年代初叶,“舞蹈美学”被舞蹈界和美学界所关注。王元麟《论舞蹈与生活的美学关系》可以说是最具理论深度和理论力量的论著。虽然美学界和舞蹈界有许多学者都撰写了关于“舞蹈美学”的篇章,但我以为王元麟作为舞蹈界出现的美学家,在“舞蹈美学”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对“舞蹈美学”进行学理研究外,他一方面具体地研究了《舞蹈表演中的精、气、神》、《汉族民间舞蹈几个特点》和《扇子与手绢——论舞蹈道具》;另一方面又撰写了近40万字的论著《王元麟论美》,这部在他去逝后才得以出版的论著更是奠定了他作为舞蹈界出现的“美学家”的坚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麟 美学家 舞蹈美学思想 舞蹈艺术 理论建设 艺术美表现
全文增补中
建立文艺宏观调控的科学体系
12
作者 邓林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12,共8页
我国正进行着八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大的机构改革。文化部门如何在这场革命中,“建立起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遵循文艺发展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文艺体制”,转变管理职能,建构文艺的宏观调控体系,显得尤为... 我国正进行着八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大的机构改革。文化部门如何在这场革命中,“建立起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遵循文艺发展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文艺体制”,转变管理职能,建构文艺的宏观调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机构改革 文艺管理 文艺体制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体系 市场机制 文艺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