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中市新植茶园套作大豆模式探讨
1
作者 刘晓林 向红伟 +1 位作者 刘晓燕 陈昌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31-33,共3页
我国是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近年来,受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中国进口大豆数量逐渐减少。为减少国内大豆消费对进口的依赖,增加国内大豆种植是应对大豆进口萎缩的有效策略。巴中市利用新植茶、果、药、桑园套作大豆是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我国是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近年来,受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中国进口大豆数量逐渐减少。为减少国内大豆消费对进口的依赖,增加国内大豆种植是应对大豆进口萎缩的有效策略。巴中市利用新植茶、果、药、桑园套作大豆是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扩种大豆)项目、稳定大豆供给和增加农民及新型主体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走访调研,探索幼龄茶园套作大豆模式的可行性和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丘陵山区大豆扩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套作大豆 模式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州区优质粮油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
作者 李如平 张学甫 +1 位作者 赵子良 张丽琴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48-49,共2页
巴州区地处盆周贫困山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依托农业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优质粮油产业化发展,既是农业强区战略的现实选择,更是实现传统农业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产业化发展 巴州区 粮油 优质 传统农业 贫困山区 优势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州区特色优势效益农业发展de调查与思考
3
作者 李如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第6期16-17,共2页
巴州区地处巴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我们在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特色不突出、规模难扩张、效益不显著等问题。现结合... 巴州区地处巴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我们在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特色不突出、规模难扩张、效益不显著等问题。现结合实际,对我区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谈点浅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农业 区位优势 巴州区 农业发展 文化中心 消费市场 巴中市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州区有机水果开发前景
4
作者 李如平 高绪权 《耕作与栽培》 2015年第1期44-45,47,共3页
对有机水果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等前景剖析,提出了发展有机水果思路、措施和方法,以指导巴州区有机水果发展。
关键词 巴州 有机水果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增收途径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如平 高绪权 +1 位作者 张龙虎 张林瑞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7-9,共3页
当前,农民增收途径已由靠传统提高产量和价格向智能化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非农业方向转变。农民增收是~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从长远看,要着力提升以土地资源为主的农村资源配置,把优质资源向优质产业集中;把优质... 当前,农民增收途径已由靠传统提高产量和价格向智能化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非农业方向转变。农民增收是~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从长远看,要着力提升以土地资源为主的农村资源配置,把优质资源向优质产业集中;把优质产业向名优企业集中。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近期看,农业专业化、工厂化、品牌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步伐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调什么?怎样调才能调出效益?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在巴州区调查分析了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和途径。现就调查分析结果谈点浅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途径 调整产业结构 现代农业 资源配置 农业专业化 特色农业 系统工程 长期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如平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2年第1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定植 田间管理 黄花菜 高效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如平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6期56-57,共2页
对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研究表明 ,聚土垄厢 ,垄沟栽地膜玉米、垄厢免耕植小麦 ,秸秆覆盖的栽培模式 ,可减少水土流失 ,增强抗旱能力 ,改善土壤性状 ,提高作物产量。聚土覆盖小麦产量达 5 190kg/hm2 ,比对照小麦增产 18 2... 对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研究表明 ,聚土垄厢 ,垄沟栽地膜玉米、垄厢免耕植小麦 ,秸秆覆盖的栽培模式 ,可减少水土流失 ,增强抗旱能力 ,改善土壤性状 ,提高作物产量。聚土覆盖小麦产量达 5 190kg/hm2 ,比对照小麦增产 18 2 % ,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土、保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旱地 节水农业 综合配套技术 免耕栽培 秸秆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蘑菇生产技术探讨
8
作者 李如平 张龙虎 张林瑞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36-37,共2页
稻田磨菇是农业重要的发展项目,它是现代大农业生产(即种植业、养殖业和食用菌业)的三大产业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食品,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们通过建立绿色稻田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可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一部分农民从... 稻田磨菇是农业重要的发展项目,它是现代大农业生产(即种植业、养殖业和食用菌业)的三大产业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食品,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们通过建立绿色稻田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可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一部分农民从单一发展粮食产业中分离出来,从事绿色稻田蘑菇的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稻田蘑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生产 农业产业结构 现代大农业 粮食产业 调整地区 三大产业 菌业 区域经济 菌盖 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新四熟“麦/玉/豆/芋”高效模式的研究
