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与MRI评估女性子宫形态改变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津艺 胥卉苹 +4 位作者 刘蓉 刘婷 李蔚 张艺 张文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与MRI评估女性子宫形态改变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且经妇科检查或手术确诊的12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与MRI评估女性子宫形态改变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且经妇科检查或手术确诊的12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会阴超声及MRI检查结果差异及不同检查诊断PFD的准确率。结果MRI检查示,与对照组比较,PFD组膀胱颈、子宫颈及肛管直肠连接下降距离均较高(P<0.05)。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示,与对照组比较,PDF组患者膀胱移动度及Valsalva盆膈裂孔面积均较大,子宫后位发生率明显较高,前位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120例PFD患者经MRI检查检出115例,与手术诊断一致者111例,诊断准确率为92.50%,漏诊和误诊率分别为4.17%、3.33%;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出109例,与手术结果一致者101例,诊断准确率为84.17%,两种检查诊断PFD的准确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与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均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PFD患者盆底解剖及功能信息,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实时三维超声 MRI 子宫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右房转移1例
2
作者 周秘 谭静 +5 位作者 尹立雪 张文军 兰海 胥卉苹 许达 刘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16-16,共1页
患者女,53岁,丙肝抗体阳性20余年,未监测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未进行影像学评估。1年前因腹痛1周入院,经腹超声检查:右肝见一大小为8.7cm×6.3cm的团状稍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图1),经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后,团块动脉相呈快速... 患者女,53岁,丙肝抗体阳性20余年,未监测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未进行影像学评估。1年前因腹痛1周入院,经腹超声检查:右肝见一大小为8.7cm×6.3cm的团状稍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图1),经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后,团块动脉相呈快速高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呈低增强(图2),超声诊断:右肝富血供肿瘤性改变。增强CT示:肝右叶团片状稍低密度影,门静脉宽约1.3cm,未见充盈缺损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超声诊断 转移 右房 经腹超声检查 影像学评估 抗体阳性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提肌未发生撕脱的盆腔脏器脱垂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津艺 刘莱 +3 位作者 刘婷 李颐 胥卉苹 熊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肛提肌未发生撕脱时,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是否发生异常改变。方法收集经阴道分娩且肛提肌未发生撕脱的初产妇107例,出现POP的65例为POP组,未出现POP的42例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4D盆... 目的探讨肛提肌未发生撕脱时,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是否发生异常改变。方法收集经阴道分娩且肛提肌未发生撕脱的初产妇107例,出现POP的65例为POP组,未出现POP的42例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4D盆底超声采集在静息、最大瓦氏状态下两组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参数: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左右径(LHLD)、肛提肌裂孔周径(LHC)、肛提肌裂孔面积(LHA)。结果静息状态下POP组及对照组LHAP、LHLD、LHC、L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瓦氏状态下POP组的LHAP、LHLD、LHC、LHA较对照组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最大瓦氏状态下LHA>18.84 cm^(2),诊断初产妇发生POP的敏感度为73.8%,特异度95.2%,AUC为0.912。结论肛提肌未撕脱的初次经阴道分娩的POP产妇也会发生肛提肌损伤。4D盆底超声下肛提肌裂孔形态的改变可反映肛提肌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尤其最大瓦氏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与POP相关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盆底超声 盆腔脏器脱垂 肛提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赵津艺 张玉玲 +3 位作者 胥卉苹 刘婷 李蔚 周江英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23-629,共7页
目的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 d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7例,以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作为POP诊断依据,将其分为POP阳性... 目的基于肛提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初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 d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7例,以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作为POP诊断依据,将其分为POP阳性组65例和POP阴性组42例,应用SWE测量两组静息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rE1和r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值(rE3和rE4),以及缩肛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cE1和c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值(cE3和cE4),并计算两种状态下右侧和左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差值(ΔE1和ΔE2)、右侧和左侧髂尾肌杨氏模量差值(ΔE3和ΔE4),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诊断效能,选取其中曲线下面积(AUC)>0.850的参数作为优选参数,并基于优选参数构建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诊断效能,并采用Bootstrap法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POP阳性组rE1、rE2、rE3、rE4、cE1、cE2、cE3、cE4、ΔE1、ΔE2、ΔE3、ΔE4均小于PO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3、cE1、cE4、ΔE1、ΔE2、ΔE4均为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55、0.796、0.797、0.845、0.682、0.66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rE3、cE1、cE4、ΔE1、ΔE2、ΔE4截断值分别为26.35 kPa、51.70 kPa、47.10 kPa、25.65 kPa、24.35 kPa、22.30 kPa时,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灵敏度分别为61.5%、89.2%、83.1%、83.1%、90.8%、72.3%,特异度分别为81.0%、73.8%、81.0%、61.9%、71.4%、92.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95%可信区间:0.671~0.857)、0.864(95%可信区间:0.794~0.935)、0.866(95%可信区间:0.797~0.936)、0.767(95%可信区间:0.675~0.859)、0.860(95%可信区间:0.786~0.934)、0.849(95%可信区间:0.781~0.930);其中cE1、cE4、ΔE2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AUC均>0.850,基于此3个参数建立初产妇发生POP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列线图模型截断值为0.48时,预测初产妇发生PO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90.5%,AUC为0.952(95%可信区间:0.910~0.993);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显示,C-index为0.952,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提示该模型校准度较好。结论基于肛提肌SWE参数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初产妇发生POP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盆腔脏器脱垂 肛提肌 经阴道分娩 初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肌做功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潜在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金梅 尹立雪 +4 位作者 谭静 张文军 王锐 任梅 廖明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9-1035,共7页
目的应用心肌做功技术评价合并与不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潜在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异常改变,探讨心肌做功参数评估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 目的应用心肌做功技术评价合并与不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潜在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异常改变,探讨心肌做功参数评估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共7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2组:T2DM不合并肥胖组(BMI<25 kg/m^(2))32例,T2DM合并肥胖组(BMI≥25 kg/m^(2))38例。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左心室构型及功能参数,同时应用斑点追踪及心肌做功技术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SD)、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指数(GWI)以及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3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对照组、T2DM不合并肥胖组、T2DM合并肥胖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依次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合并肥胖的T2DM组和不合并肥胖的T2DM组的GLS、GCW、GWI、GWE降低,GWW增高,与不合并肥胖的T2DM组相比,合并肥胖的T2DM组GCW、GWE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合并肥胖组的T2DM组PS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EF正常的T2DM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已经受损,肥胖加重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心肌做功参数可更敏感地评估潜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心肌做功技术可能成为临床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无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做功 超声心动图 2型糖尿病 肥胖 左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