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浩然 于海龙 +5 位作者 周峰 陈辉 陈美元 张敏 唐杰 谭琦 《食药用菌》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202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除前7大品种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杏鲍菇和双孢蘑菇外,其他食用菌(即珍稀食用菌)总产量为720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4133.94万吨的17.42%,品种包括茶薪菇(茶树菇)、羊肚菌、牛肝菌、滑菇、蛹虫草等20... 202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除前7大品种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杏鲍菇和双孢蘑菇外,其他食用菌(即珍稀食用菌)总产量为720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4133.94万吨的17.42%,品种包括茶薪菇(茶树菇)、羊肚菌、牛肝菌、滑菇、蛹虫草等20余种。介绍目前中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品种多但产量占比不高;产地集中度较高,地域特色明显;新品种和新栽培模式不断出现等特点。分析茶薪菇、滑菇、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蛹虫草、灰树花、长根菇、牛肝菌、金耳等10种珍稀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未来珍稀食用菌发展前景广阔,并提出注重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建设、注意高质量适度发展、关注产业链延伸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食用菌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用菌“数智”远程预警监控系统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雷 李小林 +2 位作者 张波 杨学圳 谭伟 《物联网技术》 2023年第9期38-40,共3页
为解决食用菌发菌和出菇期“凭经验办事”的问题,利用“视频+物联网设备+AI”的预警监控系统,做好食用菌栽培中的数字化“体检”,结合科研专家权威数据和本地专家的经验做好食用菌生产的指导和建议。实践证明,农户/农场主通过远程操作平... 为解决食用菌发菌和出菇期“凭经验办事”的问题,利用“视频+物联网设备+AI”的预警监控系统,做好食用菌栽培中的数字化“体检”,结合科研专家权威数据和本地专家的经验做好食用菌生产的指导和建议。实践证明,农户/农场主通过远程操作平台APP可提前获得气象预警,远程管理食用菌,降低种植风险、减少损失、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物联网 远程 智慧乡村 预警 监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
作者 彭卫红 闫世杰 +2 位作者 周洁 罗建华 王勇 《食药用菌》 2025年第2期86-92,共7页
自2012年以来,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迅速,但当前的研究仍然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羊肚菌产业发展所需的育种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病害防控技术欠缺,连作障碍问题突显,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对上述几方面... 自2012年以来,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迅速,但当前的研究仍然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羊肚菌产业发展所需的育种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病害防控技术欠缺,连作障碍问题突显,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对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羊肚菌 新品种 病害 质量安全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食药用菌对不同化学药剂安全性的评估研究
4
作者 杨学圳 黄钰 +4 位作者 陈丽 张波 叶雷 李小林 王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本文旨在测试不同化学药剂对食药用菌的安全性,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其影响。通过平皿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化学药剂处理下毛木耳、灵芝和羊肚菌3种食药用菌菌丝的生长速率,并采用了相对生长速率RGR、变异系数CV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R这... 本文旨在测试不同化学药剂对食药用菌的安全性,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其影响。通过平皿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化学药剂处理下毛木耳、灵芝和羊肚菌3种食药用菌菌丝的生长速率,并采用了相对生长速率RGR、变异系数CV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R这3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来评价13种化学药剂对3种食药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烯草酮相比,草甘膦铵盐对3种食药用菌的抑制作用弱,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氨基寡糖素和香菇多糖这2种杀菌剂对3种食药用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强,但在高浓度下(1000mg/L)仍不能完全抑制其生长;吡虫啉和噻虫嗪对3种食药用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次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幼脲,最后是辛硫磷和啶虫脒。赤霉酸对3种食药用菌普遍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助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食药用菌的抑制作用极显著强于哈速腾(p<0.0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这13种化学药剂分为5个类型,且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得到以下结论,草甘膦铵盐对3种食药用菌安全性最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最低,采用RGR、CV以及R这3个指标聚类分析,成功将这些化学药剂分为5个不同安全等级。研究为食药用菌病虫草害防治药剂筛选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生长速率 变异系数 Pearson相关系数 灵芝 羊肚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下林菌产业协同互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5
