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中国背景下餐厅减盐知信行调查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1
作者 刘轩邑 黄雨怡 +2 位作者 王诗蕊 刘思嘉 孟甜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在成都市5个区中选取10家不同规模餐厅,分别针对餐厅管理者、后厨人员及前厅服务人员进行餐厅减盐知信行调查,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餐厅从业人员的减盐知识知晓率低,大型餐厅对减盐的态度虽更积极,但餐厅总体减... 在成都市5个区中选取10家不同规模餐厅,分别针对餐厅管理者、后厨人员及前厅服务人员进行餐厅减盐知信行调查,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餐厅从业人员的减盐知识知晓率低,大型餐厅对减盐的态度虽更积极,但餐厅总体减盐行动落实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盐 知信行 餐厅从业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木瓜对传统药膳鸭汤的风味影响
2
作者 唐英明 陈梦 +4 位作者 张浩 詹珂 李林清 贺星瑶 李想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9,共8页
以川木瓜粉、川木瓜片为研究对象,分别熬制药膳鸭汤,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评价其风味特征,并使用电子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药膳炖煮中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从而考察不同形态川木瓜对药膳鸭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木瓜粉炖鸭汤... 以川木瓜粉、川木瓜片为研究对象,分别熬制药膳鸭汤,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评价其风味特征,并使用电子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药膳炖煮中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从而考察不同形态川木瓜对药膳鸭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木瓜粉炖鸭汤的感官评价最好,具有麦芽香味和金属气味;电子舌的鲜味强度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川木瓜粉剂组、川木瓜片剂组、无川木瓜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共检测出54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23种、醇类7种、烯烃类9种、酮类7种、酯类3种、杂环类3种以及酸类2种;川木瓜粉剂熬制药膳鸭汤后烯类化合物溶出较高,而川木瓜片熬制药膳鸭汤后醇类、酮类、醛类化合物溶出较高,从烯类化合物活性分析认为川木瓜粉剂药理作用最佳。研究结果为药膳鸭汤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木瓜 药膳鸭汤 定量感官描述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消旋卡多曲散制备工艺研究
3
作者 王景雁 徐源 +2 位作者 马雪玮 尤香玲 任婕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目的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对消旋卡多曲散原研解析,开发与参比制剂具有质量一致性的消旋卡多曲散剂,并探讨针对散剂或颗粒剂的逆向解析思路。方法首先,通过原研专利、说明书等文献信息分析,初步了解产品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其次,针对散剂剂... 目的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对消旋卡多曲散原研解析,开发与参比制剂具有质量一致性的消旋卡多曲散剂,并探讨针对散剂或颗粒剂的逆向解析思路。方法首先,通过原研专利、说明书等文献信息分析,初步了解产品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其次,针对散剂剂型特征,分别对不同筛分目数下的样品性状、粒度分布、含量分布、溶出特征等进行测定,了解原研制剂的质量属性特征;最后,基于原研逆向解析结果,分别对制粒、整粒及混合工艺进行考察研究,确认相关工艺参数对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趋势,并进行连续中试放大研究。结果原研制剂主要通过将部分物料进行“致密”制粒后进行整粒,获得部分具有较快溶出的细粉状物和部分溶出较慢的大颗粒物,从而使原研体外溶出呈现双相溶出特征;进一步地通过对本品制粒、整粒及混合工艺的考察及放大确认,开发出了与原研体外溶出特征及粒度分布等质量一致的消旋卡多曲散,且工艺稳定可行。结论本研究基于对固体颗粒剂或散剂的逆向工程技术手段,成功且高效地开发出了与原研体外溶出行为和主要制剂学表征指标一致的产品,为该类剂型的研发提供了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卡多曲 散剂 逆向工程技术 溶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青年文化的审美建构及价值导向研究
4
作者 郑喆 《星河影视》 2024年第11期0211-0213,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硝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胡鹏 齐路明 张利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芒硝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SPF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芒硝低剂量组和芒硝高剂量组。在灌胃3周后,无菌条件下收集小鼠粪便,扩增肠道菌群16SrRNA基因高变域V3-V4,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线性判... 目的:探究芒硝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SPF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芒硝低剂量组和芒硝高剂量组。在灌胃3周后,无菌条件下收集小鼠粪便,扩增肠道菌群16SrRNA基因高变域V3-V4,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线性判别筛选差异肠道菌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芒硝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提高;Beta多样性结果显示各组层级聚类均能较好地分开;线性判别分析显示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经芒硝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会发生变化,其中高剂量芒硝组的Ruminococcus丰度明显提高。结论:芒硝能够调整肠道菌群内组成结构,提高菌群丰度,特别是益生菌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药 芒硝 肠道菌群 作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型盐酸青藤碱贮库式微针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6
作者 王景雁 邓莉莉 +1 位作者 陈佳佳 吴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5-1033,共9页
目的利用气泡微针技术及温敏型材料设计制备温敏型贮库式微针,探讨解决微针在中药外用制剂存在“载药量低”问题的可行性。方法首先,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将药物与温敏型材料N-异丙基丙烯酰胺浇筑入由壳聚糖形成的气泡微针空腔中,通... 目的利用气泡微针技术及温敏型材料设计制备温敏型贮库式微针,探讨解决微针在中药外用制剂存在“载药量低”问题的可行性。方法首先,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将药物与温敏型材料N-异丙基丙烯酰胺浇筑入由壳聚糖形成的气泡微针空腔中,通过定位固化等工艺,制备具有针体、定位层、基底层和药物贮库4个部分功能结构的温敏型贮库式微针;其次,对所制备的微针载药量、尺寸、力学、皮肤穿刺等载药能力和机械性能进行表征;最后,分别采用Franz扩散仪和经皮微渗析技术,评估该贮库式微针的体外和在体释药行为特征。结果所制备的温敏型贮库式微针载药量可达5.76 mg/cm^(2),暴露针尖呈圆锥型,高度约为650μm,且具良好机械强度和皮肤穿刺能力;体外释放试验显示,该微针在皮肤模拟温度条件下,可较大程度地释放针体内药物,并呈扩散和骨架溶蚀的释药特征;在体经皮渗透试验显示,相较于常规外用制剂,该贮库式微针可快速且明显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结论该研究初步表明利用温敏型材料和气泡微针技术所制备的贮库式微针能明显提高微针载药量,并仍保持微针“微创”的作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库式微针 经皮吸收 N-异丙基丙烯酰胺 盐酸青藤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