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与毒力基因分析
1
作者 梁驹 吴邦元 +7 位作者 肖英平 冯少华 徐小钦 王彬 周材权 陈黎 李万洪 张龙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89-3798,共10页
【目的】分析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与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了解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潜在风险,为绿尾虹雉驯养繁育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遏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1月、3月、4月、7... 【目的】分析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与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了解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潜在风险,为绿尾虹雉驯养繁育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遏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1月、3月、4月、7月和10月采集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笼养绿尾虹雉新鲜粪便样本116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获得的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筛选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通过PCR扩增对13种耐药基因和9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对代表性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份样本共分离获得84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72.41%,其中有12株不耐受任何抗生素,耐受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有53株,占63.10%,菌株的耐药数量最高为12种,耐药谱以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和庆大霉素为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78.57%、75.00%和45.24%。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多黏菌素类耐药基因pmrA的平均检出率最高,为80.95%。其他平均检出率达50.00%的耐药基因还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70.24%)、氯霉素类耐药基因floR(57.14%)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50.00%);庆大霉素耐药性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具有极显著关联性(P<0.01),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与blaTEM基因、甲氧苄氨嘧啶耐药性与sulI基因、环丙沙星耐药性与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均无显著关联性(P>0.05,下同)。筛选鉴定出产ESBL菌36株,产ESBL菌对氨苄青霉素与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率均为100.00%,但产ESBL菌与blaTEM基因无显著关联性。对7月和10月粪便样本中分离的3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其中蛋白分泌物调节基因(escV)的检出率最高(17.95%),其次为肠定植因子基因(pic)(15.38%),而侵袭性质粒调节基因(invE)未检出。【结论】笼养绿尾虹雉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部分毒力基因,具有潜在致病性,耐药谱以耐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和庆大霉素为主。在笼养绿尾虹雉的细菌性疾病防控治疗中,应控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大肠埃希菌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及参考范围建立
2
作者 冯少华 吴邦元 +6 位作者 梁驹 陈黎 徐小钦 李万洪 周材权 马红 张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3,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使用非配对t检验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组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依照正态分布区间建立相应指标参考范围。最后,将参考范围分别与相近雉类以及1只体况较差绿尾虹雉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中,α-羟丁酸脱氢酶存在性别差异(P<0.05),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血镁和γ-谷氨酰转移酶存在年龄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具有显著的性别或年龄差异(P>0.05);绝大多数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与近缘雉类高度相似;25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中,体况较差个体共有14项指标出现偏差。【结论】建立的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参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