作者 熊小龙 《中国林业产业》 2024年第10期19-20,共2页
大食物观是一种全新的食物发展理念,它强调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倡导从传统农业向大农业、从单一食物向多元化食物转变,同时强调食物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推动农业、食品工业、餐饮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大食物观是一种全新的食物发展理念,它强调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倡导从传统农业向大农业、从单一食物向多元化食物转变,同时强调食物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推动农业、食品工业、餐饮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大食物观应运而生,强调食物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倡导从全食物链的角度审视和优化食物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 食物资源 可持续性 餐饮业 体制机制创新 产业链 互促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新品种华芥1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6
作者 吴双花 宁斌 +6 位作者 李德超 王春丽 陈程程 张敏 常伟 毛海啸 万正杰 《长江蔬菜》 2025年第4期34-36,共3页
华芥11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芥菜杂种一代新品种。该品种为宽柄芥菜变种,株型半直立,叶背面少量刺毛,叶柄宽厚,适宜加工,平均单株质量2.85 kg,中抗芜菁花叶病毒病,平均667 m^(2)产量5000~6000 ... 华芥11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芥菜杂种一代新品种。该品种为宽柄芥菜变种,株型半直立,叶背面少量刺毛,叶柄宽厚,适宜加工,平均单株质量2.85 kg,中抗芜菁花叶病毒病,平均667 m^(2)产量5000~6000 kg,适宜我国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秋季露地栽培,作为酸菜加工利用。近3 a华芥11号在湖北、湖南、四川等芥菜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华芥1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木耳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7
作者 曹雪莲 陈影 +3 位作者 王迪 唐杰 谢丽源 刘理旭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3,I0005-I0007,共14页
为研究毛木耳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分析性状间关系,筛选毛木耳评价指标和性状优异的种质,本研究以我国56份毛木耳种质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精准鉴定,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等进行表型性状遗... 为研究毛木耳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分析性状间关系,筛选毛木耳评价指标和性状优异的种质,本研究以我国56份毛木耳种质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精准鉴定,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等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毛木耳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毛木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90~1.978,数量性状变异范围为4.00%~40.39%。大部分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性状信息重叠。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47处,可以划分为5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将18个表型性状转化为7个主成分/综合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4.75%。56份种质的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范围为-3.91~2.21,将毛木耳种质资源划分为6个群组,部分群组与聚类分析的类群重合。基于F值筛选出5份表型性状优良的种质,可进一步发掘利用。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综合评估筛选出8个表型性状,可作为毛木耳的综合评价关键性指标,分别为菌丝体(栽培种)菌棒颜色变化、鲜耳片腹面主要颜色、鲜耳片背面颜色、干耳片腹面颜色、干耳片背面颜色、耳片质地、子实体成熟期和鲜耳片长度。本研究为毛木耳种质资源高效发掘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茎叶基质栽培毛木耳及其营养评价
8
作者 李鑫 叶雷 +7 位作者 黄钰 张波 杨学圳 谭伟 马世均 张文平 李小林 张小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4-673,共10页
【目的】研究川芎茎叶基质化栽培毛木耳的相关农艺性状,以及产出子实体中川芎所含活性成分和氨基酸的定量,为丰富新型栽培基质来源和挖掘子实体功能成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川芎茎叶粉部分替代传统栽培料(对照处理,CK-CX)中的木... 【目的】研究川芎茎叶基质化栽培毛木耳的相关农艺性状,以及产出子实体中川芎所含活性成分和氨基酸的定量,为丰富新型栽培基质来源和挖掘子实体功能成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川芎茎叶粉部分替代传统栽培料(对照处理,CK-CX)中的木屑组分,设4个添加比例(8%、16%、24%、32%)处理,分别为CX-1、CX-2、CX-3和CX-4,对出耳单产、耳片性状等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子实体中活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各处理的毛木耳营养品质。【结果】随着川芎茎叶粉添加比例的增加,菌丝长势逐渐变弱。与CK-CX相比,CX-1、CX-2和CX-3处理的前2潮干耳产量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CX-4处理则显著降低(P<0.05,下同)。