9
作者 李如平 朱永显 苏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5期34-35,共2页
针对我区旱地行比乱,荫蔽重,用养失调,生产效益低,光热水土利用差的问题,我们以0.84m:0.84m窄幅定型为基础,分带轮作为核心,进行科学组装,充分发挥地力资源优势,创建了一种旱地新四熟模式,并探讨了不同定型行比对各季作物... 针对我区旱地行比乱,荫蔽重,用养失调,生产效益低,光热水土利用差的问题,我们以0.84m:0.84m窄幅定型为基础,分带轮作为核心,进行科学组装,充分发挥地力资源优势,创建了一种旱地新四熟模式,并探讨了不同定型行比对各季作物的生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生产效益 分带轮作 资源优势 生产效应 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莲白—大蒜—辣椒—花生”分带轮作栽培技术
10
作者 李如平 《农技服务》 2006年第9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分带轮作 大蒜 莲白 花生 辣椒 水稻收获 水稻秧苗 轮作栽培 分带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栽培技术
11
作者 李如平 《农村经济与技术》 2002年第1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魔芋 单株生产力 抗病虫害 优质高产品种 栽培技术 抗逆性 芋头 头型 体形 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参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12
作者 李如平 《农家科技》 2003年第2期32-33,共2页
沙参是直根系作物,以取地下茎为主体,叶、秆、根均可作药材,也是食用佳品,全身是宝,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产量高、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无论高山平地均可种植。一、播种高质量,壮苗打基础沙参种籽小,播种密度和质量对培育... 沙参是直根系作物,以取地下茎为主体,叶、秆、根均可作药材,也是食用佳品,全身是宝,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产量高、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无论高山平地均可种植。一、播种高质量,壮苗打基础沙参种籽小,播种密度和质量对培育壮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育壮苗 高质量 沙参 播种密度 抗逆性 适应性 配套栽培技术 经济价值 地下茎 直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辣椒—甘蔗—蘑菇”旱地多元多熟高效栽培模式
13
作者 李如平 《当代蔬菜》 2005年第1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多元多熟 旱地 蘑菇 甘蔗 辣椒 小麦 增产增收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高效栽培技术
14
作者 李如平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3年第6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黄花菜 栽培技术 种苗选择 定植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撬窝播种小麦产量高效果好
15
作者 李如平 李如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04年第10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撬窝播种 小麦 产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龙虎 李如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259-260,共2页
介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州区富硒黑花生开发前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如平 《基层农技推广》 2015年第7期72-74,共3页
文章通过对富硒黑花生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市埸优势、价格优势等前景分析评价,提岀了发展富硒黑花生的思路、措施和方法,望对指导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富硒黑花生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 富硒黑花生 品牌优势 分析评价
原文传递
智能化现代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的思考
18
作者 李如平 《基层农技推广》 2015年第10期46-47,共2页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品牌化、洁净化、信息化、质量化、效益化农业方向发展,在转向过程中急需建一支规模宏大,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智能化现代农业科技队伍,为"六化"现代农业作保障。目前的农业科技队伍&qu...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品牌化、洁净化、信息化、质量化、效益化农业方向发展,在转向过程中急需建一支规模宏大,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智能化现代农业科技队伍,为"六化"现代农业作保障。目前的农业科技队伍"上无片瓦、下无立针之地,人心散、队伍不稳"的问题十分突出,科技人员创新、推广、应用智能化现代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低,无力为智能化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推进和支撑。文章通过智能化现代农业发展等角度剖析了农业科技队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智能化现代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效益化 科技队伍 现代农业
原文传递
新思维创建水稻高产示范新格局
19
作者 易书和 李如平 张学甫 《中国农技推广》 2013年第2期11-12,共2页
巴中市巴州区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目标,广泛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机制,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主体培训、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示范展示和科技人户工程,构建科... 巴中市巴州区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目标,广泛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机制,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主体培训、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示范展示和科技人户工程,构建科技与生产的良性互动、产加销紧密衔接的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到位率和推广覆盖率.为粮食连续10年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1年全区种植水稻45万亩,较上年增长8.4%,总产29.25万t,较上年增长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高产 高产示范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率 创新平台 推技术 创新服务 技术支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