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心理学测验联合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晓玲 刘艳 +1 位作者 邓茜 李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68-773,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学测验联合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共183例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据头部MRI表现分为腔隙性梗死组(LACI组,62例)、脑白质高信号组(WMH组,60例)和二者兼有组(LACI+WMH组,61...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学测验联合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共183例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据头部MRI表现分为腔隙性梗死组(LACI组,62例)、脑白质高信号组(WMH组,60例)和二者兼有组(LACI+WMH组,61例),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中文版评价认知功能,检测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LACI组、WMH组和LACI+WMH组Mo CA量表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42,0.015,0.000),LACI+WMH组亦低于LACI组和WMH组(P=0.001,0.042)。在Mo CA量表8个认知域中,LACI+WMH组视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评分(P=0.006,0.041,0.035)、延迟记忆评分(P=0.006,0.012,0.048)、言语功能评分(P=0.001,0.032,0.047)和计算力评分(P=0.009,0.001,0.003)均低于对照组、LACI组和WMH组,LACI组延迟记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7),WMH组延迟记忆评分(P=0.005)和言语功能评分(P=0.047)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LACI组、WMH组和LACI+WMH组P300波幅均降低(P=0.025,0.033,0.000)、潜伏期均延长(P=0.018,0.000,0.000),LACI+WMH组P300波幅亦低于LACI组和WMH组(P=0.041,0.018)、潜伏期亦长于LACI组和WMH组(P=0.000,0.022)。结论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视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延迟回忆、言语功能和计算力方面,尤以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高信号兼有患者显著。Mo CA量表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认知功能优势互补,二者联合可以更客观、早期发现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及时干预、延缓疾病进展、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小动脉 小静脉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促进血管痴呆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燕 陈锚锚 +2 位作者 周弋人 缪礁丹 沈富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采用改良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D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EPO,分别于建模后7、14 d提取分离各...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采用改良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D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EPO,分别于建模后7、14 d提取分离各组大鼠脑组织RNA,采用RT-PCR检测NSC增殖相关调控基因FGF2、EGF、TGFа表达。结果治疗组7 d、14 d时的FGF2、EGF表达均高于VD组(P<0.05),TGFа表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 d时两组FGF2表达明显高于EGF(P<0.05),14 d时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O通过上调胞外FGF2及EGF表达促进VD大鼠NSC增殖;在VD大鼠NSC增殖早期,FGF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干细胞 FGF2 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峪涵 刘艳 +1 位作者 朱义芳 邓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盐(MPP^+)作用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MES 23.5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MES 23.5细胞存活率,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MPP^+组、MPP^++L-Dopa组、MPP^++GSH组、MPP^++L-D...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盐(MPP^+)作用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MES 23.5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MES 23.5细胞存活率,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MPP^+组、MPP^++L-Dopa组、MPP^++GSH组、MPP^++L-Dopa+GSH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通过DCFH-DA探针检测ROS含量;用比色法,检测MDA水平、CAT活性。结果:GSH可以抑制MPP^+所致的MES 23.5细胞存活率、△ψm及CAT活性水平降低,凋亡率、ROS含量及MDA水平升高(P<0.05);GSH与L-Dopa合用,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GSH与L-Dopa合用对MPP^+诱导的MES 23.5细胞氧化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线粒体损伤及脂质过氧化,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左旋多巴 MES 23.5细胞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艳 赵晓玲 +5 位作者 王蕾 高励 郝玉曼 沈富伟 张海涛 何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6,141,共3页
目的探讨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的... 目的探讨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的评分并比较3组的评分结果。结果单用美金刚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为(19.0±4.9)分,ADL评分为(30.3±11.3)分,较对照组〔分别为(16.8±4.8)分和(33.7±12.0)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MMSE评分为(20.8±4.0)分,ADL评分为(27.2±10.7)分,与单用美金刚治疗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能有效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尼莫地平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蕾 李长清 胡长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26-627,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的病理改变及血浆、心肌组织儿茶酚胺和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在其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组,MCAO模型组有32、4h 2个观察时点,测定各组心肌病理改变和...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的病理改变及血浆、心肌组织儿茶酚胺和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在其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组,MCAO模型组有32、4h 2个观察时点,测定各组心肌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改变、血浆和心肌组织儿茶酚胺和神经肽Y含量,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心肌未见病理改变,MCAO模型组可见心肌横纹消失、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灶性溶解,可见少许炎症细胞浸润,未见心肌出血和大片坏死。电镜下观察MCAO模型鼠心肌可见心肌细胞处于高收缩状态,心肌细胞内出现大量异常收缩带,肌丝局部溶解,肌小节排列紊乱,肌细胞线粒体增生肥大,溶酶体结构相对保留;假手术组仅见局部线粒体相对肥大。MCAO模型组血浆、心肌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NPY均升高,术后24h组较3h组心肌组织NPY含量升高更明显;血浆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水平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组织各组之间肾上腺素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巴胺含量假手术组低于正常组,而MCAO模型组较正常组有升高,术后3h组与24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心肌病理改变以心肌纤维变性为特征,不同于缺血引起的凝固性坏死。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主要为神经源性,病后心脏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增加,可能为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的主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脏病 儿茶酚胺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艳 张海涛 +3 位作者 刘西平 高励 张仲 曾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不同脑血管病的DSA阳性检出率、安全性及临床特点。结果所有受检者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总的DSA阳性检出率高达75.4%,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不同脑血管病的DSA阳性检出率、安全性及临床特点。结果所有受检者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总的DSA阳性检出率高达75.4%,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率最高为86.3%(69/80),主要血管病变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颅外段受累多见。其次为脑实质出血(75.0%)、蛛网膜下腔出血(61.5%)。