添加川芎茎叶粉可明显增加毛木耳子实体中阿魏酸含量,以CX-3处理最高(0.0104 mg/g),较CK-CX显著提高20.9%;CX-4处理的藁本内酯含量显著增加,较CK-CX提高116.7%;各处理间子实体其他活性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各处理毛木耳子实体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4.139~5.404 g/100 g,其中,天门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相对较高。除蛋氨酸(Met)、半胱氨酸(Cys)和酪氨酸(Tyr)外,CX-3处理的其他氨基酸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CK-CX;各处理毛木耳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515~1.880 g/100 g,CX-2、CX-3和CX-4处理显著高于CK-CX。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毛木耳氨基酸综合得分排序为CX-3>CX-2>CX-4>CK-CX>CX-1。各处理灰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67~2.167 g/100 g、5.535~6.260 g/100 g和0.110~0.240 g/100 g,均以CX-3处理最高,其中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K-CX。【结论】添加适当比例川芎茎叶粉的基质可用于毛木耳栽培,不仅能保持毛木耳产量,还可提高子实体部分活性成分(阿魏酸、藁本内酯)和氨基酸营养成分含量,以24%添加比例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川芎 基质 活性物质 富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对小鼠腹泻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慧渝 许瀛引 +3 位作者 张志远 何晓兰 郭秀兰 彭卫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31-241,共11页
为提升姜黄素微胶囊的作用效果,本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优化姜黄素微胶囊制备工艺,并通过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模型考察微胶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确定包埋工艺为海藻酸钠、海绵胶煤炱菌多糖、姜黄素、吐温80、CaCl_(2)浓度... 为提升姜黄素微胶囊的作用效果,本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优化姜黄素微胶囊制备工艺,并通过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模型考察微胶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确定包埋工艺为海藻酸钠、海绵胶煤炱菌多糖、姜黄素、吐温80、CaCl_(2)浓度分别为2.5%、0.15%、0.4%、0.3%、2.0%,包埋时间1.5 h,姜黄素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2.26%。采用该微胶囊灌胃腹泻小鼠,发现微胶囊能通过小鼠TRL4/NF-κB通路提升机体氧化应激能力,降低促炎因子IL-1β、TNF-α、IL-6并促进抗炎因子IL-10释放,通过Nrf2信号通路提升小鼠肠道抗氧化性,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成,抑制丙二醛MDA生成,最终,在抗氧化和抗炎的共同作用下维持小鼠肠道屏障,达到有效干预小鼠腹泻的目的,为姜黄素微胶囊干预腹泻制剂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微胶囊 腹泻 抗氧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木耳育种与菌种扩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雷 李小林 +3 位作者 张波 杨学圳 谭伟 张小平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3-22,共10页
归纳国内毛木耳驯化(系统)选育,单单杂交、单双杂交、多孢杂(自)交、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等杂交育种技术,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部分育成新品种及特性,并对毛木耳固体和液体菌种扩繁技术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归纳国内毛木耳驯化(系统)选育,单单杂交、单双杂交、多孢杂(自)交、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等杂交育种技术,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部分育成新品种及特性,并对毛木耳固体和液体菌种扩繁技术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国内毛木耳杂交育种工作将借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手段深入发展,现代高效育种技术将得到快速应用,毛木耳商业化育种得到积极倡导,菌种“育繁推”体系将逐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分子育种 菌种扩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木耳不同生长期菌棒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雷 张波 +1 位作者 李小林 谭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代料栽培子实体不同生育阶段菌棒内细菌和真菌群落,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毛木耳4个出耳期(ful、pri、ope和mat)菌棒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获得细菌16S rRNA有效序列503724条,真菌ITS有效序列... 为探究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代料栽培子实体不同生育阶段菌棒内细菌和真菌群落,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毛木耳4个出耳期(ful、pri、ope和mat)菌棒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获得细菌16S rRNA有效序列503724条,真菌ITS有效序列712728条。细菌物种注释分属25门54纲85目134科199属;真菌物种注释隶属5门9纲15目12科19属。菌棒中有非常丰富的细菌群落,主要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最高的前2个属:ful期是Lysinibacillus(25.71%)和Acinetobacter(14.38%);pri期是Pseudomonas(35.85%)和Solibacillus(14.85%);ope期是Lysinibacillus(36.42%)和Pseudomonas(21.73%);mat期是Acinetobacter(27.94%)和Ochrobactrum(14.92%)。