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双下肢肌肉运动点治疗外伤性截瘫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文春 卢家春 +12 位作者 江玥 庞日朝 呼永河 董超 王彧 孙年怡 李蓓 崔银洁 秦慧慧 刘素贞 刘建成 柯晓华 张安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评价针刺截瘫患者双下肢肌肉运动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7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点针刺治疗组和非运动点的经络穴位针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个月... 目的评价针刺截瘫患者双下肢肌肉运动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7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点针刺治疗组和非运动点的经络穴位针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ASIA针刺觉、ASIA轻触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MS)、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从增长趋势看,所有患者在观察的6个月内ASIA针刺觉、轻触觉和MS呈增长趋势,但趋势呈先快后慢的抛物线形式增长,两组的平均变化趋势差异无显著性。其中,ASIA针刺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77.891+4.063time-0.627time2,ASIA轻触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77.115+2.994time-0.525time2,MS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60.016+4.582time-0.667time2。就MBI值而言,其回归模型为y(MBI的估计值)=41.157+5.049 time+3.415time×treat,两组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但治疗组的增长幅度更大些。说明两组近期疗效无差别,但治疗组远期效果更好。结论运动点针刺法能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从远期效果来看,对截瘫患者下肢肌肉运动点进行针刺能明显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瘫 针刺疗法 运动点 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