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室关节镜器械专科专人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兴月 廖涛 梁佳佳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343-1345,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室亚专业化下关节镜器械专科专人管理模式及其成效。方法将本院2013年开展的关节镜手术1093台设置为对照组,按照常规器械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2016年上半年开展的关节镜手术1158台设为试验组,实施专科专人专柜管理,辅...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室亚专业化下关节镜器械专科专人管理模式及其成效。方法将本院2013年开展的关节镜手术1093台设置为对照组,按照常规器械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2016年上半年开展的关节镜手术1158台设为试验组,实施专科专人专柜管理,辅设器械准备护士与供应室进行器械交接工作。结果实施后的关节镜器械准备率由89.1%上升至96.7%,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由90.5%提高至97.3%,关节镜器械损耗率由4.6%降低至2.4%。结论骨科关节镜器械专科专人管理模式的实施,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手术医生满意度和专科护士配合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化 关节镜器械 手术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廖涛 黄浩 +1 位作者 秦小娟 谢宗惠 《西部医学》 2013年第4期628-629,共2页
目的探讨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的作用,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手术室骨科专科护士分为创伤、脊柱和关节3个亚专业组,设亚专业组组长并固定组员,试行亚专业组负责制度。对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后医生护士满意度以及护理科研... 目的探讨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的作用,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手术室骨科专科护士分为创伤、脊柱和关节3个亚专业组,设亚专业组组长并固定组员,试行亚专业组负责制度。对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后医生护士满意度以及护理科研论文提升进行比较。结果医护配合更加默契,手术配合医生满意度从85%提高到98%;专科器械和仪器能得到及时维护和保养;与病房护士沟通良好,提高了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从88%提高到99%,护士业务和学术科研水平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的建立,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培养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模式,有较好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亚专业 满意度 有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孟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后出现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收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收集本院2015年5—10月收治的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后出现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收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收集本院2015年5—10月收治的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针对疼痛因素施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结果因搬运原因导致的疼痛占30.0%,因麻醉因素导致的疼痛占26.0%,因疾病因素导致的疼痛占19.0%,因手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患者疼痛占8.0%,未出现疼痛的患者占17.0%;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导致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疼痛的最主要原因有搬运操作不规范及手术麻醉体位因素,明确疼痛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操作对减轻疼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入手术室后疼痛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控制小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孟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6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手术患者3473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12月的手术室手术患者4482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护理...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手术患者3473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12月的手术室手术患者4482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护理管理。比较2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9%(13/4482),低于对照组的2.71%(94/3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39%(4410/4482),高于对照组的90.30%(3136/3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小组 管理 手术室 消毒 手术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患者全麻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向芮 吴文知 +3 位作者 王文璨 杨光 殷臣竹 廖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6期27-28,30,共3页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行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排除未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者,余下患者完全苏醒后即进行疼痛评分,记录VAS>3分、恶心呕吐、寒战、嗜睡、谵妄...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行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排除未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者,余下患者完全苏醒后即进行疼痛评分,记录VAS>3分、恶心呕吐、寒战、嗜睡、谵妄、液体脱落、低氧血症等并计算发生率,根据不同麻醉方式、不同手术、性别、年龄分类分析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结果 1437例患者中83%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GN组),17%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G组)。两组患者手术构成情况明显不同,G组(全身麻醉)以脊柱手术为主,GN组(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以四肢手术为主(P<0.05)。G组患者术后疼痛、寒战、谵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N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脊柱手术术后疼痛发生率最高(56.91%),其次为肩关节、髋关节及骨盆手术(分别为37.5%、35.44%、25%),明显高于上下肢手术的4.42%、5.67%(P<0.05)。女性患者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老年患者疼痛、瞻望、嗜睡、低氧血症、液体脱落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患者(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可显著减少PACU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有关。加强麻醉恢复室观察与护理,可使骨科手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室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体位运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秦小娟 廖涛 +1 位作者 李静 吴文知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观察漂浮体位运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拟择期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50例。分成传统体位组25例,于传统体位下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漂浮体位组25例,于漂浮体位... 目的观察漂浮体位运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拟择期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50例。分成传统体位组25例,于传统体位下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漂浮体位组25例,于漂浮体位下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安置体位所用的时间,更换体位所需人数、手术所需无菌物资数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体位摆放时间传统体位组(689±91)s明显高于漂浮体位组(377±84)s(P<0.05);手术时间上传统体位组(253±72)min明显高于漂浮体位组(185±68)min(P<0.05);传统体位组所需人员数(5.7±1.3)名高于漂浮体位组(3.4±1.2)名(P<0.05);传统体位组每台手术无菌物资消耗量大于漂浮体位组。结论漂浮体位在不稳定骨盆创伤手术中,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力及物力成本都优于传统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体位 不稳定骨盆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对提高骨科内镜处理效果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廖涛 陈慧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3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探究骨科内镜器械采用集束化干预后的处理效果,优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集束化管理后(2017年9月-2018年4月)的器械处理流程,即循证的多科联动处理模式设为实验组,将... 