基于PICRUSt代谢功能预测结果,菌棒细菌群落主要富集于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脂质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各时期菌棒真菌群落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Auricularia为绝对优势菌属(99.19%~99.94%),此外检测出了丰度极低的Simplicillium(0.25%)等。常压灭菌条件下,毛木耳菌棒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且与现有报道的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病原菌有同源之处,目的菌以Auricularia为优势菌属,未检测出柱霉属(Scytalid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孢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其他常见病原菌。本研究解析了毛木耳出耳期菌棒微生物群落,为菌棒、子实体生理病害发生及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出耳期 菌棒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菌种生产车间气溶胶微生物群落研究
12
作者 余洋 刘天海 +4 位作者 刘理旭 唐杰 彭卫红 陈阳 谭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7-275,共9页
为研究羊肚菌菌种生产车间的气溶胶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从菌种生产源头寻找影响羊肚菌安全生产的环境微生物因素。利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对羊肚菌菌种大生产期间的接种室、原种室和栽培种室的气溶胶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随着菌... 为研究羊肚菌菌种生产车间的气溶胶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从菌种生产源头寻找影响羊肚菌安全生产的环境微生物因素。利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对羊肚菌菌种大生产期间的接种室、原种室和栽培种室的气溶胶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随着菌种扩繁级别增加,扩繁车间空气中的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而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车间的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为主,细菌群落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假单胞菌属和乳杆菌属在3种扩繁车间的细菌群落均占主导地位,其比例随着菌种级别升高呈上升趋势;Phialemoniopsis sp.主导了3种扩繁车间的真菌群落,比例均超过96%。Phialemoniopsis sp.与羊肚菌不出菇的潜在风险因子——枝顶孢属具有极高的系统发育关系相关性,表明它可能影响羊肚菌生产的风险生态因子之一。研究为羊肚菌菌种安全生产的环境条件需求提供了理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微生物 羊肚菌 多样性 假单胞菌 菌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弋淮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6期60-61,共2页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香菇生产发展迅速,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香菇栽培技术也随之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香菇栽培技术的主要方法,总结了栽培经验,提出了更好的发展策略,使得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降低的同时产量...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香菇生产发展迅速,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香菇栽培技术也随之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香菇栽培技术的主要方法,总结了栽培经验,提出了更好的发展策略,使得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降低的同时产量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栽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含量对山药叶片黄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明军 李菊 +3 位作者 林杨 李志 杨亮 常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以山药品种“雅山药1号”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含量对山药叶片黄化的影响,以期为改善黄化山药基地生产现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山药叶片黄化程度加剧,土壤pH、交换性Ca含量逐渐升高,土壤鲜样含... 以山药品种“雅山药1号”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含量对山药叶片黄化的影响,以期为改善黄化山药基地生产现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山药叶片黄化程度加剧,土壤pH、交换性Ca含量逐渐升高,土壤鲜样含水量、碱解N、速效K、有效Fe、总Fe、有效Mn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有效P含量总体显著降低,有效S含量仅2级黄化低于0级,土壤交换性Mg、有效Zn、有效B、HCO_(3)^(-)含量与0级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交换性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Fe、总Fe、有效M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初步确定山药叶片黄化与土壤pH、Ca含量升高,土壤有机质、含水量、N、P、K、Fe、Mn含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叶片黄化 PH 有机质 矿质元素
原文传递
海拔变化对棒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苗明军 李菊 +7 位作者 林杨 廖继超 雷晓葵 李志 杨亮 钟建 李跃建 常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6-1443,共8页
