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金标准框架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茜
白永旗
+1 位作者
李晓琴
刘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046-4049,共4页
对黄金标准框架(GSF)的概念、发展、组成要素及其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总结GSF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开展安宁疗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金标准框架
疾病终末期
安宁疗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菌培养鉴定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黄小娟
刘斌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80-8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单纯CAP患儿痰菌培养鉴定结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CAP患儿940例,根据患儿有无合并CHD分为CHD合并CAP组(CHD组,400例)、单纯CAP组(CAP组,540例)。两组患儿均于...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单纯CAP患儿痰菌培养鉴定结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CAP患儿940例,根据患儿有无合并CHD分为CHD合并CAP组(CHD组,400例)、单纯CAP组(CAP组,540例)。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未用药前经无菌吸痰管吸取气管深部痰液,采用德国西门子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痰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痰菌培养鉴定培养结果。结果CHD组400例患儿中,共检出201例菌株,痰培养阳性率为50.3%,检出菌种27种,以G-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等16种),其次为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6种)、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5种)。CAP组540例患儿中,共检出菌株195株,痰培养阳性率为36.1%,检出菌种13种,以G-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9种),其次为G+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CH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均<0.05),CHD组冬季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CHD组≥3岁患儿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冬春季痰培养阳性率高于夏秋季(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28 d~3岁患儿痰培养阳性率均高于≥3岁患儿(P均<0.05)。CHD组真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其中CHD组光滑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结论CHD组及CAP组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均以G-菌为主,CHD合并CAP患儿较单纯CAP患儿在冬春季、婴幼儿期易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CHD合并CAP患儿真菌痰培养阳性率高,易于感染光滑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菌培养
病原微生物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茜
刘斌
+1 位作者
李晓琴
刘勤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899-90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危险因素及原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15日发表的有关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危险因素及原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15日发表的有关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81633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1.5%(95%CI 9.9%~13%);心脏并发症24.0%(95%CI 10.7%~45.7%),感染18.7%(95%CI 13.7%~25.3%),呼吸道并发症18.0%(95%CI 10.7%~27.5%),胸腔积液11.5%(95%CI 8.3%~16.7%),胃肠道并发症12.3%(95%CI 8.3%~17.4%)是患儿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遗传综合征(OR=1.25,95%CI 1.18~1.33,P<0.05)、术后住院时间>14 d(OR=1.62,95%CI 1.05~2.50,P<0.05)是患儿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较高,心脏并发症、感染、呼吸道并发症、胸腔积液、胃肠道并发症是患儿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的主要原因,遗传综合征、术后住院时间是患儿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30天非计划再入院
META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题名
黄金标准框架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茜
白永旗
李晓琴
刘勤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省出生缺陷医学研究中心
出处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046-4049,共4页
文摘
对黄金标准框架(GSF)的概念、发展、组成要素及其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总结GSF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开展安宁疗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金标准框架
疾病终末期
安宁疗护
综述
Keywords
gold standards framework
end-stage disease
palliative care
review
分类号
R48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菌培养鉴定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黄小娟
刘斌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省出生缺陷医学研究中心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80-82,共3页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单纯CAP患儿痰菌培养鉴定结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CAP患儿940例,根据患儿有无合并CHD分为CHD合并CAP组(CHD组,400例)、单纯CAP组(CAP组,540例)。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未用药前经无菌吸痰管吸取气管深部痰液,采用德国西门子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痰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痰菌培养鉴定培养结果。结果CHD组400例患儿中,共检出201例菌株,痰培养阳性率为50.3%,检出菌种27种,以G-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等16种),其次为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6种)、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5种)。CAP组540例患儿中,共检出菌株195株,痰培养阳性率为36.1%,检出菌种13种,以G-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9种),其次为G+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CH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均<0.05),CHD组冬季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CHD组≥3岁患儿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冬春季痰培养阳性率高于夏秋季(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28 d~3岁患儿痰培养阳性率均高于≥3岁患儿(P均<0.05)。CHD组真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其中CHD组光滑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结论CHD组及CAP组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均以G-菌为主,CHD合并CAP患儿较单纯CAP患儿在冬春季、婴幼儿期易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CHD合并CAP患儿真菌痰培养阳性率高,易于感染光滑念珠菌。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菌培养
病原微生物
病原菌
分类号
R7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茜
刘斌
李晓琴
刘勤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四川省出生缺陷医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899-905,共7页
文摘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危险因素及原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15日发表的有关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81633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1.5%(95%CI 9.9%~13%);心脏并发症24.0%(95%CI 10.7%~45.7%),感染18.7%(95%CI 13.7%~25.3%),呼吸道并发症18.0%(95%CI 10.7%~27.5%),胸腔积液11.5%(95%CI 8.3%~16.7%),胃肠道并发症12.3%(95%CI 8.3%~17.4%)是患儿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遗传综合征(OR=1.25,95%CI 1.18~1.33,P<0.05)、术后住院时间>14 d(OR=1.62,95%CI 1.05~2.50,P<0.05)是患儿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较高,心脏并发症、感染、呼吸道并发症、胸腔积液、胃肠道并发症是患儿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的主要原因,遗传综合征、术后住院时间是患儿30 d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30天非计划再入院
META分析
儿童
Keywords
Cardiac surgery
30-day unplanned readmission
Meta-analysis
Children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金标准框架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林茜
白永旗
李晓琴
刘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菌培养鉴定结果对比分析
黄小娟
刘斌
《山东医药》
CAS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林茜
刘斌
李晓琴
刘勤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