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中的四川纺织工业
1
作者 冯杰人 《纺织导报》 CAS 1992年第21期15-15,共1页
四川省纺织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的棉纺织、印染为主体,丝、毛、麻、化纤、针复制、纺机器材、服装鞋帽门类齐全,设计、科研、生产、教育四位为一体的纺织工业体系.1991年四川纺织工业总产值居... 四川省纺织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的棉纺织、印染为主体,丝、毛、麻、化纤、针复制、纺机器材、服装鞋帽门类齐全,设计、科研、生产、教育四位为一体的纺织工业体系.1991年四川纺织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纺织行业第十位,约占全省工农业总值的8%左右.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的20%以上,是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省国民经济 四川经济 出口创汇 支柱产业 棉纺织企业 工业总产值 服装鞋帽 “三资”企业 横向经济联合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企业技术进步是我省纺织工业的希望所在——兼评“不改造是‘等死’,搞改造是‘找死’之说”
2
作者 刘豫生 《纺织科技进展》 CAS 1994年第1期13-16,共4页
技术进步,历来是工业部门发展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拓新产品的希望所在。据专家预测,世界纺织品的供应已供过于求,且日益明显。因此,在总量保持不变(或主动减少总量)的情况下,纺织业将以新技术来实现战略上的成功。到2000年时,... 技术进步,历来是工业部门发展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拓新产品的希望所在。据专家预测,世界纺织品的供应已供过于求,且日益明显。因此,在总量保持不变(或主动减少总量)的情况下,纺织业将以新技术来实现战略上的成功。到2000年时,将出现“五取代”。即①合成纤维第二代、第三代取代相当部分的天然纤维;②化纤长纤维取代部分短纤维;③非织造布和针织布取代部分梭织布;④织物的化学性加工取代部分的物理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技术进步 世界纺织品 梭织布 提高质量 非织造布 热融 第三代 降低成本 针织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淀技术及其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志龙 黄巡武 《四川环境》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对纺织印染污水处理中采用的几种混凝剂进行小结与评价,并开展一些技术讨论,从而确定了混凝沉淀技术在纺织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混凝剂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沉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纺织工业规划发展的几点看法
4
作者 费德政 《中国纺织经济》 1995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就纺织工业规划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作者认为在合理布局上要加速我国纺织工业上、中游产品,尤其棉、麻、丝、毛的纺织能力西移的步伐,使沿海经济结构调整空出位子,同时使西部纺织工业形成能力;在调整结构上要区别情况,根据沿... 本文就纺织工业规划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作者认为在合理布局上要加速我国纺织工业上、中游产品,尤其棉、麻、丝、毛的纺织能力西移的步伐,使沿海经济结构调整空出位子,同时使西部纺织工业形成能力;在调整结构上要区别情况,根据沿海和内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不同需要不搞趋同化;在发展化纤生产能力方面,不必自求平衡,利用国外已有化纤维原料和新型化纤资源,将有限的投入用于做好化纤抽丝及其深加工产品能力的发展。 作者建议,在规划中应打好三个基石出仗:1、培育完善纺织品市场体系;2、加速实现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并举、北棉南麻并行的战略;3、人才开发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纺织工业 结构调整 规划发展 调整结构 人才开发 天然纤维 化纤原料 纺织原料 流通体制 纺织品市场
原文传递
常压沸染普通涤纶制取新技术及可染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显楼 徐发泰 陈彦风 《合成纤维》 CAS 1991年第5期35-41,共7页
本文探讨了普通涤纶常压沸染的理论,纤维超分子结构对常压沸染性能的影响。同时叙述了常压沸染普通涤纶制取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涤纶常压沸染用分散染料选择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涤纶 常压沸染 分散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柱处理小型印染废水简介
6
作者 黄巡武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B09期105-107,共3页
