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钙粉煤灰混合水泥体积稳定性及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范付忠 施惠生 +1 位作者 冯涛 敖进清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1998年第3期15-18,共4页
对高钙粉煤灰混合水泥不同龄期雷氏夹膨胀值的研究表明,试件养护到较长龄期,其体积稳定性仍较差;掺入添加物可显著提高混合水泥的强度和改善其体积稳定性;60℃蒸汽养护可使混合水泥的1天雷氏夹膨胀值小于1mm,只要蒸养温度不... 对高钙粉煤灰混合水泥不同龄期雷氏夹膨胀值的研究表明,试件养护到较长龄期,其体积稳定性仍较差;掺入添加物可显著提高混合水泥的强度和改善其体积稳定性;60℃蒸汽养护可使混合水泥的1天雷氏夹膨胀值小于1mm,只要蒸养温度不超过60℃,对后期强度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体积稳定性 蒸汽养护 强度 高钙粉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kg/m热处理钢轨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建辉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5年第4期195-198,211,共5页
某线路发生一起PD375Kg/m热处理钢轨横向断裂。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断裂钢轨进行了宏、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钢轨轨头踏面表层为厚约2~3mm、硬度为498HV的马氏体组织;次表层为厚约3mm、硬度为312HV的回火索氏体组织;里层是... 某线路发生一起PD375Kg/m热处理钢轨横向断裂。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断裂钢轨进行了宏、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钢轨轨头踏面表层为厚约2~3mm、硬度为498HV的马氏体组织;次表层为厚约3mm、硬度为312HV的回火索氏体组织;里层是硬度为380HV的细珠光体组织(即钢轨的正常组织)。钢轨轨头踏面表层的马氏体是用KD286焊条对钢轨进行堆焊所形成,次表层的回火索氏体是堆焊时热影响造成。在车轮力的作用下,表层与次表层的交界处产生裂纹,随后裂纹不断扩展而导致钢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原因分析 热处理 钢轨 电子显微镜 马氏体组织 珠光体组织 回火索氏体 次表层 横向断裂 微观分析 PD3 能谱仪 硬度 热影响 交界处 踏面 轨头 堆焊 裂纹 焊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信息服务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扬新 《冶金信息导刊》 2002年第6期25-26,共2页
介绍了攀钢钢研院科技信息中心在面临当前新的形势下 ,如何通过对中心职能定位、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服务内容的转换 ,为企业生产、科研作好信息服务方面的工作实践。
关键词 企业 信息服务 信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钢轨矫直断裂原因分析
4
作者 邓建辉 邓勇 吴雄先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6年第9期479-481,共3页
某异型钢轨在经60kg/m热轧钢轨加工至50kg/m过渡轨后出现矫直断裂。经对钢轨断口的宏、微观检验和分析,认为,断裂裂纹起源于轨腰次表层;钢轨发生矫直断裂的原因是在加工异型钢轨的过程中,加热温度偏高,导致轨腰表层部分区域出现沿晶氧化... 某异型钢轨在经60kg/m热轧钢轨加工至50kg/m过渡轨后出现矫直断裂。经对钢轨断口的宏、微观检验和分析,认为,断裂裂纹起源于轨腰次表层;钢轨发生矫直断裂的原因是在加工异型钢轨的过程中,加热温度偏高,导致轨腰表层部分区域出现沿晶氧化,锻压时因轨腰表层受拉应力作用,沿晶氧化处形成微裂纹,随后矫直时轨腰三点弯曲受力,微裂纹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致使裂纹扩展,导致钢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缺陷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板坯表层网状裂纹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彦辉 赵长亮 +4 位作者 蔡开科 杨素波 陈永 李桂军 顾武安 《中国冶金》 CAS 2008年第4期15-20,共6页
统计分析了攀钢所产管线钢、梁板钢等200mm×1300mm连铸坯表层网状裂纹的影响因素;发现钢中碳、锰硫比、合金元素(Al,Ti,V)、连铸机设备和浇注状况对其形成和扩展都有重要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SEM、TEM和EDS等手段,研究了铸坯表... 统计分析了攀钢所产管线钢、梁板钢等200mm×1300mm连铸坯表层网状裂纹的影响因素;发现钢中碳、锰硫比、合金元素(Al,Ti,V)、连铸机设备和浇注状况对其形成和扩展都有重要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SEM、TEM和EDS等手段,研究了铸坯表层网状裂纹的形貌特点,认为此裂纹是连铸坯表面冷却不均匀而产生γ→α→γ反复相变,并伴有各种碳氮化物在晶界析出,连铸坯在外力(热应力、弯曲矫直应力等)作用下沿晶界开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坯 网状裂纹 成因 析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