单侧动眼神经麻痹(66.7%)等。症状性癫痫的DS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规范化操作可充分保障DSA检查的安全性。慎重筛查DSA纳入病例可提高DSA的阳性检出率及提高效率/费用比,有效指导二级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蕾 徐朝义 高励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7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A组、B组、C组治疗后IMT分别为(1.08±0.16)mm,(0.96±0.11)mm,(0.92±0.09)mm,C组治疗后IMT较A组、B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C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A组降低。斑块大小治疗前后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长期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比10mg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谱勒超声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蕾 李长清 +1 位作者 胡长林 高励 《中国药业》 CAS 2003年第9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脑梗塞患者随机接受脑梗塞常规治疗(对照组),或脑梗塞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治疗(美托洛尔组),对两组的HRV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美托洛尔组RMSSD,TP,HF和FD高... 目的:探讨口服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脑梗塞患者随机接受脑梗塞常规治疗(对照组),或脑梗塞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治疗(美托洛尔组),对两组的HRV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美托洛尔组RMSSD,TP,HF和FD高于对照组(P<0.05),PNN50美托洛尔组亦较对照组高,SD,LF以及LF/HF无明显差别。结论:美托洛尔能影响脑梗塞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对脑梗塞引起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降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脏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Β1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涛 高励 +2 位作者 刘西平 张仲 刘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930-2932,共3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的疗效。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39个目标血管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可控,术后动脉狭窄程度从(74.6±13.7)%降... 目的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的疗效。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39个目标血管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可控,术后动脉狭窄程度从(74.6±13.7)%降至(18.1±9.6)%,术后1、3年内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3.3%和10%,病死率分别为3.3%和6.7%。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颈动脉狭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5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恢复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艳 张红 +2 位作者 刘晓茹 胡康 胡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2015~2017年5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探讨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就诊治疗的624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分析2015~2017年5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探讨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就诊治疗的624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不同神经功能患者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624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96例,所占比例为63.46%,神经功能恢复不良228例,所占比例为36.54%;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重度脑梗死以及hs-CRP和Hcy水平升高的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比例显著增加(P<0.05);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重度脑梗死以及hs-CRP和Hcy水平升高均为导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5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中存在部分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恢复不良,而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重度脑梗死以及hs-CRP和Hcy水平升高均为导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岁以上 脑梗死 恢复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治疗眩晕64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朝义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1期57-57,共1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以眩晕为主诉且符合条件的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600mg、舒血宁6mL、曲克芦丁240mg分别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舒血宁6mL,曲克芦丁240mg、维生素B6200mg分别... 目的观察天麻素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以眩晕为主诉且符合条件的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600mg、舒血宁6mL、曲克芦丁240mg分别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舒血宁6mL,曲克芦丁240mg、维生素B6200mg分别静脉滴注,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7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痊愈率治疗组为17.19%,对照组为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但应重视致起血压下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天麻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解放社区农村人群脑卒中一级预防现状调查
12
作者 周弋人 高励 +4 位作者 沈富伟 缪礁丹 王良润 雷凯 陈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139-140,共2页
目的调查农村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都江堰市解放社区农村人群共计597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过度饮酒、肥胖、低盐等危险因素知晓率调查,以及前四种疾... 目的调查农村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都江堰市解放社区农村人群共计597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过度饮酒、肥胖、低盐等危险因素知晓率调查,以及前四种疾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的所有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均较低,分别为:高血压32.3%、糖尿病13.9%、心脏病8.5%、吸烟12.1%、过度饮酒6.5%、肥胖9.8%、高脂血症9.9%、低盐3.1%。各组间总体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年龄分层研究发现:年龄可能是吸烟、肥胖、糖尿病组的相关影响因素。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高血压治疗率18.5%,控制率14.9%。糖尿病治疗率9.3%,控制率6.5%。血脂治疗率6.7%,控制率4.4%。心脏病的治疗率8.0%,控制率6.8%。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心脏病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所有调查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均较低,农村人群脑卒中的一级预防需要加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一级预防 农村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焦虑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焦虑抑郁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2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对两组患者均进... 目的 :探讨对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焦虑抑郁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2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接受护理后,与常规组患者相比,综合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更低,其生活质量的评分更高(P<0.05)。结论 :对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抑郁症状患者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焦虑 抑郁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综合疗法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富伟 鲜明 向建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4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用综合疗法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4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64例患者均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1)接受治疗后,这64例患者Webster的评分明... 目的:探讨用综合疗法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4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64例患者均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1)接受治疗后,这64例患者Webster的评分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这64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有效的患者有34例,为无效的患者有31例,其治疗的有效率为53.12%。结论:用综合疗法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疗法 老年 帕金森病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oop色词测验在早期识别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君芳 姜帅 +7 位作者 赵晓玲 王蕾 方升 朱曦 何柳 辜蕊 李立 刘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96-1902,共7页