我省纺织工业废水现年排放总量为3699万t,治理率巳达63%,治理方法在“五五”和。六五”期间多为一级生化处理.在“六五”后期和。七五”期间.围绕印染废水处理脱色问题,由省内有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设计.主管部门等配合,... 我省纺织工业废水现年排放总量为3699万t,治理率巳达63%,治理方法在“五五”和。六五”期间多为一级生化处理.在“六五”后期和。七五”期间.围绕印染废水处理脱色问题,由省内有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设计.主管部门等配合,自行开发有:睁电柱、高压脉冲电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处理 排放总量 生化处理 脱色 治理方法 电解 静电 企业 纺织工业 主管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握成纱均匀度D.R%值改善织物外观质量
7
作者 刘豫生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0-33,共4页
本文概述了D.R%值的定义、意义,并引用国内外生产实例说明其与改善织物外观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 纱线均匀度 线密度 偏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N—R活性兰生化脱色方法研究
8
作者 陈泽民 《四川环境》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52,共7页
传统的生化处理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很不理想,但本试验通过对已驯化的活性污泥脱色有效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培养和优化,使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生化处理 脱色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拷花呢生产技术的探讨
9
作者 邵丽瑾 《纺织科技进展》 CAS 1995年第2期27-33,共7页
目前,我国有毛纺锭252万锭,每年人均呢绒消费量为0.29米,人均羊毛消费量为0.15千克,从总体看,决无产品过剩问题,只是结构性的俏、滞问题。如上海第十二毛纺厂的主要产品粗纺呢绒,市场十分看好,供不应求,该厂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金娃娃... 目前,我国有毛纺锭252万锭,每年人均呢绒消费量为0.29米,人均羊毛消费量为0.15千克,从总体看,决无产品过剩问题,只是结构性的俏、滞问题。如上海第十二毛纺厂的主要产品粗纺呢绒,市场十分看好,供不应求,该厂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金娃娃”;以生产精纺呢绒效益夺魁于全行业的上海第二毛纺厂10年固定资产增值近4倍。毛纺产品市场并没有“疲软”,设计新颖、市场适销的毛纺产品仍是市场的俏销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花呢 起毛机 织物 针辊 生产技术 接结法 大滚筒 双层底布 四川纺织 相对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机遇、调整结构、真抓实干、抓出成效(摘要)
10
作者 杜世弘 《纺织科技进展》 CAS 1994年第4期6-11,共6页
省敛府第28次常务会决定召开的这次全省纺织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落实全国纺织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贯彻措施,帮助纺织行业克服困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这对全行业广大职工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也必将推动我省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取得更快的进展。
关键词 调整结构 省敛 良性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痛后的复苏——四川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实施“三板斧”
11
作者 吴以源 《纺织经济研究》 1994年第8期14-15,2,共3页
四川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1万6千人的特大型企业,拥有棉纺锭11万枚,前两年由于全国纺织规模失控、供大于求、市场疲软等客观因素及企业内部的多种原因,连续几年出现亏损,仅1992年就亏损1898.55万元。就是这样一个厂,通过紧紧依靠... 四川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1万6千人的特大型企业,拥有棉纺锭11万枚,前两年由于全国纺织规模失控、供大于求、市场疲软等客观因素及企业内部的多种原因,连续几年出现亏损,仅1992年就亏损1898.55万元。就是这样一个厂,通过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和职工,转换经营机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短短的两年后又走出了困境,去年集团公司(不含印染)就实现利润3160.98万元,出口创汇2004.4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利税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千多万元。他们的改革有什么秘招呢?四川省纺织工业厅吴以源同志的文章《阵痛后的复苏》,让我们得以一窥他们的改革三板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有限公司 改革实施 转换经营机制 四川 板斧 股份制 公司领导 棉纺织印染厂 企业管理体制 纺织工业
原文传递
无梭织机及其选型
12
作者 陈树慧 《四川纺织科技》 1996年第2期53-54,共2页
自“七五”以来,四川纺织工业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力度不够,特别是近几年与沿海地区和先进省市比较,技术工艺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企业是中低档产品卖不出,高精产品做不出,竟争力不强,后劲不足.
