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大地形变与重力前兆综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车兆宏 《山西地震》 1995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大概还了近年来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复测资料研究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的丰富成果,对这2次地震震前大地形变及重力前兆综合研究认为:震中区震前呈现闭锁状态;断层蠕滑及深部物质的运移,是震前的显著标志;地震成因的组合模式可以... 本大概还了近年来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复测资料研究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的丰富成果,对这2次地震震前大地形变及重力前兆综合研究认为:震中区震前呈现闭锁状态;断层蠕滑及深部物质的运移,是震前的显著标志;地震成因的组合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唐山及大同一阳高地震的机制;跟踪监测形变场、重力场及断层活动时空演化特性,是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测量手段进行地震预测的基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变形 重力分析 地震前兆 地震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破裂实验中的遥感观测与遥感岩石力学的开端 被引量:56
2
作者 耿乃光 崔承禹 邓明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645-652,共8页
在岩石加载直到破裂的过程中,对岩石的红外辐射进行了遥感观测研究.使用的主要仪器有瞬态光谱仪、智能光谱仪、红外辐射温度计、红外光谱辐射计和红外热象仪.对26种岩石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岩石的红外辐射温度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岩石... 在岩石加载直到破裂的过程中,对岩石的红外辐射进行了遥感观测研究.使用的主要仪器有瞬态光谱仪、智能光谱仪、红外辐射温度计、红外光谱辐射计和红外热象仪.对26种岩石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岩石的红外辐射温度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岩石的红外辐射波谱的幅值也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岩石的红外热象的观测结果与岩石的红外辐射温度相一致.某些岩石样品破裂主断层形成前,在未来主断层的位置显示出条带状温度异常热象.本实验将遥感学中的最新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以期在岩石力学中建立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遥感岩石力学(或遥感岩石物理学).遥感岩石力学可望在地震预报,岩爆预报和岩体应力场的测量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遥感观测 红外辐射 遥感岩石力学 遥感岩石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理论及实验结果 被引量:65
3
作者 邓明德 崔承禹 耿乃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本文论述了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理论并进行了实验,实验得出岩石辐射特性、辐射温度随岩石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辐射亮度变化的量级为10^(-5)(W/cm^2·sr·μm),辐射温度变化为0.2—0.8℃,并且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遥感前兆信息。遥... 本文论述了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理论并进行了实验,实验得出岩石辐射特性、辐射温度随岩石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辐射亮度变化的量级为10^(-5)(W/cm^2·sr·μm),辐射温度变化为0.2—0.8℃,并且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遥感前兆信息。遥感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用于地震预报得到了实验的初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应力 红外辐射 遥感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壳异态垂直运动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国华 巩曰沐 杨春花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根据笔者提取异态信息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异态垂直运动。结果显示出以大同地震为界(1989),震前的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均处于应变的积累阶段,而且震源区具有非常清晰的四象限分布图像,呈一种典... 本文根据笔者提取异态信息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异态垂直运动。结果显示出以大同地震为界(1989),震前的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均处于应变的积累阶段,而且震源区具有非常清晰的四象限分布图像,呈一种典型的水平应力作用下的点源理论垂直形变场图象,震后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则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异态垂直运动,这又清楚地表明了具有弹性回跳的理论特征。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唯一获得中强地震前后地壳异态垂直运动在空间上具有如此大范围的一致性,在时间上(地震前后)具有互反性及“场”、“源”图象分布有序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壳 异态垂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流动形变观测判定强震危险地点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车兆宏 刘善华 +1 位作者 刘天海 刘向军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1期46-51,共6页
分析了形变异常形成的机理,认为形变异常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可以用断层活动闭锁区的形成及发展来解释,活动断层的闭锁区为强震发生地点。提出了半年至几年时间尺度判定强震危险地点的原则和判定危险区与危险地点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流动形变测量 地震危险区 地震预报 闭锁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途径 被引量:7
6