目的探究骨科内镜器械采用集束化干预后的处理效果,优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集束化管理后(2017年9月-2018年4月)的器械处理流程,即循证的多科联动处理模式设为实验组,将传统的器械处理流程(2017年1月-2017年8月)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处理流程洗涤质量、性能完好性的差异,及干预前后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9.930%,对照组为99.633%;实验组在粗卡接口不匹配、导光束故障、镜身裂口的功能检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室护士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60%;实验组医生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55%(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管理措施在循证的基础上采取全面系统的预防,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优化处理流程,可提高复用骨科内镜的处理质量及医护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干预 内镜器械 清洗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牵引位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静 廖涛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3期2190-2191,共2页
目的探讨侧卧牵引位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因特殊体位所出现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探讨解决侧卧牵引位在全身麻醉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侧卧牵引位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摆放体位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目的探讨侧卧牵引位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因特殊体位所出现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探讨解决侧卧牵引位在全身麻醉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侧卧牵引位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摆放体位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加强护理干预。结果无一例患者术后出现因体位摆放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仔细配合,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侧卧牵引位体位摆放出现的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手术 体位护理 侧卧牵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专科护士在跟腱断裂微创手术中运用中医辅助手法及情志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涛 梁佳佳 +1 位作者 陈兴月 王芝 《四川中医》 2019年第6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亚专科护士运用中医辅助手法及情志护理在配合跟腱断裂解剖减张修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实验组通过对亚专科护士融入中医情志护理及相关中医的辅助手法的培训与专科医师一起建立准入标准,通过考核... 目的:观察亚专科护士运用中医辅助手法及情志护理在配合跟腱断裂解剖减张修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实验组通过对亚专科护士融入中医情志护理及相关中医的辅助手法的培训与专科医师一起建立准入标准,通过考核进入临床手术配合工作,观察两组患者术前SAS得分、护理满意度、两组护士在手术配合中的医生满意度、物品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在术后通过Amer-lindholm疗效评价标准显示手术患者跟腱修复均成功。实验组术前SAS得分、护理满意度分别41.29±8.62、94.68%,与实验组术前SAS得分、护理满意度22.82±4.79、86.02%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所用手术时间及护士准备物品时间分别是57.41±6.72、6.20±1.09,与对照组所用手术时间及护士准备物品时间68.82±12.35、8.39±0.89相比,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医生满意度8.74±0.48高于对照组7.41±0.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专科护士运用中医辅助手法在手术中能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手术体位配合,细致、周密的手术准备,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手术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生满意度。中医情志护理的运用使患者更好的接受手术,提高医护配合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专科 护士 情志护理 辅助手法 减张缝合 跟腱
原文传递
不同体位摆放方式对减少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佳佳 廖涛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体位摆放方法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选择最安全的体位摆放方法。方法选取60例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均采用俯卧位,按住院号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在摆放体位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 目的探讨两种体位摆放方法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选择最安全的体位摆放方法。方法选取60例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均采用俯卧位,按住院号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在摆放体位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同时对两种体位摆放时间、肢体受压、管道脱落、医生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摆放体位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稳定,其摆放时间、肢体受压、管道脱落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体位摆放安全、快捷,便于麻醉观察,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体位 胸腰椎后路 心血管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护理会诊制度运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术前静脉输液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廖涛 梁佳佳 陈兴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36-36,共1页
探讨将护理会诊制度运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术前静脉输液是否能减少穿刺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节约手术成本。方法 回顾2012 年10 月-11 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病人实验组运用护理会诊制度进行术前静脉输液的时间,对照组不运用护理... 探讨将护理会诊制度运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术前静脉输液是否能减少穿刺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节约手术成本。方法 回顾2012 年10 月-11 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病人实验组运用护理会诊制度进行术前静脉输液的时间,对照组不运用护理会诊制度进行术前静脉输液的时间。结果 实验组病人在术前进行静脉输液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将护理会诊制度运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术前静脉输液能有效减少穿刺时间,减轻病人痛苦,节约手术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会诊 老年 骨折 手术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部手术中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足踝部手术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则在常规神经刺激仪下坐骨神经阻滞麻...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足踝部手术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则在常规神经刺激仪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2组均予以围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血压情况,对比2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平均起效及维持时间。结果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观察组血压波动不明显,对照组血压呈递减式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足踝部手术的患者通过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效率,降低麻醉患者的不良影响,同时配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坐骨神经阻滞 足踝 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13
作者 王晓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7期00159-00159,共1页