关键词 无梭织机 性能 选型 纺织工业 四川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变化
13
作者 胡汉源 《纺织经济研究》 1994年第3期34-35,2,共3页
纺织工业在生产力布局、经济成份结构、发展主体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四大战略性转移现象:新生长点发生了由国有工业向非国有工业的转移;区位发展发生了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纵深地区的转移;主体发生了单一国有经济成份向多元的各种经济成份... 纺织工业在生产力布局、经济成份结构、发展主体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四大战略性转移现象:新生长点发生了由国有工业向非国有工业的转移;区位发展发生了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纵深地区的转移;主体发生了单一国有经济成份向多元的各种经济成份和混合经济实体的转移;投资环境发生了由大中城市向更具资源优势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转移。正确的认识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国有纺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纺织工业 国有纺织企业 投资环境 国有工业 发展主体 经济成份 国有企业 生产力布局
原文传递
棉花问题的根本出路
14
作者 费德政 《纺织经济研究》 1994年第11期31-33,2,共4页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费德政同志种棉、用棉、管用棉几十年,他认为:改革阻碍棉花发展和合理用棉的现行流通体制,实行扶农(棉)促工(纺织工业)的政策,从根本上调动科学种棉和合理用棉两个积极性,这才是《棉花问题的根本出...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费德政同志种棉、用棉、管用棉几十年,他认为:改革阻碍棉花发展和合理用棉的现行流通体制,实行扶农(棉)促工(纺织工业)的政策,从根本上调动科学种棉和合理用棉两个积极性,这才是《棉花问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流通体制 纺织工业 纺织企业 社会主义 公证监督 纺织品 根本出路 棉农 质量保障制度 纺织厂
原文传递
如何稳定棉花生产
15
作者 费德政 《中国纺织经济》 1995年第5期32-35,共4页
自94年度恢复的棉花“统购统销”制度,虽对治理棉花市场的混乱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不够理想。 作者通过对四川省主要产棉县的深入调查,认为现行政策没有合理地协调解决好中央、地方、基层、棉农、后加工、内外贸等各方面的利益。其结果... 自94年度恢复的棉花“统购统销”制度,虽对治理棉花市场的混乱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不够理想。 作者通过对四川省主要产棉县的深入调查,认为现行政策没有合理地协调解决好中央、地方、基层、棉农、后加工、内外贸等各方面的利益。其结果造成,1.由国家补贴的植棉扶持金太少,县(区)乡为植棉加大投入,造成地方的严重财政赤字;2.棉农的比较利益得不到保障,使得劳动力流失,棉田水土保持差,亩产下降;3.中央用调控手段调拨棉花以保城市大中型纺织企业的措施,与地方的为保吃饭、保地方安定、保地方财源而一保再保的地方小棉纺厂做法相冲突。从而产生了棉花多收少报、收而不报、报而不调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文章认为,为稳定棉花生产必需做以下工作:1.抓棉田的基本建设和基础管理,开发西部棉区;2.提高棉农的比较利益,以稳定棉农队伍;3.把各种扶持费均用于植棉补贴,保证植棉投入;4.科学种棉;5.用相应政策实施财政支持,调动地方各级领导的植棉积极性。 文章还对植棉县所属小棉纺厂的作用和管理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生产 棉花资源 纺织工业 纺织企业 植棉积极性 棉纺织 县域经济 财政赤字 棉纺厂 棉农
原文传递
放眼世界 从宏观效益中求发展
16
作者 费德政 《纺织经济研究》 1994年第3期37-39,共3页
前言 扩大纺织品出口,平衡国内纺织品供过于求的矛盾,专家学者们作了不少的论述,我很赞成,但我更主张把扩大纺织品出口作为开创我国纺织工业新局面的大事来抓,把纺织品出口总量与创汇提到占纺织和全国商品出口总值1/3以上,占国际纺织品... 前言 扩大纺织品出口,平衡国内纺织品供过于求的矛盾,专家学者们作了不少的论述,我很赞成,但我更主张把扩大纺织品出口作为开创我国纺织工业新局面的大事来抓,把纺织品出口总量与创汇提到占纺织和全国商品出口总值1/3以上,占国际纺织品贸易总额15~20%,作为稳定的格局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业 宏观效益 放眼世界 纺织品出口 国际纺织品贸易 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 经营机制 生产结构 外贸基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