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介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虞德明 白亚强 刘文晶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552-255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到的80例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中瘤腔完全栓塞60例,次全栓...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到的80例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中瘤腔完全栓塞60例,次全栓塞18例,不完全栓塞2例。其中,瘤颈小于4.0mm中完全栓塞率明显高于瘤颈大于或等于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1±0.9)分,治疗后为(1.1±0.2)分,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中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脑血栓形成,均得到控制。术后随访1年,1例脑积水,1例动脉瘤复发,无其他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可行,且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 颅内动脉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0期20-22,25,共4页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引流组在CT引导下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开颅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引流组在CT引导下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开颅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开颅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显著早于穿刺引流组,术后6个月血肿清除百分比显著高于穿刺引流组(P均<0.01)。术后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术前改善(P均<0.01);术后6个月,开颅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穿刺引流组(P<0.01)。术后6个月,开颅组患者ADL评级显著优于穿刺引流组(P<0.01)。穿刺引流组再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或P<0.01)。结论与CT引导穿刺引流术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穿刺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虞德明 白亚强 刘文晶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00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改善...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00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改善脑循环、血管痉挛、保护脑组织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周、第4周和第5周的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研究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A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重建,从而改善脑缺血的临床症状并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骨切开术 脑缺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波 易明亮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S0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2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分为CMB组(168例)和非CMB组(...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2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分为CMB组(168例)和非CMB组(10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CMB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通过多因素筛选中的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利用C-index和校正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CMB的发生与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脑白质疏松(LA)、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高血压、LA、LDL、ApoA是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建立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817(95%可信区间:0.791~0.898),校正曲线显示模型拟合程度良好。结论吸烟、饮酒、高血压、LA、LDL、ApoA是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拟合程度和区分度皆较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发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