背景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作为急性脑梗死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目前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量表存在耗时长、灵敏度有限、患者配合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操作更方便快捷、灵敏度更... 背景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作为急性脑梗死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目前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量表存在耗时长、灵敏度有限、患者配合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操作更方便快捷、灵敏度更高的评估工具。目的探究Stroop色词测验在早期识别PSCI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PSCI组)、非认知障碍组(NPSCI组)。采用Stroop色词测验评估两组患者执行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执行功能,并进一步分析Stroop色词测验指标与MoCA总分及其各认知域评分的相关性。绘制Stroop色词测验指标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SC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依据MoCA评估结果,PSCI组130例,平均MoCA总分为(18.2±4.2)分;NPSCI组44例,平均MoCA总分为(25.3±2.2)分;急性脑梗死患者PSCI发生率为74.7%(130/174)。PSCI组患者年龄大于NPSCI组(P<0.05)。PSCI组患者卡片A、B、C耗时和Stroop色词测验干扰量(SIE)耗时、SIE正确数、正确数递减率、卡片A耗时/正确数、卡片B耗时/正确数、卡片C耗时/正确数高于NPSCI组,卡片B、C正确数低于NPSCI组(P<0.05)。卡片A耗时、卡片B耗时、卡片C耗时、SIE正确数、正确数递减率、卡片A耗时/正确数、卡片B耗时/正确数、卡片C耗时/正确数均与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呈负相关(P<0.05),卡片B、C正确数与之呈正相关(P<0.05);SIE耗时与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卡片C耗时、SIE正确数、正确数递减率、卡片C耗时/正确数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SCI的灵敏度分别为87.7%、76.2%、76.2%、76.9%,特异度分别为56.8%、77.3%、77.3%、72.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5.89 s、1.5、3.02%、2.36;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95%CI(0.663,0.836)〕、0.802〔95%CI(0.730,0.874)〕、0.796〔95%CI(0.721,0.872)〕、0.796〔95%CI(0.718,0.874)〕,且均P<0.01;约登指数分别为0.445、0.535、0.535、0.496。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PSCI发生率较高,PSCI患者执行功能较差,多数Stroop色词测验指标与MoCA各认知域评分存在相关性。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利用Stroop色词测验诊断PSC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早期快速识别PS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后认知障碍 Stroop色词测验 执行功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晓兰 刘晓茹 吕珍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4期2833-283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和非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应用非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和非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应用非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作为评定工具对患者做评定。结果:出院时抑郁程度减轻,满意率、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卒中后抑郁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康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2期3798-3799,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接受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一过性脑缺血1例,急性动脉闭塞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接受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一过性脑缺血1例,急性动脉闭塞1例;术后3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瘀斑、血肿,经治疗护理均痊愈。术后1个月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完善和充分的术前评价与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慎密的术后监护和观察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
18
作者 张红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5013-5014,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和的护理模式,出院后不给予主动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组从患者入院开始到... 目的:探讨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和的护理模式,出院后不给予主动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组从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后6个月给予持续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在随访6个月后的脑梗死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健康教育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健康教育 急性脑梗死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感染相关的儿童神经精神障碍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仲 徐朝义 +2 位作者 邓茜 张海涛 高励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链球菌感染相关性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可能与感染相关的抽动障碍儿童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儿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抽动,其中伴发声抽动1例... 目的探讨链球菌感染相关性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可能与感染相关的抽动障碍儿童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儿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抽动,其中伴发声抽动1例,活动增多2例,舞蹈样运动2例,强迫症状1例。1例MRI示左豆状核异常信号。均经抗生素治疗或加用泼尼松获症状改善。结论部分抽动障碍类似风湿性舞蹈症,可能与感染链球菌有关,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和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感染 神经精神障碍 抽动障碍 自身免疫
原文传递
不典型的甲亢性眼肌病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10例分析
20
作者 缪礁丹 刘艳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850-1851,共2页
目的:分析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眼肌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0例不典型的甲亢性眼肌病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误诊为重症肌无力5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底炎症1例、脑干腔隙性梗死1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结论:以眼睑下... 目的:分析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眼肌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0例不典型的甲亢性眼肌病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误诊为重症肌无力5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底炎症1例、脑干腔隙性梗死1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结论: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眼肌病极易误诊,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及尽早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有效减少误诊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性眼肌病 误诊 重症肌无力 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