作者 邓明德 崔承禹 +1 位作者 耿乃光 张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提出了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思路、途径及步骤,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地震 预报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山流动水准异常及其与地震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车兆宏 刘善华 尹荣珍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分析了1989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_s6.1地震、1990年7月21日大海坨M_s4.5地震前狼山流动水准前兆异常特征,并讨论了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认为,同一测点前兆异常具有相似性特征;分析台点所处地质构造背景,查明闭锁段,是未来发震地点预... 本文分析了1989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_s6.1地震、1990年7月21日大海坨M_s4.5地震前狼山流动水准前兆异常特征,并讨论了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认为,同一测点前兆异常具有相似性特征;分析台点所处地质构造背景,查明闭锁段,是未来发震地点预测的关键;立足于长期大量的坚实工作,不失时机,才能提出较好的短临预测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预报 流动水准 异常 狼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的非均匀错动模型──水准资料的反演结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国杰 于莉 高锡铭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2期7-14,共8页
从地震矩张量的理论和点源的垂直位移公式出发,通过离散化地震矩密度,得到了用水准资料反演断层非均匀破裂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唐山地震前后的水准资料,采用非负限制的梯度方法反演了唐山地震的非均匀破裂,发现唐山地震的破裂主要是... 从地震矩张量的理论和点源的垂直位移公式出发,通过离散化地震矩密度,得到了用水准资料反演断层非均匀破裂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唐山地震前后的水准资料,采用非负限制的梯度方法反演了唐山地震的非均匀破裂,发现唐山地震的破裂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最大点滑动量为9.90m。计算得到地震矩为1.5×10(22)N·cm,说明唐山地震前后一年内的垂直形变是同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 水准测量 唐山地震 错动模型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形变及重磁综合监测断层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车兆宏 巩曰沐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4期59-63,共5页
分析了目前利用流动形变、重力、地磁复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所存在的困难,探讨了综合利用三种手段追踪应力场及地下介质动态的途径,提出了断层综合监测布点的原则,并介绍了依此原则所建的京西试验场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流动形变 地磁测量 综合监测 断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阳高中强地震的地磁短期异常空间演变特征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森林 黄庆玲 《山西地震》 1995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通过对1988至1993年首都圈西部29个测点的地磁差值△F及其年变率△F变化的全面分析,获得了2次大同-阳高中强地震的比较清晰完整的地磁短期异常空间演变图象。研究表明是一次以磁报震探索和震磁关系研究较好的近场前... 本文通过对1988至1993年首都圈西部29个测点的地磁差值△F及其年变率△F变化的全面分析,获得了2次大同-阳高中强地震的比较清晰完整的地磁短期异常空间演变图象。研究表明是一次以磁报震探索和震磁关系研究较好的近场前兆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地磁年变化 短期异常 空间演变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巴塘、小金等地震的地磁场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顺兴 程光前 +1 位作者 马森林 沈万鸿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5-61,共7页
四川流动地磁测量布设于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泸定一带,共103个测点,观测地磁总场F的变化。1985年—1989年共测6期。本文利用多台平均差值法及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989年巴塘、小金及石棉等中强地震前,差值曲线有6—8nT的变... 四川流动地磁测量布设于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泸定一带,共103个测点,观测地磁总场F的变化。1985年—1989年共测6期。本文利用多台平均差值法及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989年巴塘、小金及石棉等中强地震前,差值曲线有6—8nT的变化,把磁总场F年变增强方向由东北转向西南,转折时间为1987—1988年;泰勒多项式的α系数及残差分析结果也有相应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磁场 变化 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震学“反例”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曲克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6-432,共7页
本文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出发,探讨了地震学中与假说或理论相悖的“反例”现象,认为,在地震学“概念的延伸扩张”以及从假说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中,“反例”的启发与检验,发挥了积极的能动作用;辩证考察“反例”给出“Ⅰ 类反例与 Ⅰ 类否... 本文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出发,探讨了地震学中与假说或理论相悖的“反例”现象,认为,在地震学“概念的延伸扩张”以及从假说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中,“反例”的启发与检验,发挥了积极的能动作用;辩证考察“反例”给出“Ⅰ 类反例与 Ⅰ 类否定”、“Ⅱ类反例与Ⅱ类否定”概念,对纷繁复杂的地震学“反例”进行了原则分类;本文还就数学、科学方法对地震学“反例”的识别意义作了一定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学 预测 反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学模式的建构与重新建构
13
作者 曲克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97-404,共8页
地震学模式经过历史建构后,并没有终结我们对种类繁多、特性各异的地震的认识。本文从“建构”与“重新建构”的辩证关系入手,以地震学模式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讨论基础,结合地震学长久的经验和理论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 地震学模式经过历史建构后,并没有终结我们对种类繁多、特性各异的地震的认识。本文从“建构”与“重新建构”的辩证关系入手,以地震学模式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讨论基础,结合地震学长久的经验和理论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地震学模式的重新建构:从“个体模式”到“群体模式”、“统一模式──多元模式──新的统一模式”、从“经验模式”到“理论模式”、同一问题的多元模式解以及模式重建的两种主要方式。文章同时还归纳总结了“建构”与“重新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学模式 模式建构 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的红外波段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邓明德 崔承禹 +1 位作者 耿乃光 支毅乔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25-430,共6页