研究“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作用效果。方法:取材于近两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60例,其中观察组80例患者通过弹性排班的调节,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护理,质控小组的把控来更好的完成对病人的专... 研究“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作用效果。方法:取材于近两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60例,其中观察组80例患者通过弹性排班的调节,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护理,质控小组的把控来更好的完成对病人的专业化服务。剩余的80例患者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为对照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作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手术室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 整体护理 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小娟 廖涛 +2 位作者 王晓晨 熊露 池雨晨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781-78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评价模型,并评价模型预测术后VTE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评价模型,并评价模型预测术后VTE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后VTE的病人24例作为VTE组,另外120例无VTE的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VTE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评价模型。利用ROC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糖、应用骨水泥是发生术后VTE的危险因素,应用预防血栓药物、按计划进行主被动训练是发生术后VTE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效能为95.83%,模型拟合良好。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VTE的AUC为0.988,特异性为96.77%,敏感性为99.82%。结论基于年龄、血糖、是否应用骨水泥、术后是否应用预防血栓药物治疗、术后是否按计划进行主被动训练建立的预测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高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俊 梁佳佳 杨光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976-978,共3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将66例择期行胸腰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高龄(80岁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和局部麻醉组(B),分别实施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观察...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将66例择期行胸腰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高龄(80岁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和局部麻醉组(B),分别实施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开始、手术开始、术毕时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均低于术前及术后时段,同时也低于B组术中时段的生命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能够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患者提供比局部麻醉更为舒适的术中体验,但术后有可能发生暂时的认知功能障碍,且麻醉和住院时间较局部麻醉患者长,势必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因此在临床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及外来跟台人员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俊 廖涛 +1 位作者 梁佳佳 陈兴月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12期236-236,共1页
目的:分析我院手术室对外来器械及供应商跟台人员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对供应商跟台人员采取规范化培训,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等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结果:外来器械灭菌监测合格率为100%,未见患者感染;外来跟台人员理论知... 目的:分析我院手术室对外来器械及供应商跟台人员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对供应商跟台人员采取规范化培训,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等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结果:外来器械灭菌监测合格率为100%,未见患者感染;外来跟台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98%,操作考核合格率100%。结论:规范化管理手术室外来器械及外来器械人员能提高护理医疗质量,有效确保患者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管理 手术室 外来器械 消毒灭菌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秦小娟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的作用效果,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的作用效果,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科学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2±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3±1.7)d;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2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术中护理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孟莉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8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所有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所有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配合;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围术期护理配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09%)(P<0.05);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提供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维持良好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辅助韧带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忠建 蒋旭 +2 位作者 张智鹏 潘玉飞 高明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透视辅助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对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75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95例(常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和透视组80例(透视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术)... 目的探讨透视辅助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对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75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95例(常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和透视组80例(透视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髓道定位参数、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视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透视组膝关节Lyshlo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患者术后Blumensaat延长线与胫骨水平交点位置至胫骨隧道前边缘间距(a)与胫骨平台前后径宽度(c)比值(a/c)、Blumensaat线与胫骨隧道中轴线夹角(α角)小于对照组,Blumensaat线上垂直位点到Blumensaat线与股骨外侧髁前皮质交点间距(A)与Blumensaat线到股骨外侧髁前皮质交点间距(B)比值(A/B)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透视组患者KT-2000和拉赫曼试验(Lachman)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患者伸膝受限和屈曲受限角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视辅助ACL重建术可有效改善ACL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提升骨髓道定位准确性及膝关节稳定性,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透视辅助 膝关节功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肩部损伤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永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6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部损伤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充分的...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部损伤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中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疗效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关节 围手术期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