【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var.crassicaulis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 【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var.crassicaulis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1510、2081、2579和2936 m)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海拔及各性状指标与棒菜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下,棒菜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88%~33.51%,农艺性状以食用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单株毛重的变异系数最大。株高和食用茎长随海拔上升总体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食用茎粗、皮厚、单株毛重、单株净重和小区产量随海拔上升总体先增大后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小区产量与食用茎粗、皮厚、单株毛重和单株净重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棒菜产量变化主要受海拔、食用茎粗、茎秆节间长度和单株毛重的影响,决定系数为0.993;4个自变量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海拔(0.484)>单株毛重(0.421)>食用茎粗(0.338)>茎秆节间长度(0.180),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食用茎粗(0.495)>单株毛重(0.479)>海拔(0.450)>茎秆节间长度(0.127)。【结论】为使金田3号棒菜在川西高原地区有较高的产量,应重点做好海拔、食用茎粗和单株毛重的选择,同时兼顾茎秆节间长度。金田3号棒菜在海拔2579 m产量最高,可在该区域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菜 海拔 农艺性状 产量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汉县秀珍菇栽培技术改进研究
16
作者 郝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18-121,共4页
针对近年来宣汉县秀珍菇栽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6~2021年通过对秀珍菇生产过程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培养料堆放时间,可以降低制袋的破袋率、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时间提前;调整培养料配方,增加玉米芯,可使出菇更加集中,生... 针对近年来宣汉县秀珍菇栽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6~2021年通过对秀珍菇生产过程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培养料堆放时间,可以降低制袋的破袋率、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时间提前;调整培养料配方,增加玉米芯,可使出菇更加集中,生产周期缩短;养菌和出菇上架合并进行,可以减少生产环节,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污染。实现了降低秀珍菇生产成本和产品提前上市,拓宽了菇农的盈利空间,为宣汉县乡村产业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培养料 堆放时间 制袋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个菠菜品种对镉胁迫的生长响应及耐镉性评价
17
作者 苗明军 李佳佳 +6 位作者 雷晓葵 林杨 廖继超 钟建 李菊 李跃建 常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6,共9页
镉(Cadmium,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鉴定耐Cd菠菜品种并筛选相关鉴定指标,为耐Cd菠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国内32个菠菜品种,采用Hoagland水培溶液加入CdCl2·2.5H2O模拟大田试验,在Cd胁迫(Cd浓度50μmol/L)和对照(Cd浓度... 镉(Cadmium,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鉴定耐Cd菠菜品种并筛选相关鉴定指标,为耐Cd菠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国内32个菠菜品种,采用Hoagland水培溶液加入CdCl2·2.5H2O模拟大田试验,在Cd胁迫(Cd浓度50μmol/L)和对照(Cd浓度0μmol/L)处理20 d,待菠菜成熟期,测定其农艺性状和Cd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评价各菠菜品种的综合耐Cd能力。结果表明,Cd胁迫条件下参试品种的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Cd含量、地下部Cd含量和转运系数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Cd胁迫下,菠菜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均受到抑制,各性状指标均明显下降,各农艺指标平均降幅排序依次为地上部鲜质量>株高>地下部鲜质量>根长。对7个指标的耐Cd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1.552%;综合评价值(D值)与株高、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Cd含量、转运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菠菜耐Cd能力评价的首选指标。根据主成分分析,将32份菠菜品种划分为耐Cd性强、中等和Cd敏感型3种类型,金格和微兰为耐Cd性强品种,德赛176为Cd敏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耐Cd性 CD吸收 隶属函数法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大棚感病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18
作者 王谢 李志 +3 位作者 李芹 阳路芳 吴翔 常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1-2269,共9页