提出了波段辐射特性这一物理概念,并对岩石的红外波段辐射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得到的结果对于选取遥感波段、建立遥感信息的判读标志、建立由岩石应力变化引起岩石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量与相应应力的定量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岩石 红外辐射 波段辐射 岩石破裂 遥感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概貌及其地球动力学的某些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国华 王若柏 +1 位作者 孙汉荣 巩曰沐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本文根据均衡理论,编绘了我国大陆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图(不包括台湾、海南等岛屿)。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的运动特征为“南升北降”、“东弱西强”;且明显地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所控制,以印度板块的作用为最强烈。
关键词 地壳运动 地球动力学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流动形变及重磁异常判定强震危险区 被引量:2
16
作者 车兆宏 王志敏 +1 位作者 马森林 巩曰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17-124,共8页
本文分析了形变及重磁异常形成的机理,研究了其场兆及源兆的区别,认为形变及重磁异常的空间及时间分布特征,可以以断层活动闭锁区的形成及发展来解释。依据与实际资料符合较好的断层闭锁区及震前地下物质上涌的论点,得出活动断层的闭锁... 本文分析了形变及重磁异常形成的机理,研究了其场兆及源兆的区别,认为形变及重磁异常的空间及时间分布特征,可以以断层活动闭锁区的形成及发展来解释。依据与实际资料符合较好的断层闭锁区及震前地下物质上涌的论点,得出活动断层的闭锁区及重磁异常集中的地区为强震发生地点的结论,提出了半年至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区判定的具体依据和步骤。当危险区内处于闭锁的断层发生预位移,该断层附近出现集中的重磁异常,表明强震即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形变 重力 地磁 危险区 闭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活动断裂带上的重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志敏 王彧 吴兵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0年第4期15-24,共10页
对断裂带活动性与重力变化关系的研究,过去一般采用研究断裂带上的实测重力段差值随时间、空间变化特征来实现。但由于受某些条件的制约,目前供该项研究的实测重力段差值在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弥补上述不足的方法... 对断裂带活动性与重力变化关系的研究,过去一般采用研究断裂带上的实测重力段差值随时间、空间变化特征来实现。但由于受某些条件的制约,目前供该项研究的实测重力段差值在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弥补上述不足的方法:采用计算跨活动断裂带两重力点间的差值来代替实测重力段差值。 作者用该方法对北京地区十几年的重力复测成果进行了处理后指出:在唐山地震前后,该区跨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带上部分测段有100×10^(-8)m/s^2左右的重力变化,且跨北西向断裂带的重力变化较北北东向上的明显。重力场的这一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为用重力复测手段预报强震发震的时间与地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重力 变化 地震 活动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口-孙河断层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车兆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依据大地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南口-孙河断层的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南口-孙河断层现今仍有活动,东三旗以西为张性反扭。该断层对首都圈构造活动具有控制作用,为一主干断层,近期活动增强。在首都圈构造... 依据大地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南口-孙河断层的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南口-孙河断层现今仍有活动,东三旗以西为张性反扭。该断层对首都圈构造活动具有控制作用,为一主干断层,近期活动增强。在首都圈构造活动性研究及地震趋势预测中,对南口-孙河断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口-孙河 断层活动 地震 地壳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圈断层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车兆宏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34,共12页
本文分析了首都圈47处监测断层活动性的大地形变测点资料,给出了各处断层现今活动情况及速率。研究认为,首都圈现今应力场受华北区域应力场的支配,活动剧烈的断层主要有:沿河城—南口山前断层、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层、南口—孙河断... 本文分析了首都圈47处监测断层活动性的大地形变测点资料,给出了各处断层现今活动情况及速率。研究认为,首都圈现今应力场受华北区域应力场的支配,活动剧烈的断层主要有:沿河城—南口山前断层、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层、南口—孙河断层;1987年之后断层活动平均速率上升到0.40mm/年,应力场处于加强过程;应力集中地段在黄庄—高丽营断层北端、沿河城—南口山前断层北端,狼山断层、怀来—涿鹿北缘断层近年活动剧烈,其北端也是应力加强地区;构造运动的活跃与地震活动同步,目前构造运动继续处于活跃状态。上述应力集中地段的地震危险性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断层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南部及其邻区中强震前后地磁场总强度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森林 黄庆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34,共6页
本研究报告通过1980年7月至1987年10月冀豫环地磁场总强度野外测点与邯郸测站观测成果的对比差δF1_(i,j)~′,进行资料可靠性判别、滑动平均值δF2_(i,j)~′,改正,对其差值δF3_(i,j)~′与测区附近的1981年11月9日河北隆尧5.8级、1983... 本研究报告通过1980年7月至1987年10月冀豫环地磁场总强度野外测点与邯郸测站观测成果的对比差δF1_(i,j)~′,进行资料可靠性判别、滑动平均值δF2_(i,j)~′,改正,对其差值δF3_(i,j)~′与测区附近的1981年11月9日河北隆尧5.8级、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和l 985年11月30日河北任县5.3级三次中强地震分析对比,还分析了Ms<5和Ms≥5地震前后的地磁变化。探讨了识别地磁变化异常的判别指标和定性判别短期(三至四个月左右)近区(地磁趋势变化异常测点附近数十公里左右)中强(Ms为接近6级)地震的预报指标,为拟定地磁趋势变化异常预报地震方法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是初步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观测研究和预报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强震 地磁场 强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