[目的]探索川西高原大棚番茄感病后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状况。[方法]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炉霍县高原大棚健康番茄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1)番茄发病状况可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23%的总方差... [目的]探索川西高原大棚番茄感病后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状况。[方法]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炉霍县高原大棚健康番茄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1)番茄发病状况可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23%的总方差。(2)道孚县土壤样品的细菌物种数比炉霍县略高,发病植株比健康植株的细菌物种数略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3)暖发菌门、厚壁菌门、候选门GAL15、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在番茄发病后明显降低,而绿弯菌门、候选门RCP2-54、候选门SAR324、异常球菌门的相对丰度则在番茄发病后明显增加。(4)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7类功能参与了川西高原大棚番茄的健康管理,其中道孚县土壤细菌的铁呼吸功能减弱、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增强,而炉霍县的发酵功能得到较大提升。(5)番茄根际土壤中,道孚县有127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炉霍县有64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6)道孚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pH的降低,而炉霍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结论]川西高原大棚土壤微生物功能健全,且在番茄发病过程中能够主动招募有益微生物菌群以应对病害,如道孚县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sp.)和炉霍县的异常球菌门细菌(Deinococco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番茄 根际 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丰度SNP标记开发及应用
19
作者 贾定洪 刘询 +3 位作者 王波 王晓巍 李通 黄礼璟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6期892-901,共10页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 Dai13782)的基因组作为参考框架,利用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皱木耳SS5、黑木耳B14-8、毛木耳CCMJ2827及毛木耳ACW001等菌株的基因组为测试数据,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工具(如Bwa、Samtools、Bcftools)分析了...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 Dai13782)的基因组作为参考框架,利用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皱木耳SS5、黑木耳B14-8、毛木耳CCMJ2827及毛木耳ACW001等菌株的基因组为测试数据,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工具(如Bwa、Samtools、Bcftools)分析了黑木耳及近缘种共5个菌株之间的基因组变异情况。利用Tassel 5软件,构建了包含5个菌株在内的亲缘关系矩阵,利用R语言中的Pheatmap包,对这一矩阵进行了可视化处理,直观地展示了这5个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VCFtools-0.1.16软件,通过设定300 bp的滑动窗口,筛选出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量等于或大于50的丰度SNP(abundance SNP,aSNP)区域。利用Primer 3软件,针对这些aSNP区域设计了47407对引物。经过e-PCR的严格筛选,发现1020对引物符合实验设定,涉及8个aSNP区域,每个区域保留1对特异引物,分布在参考基因组的6个重叠群区域。以常用的ITS和LSU作为参考标记,以aSNP标记验证分析13个黑木耳菌株的遗传亲缘关系。结果显示,aSNP标记揭示的系统发育关系大体上与ITS、LSU标记结果一致,甚至能更细致地区分亲缘关系很近的黑木耳菌株。总体上反映出黑木耳菌株与毛木耳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皱木耳关系最远,该结果与基于全基因组SNP揭示的亲缘关系结果基本一致,侧面证实了基于aSNP序列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开发的aSNP标记序列区间含有丰富的变异位点,有望作为传统ITS、Rpb2、Ef1α等靶标分析序列的有益补充,为黑木耳等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及遗传鉴定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aSNP VCFtools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
作者 苗明军 李佳佳 +10 位作者 雷晓葵 高毅 廖继超 钟建 李菊 周意 杨亮 李志 胡文 李跃建 常伟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8期61-64,共4页
莴笋是四川高原地区夏秋季种植的主要蔬菜,为筛选出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当地主栽莴笋品种种都青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种植密度,以当地菜农种植密度为对照(CK,7000株/667 m^(2)... 莴笋是四川高原地区夏秋季种植的主要蔬菜,为筛选出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当地主栽莴笋品种种都青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种植密度,以当地菜农种植密度为对照(CK,7000株/667 m^(2),36 cm×26 cm),设其他4个种植密度梯度:T_(1)(8400株/667 m^(2),28 cm×26 cm)、T_(2)(8000株/667 m^(2),26 cm×30 cm)、T_(3)(6700株/667 m^(2),26 cm×35 cm)、T_(4)(5400株/667 m^(2),36 cm×32 cm)。结果表明,T_(1)和T_(2)的667 m^(2)折合净产量和净收益较大,分别为5702.85 kg、11583.55元和5695.44 kg、11617.32元,且二者的食用茎粗和茎长适中、皮薄,商品性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推荐8000~8400株/667 m^(2)是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莴笋 农艺性状 种植密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